第196章
两个落魄的童生过来应聘,两人一个二十三岁,一个五十多岁。 前者是家逢变故,考上童生后不久便父母双亡。而他多年来一心读书,生活技巧全无,遣散家中下人,所有事情从头学起。谁知没多久妻子受不了苦日子,离他而去,成了他人的继室,别人的继母,却只留下了才两岁的女儿与他相依为命。 读书是不可能再读书了的,没钱没时间,女儿要依靠他生活。 好在他是童生,做账房也好抄书也罢,还是能赚点钱勉强糊口的。 只是女儿太小,他做事的时候不好带在身边,于是托了隔壁婶子代为照顾。谁知道有一回他中途回家,却看到那婶子对着女儿又掐又骂的,还同女儿说母亲不要她了,是她不乖。 他当场怒火中烧,把婶子教训了一顿后将人赶了出去。 只是自那之后再不敢找别人代为照顾,后来和东家商讨减少工钱后,东家同意他将女儿带在身边。 可他总有忙的时候,一个错眼,在门口乖巧坐着的女儿就被拍花子给拐了去。 幸好官府一直在找这帮拍花子,在女儿失踪一夜后,这些贼人落网,女儿总算是有惊无险。 只是经过这两回变故,这童生心有余悸一时不知道如何是好。后来有人说让他再娶个妻子,家里有了女主人,孩子也有人照顾。 可这童生经历了这许多事后,并不觉得这是好法子。 然而架不住女儿越发沉默,一点动静就吓得她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就在他打算妥协之时,峥路书院突然传出要招人的消息。 若是能在书院里做事,自然不会遇到拍花子。女儿现在四岁了,只要给她一小块地方让她自己玩耍,安全问题不需要担心。 而且书院当中都是学子,不说各个秉性有多好,总归都是读书人,大部分是知理善意的,也不担心有人欺负了她。 他还打听过山长孟状元的情况,甚至于那日孟状元成亲时他就在丰淮街,清楚听到他对于女子生孩子一事的诸多回答。 若是这样的人还需要担心,那他真找不到更合适的去处了。 所以这一次,这童生是带着女儿一块过来面试的。 舒予对孩子一向有耐心,尤其听说这孩子小时候经历的那些变故,总会让她想到家里的弟妹。 她让人给小姑娘送了糖果点心,听她奶声奶气又小心翼翼的道谢,笑着摸了摸她的头,抬眸对那童生说道,“常家仪,你被录用了。” 这常家仪的学问毋庸置疑,至于品性,从他对待女儿的态度就知道了,大问题没有。至于其他的…… “不过我们这边惯例是三个月试用期,要是三个月后,你做的不好,那我们也不会客气留人的。你放心,这三个月都是有工钱的。若是三个月后你能留下来,那工钱会往上涨。” (本章完) 第2283章 录用 常家仪一听,暗暗的松了一口气,紧跟着又问,“那我女儿……” “书院会给每个员工都分配住的宿舍,独自一人的,四个人一间房,房间会比较大。若是有家庭的,那会单独分一间房,只是房间会比较小。晚些时候等招工结束,会有人带你们去看看住的房舍的。” 常家仪眼睛亮了亮,“多谢路县主。” “好了,时间还早,你带小姑娘到处转转吧,外边有茶水点心,可以吃点东西,别饿着孩子。” “是。” 常家仪出去了,舒予看向另外一位童生。 这童生五十多了,据说一直在往上考,考了三十多年,至今没有结果。 他自己倒是早就不想考了,奈何家里人不同意。早年间家里条件不错,能供应的起。现在家道中落,妻子去世,家里的儿女怪他没本事,一大把年纪除了读过书什么都不会做。 这老童生读书多年多少还有傲骨在,被儿女这样嫌弃,他也不愿意在家里呆着。 听说这边招工,他就来试试。 别的不知道怎么样,但舒予看过他写的字,非常好看,有种打印机打出来的那种工整。 老童生说,他其实在读书上没有天赋,要不然这么多年也不会连秀才都考不上。 就是因为没天赋又被家人寄予厚望,只能死记硬背,经常是背书抄书。 这写得多了,手上不仅老茧硬邦邦的,字体也非常好看。 这样的话,以后书院里的抄录事宜,老童生不是正合适吗? 舒予做主将人留了下来,老童生很高兴,有一种……浑浑噩噩中找到了自己价值的感觉。 后面舒予又面试了几个,有认字的,也有不认字的。 不过来的大多都是男子,少数的几名妇人十分局促,隐隐有后悔来此的样子。 