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反攻略的正确姿势[快穿] > 第113章

第113章

一边,他相信以这次的成绩,不会比他差了。 蔡京是属于那种,现在奈何不了武植,但在背后希望看着武植下台的那种。 如果武植下来,他一定会躲在被窝里面偷笑,一旦武植失势,那万岁山的把柄其实也不重要了。 因为没有势力,武植说什么都只是狡辩,也没有公正的机会,而他蔡京也会恢复朝堂上往日的风光。 蔡京还是很期待的,不过他也没有小瞧武植,因为这个年轻人经常有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地方。 反正,武植在朝堂上他不敢多说什么。 今天,上朝的时间。 南方勋贵们都来了。 包括汴京城几个部门的尚书。 尤其是赵枢此刻显得有些洋洋得意,暗藏不住的喜悦。 “诸位爱卿,今年税收的数目都上来了吧,朕今日听听各位的好消息!” 宋徽宗的声音传递大殿,文武百官都打起了精神。 而武植则是闭目养神。 他知道,宋徽宗是支持新法的,有利于他自身的利益,所以必然站在他这一边。 宋徽宗更希望听到武植这边的好消息,而并非南方的。 对于武植提议建立新法后,将农田上缴上来分给宋徽宗一片作为他私人的皇庄,任何皇帝都不会拒绝。 武植做事有一点,那就是保证宋徽宗的利益,其次才是天下人的利益。 天下人的利益自然就是百姓了,那些官员毕竟是少数,但这些少数人却霸占了八成的资源,自然是他看不惯的。 也只有保证了官家的利益,武植才能站稳脚跟去做利国利民的事情。 也满足他自己改革大宋的想法。 南方的事情他有所耳闻,倒是要看看他们这次能闹出什么花样来。 这也是武植作为改革一派,所必然付出的一些代价。 一些官员为了反抗他,会更加损害百姓的利益,从某种情况来说是武植造成的,但武植必须要这么做,因为一旦新法施展,改革成功,那必将给予百姓十倍,百倍的利益反馈。 相比这点,短暂的损害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551章 宋徽宗等待诸位朝臣说一些好的情况,当然,南方可以税收高,但不能比武植高。 他心里想着皇庄的事情。 此次,率先准备汇报南方情况的是沈卫。 因为御史大夫有这个份量。 他可以代表那边汇报情况。 随后,沈卫站出。 报告南方一共十八个路区域的情况。 首先说南方重点的两个区域,就是江浙和州苏一代,说他们今年的收成很好,为大宋今年税收做出了很大贡献,然后报出了数额,一共八百万。 比之前多出三成。 宋徽宗听到之后,喜上眉梢,不管两边谁高谁低,这数字听起来很顺耳。 然后沈卫又说出了其余地方的税收。 比如两广区域,以及林武区域一共有三千万数额。这个就有点高了。 这些地方去年也不过刚刚达到两千万,也就是说比去年多了五成。 其实沈卫拿到这些账本的时候也是有些震惊,一度以为是那边弄错了,但他知道这事错不了,都是有实际记录的。 沈卫:“除此之外,在两湖区域也有四千三百万的税收。” 这些大额数字将在场的朝臣震惊了。 去年和今年相比,高了不是一丁点,南方经济这么发达吗? 沈卫接着道:“还有两府区域,也有四千万税收,如果全部算在一起,这次南方税收达到了一亿两千万多。相当于之前的两倍。” “好啊!” 听到这惊人的消息,宋徽宗高兴的站了起来。 不由得让宋徽宗为这次南方税收鼓掌。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 这的确是一个好成绩啊! 这什么概念? 要知道大宋每年能维持一定的数额,就已经是很不错了,如今一个南方区域就提供这么多税,是无法想象的。 完全超过了去年。 去年他们上报的时候都是细分很多小区域一起上报,还细分了很多农产品上税的情况,并不是总数,进程比较慢。 