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这种事。等丧事的风头过去,没等郑家动弹起来,谢�E又领兵打仗去了。 一转念,就又到了仲夏。 郑吟秋拖了大半年,婚事仍没半点苗头,老太妃瞧着焉能不急? 这日前晌,便借问安提起了此事。 夏至时节日渐炎热,老太妃因上了年纪贪暖,照月堂里没什么高树老槐遮蔽,前晌太阳晒上去已很热了。她靠着晒得暖烘烘的软枕坐在短榻上,说了些无关紧要的闲话后,便瞥向了高氏。 高氏捧茶慢啜,将话头引了过去。 “吟秋住过来这两日,母亲的精神头倒是好了许多,可见这孩子贴心。不过呢――”她笑眯眯的看向郑吟秋,不无打趣的道:“姑娘家早晚要嫁人的,母亲这样喜欢,等她出阁时,怕是又要伤心了。” “我哪舍得她嫁出去。”老太妃示意郑吟秋先进里屋,又笑出满脸的褶子,“先前�E儿新婚,有些事不好提。如今成婚都一年了,这事儿就不好再耽搁。吟秋的性子和才情咱们都知道,莫说魏州城,放在整个河东都是出挑的。我的意思是想娶进来当孺人,�E儿身边也多个人照应。” 说着,那双眼睛就看向了阿嫣。 阿嫣心头微跳,却不觉意外。 旁边武氏早知这心思,接过了话茬,“�E儿向来有主意,不爱受人摆布。他房里的事,还是等他回来再说。” 语气平淡,亦不避屏风后的郑吟秋。 老太妃笑了笑,“这话就说岔了。我们这样的人家,婚姻之事从来讲求门当户对,父母之命。先前皇家赐婚,�E儿原本不肯,不还是你千劝万说才让他点了头么,如今也算夫妻和睦。怎么轮到选孺人,却又不让旁人插手了?” “�E儿是你所生,却也是我的孙儿,我给他挑个体贴周全的人伺候,怎么做母亲的还要拦着?” 这话掐着要害,武氏一时被问住。 老太妃这由头实在冠冕堂皇,又拿阿嫣来说事,除非郑吟秋德行有亏,否则不好阻拦。 老太妃便又道:“王府孺人是能拿诰命的,比寻常官妇贵重得多,娶亲的事确乎须�E儿点头,这话不假。不过事关子嗣延绵,总要早些开枝散叶才好。楚氏身在王妃之位,是春波苑的主母,既然腹中还没动静,合该多操心些。吟秋这般品性,当得起这孺人之位吧?” 说话间,她的目光又落向了阿嫣。 第56章 归来 魂牵梦萦的人,终于近在咫尺。…… 满屋女眷的目光, 皆随老太妃投向了阿嫣。 阿嫣有点苦恼地揉了揉手。 她没料到,身为王妃还有这职责。 楚家虽说门第渐落,长辈又都偏心得厉害, 却从无偏房纳妾之举, 交好的徐家也没这些事。不过皇室和王府里女眷众多,这点她是知道的, 譬如出阁之前,京中传闻信王妃郁郁而终, 就是因府里孺人众多, 那位没耐住争宠倾轧的手段, 才郁郁而终。 而至于谢家, 谢巍是侧室所出,生母当初也以孺人的身份嫁进来, 在谢巍十七岁时就撒手人寰了。据说当时府里还有两位孺人,皆无所出,在先老王爷过世时都哀痛伤身, 先后随他去了。 二叔谢砺亦有妾室,虽无所出却颇得宠。 这样的门第显然跟楚家不同。 或许在老太妃和高氏看来, 纳妾分宠是天经地义的事, 武氏和谢衮那样的才是少数。 此刻老太妃提起孺人的事来, 也理直气壮。 阿嫣心中暗自哂笑。 无论老太妃此举是出于对郑吟秋的喜爱, 还是真的盼着谢�E早些开枝散叶, 同为女人, 却故意往儿孙屋里塞人, 这样的心思在她看来都是不齿的。 