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反攻略的正确姿势[快穿] > 第106章

第106章

事情,在古代这还是比较宽容的。加上武值给大宋的贡献,没人会说什么。 这天晚上。 武植便是和李清照在一个房间。 由于李清照没经历过,此刻有些忐忑。 于是乎,她小心翼翼的待着,然后武植过来放家伙。 李清照打虫。 李清照吓坏了,她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虫,都吓哭了。 经过这次,她才算是知道了武植原来还有更厉害的地方。 以至于到了第二天李清照也在休息,完全下不来。 但李清照是幸福的。 她觉得自己的选择没有错。 这几天她可是好几天都笑得合不拢嘴。 而武植最近也有些感慨。 千古才女李清照,居然成了他的女人,真说来谁信啊? 这天完事之后,武植去洗了一下,非常的放松。 他双手放在浴桶的两边,热气腾腾的水汽扑面,让武植的脸上头发上琳了一层水雾。 同时,武植想到了自己身上的系统。 他点开看了一下。 其实这期间他陆续多少增了一点属性,只是武植最近没怎么关注。 今天,武植决定好好将其鼓捣一下。 比如升级一下系统什么的。 现在武植的属性点完全够了。 不过升级系统下一个等级,需要将当前属性加满。 武植便开始将每个属性加点。 这玩意就如同游戏属性一样,加点的感觉还是相当不错,武植很喜欢这种感觉。 接下来,他直接将力量从六百六十提升到了一千点。 他的武力就从三千六百多斤,提升到5347斤的地步。 这个数值,已经达到当前等级的极限。 然后是体质。 体质从三百多提升到五百已经提不动,相对的武力增加了一百多斤,幅度不大。但是身体各方面感觉更强了。 本来和李清照这几天有所消耗的武植,忽然又龙精虎猛起来。 接下来就是速度了,武植将速度从三十八米每秒,提升到了四十米每秒。 速度往上提就越难,这速度已经极为恐怖。也到达了当前等级的极限。 然后,武植直接将系统给升级了。 属性已经达到极限,就是升级的时候。 又花费一些属性点,武植脑海深处一副很大的面板忽然绽放光芒,嗡的一声。 “恭喜宿主,系统升级成功,当前等级:叱咤风云!” 看到这个提示,武植吐槽起来,可不嘛。 刚才武植还在闺房叱咤风云呢。 不过,他知道系统指的是如今武植的等级境界。 之前是登堂入室,如今已经到达叱咤风云的地步了。 作为大宋宰相,权倾朝野,立下这么多功劳,他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虽然皇帝是宋徽宗,但武植依然达到了叱咤风云的地步。 他的一个决定,可以影响到天下百姓。 此刻。 武植不知道这次系统会有什么新的功能。 便是打开系统看了一下。 姓名:武植 当前等级:叱咤风云! 体质:500(可提升) 力量:1000(可提升) 速度:40米/秒(可提升) 武力:5467斤(可提升) 当前职位:大宋宰相。 大宋经济指数:420。 武植仔细查看脑海中的变化。 根据观察,好像商城页面多了一些售卖的东西,人物本身属性并无变化,却打破上限,可以继续提升。 “以我目前的人物属性,虽然可以继续提升,但不能完全展现,总不能提升到一人可以抵挡十几万大军,然后被人当成神吧?” 武植摇摇头。 这样别人也会害怕他。 武植可以提升,但不到万不得已,不必展现全部的实力。 不过说来,好像也不用吧? 武植不相信这古代有什么人,能逼迫的他施展全力,若是以后继续加点,他的实力是极为恐怖的,已经脱离了人的范畴,到时候会让人惊呼这不是人。 就是宋徽宗,也会恐惧武植到底是什么人。 他的各方面表现已经超出了很多正常人,若再表现的过于夸张,到时候就和人格格不入,别人会将他当成神,造成很多的困扰。 武植的目的是改变大宋,自身还是要在人的范畴好和四周打成一片。 当然,若是真有那么一天,武植战力全开,也不是不可以。 对于这次激发的神秘属性条件,武植觉得不错。 至于新的神秘属性是什么,他也很想了解。 但需要完成系统的经济指标,为大宋做出足够的贡献和影响力才行。 相信武植很快就能完成,到时候就明白了。 