今年他们并没有细分什么农产品之类的税,上报的是很多区域所有缴税数额情况。 也因为数额巨大,干脆将几个大地方汇总报告。 满朝文武在说南方好,税收产量很高,这是好事啊。 证明大宋经济产业在日益壮大。 国库也会变得更加充盈。 看看,看看,这就是他们南方的税收,一个南方就有一亿两千万税! 甚至已经超越了以往大宋全国每年的征收总额。 足以见证大宋如今有多强了。 赵枢面容表情变化,时不时看向不远处的武相。发现武植很淡定,这让他有些纳闷。 蔡京这次和旁边人对视,目光中的神情不言而喻。 不过宋徽宗高兴之余,忽然想到如果武植那边不行,自己的皇庄岂不是泡汤了?不由有些担心。 他看向武植。 众人都看向武植。 知道这时是比高下的时候。 去年武植就比他们多,以前算法和现在有所不同,去年单一比较农业和一些新法商业税收就是他们的五倍多。 如今,南方区域总数,确实比去年武植燕云那边的高。 所以,众人目光看向武植,都想要知道答案。 武植也没有墨迹,他去年能超过他们,今年依然如此。 不过武植还没说话,赵枢笑道:“武相,今年那边的税收相比今年南方,可能有所不如吧?你那边是什么数额,可以说来大家听听。” 武植笑道:“你们南方今年税收增长了,我北方燕云也不低,陛下!” 武植看向上方的宋徽宗:“今年,单是燕云税收已经超过了南方,总计达到两亿五千万。刚好也是他们的两倍!” 武植的声音并不大,很缓慢,但就是这缓慢的语气说出的惊人消息,却是如同一颗巨石投入湖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文武百官沸腾了! “不可能!”赵枢脸色狂变。 这他妈的绝对不可能! 赵枢内心已经开始骂了。 因为这意味着什么,所有人都知道! 如果超过他们两倍,他们还怎么活? 那新法实行就要落实了啊! 面对满朝文武的沸腾和耳边传来难以置信的声音,武植并未理会,而是继续道:“陛下,刚才只说了燕云十六州,而西夏和小岛那边由于打下时间不长,没有计算。 但辽国那边政务司建立,到现在已经有些时间,早就开始种植了政务司发放下来的各种农产品,今年税收已经计算出来,总共两亿一千万!” 辽国被政务司接手时间尚早,新法实行没有燕云那么长,然而,在武植新农业产品的带动下也已经超过了大宋南方。 也就是说,武植的燕云和辽国那边加起来是四亿六千万税收。 这个数据上报出,蔡京,赵枢,沈卫等人神情纷纷色变。 甚至在场还有王大人为了今日重要的事情也来到这里,他们的脸色难看的就如同在脸上喷了一层黑色的浓雾。 一个个都黑着脸,不敢相信,他们第一反应就是绝对不可能。 但武植没有道理在朝堂上造假,这是重罪,也不可能造假,有数据支撑,也会将上报的税全部运送过来。 他们不相信武植会贴钱,让自己赔这么多就是为了高过他们的税收。 因为这不是小数目,没人会这么傻。 如果税额是真,那他们又失败了! 根本拼不过武植新法落实下的燕云,更不用说还有辽国的累计数额。 由于纸币实行尚浅,所以这次计算还是用银两,而且是总数的计算。 数额之大,已经超越了历代宋朝官家治理下的税。 几乎多出平常大宋的七八倍。 老臣黄川道:“武相,燕云那种地方去年收成已经出乎意料,今年却又创新高,速度是否太快了!任何地方的税收不可能呈现这种成倍成倍的叠加趋势,这……” 黄川有些怀疑。 武植笑道:“黄大人,上次你也去燕云看了,如今燕云又是一副场面。燕云有很多肥沃的土地,全部被政务司的官员日夜开发,速度岂是你能想象? 比如小麦玉米,开发了肥沃的土地,种植新的杨树巩固土地,引导水流灌溉,这两种农产品一年甚至可以达到三熟的地步,税收提高上来,很难吗?” 王大人道:“即便如此,也不可能这么高!” 这个肥头大耳的南方知州官员王大人,双眼白部分遍布血丝,因为他们信心满满的税收在武植的数据面前不堪一击,任谁都接受不了。 他们也无法相信。 