而至于郑吟秋,管她是想做孺人还是要谋王妃,于阿嫣而言, 哪怕谢�E已今非昔比,亦屡屡掀起心头波澜,这王妃之位仍是个烫手山芋。 方才那句话里头显然埋小陷阱,大约是想让她先点头,届时再让谢�E半推半就。 谢�E如何看待此事,阿嫣不敢保证。 但她肯定不会胡乱表态。 遂朝屏风后瞥了眼,勾唇点恭敬笑意,道:“郑姑娘的名声,孙媳自然早有耳闻,她又是祖母的内孙女,比旁人自然更出挑些。不过孙媳嫁来也只一年,自身常恐才德不足,有负长辈和王爷重托,与郑姑娘更是少有来往,不敢乱言她是否当得起孺人之位。” 这般却避慎言,分明是不愿让人扯大旗。 老太妃没得到期待的回答,笑得愈发和蔼。 “吟秋性子端庄大方,才情斐然,她若当不起,这河东内外就没人当得起了。�E儿年逾二十,膝下犹且空荡,你身子单薄,进门这么久都没动静,合该添个人分担。我只问你,倘若我做主给�E儿添个孺人,将她留在府里,你可会推辞?” 这话明摆着就是挖坑。 阿嫣若说介意,那便是善妒之人,老太妃拿延绵子嗣来说事,实在攀扯不清。 若她碍于妒妇的名声,糊里糊涂说不介意,怕又要被歪曲了。 届时谢�E打完仗回到府里,老太妃将郑吟秋推到跟前,冷不丁来一句她这做主母的已然点头,岂不是成了冤大头? 若老太妃再心狠些,拿她的话当由头,将郑吟秋留在身边当孺人来待,只要郑吟秋肯忍辱,凭着长辈之命、主母之言,其实也说得过去――毕竟,搁在寻常人家,主母自行做主添屋里人的也不是没有。到时候成了心照不宣的事,哪怕谢�E回来后怒而推辞,郑吟秋一哭二闹三上吊起来,也都甩不掉了。 老太妃分明是怕谢�E断然拒绝,彻底断了郑吟秋的后路,想拉着她下水,一道给郑吟秋开门铺路呢。 前狼后虎,自不能被人牵着鼻子选。 阿嫣盈盈起身,朝老太妃施礼。 “祖母垂爱,为春波苑的事操心,孙媳自是感激。不过方才婆母说得对,王爷素来性子强硬,最烦受人摆布,府邸内外的事自有主意。孙媳年岁才能都有限,刚嫁来时是何情形,座中长辈妯娌都是知道的。如今能安稳住在春波苑,全凭婆母照拂、夫君宽容。” “子嗣之事关乎重大,孙媳尚不敢擅自置喙。” “祖母若觉得郑姑娘堪当重托,自可与王爷、婆母商议,但凡王爷点头,孙媳定会应命去办。” “至于旁的,孙媳不敢多说半个字。” “若祖母怪孙媳懦弱,孙媳也甘愿受罚。” 说罢,屈膝持礼,一动未动。 那姿态活生生就是个如履薄冰的小媳妇,夹在夫君和长辈之间战战兢兢,不敢多走半步、多说半句。 老太妃被她噎住了。 原以楚氏攥住谢�E的心,又在满城女眷百姓前持了劝桑之礼,定会心生骄纵,拿着朝廷圣旨和夫君恩宠,摆起王妃的排场。谁知道这姑娘实在能进能退,不过是套句话罢了,竟会示弱到这般地步? 老太妃被堵得胸闷,嗔道:“不过是问你是否介意罢了,此等小事都不能做主,还如何以王妃之身主持后宅中馈?” “孙媳惶恐。” 阿嫣半点都没打算掌中馈,自不必理会她的暗中威胁,只维持着垂首行礼的姿势。 老太妃见她油盐不进,置身事外,一口气憋在嗓门,再没能吐出半个字。 旁边武氏暗笑,面上却仍是端方的,劝道:“母亲就别为难她了。�E儿那臭脾气,就是换了我,磨破嘴皮子劝都未必肯听。阿嫣到底年轻,刚嫁来时碰上�E儿的铁石心肠,行事难免谨慎些。