就是这系统经济指数是按照什么来算的呢? 怎么样的一个计算方式呢? 古代的经济jdp吗? 这些武植并未在系统中看到介绍。 现在有四百二十,但武植想来,只要让大宋各方面经济发展,肯定会提升。 那就使劲的造吧! 总之,将大宋最快发展起来。 武植现在感觉浑身充满了力量。 索性也不在多想。 其实有没有这些,武植都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 当然,有就更好了。 这时。 武植将注意力从脑海中拉回到现实,洗澡完事之后,起身看了看自己壮实的身材,健康的皮肤,以及镜子中那一张年轻俊美的五官。 不过这年轻的五官略带少许做官的威严。 捏了捏拳头,浑身肌肉血脉通畅,仿佛可以打出无穷的力量。 武植动则五千多斤的力量和四十米每秒的速度,已经远超常人。 武植感觉无比的美妙。 要不是身在大宋,他都以为自己走进了玄幻片场啊…… 这天晚上。 武植依然和李清照在一起。 与此同时。 最近因为连续发生了很多事情,导致整个大宋天下百姓都不消停,天天都在八卦。 甚至还有一些说书先生,将武植的功绩说出来,还说亲自见过武相,那是何等的不凡之类的。 很多都是吹捧武植的。 首先是大宋纸币国策,圈了一波钱,虽然让一名王爷就这么走了。 其次大宋攻占了西夏,又废掉了太子赵恒。 这每一件事情放在历史上都是了不得的大事。百姓们议论武植的同时,也会认为宋徽宗的眼光独到,点名这样的能人做状元,为大宋做出了巨大贡献。 宋徽宗本来一个昏君,在武植的带领下现在却是变成了百姓们口中的一代明君。 而现在西夏也已经变成了大宋的国土。 以后不会有西夏和大宋之间的战争。 与此同时,武植的新法进入到辽国区域范围的时候,西夏那边新法也逐渐开始全面开展。 除了大宋中原没有政务司,武植的政务司体系已经遍布了燕云,辽国,西夏范围。 而接下来,吐蕃,大理,还有耶律大石等这些人都开始兑换大宋的纸币,从而进行粮食交易。 大宋源源不断的粮食和纸币变卖出去,收回来的是大量的黄金。 且,经过这段时间的清理,宋江等人已经将残留的西夏敌对势力都消灭了。 投降的不算。西夏逃跑不投降的都被抓起来。 西夏灭国之后,附近的国家闻风丧胆。 就是已经逃跑到老远处的耶律大石,此刻在他的营长中也是感慨不已。 他虽然采取了和大宋合作的模式,但毕竟他们规模不大,又是辽国的余孽,耶律大石还是非常有压力的。 他担心哪天大宋不高兴,直接派人攻打过来,连他们这点剩余的人都消灭掉。 耶律大石坐在营长中,看着外面叹息:“他不但将我们辽国覆灭,西夏也在短时间被大宋给灭掉,这个武植真的太厉害了!我等不是其对手啊!” 耶律大石摇摇头,神色有些害怕:“本将有点担心他会忽然打过来!” 旁边一大臣:“将军无需担心,咱们距离他们很远,且大宋打我们并没有好处,肯定不会兴师动众过来。” 耶律大石点点头:“嗯,也是,大宋若想要消灭我们早就来了。只是咱们辽国的地盘全部变成了大宋的,真是可悲啊,不知道我们有没有重新打回去的一天,若有,陛下就是在九泉之下也瞑目了!” 当初的辽国皇帝等人都被消灭,他内心难免有些惆怅。 而且他是叛国逃走的。内心更是愧疚。 这种独活在其他地方,只能遥望辽国远方的感觉非常悲凉。 他也知道,自己的想法永远不会实现,因为他们打不过武植。 不过辽国不覆灭,他耶律大石也不可能在这里扎根。 也算是有失有得吧! “大人,现在不如您建国称帝吧?咱们远离大宋,四周也没什么敌人,虽然此地偏僻但如果建立一个小国也不错!到时候您就是皇帝,我们就是您的臣子啊!”一手下拱拱手,满脸热切,内心期待道。 第523章 耶律大石虽然霸占了一处偏僻区域,实际上他还没有对外称自己是一个国。 听到手下的建议,耶律大石心中一动。 他在这里待着也许暂时没事,一旦对外称帝,他还真担心大宋知道后不悦,派兵过来消灭他。 想了想,耶律大石苦笑道:“现在为时尚早,我们需要慢慢发展,等有一天我们的兵马粮草,百姓发展到一定规模在说吧。” 耶律大石不想太高调,怕遭人打击。 其实国家的名字他都想好了,如果他们在此地建国,那就叫做西辽。延续辽国的辉煌。 不过他们目前还没这个好机会,不敢随便乱来。 