但其中一位妇人却有一手好厨艺,书院是有食堂的,目前大厨是有,还缺帮厨。 这妇人以前是在大户人家当厨娘的,别的不说,做的吃食很精细。 舒予琢磨着,食堂里可以做固定的大食堂,但单独点菜也是可以的嘛。 若是她在这做得不自在,舒予倒是不介意将她挖回自家去。 招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除了给书院招人,她还看中了几个打算忽悠到自家作坊去。 舒予这边的纳贤堂招工事业如火如荼,而另一侧的桃李堂更是热火朝天。 孟允峥等人都到了桃李堂外后,就将招生的要求又说了一遍。 “此次招生,入学的学子年龄自五岁以上。启蒙班从五岁开始,到十六岁止。” 这样的要求,主要是五岁的年龄正正好,再小一点,那就不是给孩子启蒙,是在带孩子了。 至于十六岁止,那是因为十六岁已经到了男子成婚的年龄。当然,想要读书什么时候都不晚,可这个年纪才开始启蒙,说明家里的条件并不好,十六岁已经成了家里的壮劳力,甚至已经娶妻生子了。读书一途前路漫漫,他读书没问题,可到了该承担起家里责任的时候却才开始榨干父母妻儿的所有价值,那这样的学生,孟允峥也不打算收。 (本章完) 第2284章 你可以自己洗衣服 当然,若是遇到特殊情况,也会特殊对待的。 这是启蒙班的招生要求,启蒙班之后,就按照功名来招生了。 启蒙过了却还是白身的,会有四个班。这部分人目前最多,像二牛大宝他们都是。以后若是还有更多的学生,会再多加班级。 紧跟着就已经参加过县试院试,并且成了童生的学子,暂定两个班。 随后就是秀才了,秀才大多数都是在县学读书。不过孟允峥之前已经挖了几个过来…… 最后就是举人,举人更少,目前峥路书院还没有举人的学生。 但不着急,有两位先生在,很快就会有的。就算他们不入学,在书院呆上半年以上,到时候考上进士,那也属于峥路书院的名额。 别的不说,当初在京城的时候,荀盛他们都是打算过来的。他们如今正在一边游历一边往东安府这边来,想必再过不久就会到了。 “招生的情况就是这样,现在说明住宿的问题。书院有房舍,四人一间。八岁以下允许回家住,但需要按时上下学。八岁以上都要住校,休沐的时候才能回家。若有事情可以请假,说明缘由也能允许归家。” 一听这话,人群顿时响起嗡嗡嗡的讨论声。 有个十来岁的小胖墩问道,“山,山长,那我能带书僮吗?” 孟允峥笑道,“不能。” “那我要住在书院里,不能带书僮,我的衣服就没人洗了。” 孟允峥,“你可以自己洗。” 小胖墩瞪大了眼睛,不止他,其他一些家中有下人的小儿都不可思议的看着他。 “我不会洗。” “可以学。” 小胖墩都要哭了,“可是,可是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洗衣服的。” 旁边有父母也觉得孟允峥有些不像话,他们送孩子来读书,怎么还要洗衣服呢?家里有下人,没下人的也有母亲洗,哪里都轮不到孩子吧? 孟允峥倒是很有耐心,“你们是来读书的,但却不仅仅只是为了读书。你们还小,很多事情可能并不清楚。难得有机会,那我便同你们说一说我在会试时候的事情吧。” 这是要传授经验啊。 众人的眼睛噌的亮了起来,立刻挺直了脊背,听孟山长说话。 孟允峥,“会试有九天,想来大家都已经知道了。这九天六夜的时间,我们都要在考棚里度过。所谓的考棚,我想你们中很多人大概不知道,他就这么长。” 他在旁边的书桌比划了一下,“还没这书桌长,而我们的吃喝拉撒,就在这一小小块天地解决。” 年长的学子早就知道,年幼的像是小胖墩以及他们的父母,却都一脸错愕,紧紧的皱起眉头来。 “睡觉的时候,我们要将桌板拆下来铺平。这桌板不轻,所以我们需要有力气。吃饭的时候,要么吃干粮,自己拿着贡院发的小炉子和炭火煮点热乎的。