他们的好数据那是在搜刮百姓家底的情况下才能升上来,武植凭什么能暴涨这么多? 难道他也在燕云搜刮百姓吗? 除非他也如此,不然不可能。 此刻的宋徽宗是最高兴的,他已经不在乎武植的数额是真是假,因为新法势在必行,皇庄他也要实现了。 再者,他还真不怀疑武植的话。 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武爱卿能做到,要不怎么说是大宋的肱股之臣呢? 宋徽宗坚定这么认为。 武植看向王大人,意味深长的目光:“王大人,你做不到的事情不代表本相不行,不过本相也可以给你说道说道。” “在南方,多的是贪官污吏,他们手底下掌握大量良田,甚至想办法免税,避税,包括官员的亲属熟人,都会送钱让他们想办法避税,若是这些人全部上缴,你们的税收不会低。” “而我们燕云十六州,并没有本地的这些恶霸,官员恶劣行为,所以每一个百姓和地方的富商都能义务做到上税,不漏税,加上农产量高,这样的税收不正常吗?” 武植:“我看是南方那边的税收太低了,所以才显得燕云比较高,若是你们南方没有地方官员霸占田地,每个人都上税,税收必定不低。 如果你们的税收上来,还会觉得我们燕云高吗? 所以不是我们的税收高,而是你们太低了!” “你!……武相,话不能乱说,我们南方官员怎么就霸占良田了?你有证据吗?”王大人眉头一皱,感觉武植这是在挑衅他,甚至在当面让他难堪。 武植笑道:“有没有这回事,你们心里清楚。” “怎么,你们不寻思自己那边为什么税收低,反而质疑燕云税收高,这不是笑话吗?” 王大人立刻道:“下官有一个疑惑,燕云如此高的税收,这其中必定蹊跷,……说句难听的,怕不是地方官员压榨了百姓,强行征收上来的吧?” 王大人想到了这点,因为他自己就是这么做上来的。 不然,凭什么燕云这么高的税? 这话就有些敏感了,在场还有一些南方官员听到王大人这么说,有些做贼心虚,低着脑袋。 同时也疑惑燕云为何能做到他们做不到的事情。 他们辛辛苦苦征收百姓,弄的怨声载道,却还是比不过燕云,着实有些气人。 武植笑道: “在燕云,所有政务司的官员也都会纳税,任何商人,地主,亦是如此。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加上农产品产量高,这有何说不通的? 倒是你们南方官员,霸占的资源太多了,才导致税上不来吧!” 武植的话,句句都在质问南方官员的黑暗。 王大人和黄川等人无话可说。 幸好武植不知道,他们已经是在搜刮百姓的情况下才将税务抬高到这般地步,不然就糟糕了。 关键,即便他们这么做了还是比不过武植,气的不行。 一时间满朝文武都在议论纷纷,甚至有的官员不相信,还说要请陛下将他们派往燕云去做官,看看燕云到底是什么模样。 不过燕云是武植的封地,岂是他想去就能去的。 但也足以证明,他们有多么的不敢相信。 宋徽宗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 他在朝堂上大肆表扬了武植一番。 宋徽宗以前就知道,一个国家如果有一个人才,做出的贡献是极大的,但他也没想到,有人能改变一个朝代的税收直接翻七八倍的地步! 人才真的太重要了! 这让宋徽宗更加认可武植的能力,觉得其余朝臣们的无能。 这些税收都是上缴给国库的,宋徽宗自然高兴了。 更让他感动的是,燕云本来就已经是武植的封地,他只是需要每年上贡一些就可以了。 但一次谈话中,武植还是决定每年燕云税收按照大宋国土制度来,上缴国库。 虽然武植有掌管燕云的权利,税收还是放给了大宋。 首先是为了证明新法的好,没有这些实质的税收上来,你一张口说税收多么高多么高,新法多好,别人也不会信。 第二,武植也是为了大宋发展,这些国库中的钱都是要用在发展大宋身上。 还有就是可以避嫌,这么高的税收以后总是会被朝廷知道,难免会有人担心武植造反。 毕竟财富太多,可以打造大军。 