耶律大石:“如今我们有几万军队要养,好在我们手里还有些银子,此地也有些矿山,最近要多兑换点纸币和大宋保持合作,只要我们保持合作让大宋有钱赚,他们必定不会动我们。” “将军说的是!” “现在吐蕃,大理等国都已经开始兑换纸币购买大宋粮食,西夏被灭国,此事过于突然,怕是不合作我们也要遭殃!” 对于这点,之前他们是有争议的,觉得本来不多的银子换成纸肯定不愿意。 看到西夏被灭,他们二话不说立刻就同意了。还主动派人过去谈合作。 说到底,人都是怕狠的。 与此同时。 武植在大宋开始思维如何提升大宋的经济。 也让政务司的人,将纸币兑换他国黄金的时候务必有多少兑换多少。 他国纸币越多,扩散的就会越广,他们便利了也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加上大宋和他们合作也并非只是粮食,还可以变卖茶叶,红薯,玻璃,甚至是兵器战船之类的武植都可以卖。 现在武植政务司的人分别在燕云,辽国,西夏,不断的扩散着。 势力也是逐渐广大,他的门生也开始多起来。 政务司的官员,对于建立政务司的武植那是极为崇敬的,很多官员是有办事的能力,却没有通过科考的能耐。政务司给他们提供了机会。 武植的想法是,科考出来之后,还是要落在当官的实事上,如果政务司本身就能做好事情,招收的都是人才,也就不用科考了。 这就导致他们得恩于政务司,所以凡是从政务司出来的人内心无不感激武植。 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 西夏也暂时稳定了,而且良田回收,分配,也在最近这段时间无数官员计算下完成。 效率还是非常之高的。 西夏百姓之前还觉得良田回收心里有些气愤,但随着良田发放下来后,西夏百姓们激动的热泪盈眶。 为何呢? 因为他们上缴良田,上面会给予百姓一笔不菲的赔偿,同时采取的是贷款制度,不同人家按照人头分配良田贷款。如果有能力种植更多的可以多贷,而且并不封顶。 这意味着,他们以前手中没有好的良田,现在没有任何限制。 那些以前西夏皇亲贵族,达官贵人的大量良田就这么分到了百姓手中。 导致他们用少量的钱,或者是贷款换取了大量好的良田。 一个个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那些贷款的自己没花钱,就直接获得了自己以前两倍,甚至三倍的良田数目。 还是肥沃之地。 肥沃的良田以前掌握在贵族手中,百姓的良田质量很差。 如今他们也能拥有好田地。 且大宋执政,还有减免税务的国策。这让西夏百姓高兴不已。 最重要的是,从大宋运送了一批物资过去,很多都是新鲜的农产品,比如红薯种子,瓜种,超优千号等等一批新的优良品种运送过来,发放老百姓手中,还告诉他们这些品种每年的产量可以达到他们以前的好几倍。 还派了政务司的农官过来讲解,传授他们种植技术。 于是乎,西夏的老百姓们都开始忙碌,忽然发现西夏被灭也许不是坏事啊。 当然,有些品种这个季节是不能种植的,但有的是可以的。 而且政务司的成员走乡下访,对民间的百姓有什么难处都会询问,了解后上报进行解决。 是真正的做到了为百姓服务,一些以前的纠纷,西夏官员根本不解决,但政务司的人都会帮助他们。 总之,武植政务司的一顿操作,让西夏百姓们感受到了西夏被灭对他们反而有巨大好处。 老百姓们预感有好日子就要到来,心里一下就想开了。 “叫我说,西夏被灭未必是坏事,大宋宰相名声很好,听说是贤臣,利益天下百姓,我们在他的管理下日子会越来越好,只要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好,谁是皇帝管他呢!” “嗯,有道理!咱们小老百姓不就图个安稳,有饭吃,有点小钱嘛。” 西夏经过这段时间完全进入正轨发展,百姓们也有了笑颜。 而西夏除了韩世忠留守,像岳飞,宋江等人早就回到了大宋汴京。 大量的禁军队伍也回来。 当然,西夏那边依然有不少军队镇守,都是韩世忠在本地招募,以及留了一部分大宋这边调过去的厢军。 厢军不是禁军,禁军是北宋的精锐部队,尤其是经过武植训练的禁军。 