春闱天气最是寒冷,更何况是在京城,不吃点热乎的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生火煮东西吃。” (本章完) 第2285章 山下村子的生意来了 孟允峥不理会众人的苦逼表情,继续道,“下雨的时候,若是遇到漏雨的屋顶,会非常麻烦,卷面湿了不说,人还会生病,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修补屋顶。” “刮风的时候,发丝凌乱容易遮挡视线,影响考试,所以我们需要学会给自己梳几个利落的发型。” 众人越听表情越是纠结,这考试怎么这么多事情,像是去受罪的? 倒是那个小胖墩对于洗衣的事情非常执着,“可是孟山长,您方才说的这几种,也不包括洗衣服啊,在考场上我们不需要洗衣服。” 孟允峥笑道,“考场上自然是不需要洗衣,可你的人生难道只有考场上是独自一人吗?我们的书院叫做峥路书院,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意。也就是说,我们除了在书院学习之外,外出游历增长见识也是必要的。当然,你可以带上书僮一起走,可如此一来,你游历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在做文章的时候,还能从其他角度切入,写出与众不同又切实有用的地方吗?” 众人一愣,开始变得若有所思起来。 “峥路书院不是只教书,还会教大家如何独立自主,如何应付突发情况,在遇到意外的时候能够轻而易举的化解。就好比在考场上,谁也不知道会遇到什么事情,到那时,能帮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若是你什么都不会,只是学问做得好,却在考场上无法自己煮吃食,无法自己补屋顶,连九天考试都坚持不下来,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孟允峥不欲多说,开学第一天,不着急,慢慢来。 “我言尽于此,大家若是还有意入学峥路书院,现在可以排队了。有什么疑问,可单独询问这边学生,他们会为大家一一解答。” 他说完,就退到后面去了。 原本候在一旁的学生们面前,瞬间涌过来好些人,问题一个接一个。 有问束脩的,有问他们是不是自己洗衣做饭的,有问家里离得远,能不能在书院租一间房住下来陪孩子的。 其他问题都还好,最后一个问题问的人比较多。毕竟很多学生并不习惯住宿,年纪小的还是需要父母或者下人陪伴在身边的。 舒睿作为代表,进行统一回答,“学生入学后,书院是不允许外来者再入内的,一来是维持书院的秩序,二来也是保障学生的安全。当然,门边的倒座房这边有接待室,你们若是要接孩子,可以在接待室等候,所以,书院并不提供孩子父母租住的房舍。” “你们想租房,山下有村民的房子都是新盖的,价格都很实惠便宜,倒是可以暂做落脚处。” 所谓的山下村民新盖的房子,就是作坊附近那一片地基。 早前舒予买地基的时候,好多人都跟着一起入手,尤其是作坊里的几个管事和员工,这两年陆陆续续的都盖起来了。 有些人工钱虽然高,但买地基盖房子的钱还是掏空了家里积蓄,好在房子簇新,他们可以租出去。 (本章完) 第2286章 这年纪的孩子 问能不能租房子的,大多都是家境殷实的人家。 像农户家的孩子,家里父母都要忙活,哪里有空在这里陪读,更别说每日接来接去的,所以他们并没有这样的顾虑,直接将孩子放在书院就行了。 等到每十日一休沐的时候,再过来接孩子回去住一天。 因此他们就关注了一下束脩问题,听说第一年束脩有优惠,价格跟那些学堂大差不差的,他们就很快排起了队伍。 这会儿排在最前面的,反倒是他们这些人。 有钱人家的选择多,顾虑多,问题也多,到最后甚至有几户人家摇摇头走掉了。 倒是那个小胖墩,除了纠结洗衣服的事情之外,其他都好说。也不知道在琢磨了些什么,片刻后便直接拉着父母过去排队了。 招生正式开始,登记姓名年龄和基本情况后,就十人一组,由舒睿等学生带着学生和他们的父母去参观书院课堂,房舍,食堂等地。 那小胖墩一报完名,眼珠子转了转,就看到前面一个跟自己年纪差不多,但穿着很简陋的男孩。二话不说就跳到他身边,开口问道,“你会洗衣服吗?回头我衣服给你洗,我给你钱怎么样?” 