武植并不缺钱,他但凡弄点手段就富可敌国了。即便如此,现在他也有至少十几亿的财富。 何况宋徽宗如此器重他,纸币厂虽然是他弄出,但权利是否给他,这个是宋徽宗决定的。 宋徽宗毫不犹豫的全权让他管理。 他就是制造钱的人。 所以他这么做,更多的是一种对于宋徽宗信任的反馈。 宋徽宗对他好,他自然也会报之以桃。 宋徽宗笑道:“武爱卿,快给朕说说,燕云到底发生了什么,让税收暴涨这么多,朕很有兴趣。” 武植笑道:“陛下,燕云所作的,无非就是根据新法改革而来。” 武植为了展示新法的好处,也不吝啬告知所有人。 文武百官最不喜欢听的就是新法这两个字,就如同一把刀,武植时不时的就拿出来在他们面前晃悠。 然而,没人能阻拦他发言。 武植道:“在燕云,广袤的土地上如今都还有继续开垦的新良田,而政务司的各大农业官员深入百姓基层,传授种植技术,帮助百姓分田,开垦,种植,大家一起共同发展致富。” “所有官员绝不空闲,都有他们各自该做的事情。” “还有,政务司在燕云已经生产了许多农具和农业药水,正是因为这些,所以才能让农产品一年三熟的地步。” “有些地方,如果在空闲的季节,百姓们都会聚众赌乐,所以微臣也开拓了许多新的厂房,让他们空闲之余,为了赚更多的钱而进厂劳作,同时给他们灌输致富的理念,让他们积极起来!” “这样百姓们日子越来越好,也会带动农业和工业的共同发展。” “如今,北方已经有了纺纱机,且经过改良已经开始上线工作,请了很多工人开始制造新的毛衣。” “毛衣?”宋徽宗点点头。感觉武植虽然人不在燕云,却是将燕云治理的井井有条。 听起来就非常不错啊。 “你接着说!” 第552章 “这次燕云制造出来的纺纱机可以提高效率,是工业的进步,而且那边已经采用水流动力转换开始大量制作!” 武植知道宋徽宗对于这些不清楚,便详细解释了一下。 宋徽宗一愣,他们大宋还有这种纺纱机? 满朝文武也颇为震惊,虽没见过,听武植说的这东西似乎很厉害。 武植笑道:“生产大量毛衣,是从辽国游牧业中采取的羊毛等材料,让这些百姓保持原有的产业,他们有销路也可以提高经济,到了冬天,毛衣还可以卖给天气寒冷的地方,包括我们大宋。” “毛衣也分了很多档次,低价和高价的,低价可以出手北方那些贫穷的区域,减少当地百姓因为天气寒冷而出现冻死的现象。” “卖给其他国家,更是可以让他们依赖我们这边的产业,因为大量毛衣的生产,目前只有燕云具备这样的能力!” “除此之外,燕云还改革了盐铁法,将盐和铁的制造工序进行了一定层度的改进,在燕云政务司有专门研究这方面的团队。” “这方面的税,也进行了一定层度改变,让百姓无法触及,能让他们将眼光放在其他产业身上,推进其余产业的制造力。” “总之,燕云那边发展的井井有条,一切都朝着好的方向前进。” 武植笑道:“咱们大宋庙堂之高,不知百姓之苦,对于这些百姓的利益,和大宋基础的产业没有几个人会顾及去改革,百姓们就会永远是之前的那一套模式,无法做出改变,就无法富强。对于大宋也没有任何的促进作用。” “政务司的官员都是做实事的好手,当然,很多文化水品不高,但我们也可以对他们进行四书五经的教导,共同成长。” “如果各个地方产业大量的交易,这些交易中咱们还可以抽取一定的税收。 并且燕云还建立了许多商业街道,这些生意都可以上税。” “如今燕云的毛衣厂,已经开始大面积铺开,他们以作坊,工厂的形势让燕云很多城村开始大面积生产,采取雇佣的方式给予他们工钱。” “工业发达,税收就高,解决百姓就业问题,那些闲散下来的百姓便可以少生是非,对于燕云的治安也有很好的巩固作用。” “为了百姓的治安问题,我们还建有专门的扫盲组织,让那些不认识字的人也开始读书,只要多读书,明些道理,对整体的百姓文化提高,也能维护治安!” “而且,今年也播种了许多各种各样的蔬菜,水果,这点想必陛下也见识过,水果的产业非常之多,可以大量生产卖给邻国,让大宋的产业真正走出世界,让外面比如欧洲等国都购买我们的东西,到时候我们大宋的东西真的可以遍布天下了。” 