而厢军,则是每逢灾荒时节,在遭灾的地区很容易出现大量的流民,如果当地的地方官员无法妥善处理,很容易激起民变。所谓可以利百代者,惟养兵也。 方凶年饥岁,有叛民而无叛兵,不幸乐岁生变,则有叛兵而无叛民。 到了这个时候,就该厢军上场了。 北宋政权会将流民当中身体强壮的人吸纳进厢军部队,以减少这部分人造反的可能性。 而流民当中有手艺的人,比如泥瓦工,木匠之类的,也会通通吸纳进去就近安置。 这些因素会造成厢军数量极其庞大,而战斗力却很是差劲。 西夏主力部队已经消灭,所以禁军没有留存的必要,武植经过宋徽宗的同意,便是将禁军抽回,派去了厢军交接,让韩世忠按照自己的训练方式在西夏镇守的同时训练他们。 当然,也有本地的一些招募的士兵。算起来至少也有十八万军队镇守西夏。 一切妥当后。 武植这天早晨,便是去了军营。 清点士兵将领损失的记录。 将有功劳的人都进行了上报。 宋徽宗对于这些该封的封赏,该升官的升官。该发抚恤金的发抚恤金。 岳飞,韩世忠等人都相继提升了一品。 而武植作为攻打西夏的领头人,也得到了宋徽宗的笔墨赏赐,黄金,绸缎,马匹等物,同时册封武植为镇国大将军头衔。 他已经是宰相,这些官职只是一种荣誉,所以宋徽宗还决定赏赐武植。 他左思右想,干脆直接册封武植为西川路节度使。 这个西川路,是西夏改名,以后是大宋的路行政区。 武植这个节度使和别人不一样,被宋徽宗特批拥有管理当地军事,一切政务的大权。 这在朝堂引起了轩然大波,虽然这不是封地,却也是一个小国王了。 北宋建立之初,节度使的权力很大。本身北宋就承袭了五代时期的旧制,所以很多东西都没有来得及改。 起初北宋的节度使除本州府外,还统领一州或数州府,称为支郡,辖区内的军、政、财权,由节度使独揽,实际上是个半独立的小王国。 从这一点看,这与大唐的节度使并没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赵匡胤这个皇帝是武将出身,他做皇帝的过程比较尴尬,他并不是像刘邦和朱元璋那样白手起家,一步步打出来的。 而是和五代十国的武将那样,一步步掌握了大权。 我们都知道赵匡胤发动了陈桥驿兵变,来了个黄袍加身。 他对于武将是非常忌讳的,更别提有钱又有兵的节度使了,生怕他们模仿自己也来这么一下。 所以他和他的接班人也就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两人,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逐渐解除了武将的兵权,让节度使成为了一个虚职。 对于节度使来说,最关键的就是军、政、财权。 在乾德年,朝廷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朝廷,这样就剥夺了地方自己处理赋税的权力,也就掐断了地方的命脉。 同年,赵匡胤又命令诸州府选送精兵给朝廷,削弱了地方的兵权。 到了宋太宗时期,他又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支郡都直属朝廷,节度使所领只是一州府,不过朝廷又以朝臣出任知州,知府。 这么一来,节度使连当地的政务也不用管了。 此后节度使逐渐成为了虚职,或者一种荣誉,被架空。 一般授予宗室,外戚,少数民族首领和文武大臣,像杯酒释兵权之后,很多功臣都到了地方担任了节度使,他们没有什么权力,但待遇是很好的。 而武植这个节度使,被特批拥有管理当地政务和军队的权利,包括财务。 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武植这个节度使,已经恢复了北宋早期的节度使权利。 但这怎么能行?!!! 此事导致朝堂上的人纷纷色变! 他们内心震撼官家之大方,同时也觉得太愚昧了。 陛下是大宋的败家子吗? 一出手,就是一个国的范围! 第524章 这相当于明面上是大宋的西夏,现在被武植接管了。 尤其是肃王赵枢,还有赵构,黄川老臣,包括蔡京都身心俱震,难以置信。 因为一个燕王封地,武植的地位和权利就已经极为惊人。 