众人,“……” 那小胖墩的父母更是脸色一变,小祖宗诶,你说这话好歹轻一点,没看到孟山长朝着这边看过来了吗? 他们小心翼翼的去觑孟允峥的脸色,生怕这报名刚报上就直接被赶出去了。 谁知道孟允峥只是笑了笑,淡淡的收回视线,并没有插手管的意思。 那对父母一愣,孟山长不管,难道这事是可行的吗? 他们看向那个被问的男孩,男孩应该是家里比较穷的类型,看他的穿着,还有带他过来的父亲身上那洗得发白的衣服就能看出来了。 要是他家需要钱,他们倒是真的可以提供。 然而下一刻,他们却听到那孩子小声的说道,“我,我也不会洗衣服。” 小胖墩‘啊?’了一声,很是失望。 不是说农村的孩子什么都会做的吗? 可惜,他并不了解,就算是农户家的孩子,洗衣服这样的事情也是轮不到男孩子的。家里有母亲有姐妹,像浆洗衣物烧火做饭都是女人的活计。 小胖墩叹了一口气,“那你平日里在家都做什么?” “我家有一头牛,我要放牛,还要打猪草。偶尔和小伙伴上山去设陷阱抓野鸡。” 小胖墩的眼睛‘噌’的亮了,“设陷阱?你们好厉害,那是不是要用手在地里挖个坑?那山里的地不是很硬吗,你们有铲子?” 那男孩摇摇头,“没有,锄头铲子家里人不让我们玩的,设陷阱不一定是挖坑,我们小挖也挖不深,我们可以用绳子……” 两个小孩的对话声越来越远,淮安先生对合江先生笑道,“这年纪的孩子,最是赤诚天真的时候啊。” 合江先生点头,“早前我还担心,这富人家子弟跟穷人家的孩子混合住在校舍,可能会分成两派,闹出欺凌的事情来,现在看来……” (本章完) 第2287章 收了三百余学生 富家子弟又如何,穷人的孩子又如何,在他们还心性未定之时好好教导,都会是好孩子。 他们是夫子,除了教导学问之外,不也同样教导他们为人处世吗? 峥路书院的招生很顺利,一上午大部分学生都入学了。 下午还有不少闻讯过来的人,孟允峥就留了闻夫子在桃李堂继续办理。 当天下午酉时,进入书院参观的人陆陆续续的离开了。 出来的时候还有些舍不得,念念不忘的回头看向高大肃穆的牌匾,感叹道,“这书院建的好,占地广,课堂也多,夫子更是大儒,以后怕会是我们东安府最大的书院了吧。” “岂止是东安府,瞧着吧,我觉得这书院不出几年,就会在整个大宿都排上号。” “看来我们送孩子过来读书,是对的。” “明日你们还过来吗?” 第一天是招生,第二天会正式进行入学登记,分配房舍和课堂,以及置办服装鞋袜。 所以第二天,他们还是能陪孩子过来的。 众多家长对视了一眼,“来。” 因此第二天,又是一队长长的蜿蜒的队伍朝着峥路书院出发。 书院里什么都准备好了,除了服装已经量了尺寸需要等待之外,房舍里的衣柜床褥被子脸盆全部都是统一的。 就连启蒙者的笔墨纸砚都一样,当然,要是家里条件许可,你想自己带也可以,不过该发的还是会发的。 峥路书院第一次开学招生,收入学生共三百余人。 这当中有一多半是原本就在附近学堂读书,被峥路书院并入过来的。 三百余人放在现代并不多,可放在大宿已经是非常不错的数字了。 这年头读书人本就稀少,更何况书院只是在东安府刚成立,能招到这么多人,已经是孟允峥和两位先生以及皇帝那块牌匾的名气了。 三百余人,这才是开始,后面慢慢会多起来的。 峥路书院开始有了人气,同样人气旺盛的还有山下的村庄。 租房的果然有不少人,不仅是租来陪孩子读书的,也有租下做生意开铺子的。 至于舒予,昨日招工,她给书院招了八个人,包括园丁洒扫厨娘等人。但是,她给自己招了二十多个人,其中就有那位有些憨的汉子。 这人对于要拾掇向日葵花田,比要在书院干活还要激动。毕竟种地才是他做惯了的事,在书院里他反而不自在。 不过他还是回去问过自家娘子,第二天就包袱款款的过来了。 舒予见他来的时候脸上有伤,还有抓痕,看来是被偏心的父母给打了。但即使被打了,他还是过来了,并没有将这份活计让给兄弟。 就这点,舒予还是很满意的。 舒予安排好新招的员工,便准备带侯氏在东安府逛逛,她出来有一段时间了,不久就要回去。 倒是康氏,本就陪着姚泊出来游历,拜访两位先生的。 现在姚泊借读在峥路书院,康氏自然也不会走。