武植娓娓道来,说了很多发展上的问题,以至于现场的朝臣听的神色怔住了。 武植懂这么多东西吗? 什么毛衣,什么纺纱机,还有一年三熟之类的,教导百姓读书之类,还有布局邻国的产业发展趋势,这些都是他弄出来的? 众人也不是傻子,听得出来武植在那边用了很多心思,从大局上来看,发展的很不错。 农业的发展,工业的发展,百姓共同进步致富的理念,还有建立商业街道税收的扶持。武植做了这么多事情,也难怪他们那边税收如此之高了。 看来燕云是一天一个变化。 武植做到了这些,而在场南方官员哪一个是按照武植这方面思维发展的? 他们都只知道霸占良田,搜刮民脂民膏,在粮食上做手脚,从未想过提高其他产业,提高就业率,让百姓共同促进当地发展。 他们根本就没这个心思。 换句话说,都是一群酒囊饭袋。 而且闲散人员多了,也会每年产生很多暴力事件。 南方官员对待这些,采取的无非就是打压,甚至不管不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倒是武植所作一切,都在改变。 宋徽宗知道,武植的方法让燕云更加繁荣。 新法听他的准没错。 武植又道:“陛下,燕云如今发展之好,有目共睹,税收就是证明。所以新法实行是大势所趋,南方这些地方也是时候该改革新法,建立政务司来改变了!” 武植说出了自己最后的目的。 气氛到这个份上,你能说他新法不好吗? 至少在场许多朝臣都被刚才武植一番话说的有些震惊。 这时候反对派王大人道:“武相,即便如此,南北体系不同,燕云是武相自己在管理,可能比较方便,而南方这边自古就是大宋的体系在维持,贸然改动就是在动摇大宋根基。 南北很多地方有差异,若是贸然动用新法,岂不是有拔苗助长的风险?万一到时候出现问题,如何收场?” 武植知道,这些南方勋贵,包括蔡京,黄川等人很多人的利益都在这里。 武植动这里,就是动摇他们的利益,动了文武百官的利。 这里的官员手上有很多田,新法就是要剥夺他们的财富。 没谁会愿意干这种事情,至于百姓们和大宋的发展,说实话,真和他们没关系。 或者说在保证自己利益的情况下,他们乐意看到大宋发展,但如果剥夺了自己的利益,那大宋还是不要发展的好。 南方在这帮人手中一潭死水,也拿不出什么好的东西,也无法有好产业,武植心知肚明,放在他们这些官员手中,就是浪费资源和土地。 武植:“燕云本是不毛之地,在本相手中也能绽放光彩,何况中原物资繁荣的区域,施展新法,更能利益天下百姓,这有何不可?” “嗯!”宋徽宗点点头:“武爱卿说的有道理,而且燕云的成果众人都看到了,朕觉得中原也有必要施展新法了!” 宋徽宗此话一出,无论是蔡京还是赵枢,黄川,以及在场的文武百官都站不住了。 那沈卫第一个跪在地上:“陛下,万万不可!” “是啊陛下,新法绝对不能在中原实行。”黄川老臣也跪在地上:“中原和燕云不一样,这是我们大宋根基啊!怎么能轻易动用新法!” 他们关心的是自身的利益,但嘴里却不能这么说,他们知道宋徽宗想要发展大宋。 但也不是这么个发展法。 就是那王大人也跪在地上严肃道:“陛下,中原是大宋的中原,是文武百官的家乡,也是陛下的根基,就算他武植再有手段,能发展的更好,却也不能将中原交到他手中,若真如此,那中原到底是武植的,还是陛下您的?” “是啊!父皇!”赵枢:“中原是皇权笼罩之地,交给武植的政务司,儿臣倒是不解,那这以后天下到底是谁的天下,是我们赵家的,还是他武家的?” 这番话所有人都惊动了。 这说的太直白了。 让闻者惊心! 是啊,如果政务司都建立在中原了,被武植接管,那这到底是谁的天下? “这……”宋徽宗看着眼前满朝文武一大批人全部跪在地上祈求他不要搞什么新法,有些震惊。 从来没有这么多人跪在地上如此坚决的反对他。 朝堂上几乎跪倒了一片。 