何况加上一个西夏。 朝堂上,有黄川老臣,以及少数的人提出了这个册封不妥。 但宋徽宗双眼一瞪:“西夏是武相打下,朕册封他一个西川路节度使有何不可?谁有本事也去消灭一个国家,朕,同样册封他为节度使!” “现在西夏正需要人去管理,稳定民心,你们谁行?还不是得靠朕的武爱卿!” 宋徽宗扫视在场的众人,满朝文武被呛的说不出话,也不敢在说了。 他们的确没这个本事,也不敢笃定自己能做到。 当然,大宋朝廷有这样的人才,历史上也不至于被人灭国了。 所以他们都不说话,只能看着武植权利越来越大。 宋徽宗放心武植,而武植自然也要装一下,说自己万万受不起什么巴拉巴拉的,实际上内心高兴着呢。 自己接手管理,纸币国策,还有其他的新法武植才好上手去开拓。 宋徽宗又非常坚决,所以半推半的武植就成了西川路节度使,掌管西夏权利。 武植的权势,更上一层楼。 同时武植也知道,宋徽宗对自己还真是半点防备都没有。 从某种角度而言,这是一种昏,也是一种明的表现。 昏的体现在于如果放权给错了人,武植要自己发展,大宋就相当于送了武植两个地盘。 这就好比将自己的地盘,拱手让给敌人。 绝对会危及大宋江山。 要知道,这西夏地盘可不小,虽然改名为路,实际上要比大宋境内的路区域要广袤的多。 但从另外一种角度,这也是一种明君的表现。 为何? 因为宋徽宗信任的是武植,武植只要宋徽宗对他一如既往,他于情于理,不可能叛国。 如果是从这点来讲,宋徽宗是对的。 不但对,而且是千古明君的心胸! 放开手让武植这样的能臣去做,大宋想不成为强国都难。 当然,宋徽宗的这种心胸并不是大局上的心胸,他实际上是懒,相信武植就让他去做好了。自己也懒得管那么多。 就是因为他这种懒,又信任武植这样正直的人,额,武植自认还算正直…… 所以反而会给大宋江山带来明君治理下的正向发展。 实际上,宋徽宗这种懒还真造就了大宋如今地盘扩张,经济繁荣的景象。 皇帝懒政,反而让大宋发展的好,也是让人哭笑不得了。 但武植绝对喜欢这样的皇帝。 朝堂上议论纷纷。 此刻最尴尬的就是肃王赵枢了。 他脸色青一阵白一阵。 因为他之前找武植交谈的条件就是他当了太子,以后登基后会将西夏划分给武植。 结果这才没多久,父皇却是已经将西夏以节度使的名义,相当于送给武植管理了。 那么这个地盘,武植就是小国主啊! 赵枢尴尬死了,搞了半天,他口中的条件,人家武植直接就得到了,还需要等他登基这么遥遥无期,甚至不一定兑现的条件吗? 赵枢暗道:“自己父皇也真够大方的,如此笼络武植,有这样的条件,我怕是在巴结武相,也没什么优势了!” 的确,赵枢能有优势的地方就是他的皇子身份,有这个潜力当未来官家,给人家一点地盘,但和父皇现在就给相比,他哪里还有资本。 赵枢甚至怀疑,父皇已经知道自己要以西夏为条件当太子了,莫非父皇这是故意为之? 想到这里,赵枢背后泌出大量冷汗。这要是让父皇知道,自己还能当上太子吗? 应该不可能,若真如此,父皇恐怕要暴怒了! 因为他这种行为,几乎是叛国! 此刻的情况,不由让他感觉自己找武植怕是没什么用,只能靠自己的嫡长身份了。 现在,武植不但是燕王,宰相,太尉,政务司建立者,更是西川路节度使。 可谓是大权在握,没几个人能和他相比。 就是蔡京这个宰相和武植也是没法比的。 蔡京此刻妒忌的双眼发红,西川路节度使,还独揽西夏一切政务权利,这…… 蔡京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现在官家全部给了武植。 哎。 有时候蔡京感叹,人和人之间的差距,简直无法想象。 武植可谓春风得意,在朝堂上叱咤风云了。 退朝之后,满朝文武都在私底下聚会议论武植这样发展的趋势。 有人觉得武植这样发展下去,说不定哪天会造反。 有人觉得,武植一心为大宋,权利再大,只要官家信任,武植就不会有什么其他的行为。 总之,满朝文武的焦点都在他身上。 有嫉妒的,有羡慕的,也有感慨自己在朝为官这么多年,一个小小的品级都提升不上去,武植却掌握如此大的权利和地位,让人唏嘘无法相比。 而这期间,宋徽宗也知道武植纳了兵部尚书李格非女儿李清照为妾。 即便是宋徽宗也觉得惊讶,这天他和武植小聚,在延福宫喝茶。 