不过作为孟山长的友人,孟允峥将自己的单独小院借给他们一家三口住了。 (本章完) 第2288章 找侯姨娘的少年 孟允峥马上就要离开东安府,房子空着也是空着。 他这几日很忙,毕竟是刚开的书院,前期事情总是少不了他这个山长的。 第一天招生,第二天办理入学,如今第三天,孟允峥要准备开学讲话。 这些事情都得他亲自坐镇,因此这三天,他都住在书院里,连家都没回。 只是到底是新婚期,他好歹是将舒予一块留了下来,晚上不至于孤枕难眠,总归有些安慰了。 三天时间,书院终于安静了下来,开始有条不紊的走上正轨。 但峥路书院创办当日的盛况,还是被许多人津津乐道,传出去很远。 此时东安府隔壁的府城正有个少年坐着马车过来,听到关于峥路书院的消息时,还特地停了停,对身边的书僮说道,“看来孟状元的书院办得很成功,你说,他能允许我在书院留下吗?” 书僮苦着脸,“少爷,您在国子监读书读得好好的,干什么一定要到这穷乡僻壤来。就算这里有两位大儒,有六元及第的状元郎,可也比不上国子监实力雄厚吧。” “你不懂,人姚泊都来这了。” “可姚秀才是经过家里人同意的,您是偷跑出来的,等您回京,老爷肯定会打断您的腿。”毕竟少爷一直乖巧听话,突然这般叛逆,老爷能不气死吗? 少年正色,“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怎么就是偷跑出来的?我是有正经事的,我还给我爹留了书信。” “您有什么正经事啊?”书僮小声的咕哝着,跑到小书院读书哪里比得上在国子监正经? 少年从身后的小盒子里拿出一封信,在他跟前扬了扬,“我是为了给侯姨娘送信的。” 书僮,“……”这哪里正经了?送信用得着你?等候姨娘过几日回去自然会看到,找借口也不找个好点的。 少年将信重新放好,仰躺在马车里,自言自语的说道,“我给侯姨娘送信,侯姨娘和路县主关系好,路县主是孟山长的爱妻。到时候我让侯姨娘帮我说两句,我留下来必然没问题。” “可您和侯姨娘关系一般,她不见得给您说好话吧。”更何况,侯姨娘是老爷的姨娘,这几年得宠的很,虽然没生儿子,但以后谁知道呢? 这后宅里,能有几个姨娘是想要嫡子好的?就怕侯姨娘背后使坏,藉着这个机会让老爷厌弃了少爷都不一定。 当然,这些话书僮只在心里想想,不敢说出口。 万家是不允许背后挑拨主子的奴才的,尤其是主子身边最亲近的奴才,一旦被发现,只有被贱卖的份。 “我们还是加快速度吧,我听他们说,这书院都开三天了。我要是再晚点去,说不定他们就不收人了。” 少年又一咕噜的坐起,让车夫抓紧时间。 于是第三天晌午过后,峥路书院的大门外,突然来了一对风尘仆仆的主仆,仔细瞧,还有几分狼狈。 少年敲了敲书院的大门,门房一开,诧异的问,“你们找谁?” “我们找侯姨……不对,我们找孟山长。” (本章完) 第2289章 万大人的儿子 门房上下打量面前的两人,穿着倒是不错,看着就是富家子弟,就是怎么好像泥地里滚过一样? 少年见状,心里暗暗叫苦。 这真不能怪他,他早前在京城的时候,听说了路记有山居先生的画作,自然是要一睹真容的。 因此那两幅画他也看到了,如今来到了两幅画的真实场景,尤其正好碰上了向日葵花开的时候,他就忍不住激动了些。爬上山的时候,就想找到山居先生当初画画时候的角度,去看那一片金灿灿的向日葵花田。 为此,他直接爬出了山道两旁特地围起来的护栏。 然而他这几日一直在赶路,抵达东安府后也没停下来歇一歇,人确实疲惫,看得太过入神就往前走了几步,谁知道脚下一滑,就直接摔倒了。 这还不算,他整个人往下滚了四五米,好不容易用脚勾住一旁的一棵树,总算没有继续往下摔。 书僮被他吓得够呛,过来抓他的时候,也摔了一跤。 好在两人伤得都不重,就是瞧着脏了些。 少年在外到底还是有些稳重的,尽管衣服脏兮兮的,动作却不含糊,脊背微微挺直,自我介绍道,“在下万彦,自京城来,今日刚抵达东安府。家父是吏部万为民,同孟山长是旧识。此次过来,是有要事找孟山长。” 吏部? 门房没想到眼前这人还是京城大官家的儿子,听说对方有要事,他立刻说道,“原来是万公子,公子里边请,我这就去请孟山长。” 