总归战事连连大捷,不出六月,�E儿就能回来。到时候与他商议即可,何必让她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呢。” 说罢,瞥向了拘着礼的阿嫣。 老太妃愈发气闷,却也知道再问下去,恐怕就真的变成强人所难的恶祖母了,只好道:“起来吧,动不动就行礼做什么。” 阿嫣这才起身坐回椅中。 …… 纳侧室的事就这样含糊了过去,老太妃半个有用的字都没套出来,见阿嫣如此警惕小心,半点不愿淌这趟浑水,难免兴致索然。 屏风后面,郑吟秋也悄然攥住了衣袖。 这会儿再露面,实在尴尬。 她索性轻手轻脚地出了照月堂,去后面溜达看景,权当对此事毫不知情。 外面暖风徐徐,树影摇动。 跟在她旁边的是自幼贴身照顾的丫鬟碧儿,与她年纪相若。郑家素来以望族自居,待仆从宽严并济,主仆俩的感情还算亲厚。见郑吟秋缓步走在蜿蜒曲径上,两只手仍攥着手帕,应是在思索对策,不由低声道:“这个京城来的,瞧着不好对付呢。” “孤身远嫁,明哲保身罢了。”郑吟秋淡声。 碧儿却仍担忧,“她是春波苑的主母,如今撒手不管,连句话都不肯多说,老太妃想把姑娘留在府里就有些一厢情愿了。若是到时候王爷不肯,岂不是白耽误了姑娘的青春。” 郑吟秋觑她一眼,忽而嗤笑了声。 “耽误青春算什么,那么多人年轻貌美的嫁出去,后来不还是熬得人老珠黄,一无所成。就算我此刻寻了人家风光嫁出去,也得熬许多年才能有个诰命,就河东这一亩三分地,寻常官妇拿个四品诰命就顶天了,连母亲也不例外。” “河东之外固然有好去处,没了娘家就近照应,终归是虚妄。” “而这王府,只要嫁进来就能有孺人的诰命。” “别说耽误一年半载,就是再拖个两三年,只要赌对了,还怕没前程?” 极低的声音,在风里转瞬即逝。 碧儿听出利害轻重,一时间没多言语。默默走了片刻,又道:“可若王爷就是不肯呢?京城来的那位,刚嫁进来时多遭嫌弃呀,如今不但婆母护着,连劝桑礼都去了,听说王爷临出征时还当众跟她亲热,没准就是个靠美色惑主的狐狸精。万一王爷执意不肯,姑娘赌输了,总得先想好退路……” 话音未落,便被郑吟秋打断―― “不会输。” 极笃定的语气,仿佛十拿九稳。 碧儿诧然抬眼看她,郑吟秋却没再多说,唯有一丝冷冽的狠意掠过眼底。 男女私情这种事确实没人说得准,也颇难操纵,但无论如何,王府里总是要添子嗣的。尤其谢�E这种时常亲自上阵,率兵杀伐的,别说老太妃,就连武氏恐怕都暗里盼着早点抱孙子。柔情蜜意过去后,子嗣就是头等大事,哪怕是谢�E也不能一意孤行。 她铁了心要在王府谋前程,哪能把宝都押在老太妃一人身上? 更何况,河东军中对京城向来不满。 当初武氏答应赐婚,无非是审时度势罢了,并非私心使然。如今谢�E兵指陇右,野心渐露,焉知往后不会跟京城闹翻?楚家是先帝太师,自然是跟皇家一个鼻孔出气的,届时两家反目,时移世易,谁能保证这位王妃不会被扫地出门? 就连如今的婆媳和睦、夫妻恩爱,恐怕都不能全信,没准是在迷惑京城。 毕竟以谢�E那种冷傲无情的性子,很难相信他会耽于女色,还是跟仇家相交甚密的女子。 郑吟秋默默盘算着,眸色渐寒。 …… 这些心思阿嫣自然无从知晓。 