宋徽宗笑道:“想不到武兄,连咱们汴京的才女李清照都俘获了芳心,听说是她主动找你的,武兄真是艳福不浅啊!我这个官家,都有点羡慕你了!” 武植正在喝茶,听到这话,差点将口中的茶水喷出来。 你有听过一代皇帝说羡慕臣子纳了一个妾的? 开玩笑! 宋徽宗可是三宫六院,什么姿色没有,羡慕他?没搞错吧? 武植算算,好像也就几个吧,和宋徽宗后宫一两百个相比,那真是差远了。 关键宋徽宗还时不时的出去找野花。 武植有些汗颜啊! 不过对于野花这类,武植倒是不怎么有兴趣。 武植笑道:“赵兄这是笑话我了,和赵兄相比,我这算什么。” 宋徽宗摇摇头:“武兄,我羡慕的是你的才华,能让李清照这样的才女仰慕,而我的妃子,那都是看中了我的权利,这是不同的。 不过正说明了武兄的优秀,无论是作为官家,还是作为你的兄弟,我赵佶都很敬佩你,若非你,大宋以及我,又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发展和名声?我得敬你一杯,就以茶代酒吧!” 宋徽宗说完,自己先喝了一杯。 “这茶,乃是上等的青驰菊,能解毒降火,缓解疲劳,我平日里也舍不得喝,但为了招待武兄,这必须得拿出来啊!” 赵佶此刻完全不像是皇帝的模样,反倒是世俗的大兄弟。 武植也不客气,知道这茶叶一克价值好几百两黄金呢。 口感很好。 武植和赵佶在一起无话不谈,赵佶还说了自己最近身体好像有点不太行。 武植劝了一番,说赵佶这样太频繁肯定是不好的,要张弛有道,有个度。 但还是给了他一些药丸。 同时,武植也给配了一些中药,让宋徽宗补补身体。 宋徽宗大喜,武植给的药方和世俗中不同,对身体很有帮助恢复的效果。 对于武植的建议,宋徽宗也会听一些,尽量减少一些消耗。 毕竟他不是武植,武植身强体壮,无所谓。 武植还希望宋徽宗多活几年。 万一宋徽宗早早个屁了,他这个宰相可就要换代了,要是和新君相处的不好,武植要么就离开朝堂,要么,可能会造反。 所以,宋徽宗还是多活几天,武植也想过几天安生日子。 而随着时间缓缓而过。 转眼,冬季走完了,这年也早已经过去。 如今,大宋以及周边区域都在稳定发展,欣欣向荣! 而武植休息了一段时间,也想了些提升大宋经济的法子。 作为现代人,武植的眼光和古代人不同,自然能制造出很多超前的东西,拿到古代提升经济,十拿九稳。 不过规划的太多,还得慢慢来。 而踏入新年的时间中,没多久,武植府邸传来了喜事。 这事将武植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 第525章 是什么事呢? 那就是赵福金和李师师都先后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没错,两个人生的都是儿子。 赵福金生的儿子还是宋徽宗给赐名,叫做武梁。 寓意赵福金和武植生出的孩子将来要成为大宋的脊梁,或者是栋梁之材。 至于李师师的孩子,叫做武信。 是李师师取的名字,希望儿子将来和老爷一样能做一个有信用的人。 李师师当初还在樊楼的时候,武植答应过将来飞黄腾达了会花费重金将李师师给赎回来。 当时老鸨子还劝李师师不要动真心,因为一般这样的事情很多都无疾而终,首先不说赎金太重,很多人出入这样的地方承诺也都是一句口头上的事情,转眼就忘了,也是逢场作戏而已。 谁知李师师没有看错人,武植才没几天就来赎人了,还是让当今官家亲自出钱赎人,这也让她喜极而泣,让当时的老鸨子都不敢置信。 李师师对于这一幕印象深刻,这辈子都忘不了,所以她深受感动,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也是一个有信用的人,像他爹一样。 由于武植又增加了两个儿子,武梁和武信,如果在加上武金的话,武植现在有三个儿子了。 可谓子嗣旺盛,后继有人。 他这个朝廷的宰相,还有世袭爵位镇国公也会有人继承,而且以武植如今的地位,他的儿子若是长大了也不会差。 由于两个孩子出生的时间就差了十天半个月的,所以决定放在一起摆喜宴。 这天,武府热闹极了。 “恭喜恭喜啊!恭喜宰相大人!” “宰相大人真是好福气啊!