万彦松了一口气,跟着门房进门,抬眸打量面前的书院。 门房领着两人先去了接待室,给两人上了两杯茶,便让他们稍候。 这接待室是特地招待上门的客人和家长的,除此之外,接待室旁边还有个前厅。 前厅很大,如今摆放着两位先生的著作,还有一些书籍画作。墙上有诸位先生的介绍和成就,如今这前厅摆放的东西还不多。 但以后书院得到的奖项,书院的历史,以及在书院读书后考取功名的学子的名单,都会成为这前厅里的一道风景线。 接待室到正式的教学课堂范围还有一道门,此时门房就跨入这道门,和二门处的人说了客人的身份。 此时的孟允峥正在开会,明日一早他就要启程前往西南,在此之前,他召集了书院的夫子和管事一块过来开个会,把后面至少半年的教学计划跟管理都交代清楚。 夏延过来的时候,开会正开到一半。 听说万彦来了,孟允峥很是意外。他同万大人不算特别熟悉,平日里并没有私交,主要是妻子和侯氏关系不错,这才有些来往。 没想到万彦会过来,还有要事? 孟允峥只能对众人说道,“我有点事出去片刻,各位先商量一下。” 众人点点头,孟允峥便带着夏延离开了会议室。 另一边的万彦也被领着进了前院,朝着孟允峥的山长会客室走去。 一路走来他总算看清楚了书院的真面目,和国子监……似乎并不太一样。 (本章完) 满级大佬穿成农家女. 第2290章 给侯姨娘送信 这是孟允峥第一次见到万彦,不过对于他的事情,他倒是听过一耳朵。 还是舒予和他说的,主要是提起侯氏的时候,顺便提到了万家的那些事。 孟允峥知道万彦和侯姨娘关系谈不上多好,但也并没有交恶,彼此好像寻到了一个互不干涉彼此和谐的相处模式。 也不知道该说侯氏厉害,还是万大人了得。 “坐。”孟允峥让人上了茶,坐在万彦的对面,有些奇怪的问道,“万公子这是怎么了?可是受了伤?” “没事,就是这几日一直在赶路,坐车坐得腿脚僵硬,刚才上山的时候没注意摔了一跤,不碍事。” 他身后的书僮紧紧的抿着唇,不吭声。 孟允峥闻言皱了皱眉,“这摔倒了可大可小,万一伤着骨头就不妙了。” 书僮赶紧抬起头,目光殷切的看着孟允峥。 孟允峥,“……”他嘴角一抽,很快领会到了书僮的想法,干脆说道,“正好,书院有大夫,我让人叫他过来,先给你看看,要真的没事我也能放心。” 书院是配有大夫的,倒不是赵锡,他在江远县还有医馆开着呢,哪里有空在这里当校医。也就是偶尔会上山来,给这的学生上上课,教导一些医学常识。 至于书院里的大夫,则是赵锡医馆里原来的药童,那药童在这方面学习能力不错,人很勤快。再加上赵锡前往京城的这小半年时间里,赵老一直都在医馆里坐镇,就指点了这药童一阵。 虽然他学习医术的时间短,但在书院里给人看看小伤小痛的问题不大。 孟允峥让人去把大夫叫过来,万彦也没反对。 在等人过来的这段时间,孟允峥这才问起他此次的来意,“万公子来东安府,万大人可知道?” 万彦,“……” 书僮心里默默的给孟允峥竖了个大拇指,状元爷不愧是状元爷,这第一个问题就如此一针见血啊。 万彦干笑一声,“我此番过来,主要是为了给侯姨娘送信的。” 孟允峥听他没有正面回答,就知道万大人肯定不知道了。这送信还需要他过来?万家还不至于如此大材小用吧。 而且,他若是给侯姨娘送信,这个时候就应该直接去江远县找她才是,到他的书院来做什么? 他但笑不语,万彦就知道被看穿了,他轻咳了咳,“我确实没说谎,喏,信就在这里?西南寄过来的。” 他直接从袖子里将那封信给抽了出来,往前递了递,表示自己确实没说谎,只是主次给调换了而已。 “西南?”孟允峥对侯姨娘的信没有兴趣,然而他对‘西南’这两个字却格外的敏感,尤其是这个节骨眼上。 西南那边在这时候给侯姨娘寄信过来了? 不知道怎么的,他开始有些不安。 孟允峥面上不变,只是说道,“我信你,正好,侯姨娘就在山脚下的庄子上,同我妻子在赏花,我看你腿脚不便也不好下山,我让人帮你送过去吧。” “多谢孟山长。” (本章完) 满级大佬穿成农家女. 第2291章 舒家舒权寄来的 万彦求之不得,将信直接交给了孟允峥。 后者交代夏延,“你将信亲自送到侯姨娘的手里,告诉她这是万公子送过来的,将这边的情况和侯姨娘说一下。” “是。”