就是武植这边的少数几人也有些犹豫,因为武植搞新法,的确是动摇了士大夫的利益。 就是那宰相蔡京,虽然没有求着说什么,却也一言不发,这也算是一种默认的态度。 一片朝臣跪在地上磕头,祈求宋徽宗不要施展新法,否则天下必将大乱之类的。 他们嘶声力竭,说中原是大宋根基,新法发展相比大宋不值一提,陛下是中原之主,如果让武植建立政务司,那岂不是换了主人? 这些朝臣说的倒也没错。 相比这点,新法带来的利益不重要。 咱们的宋徽宗是一个很容易被影响的人,他本来心心念念的是皇庄,一下看到这么多人哭哭啼啼的,他也很难办啊。 至于他们说的中原之主问题,宋徽宗心里是这么想的。 他喜欢玩弄艺术,对于治国方面本来就不是很上心,既然武植有这样的才能,他们的关系又好,况且凭借武植的能力,他若是造反,他能挡住? 别开玩笑了! 在消灭辽国之后,宋徽宗就知道,武植此人乃是当世大才,根本拦不住的。 他就是来改变大宋,成为真正强国的那个人,但如果忌惮,不让他放开手脚去做,大宋也就没什么前途了。 文武百官担心的这个问题,在宋徽宗之前有所忌惮,只是当看到武植弄出那么多兵器和恐怖的个人实力后,他便知道,这个人若是想要做什么,他宋徽宗何能抵抗的住? 收服燕云是人家,灭辽灭金,灭西夏,灭小岛,哪一个不是靠着武植去做到的? 哦,你不让人家在中原建立政务司,不放权,这天下就是他宋徽宗的?然后就可以让武植在旁边待着? 宋徽宗有时候想想有些气人。 “武爱卿为大宋做出如此贡献和不可磨灭的天大功劳,才有这大宋今日之局面,如今新法施展的好,明显看到收益,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情,而你们却下跪祈求朕,让朕不要在中原施展新法。” “给出的理由是怕朕丢掉了江山,落入武爱卿手中,哎…” 宋徽宗回到椅子上坐着一脸惆怅:“你们觉得,以武爱卿的能力,如果他想要谋反,谁能挡得住。” 宋徽宗说道最后,声色严厉起来:“而且,武植乃是朕的兄弟,亦是朕的女婿,造反?亏你们想的出来!” “是不是将来大宋朝廷出现一个人才,有所作为,你们都觉得他要造反?那这样下去,这每年的科考是干什么用的? 既然这么怕人才,那就不要科考,朕的武爱卿就是科考的状元,更是朕的女婿,一心是为了大宋,看看你们这些人嘴脸。 你们不是怕武植造反,我看,是你们在南方造作了各种罪孽,所以不敢让武植接手吧?” 宋徽宗最后的话意味深长,让南方官员们内心一震,脸色瞬间苍白。 隐约听出了宋徽宗的意思。 “陛下,微臣真的是担心大宋江山啊!” “父皇,新法绝对不能实行,若是大宋先祖再此,也不会支持新法在中原施展的,绝对不能让江山落入其他人手中。” 赵枢跪着,将脑袋趴在地上声音几乎是喉着出来。 此刻,一群朝臣,王公贵族,皇亲国戚都疯了一般的反抗! “住口!朕若是担心武相造反,就不会将燕云和西夏全权让他管理!” 宋徽宗扫了一眼赵枢,赵枢害怕的瑟瑟发抖,宋徽宗随后又看向那王大人:“你以为你们在南方的事情,朕不知情吗? 武相早就已经告诉朕了,说你们在南方为非作歹,为了税收,欺压百姓,弄的民不聊生,这也正是朕执意要实施新法的原因!” “在这样下去,朕看搞垮大宋的,就是你们这帮人!你们在拖大宋的后腿,武爱卿为大宋做出贡献,你们却在南方欺压百姓,简直放肆!” 满朝文武,到了此刻也依然反对,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断和宋徽宗争论。 武植这时候道:“陛下,施展新法不一定非要在中原建立政务司,既然诸位反对,依微臣看,政务司可以不立,但这中原的良田,改革势在必行,先将其收回国有。 只要良田在大宋手中,后面便可以大面积扩展中原经济。 如此一来,诸位大臣的顾虑也自然不存在了!” 武植对于政务司是否建立在中原,倒也并非一定要如此。 