又添二子,这二子下官观之都是人中龙凤的面相,将来前途无量啊!” “恭喜大人!” 许多朝廷的官员上门来吃喜酒,随上礼物的同时也会夸奖两句。 都是一些奉承话。 武植对这些官员无论是敌是友都非常客气招待,来者都是客嘛。 武府高朋满座,达官贵人成群,在外面稀有的大官,在武府中随处可见,其中包括宋徽宗,还有他的皇子们都到场了。 可谓极为给面子。 肃王赵枢,康王赵构,还有其余几个皇子,包括他的几个女儿什么赵玉盘,赵金奴,赵金罗,赵富金之类的都来了。非常热闹。 这场酒宴持续了好几天,整个汴京城的百姓们都为这事高兴。 毕竟武植在百姓眼中是个好官,武家多了子嗣。若是都像武植一样正直为民也可以为天下百姓谋福。 这天武植收的份子礼物,那真是堆积如山。 不过对于能生产纸币的武植来说,这都不算什么。 就是个热闹意思。 而在武植孩子办完酒宴之后,没过几天,武家又传来了好事。 是关于武松的。 武松的妻子,也就是武植的弟妹也生了一个儿子。 叫做武安。 武植可谓喜上眉梢啊:“现在武家就两户,如今都有了子嗣,弟弟也有了儿子,真是太好了!” 旁边赵三:“是啊老爷,老爷和二爷现在都有了儿子,武家也会更加兴盛了!” 一个家族若是没有后代,在辉煌也会一代之后沉寂。 但有了后代子女,尤其是儿子那就不同了。比如武植和武松,那都是有官职地位的,没儿子以后就不能延续这种富贵,一代之后就凋零了。 普通人没儿子倒也罢了,无所谓,尤其是现代人也不讲究这个,但古代不同。 武植这种豪门旺族,子嗣越多越好,到时候可以继承武府很多东西。 比如镇国公的世袭待遇,无数的财富。 而武植也可以让自己长大的子女出人头地,建功立业。 武松也高兴坏了。 两兄弟在喝酒的时候,武松很是感慨:“承蒙哥哥关照,如今武松有了官职,府邸,还有了妻儿,这在以前武松打死也不会相信有今天啊!” 武植笑道:“这话就见外了,你我亲兄弟,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哥哥好了自然不能亏待你,咱们从小没有父母,就剩下这两户,你以后的任务很重啊!” “任务?哥哥指的是……”武松一脸懵逼。 武植笑道:“自然是生孩子了,生的越多咱们武家才能开枝散叶,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武松恍然,他明白哥哥的意思,毕竟他们就两兄弟,家族人丁着实少了些。 武植笑道:“不过弟妹现在正在修养,如今你也是一名将军,拥有一定地位,不妨纳妾几房,多增子嗣!” 听到武植的话,武松脸色顿时红了起来,拱拱手:“哥哥说笑了,武松能娶上我夫人,已经心满意足,其他的不在奢求。 倒是哥哥你可以多生一些。武松则顺其自然,对于妻妾之类就不想了。” “诶!”武植摇摇头:“你可是大宋的将军,纳几房妾这有什么,只要你开口,哥哥改明给你物色几个,直接送到你府上!” “哥哥……”武松赶紧道:“哥哥莫要笑话我了,哥哥也知道武松为人耿直,也不好这口,再说我家妻子刚刚生养,我断然不会伤了她的心啊!” 听到武松的话,武植点点头,感慨道:“弟弟,如今你地位不低,却能严于律己,在这点……哥哥不如你啊!” 武松脸色严肃:“哥哥莫这么说,哥哥乃大宋文武全才,一国之宰相,为大宋建立了丰功伟业,看上哥哥的女人如过江之鲫,是哥哥怜悯她们身世凄惨,这才收留她们罢了。 我知道哥哥为人,即便不是如此,以哥哥如今的身份多些儿女那也是正当的!我武松何德何能与哥哥相比。哥哥莫要再说了,来,喝酒!” 武松说完,一口闷。 武植也笑了。 喝酒之后,武植去看了下自己的侄子。 正抱在一名丫鬟的怀中,弟媳已经休息了,武植接手抱着武安,看起来长的有点像武松。 小眼睛闭着,正在酣睡呢。 武植笑道:“武安这名字,谁取的?” 武松赶紧过来:“哥哥,这名字是弟妹取得,我也觉得挺好,希望武安能长大成人,一生平平安安!” “嗯!”武植点点头,看着自己唯一的侄儿,甚是喜爱。 武植还说等武安长大了,要亲自给他找一个侄媳妇。在场的人都笑了。 就连岳飞,鲁智深,还有林冲等人也调侃自己以后若是有了女儿,要给说媒嫁给武安之类的。 引得众人都笑呵呵的,气氛相当之好。 