夏延出去了。 大夫也正好过来,他给万彦看了看伤,还好伤势不重,就是磨破了皮,脚也有些崴到了。现在最好不要走动,多休息休息,明日再看看情况。 万彦听到这结果不但不担心,反而有些高兴,“孟山长,没想到我这身子这般不争气,我还以为就是撞得有点痛,现在竟然还不能走动。今日,怕是要叨扰了。” 孟允峥已经猜到他来此的目的了,闻言笑道,“怎么算是叨扰呢,书院里有客房,你只管安心住下便是。我看你们赶路也累了,让人先送你们去休息吧,晚些时候咱们再聊?” “是,多谢孟山长了。” 孟允峥安顿好万彦后,这才重新回去开会。只是想到那封信,难免有些在意。 夏延已经飞快的下了山,问了问田间的老农,知道舒予和侯姨娘就在庄子里面,便直接飞奔过去。 舒予刚切了个西瓜,看到夏延过来,立刻招呼道,“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刚从水井里拿出来的西瓜,冰冰凉凉的,给你一块。” 夏延道了谢,不着急去拿,只是对侯氏说道,“侯太太,万公子来了。” 在外,大家都叫她侯太太。 侯姨娘刚咬了口西瓜尖尖,没想到夏延是来找自己的,她眨了一下眼,“你刚才说,谁来了?” “万彦万公子。” 侯氏手里的西瓜差点掉到地上去,满脸的震惊,“他来这做什么?是不是万家出什么事情了?” “万家没事,不过少爷猜测,万公子应该是冲着两位先生私下里跑过来的。只是他对少爷说来此是给您送信的。”夏延看了一旁的舒予一眼,加了一句,“西南寄过来的。” 舒予顿住脚步,看向侯氏,“西南寄给你的信?侯姨,你跟西南那边来信频繁吗?” “没有啊。”侯氏满脸狐疑,将手里的西瓜放在一旁,又拿了块帕子擦了擦手,这才接过夏延递来的信说道,“我就在西南呆了一年,还有半年多是在驿站里住的。后来回京,也就开头一年的时候寄过两封信,后来驿站里的人换了,就没怎么联系了,尤其这不年不节的,就更不会寄信了。” 说话间,侯氏将信封给拆开了。 她先看了最后一张上的寄信人,看到上面的名字时愣住了,抬眸看了舒予一眼。 后者直觉这人自己认识,“谁寄的?” 果然,侯氏张了张嘴,低声说道,“舒家二房,舒权。” 舒权?? 不管是侯氏还是舒予,跟舒家早就撕破脸彻底不往来了,这个时候,舒家竟然还给侯氏寄信?还有,他们有钱寄信吗? “看看说了什么?” “好。”侯氏忙从头开始看起,越看脸色越是难看,到最后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本章完) 满级大佬穿成农家女. 第2292章 舒权看到了东清观主 舒予心里一咯登,想到那是西南,眉头跟着拧紧。 侯氏看完了,忙将信递给了舒予。 后者一愣,“给我看?” 侯氏坚定的点点头,“这封信与其说是寄给我的,不如说是给你的,舒权是想通过我告诉你。” 舒予忙接了过去,看了几行字,就明白这信果然和她有关。 舒权信里面提到的事情,是关于舒家大房的。 当初舒予还在西南的时候,两房人就隐隐有决裂的迹象。后来她回到东安府,舒家人在为两房人到底谁来当家做主闹得彻底不相往来了。 舒家大房舒锋觉得应该自己做主,本来舒家的大家长就是他父亲,就算父亲被判死罪,那舒家自然而来就他来管了。 可舒家二房觉得,二老爷是舒家现在唯一的长辈,他有权照顾管理家里的小辈。 两房人彻底分道扬镳,大房人员没那么复杂,舒锋又一直是被当做舒家的继承人来教育的,所以大房在他的管理下,日子倒是渐渐的过得好起来了。 但是二房……实在是一言难尽。 二老爷本就不是个多聪明的人,当初在家里是个混吃等死的,哪里有管家的能力。他要争这个权利,还是因为流放地太苦了,他想着自己当大家长能偷懒,底下的儿女可以孝顺自己。 然而二房众人又不是傻子,自己过得那么苦了哪里还有余力去伺候他? 这个档口二老爷的嫡子舒权就出来了,他看舒锋将大房打理的井井有条的,便想有样学样,把二房也拧成一股绳。 想法是好的,只是他的能力终究比不上舒锋。 于是他就陷在了跟自家老爹的‘争权夺利’中不可开交,好在他亲娘和亲妹妹都是站在自己这边的,又年轻力壮,到底是占了上风。 