他关心的是如何发展大宋,只要法能实行,就能提高经济指数,即便没有政务司,照样可以剥夺这群官员的利益。 第553章 宋徽宗已经知道他们的罪,他们有些惶恐,却依然反对这件事情,没有惊慌失措。 然而,听到武植说不建立政务司,也要实行新法后,他们慌了! 因为他们就没有了反驳的理由了啊。 不是说怕武植掌握中原,权势变大而造反吗? 好家伙,武植不建立政务司了。 他不给众人这个话柄,但不建立不代表新法不可以实行啊? 不说其他,就良田收回国有这一条,根本不需要政务司,就能搞死很多官员的钱财来路,让他们倾家荡产。 在想办法搞一批下来,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吗? 武植这点把握都没有,那还弄什么新法啊,干脆回家算了。 满朝文武,尤其是王大人这些南方官员傻眼了,这……不建立政务司,新法继续? “陛下,既然武相不建立政务司,干脆新法也停止,不要在中原实行,岂不干脆?” “是啊陛下,微臣看这新法还是不要在中原实行的好,有辽国,西夏,燕云那边就已经够了,毕竟那边还没有成熟!万一也隐藏的劣势,咱们也好应对啊!” 赵枢等人又道。 宋徽宗:“去年不是说好了,今年燕云税收效果好,便在中原建立政务司实行新法吗,今年武爱卿做到如此成绩,诸位爱卿反悔了?” “……”蔡京,赵枢,黄川,沈卫等人一脸无奈。 这不反悔不行啊! 不反悔他们都要被武植捏着玩。 那时候他们只是说说,就是知道他们还有机会,现在他们是真没机会了。 看宋徽宗的态度,还有如今的成绩,怕是阻拦不了。 说来说去,就是他们这次输了。 输了就没话语权。 赵枢赶紧接话:“好!既然武相不建立政务司,这个儿臣同意,只要不建立政务司,新法……可以实行。” 赵枢知道情况已经不由他们,在反悔也没有意义。 索性同意了。 因为他不知道继续下去,万一父皇发脾气,政务司也要建立,那他这个皇子以后就算当了太子,恐怕也会成为傀儡。他不愿意这样。 中原新法可以实行,但大致的权利还是要掌握在赵家手中。 文武百官,大部分还是有权在身,真要让武植建立政务司取代了他们,就真完了。 宋徽宗摇摇头:“不行,既然去年赌约结果已出,朕就必须兑现承诺,武植,政务司朕允许你建!” 武植笑道:“我看政务司就算了吧!诸位大臣不同意,此事重大,微臣得避嫌,还是不要动体系的好,新法倒是可以执行!” 武植其实根本不在意是否即刻建立政务司,反正西夏,辽国,燕云那边都已经有班底了,这边只要能施展新法,他就心满意足。 因为有了新法,意味着武植可以整治这帮人,到时候他们下台了,朝堂上还不都是他的人。 有什么区别。 武植又说了几句话,宋徽宗见状也没有坚持。便是同意了。 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 政务司不建立,新法还是要实行。 当宋徽宗下达圣旨之后,满朝文武几乎九成的都垂头丧气。 赵枢尽管不愿意,却也不得不如此。 “还是让这个狗东西得逞了!”南方的王知州一张面容本来就肥头大耳,此刻愤怒之下,整个脸色成了一个猪头,双眼瞪的很大。 因为这个决定一旦下达,相当于剥夺了他几万亩的田产,他怎能甘心! 他目光扫视朝堂上风光无限的武植侧脸,武植非常年轻,就是这个年轻人,葬送了他们大宋士大夫的利益。 这样的事情想要做到是极为艰难的,武植一个年轻人却做到了。 要知道,以前王安石变法都失败了,根本抵不过天下士大夫的反对。 如今他们这么多人站出来,就是赵枢等皇子都极力反对,却无法对抗武植一个人。 他们有一种失败感! 以至于王知州双眼瞪了武植一眼,恰好武植的脸转过来,看到王大人的脸色。 他脸色不变,心里却在笑,这个人在南方做的事情武植知道。 一般官员不到万不得已,或者仇恨到极点,不会公然当着宰相的面怒目而视,虽然王大人赶紧收回了眼神,也被武植注意到。 武植笑了笑,很快有这人好受的,他也没理会。 