这几天,无论是武植还是武松家里,一片喜气洋洋…… 翌日清晨。 武植上朝之后,去了殿前司。 喜宴办完,武植在殿前司整治禁军。 眼前密密麻麻的禁军排列,林冲在其中教导他们枪法。 虽然林冲已经成高级武官,但他的枪法厉害,也负责教导士兵。 他在场中拿着长枪,或刺,或扫,在场中腾挪如风,一杆长枪舞动的呼呼作响,同时发出底气雄厚的声音。 场中密密麻麻的禁军跟着他一起训练,整个训练场声威震天! 林冲的枪法,绝对是非常高明的,一般人在他面前挨不过几下。 他的枪法为家传林家枪法,是祖传。 行军打仗中,若是士兵将领武艺高强,无疑对整军的实力造成几倍的提升。 教导他们的也并非林冲一人,还有鲁智深,岳飞等人。 其实,比林冲枪法高的也有。 比如武植,或许他的枪法没林冲那么华丽,但武植出手绝对是招招致命,林冲定然不是他对手。 除此之外,还有一人枪法也在林冲之上。 那就是卢俊义。 水浒中,武艺第一人为卢俊义,枪棒天下第一,无人能敌。 林冲的武艺与师兄卢俊义比还是差了点,卢俊义是西陕铁臂膀周侗的开门大弟子,而周侗的师傅是少林俗家弟子大侠谭正芳,所以卢俊义深得少林武功真传,马上步下功夫一流,为梁山好汉中第一人。 林冲的枪法确实不错,身为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没几把刷子是不行的。 但与师兄卢俊义比枪法,还是稍逊一筹。 从活捉史文恭一战就可以看出来,卢俊义是一枪制敌,拿下史文恭。换成林冲,估计得费点劲。 对了。 说来他们的师父与岳飞有点瓜葛,这是根据水浒中而来。 周侗晚年在汤阴刘光世手下做幕僚,偶遇了一个年轻人,周大侠收其为关门弟子,把毕生所学都倾囊相授,不仅教他武艺,还传授这个年轻人兵法韬略,排兵布阵。 这个年轻人后来举世闻名,大家都知道,他就是——岳飞。 不过现在岳飞就已经很强了,因为天生神力,所以少有人能比。 而林冲教导之后,鲁智深挥舞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也舞动的极为霸道。 这些士兵有这些高手教导,大宋的士兵实力自然会不断提升。 不过鲁智深的兵器比较特殊,所以只能简单教导一些出招,收招等等。士兵们虽然不会用这样的兵器,但可以学习一二。 鲁智深身材高大,魁梧雄壮,舞动起来让旁边的林冲也是唏嘘不已。 等鲁智深演示完之后,林冲拱拱手,笑道:“鲁兄力大无穷,如此重的禅杖舞动这般霸道,实在令人佩服,林冲不如啊!” 当然,这是谦虚话,林冲倒是很想比划一下,看谁的实力更强一点。 第526章 鲁智深一听,顿时拍了拍胸脯:“哈哈哈,洒家这戒刀耍习惯了,倒是能看上几眼,但和林兄相比,谁胜谁负就不一定了。” 今日殿前司,各大将军齐聚一堂,武植也在场。 听到这些将军互夸,不禁一笑。 能在此地聚集,大多有武艺在身。 就是卢俊义也在旁边展颜。 这些都是在一起打过仗的好兄弟,所以大家有啥话都能说开。 想了想,鲁智深挥舞手中水磨镔铁禅杖戒刀,武瘾来了,粗狂的嗓门:“今日我等聚集此地,不如洒家在这里和诸位探讨一下武艺,比划比划,如何?” 林冲当即点头:“好!” 他正有此意。 卢俊义:“好几天没动武,是得活动一下筋骨啊!” 岳飞在旁边看着,没说话。 呼延灼:“诸位兄弟要比试,我也算一个!” “还有我……” 武人之间,比试是经常的事情,今日聚集一处进行整军,闲暇的时候他们倒是非常乐意,刚才说话的是关胜。 而在场的梁山中人不少。都是武植麾下。 除了鲁智深,卢俊义,林冲等人,在场的还有吴用,公孙胜,关胜,秦明,呼延灼,花荣,柴进等人。 众兄弟一起哄,林冲和鲁智深便要打。 军中切磋,也是常有的事情,当武植听闻

相关推荐: 深宵(1V1 H)   我的风骚情人   山有木兮【NP】   鉴宝狂婿   神秘复苏:鬼戏   新年快乐(1v1h)   猛兽博物馆   村夜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NTR场合_御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