谁知道就在这时,万大人来了。他要带走侯氏,侯氏是二老爷的妾氏,万大人不想落人把柄就要二老爷同意才行。 二老爷趁机提了几个要求,万大人给了钱,又给他安排了轻松的活计。带走了侯氏,却让舒家二房又陷入了新的风波中。 二房的管家权回到了二老爷的手里,但没多久,二老爷疯了,再后来,他死了。 自那之后,舒予便没再听说过舒家的消息。 不过这大房二房也确实再不往来的。 此次舒权写信过来,说的就是关于舒锋的事情。 信里说,舒锋在去年下半年开始就行为鬼祟,不知道跟什么人来往,但生活是渐渐好起来了。 这话里话外的语气,实在是酸味十足。显然舒权这么大房,还是因为对方日子过得好了,让他心里不平衡。 不过也幸好他,他还说,舒锋和一个庶弟,被安排到了县城里做事,谁安排的,舒权打听不出来,只是活计确实很轻松,他经常看舒锋很晚才回来。 这些都不是重点,舒权拉拉杂杂的说了一堆,到后面半部分,才提到去年年底的时候,他得到一个去县城的机会,没想到遇到了舒锋,还看到了……东清观主。 明天有事要出门一趟,回来可能很晚了,特地请假一天 (本章完) 满级大佬穿成农家女. 第2293章 又娶了一位妻子 师父? 看到这里,舒予瞬间挺直了脊背。 她从去年定下婚期之前,就去过东清观,找邱师姐询问过师父的下落。无果后便让她帮忙关注一下,若是师父有消息,将她即将成亲的消息传达给师父,若是可以的话,她是想让师父过来参加她的婚礼了。 可惜,一直都没有动静。 上回见面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初她们在长金府吃过一顿饭后就匆匆分别,那时候师父说要去京城。 今年年初舒予去京城也打听过师父的消息,只是没有任何结果。 没想到,师父竟然又去了西南? 舒予低头继续看信。 作为东安府曾经的权力象征,舒家人都是见过东清观主的。舒权自然也认得她,他还知道,东清观主曾经是先皇的座上宾。 为此,底下的几个皇子开始蠢蠢欲动。当年舒家还没没落前,二皇子还授意过作为知府的伯父寻找过东清观主。M 然而东清观主自打被先皇赏识之后,就鲜少在东清观内了,她行踪飘忽不定。舒家在东安府还能有些势力,在其他地方就不好说了,因为这,让二皇子很是不高兴。 没过多久,舒家就在二三皇子的争斗中被调查舍弃了。 对于舒权来说,东清观主,可不单纯只是一个道观的观主,即使她是世外高人,那也是直接或间接被卷入过皇权斗争的人。 舒锋和东清观主牵扯上,能安什么好心思? 尤其,东清观主当时的状态,明显受制于舒锋,似乎被舒锋推赶着进门的。 舒予看到这里,脸色瞬间就变了。 师父受制于舒锋?这怎么可能,舒锋要做什么?她有些着急的继续看下去。 舒权说,他觉得问题有些大,舒锋可能是要搞大事。 当然,他是巴不得舒锋作死的,但他又担心同为舒家人,他会被他给连累了。 现在流放到西南已经过得这么艰苦了,可好歹还有命在,舒家是经不起一点风波的,要是再牵扯进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当中,他们绝对死的不能再死。 舒权很快就在心里做了决断,他得搞清楚舒锋的目的,以及东清观主为何在他手里的原因。 然而舒家大房二房早就不相往来了,他若是直接凑过去,很容易引起舒锋的怀疑。 舒权琢磨来琢磨去,最终将主意打到了舒锋的妻子身上。 舒家被抄家流放之前,舒锋是娶过妻子的,眼瞧着舒家要出事,他妻子的娘家率先让他们两和离了。 因此舒锋被流放到西南时是孤身一人,他用了两年的时间认清了自己的处境,然后听从舒家大夫人的话,在当地又娶了一位妻子。 只是他现如今能娶到的姑娘,不说身份地位,就是模
相关推荐:
三金影后是伪娘[娱乐圈]
毒瘤
Black Hole
在爱里的人
外婆的援交
切切(百合)
壮汉夫郎太宠我
地狱边境(H)
[综漫] 当隐队员的我成为咒术师
林峰林云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