不过武氏说谢�E不出六月就能回来,这话倒不是哄人的。 郑獬原就不是什么狠角色,被谢�E摸清底细后,这一路打过去势如破竹。高平之战后,陇右军中原就对谢�E心存敬惧,如今自家屡屡战败,孤立无援,又有河东的暗线散步消息动摇人心,军心迅速涣散后,还有人献城投降。郑獬的威信迅速崩塌,颓然之势已然无可挽回。 到五月底,就只剩老巢负隅顽抗。 那里头或是对郑獬忠心耿耿誓死卫护的,或是跟谢�E结了梁子,知道即便投降也捞不着好处的,算是陇右最后的残兵。 而在周围,萧烈、裴缇、谢�E的三路兵马渐成合围之势。 军情报到魏州,武氏暗自松了口气。 夏末暑热,城中如同蒸笼。 因着谢瑁的事,这数月间王府里除了嫁女之喜,几乎没什么宴饮,更不曾好生出城散心过。如今满城酷热,暑气蒸人,就连小谢奕都打着蔫儿没什么精神,武氏斟酌过后,便禀了老太妃同意,带人到郊外别苑小住一阵。 府里留给谢巍守着,女眷皆去别苑。 就连一向窝在照月堂里不怎么动弹的老太妃都有了点兴致,换上轻薄的夏日绸衣,让人去请外孙女秦念月同来消暑。二房的高氏带了儿媳和谢淑,武氏则拎着阿嫣和小谢奕――越氏出身不高,却是跟谢瑁的生母拐着弯沾了亲的。谢瑁固然性情阴冷,待她倒还不错,如今守寡在家,仍不肯出门。 这种事无从勉强,武氏任由她去了。 几辆马车辘辘出了城门,亲事府点选侍卫护送,由陈越和另两位典军前后守着,浩浩荡荡出了城。 别家女眷听闻,难免前来拜访。 好在别苑修得宽敞,绕着城外的日月湖而建,连绵的屋宇从山脚湖畔延伸到半山腰,凉爽又开阔,各自选了住处后,也能互不相扰。阿嫣既是王妃之身,又以劝桑礼出了回风头,被众人视为王府新的女主人,难免常被登门拜望。 这是分内之事,应付起来绰绰有余。 她在王府闷了几乎一年,虽也出来过几回,出了西禺山赏梅那次,其实很少有闲兴游玩。这回难得出来,便挑着空闲跟谢淑骑了马四处游荡,在山里四处溜达,或古寺或道观,或潭边纳凉或登高眺望,倒颇驰目骋怀。 这日,徐秉均亦来探望。 比起谢�b的弓马娴熟,他入伍未久,虽勤学苦练颇有长进,比起老兵却还是逊色些。且谢�E这回调兵,多是选了靠近陇右的,避免长途奔袭行军劳累,魏州周遭的兵马,除了挑选精锐骑兵外,半个人都没调动,徐秉均自然也留在营中老实训练。 今日难得休沐,便来瞧瞧阿嫣。 彼时阿嫣与谢淑正骑了马在山间游荡。 远处湖上水波粼粼,女眷们三五成群的泛舟散心,入目只觉天光云影共徘徊,逍遥闲逸。近处则有繁盛林木遮出婆娑树影,篱笆墙隔出一段树林山坡,里头都是些寻常野物,门口也有管事守着,小屋里弓箭俱全,可供射猎。 谢淑有点手痒,怂恿阿嫣,“先前不是练过弓.弩了么,一道去射猎试试?” “你这眼神儿瞧得见啊?”阿嫣打趣。 “我又不是真的瞎!”谢淑笑嗔,比了个弯弓搭箭的姿势,“在府里瞧不见小黑,不过是它长成黑炭,藏在暗处难辨认罢了。如今追个活物,总还是不难的。又不是真要你射到手里,不过借
相关推荐:
成瘾[先婚后爱]
玩笑(H)
花样宠妻:猎户撞上小作精
芊芊入怀
挚爱
[网王同人] 立海小哭包
带着儿子嫁豪门
碧荷衍生文
召唤之绝世帝王
萌物(高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