从去年新法就在研究,到今年才成功,武植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身后的李格非,王玮等人,对武植佩服不已。 这不亚于一个人对抗满朝文武。 以前曾布在朝堂上威望很高,却也不能对抗蔡京,更不要说所有士大夫联合起来的势力。 武植却做到了。 直接剥夺了这些官员的利益,恨的恨死,但武植身边的少数人,却有些兴奋。 他们同为士大夫,也损失了利益,但相比那些贪官来说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而且将来新法改革还需要人,武植的人自然不会差,即便损失些小利,也自然会在其他方面补上来。 此刻。 众人以为这件事情就完了。 武植道:“陛下,新法的事情落实。微臣还有一件事!” “武爱卿请说!” “微臣听闻,这次南方官员是强征百姓,搜刮的民脂民膏充当税收,他们做了假账!” “南方那边民不聊生,南方以其中一名知州为首的王赫,窜通了一群南方官员对当地百姓抢夺粮食,钱财的现象,所以才导致他们今年税收提高了不少,但也惹得南方百姓积怨很深,此事若是不妥善处理,怕是会引起民变!” 武植也不废话,反正之前他像宋徽宗沟通了,毕竟这么大事情,他暗影遍布大宋四处,不可能不知道消息。 其他人扳不倒这个王大人,对武植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武植:“这些官员一定要严惩,平息民愤,如此南方百姓才能安生,否则他们一旦闹起来,对大宋江山不利!” 刚才争斗的激烈,一时间没朝这方面说道,此刻王大人见武植将矛头指向他,还是非常慌乱的。 “陛下,此事一定是有人诬陷,没有这回事!” 王大人狡辩。 现在没有人证物证,所以不好处理。 一些章程还是要走的。 宋徽宗:“武爱卿,你说的这些事情,可有人证物证?” 宋徽宗经常会和武植聚集在一起喝酒,这些事情他早就知道了。 “没有!” “不过陛下放心,此事交给微臣,正好这次新法改革,微臣也可以去南方看看情况,顺便处理这件事情!” “嗯,此事就交给你了!至于新法的进程,六部会全力配合你,这次要将各地官员霸占良田之事全部查清楚!” 新法的改革,要查官员的家产,会反应出很多官员的不法行为。 这些都不可能无视,要按照大宋律法调查。 这也是许多官员害怕的原因。 武植领了旨意,便是看了那王大人一眼,此人浑身抖动,满脸冷汗,知道他完了。 蔡京眼珠子转动,知道这事已经无法改变,如果朝廷真要施展新法,就要彻查他们的家产良田,这方面他可有不少啊! 万一查出来,自己怎么交代? 蔡京有些着急,他恨死武植了。 这个人太狠了。 但他此刻要找活路! 蔡京忽然道:“陛下,微臣要告诉陛下一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宋徽宗坐在椅子上,有些好奇。 他最喜欢听好消息。 蔡京:“万岁山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就在昨天,已经完工了!” “哦?太好了!”宋徽宗听到这消息,高兴坏了。 “朕要去看看!” “陛下,还有一些万岁山项目的收尾工作需要处理,为了让陛下更好的观看到万岁山的风景,微臣建议在多等几天!” “这……蔡爱卿,这不是耍朕吗?” “不不不,臣不敢,微臣只是想在今天税收丰厚的事情上,再添一份喜事让陛下高兴!” “嗯,万岁山完工朕很期待,朕已经等了两年,在多等等也无妨。到时候朕要亲自绘画万岁山的风景,将美景记录下来。”…… 退朝后。 今年的事情搅动了很多朝臣的情绪。 即便退朝后,他们也是惶惶不安。 武植在回去的路上。 蔡京却是在身后赶来:“武相,等等。” “哦?蔡大人?”武植回头一笑。 蔡京年纪还是稍微大一些,也许是年纪大,家中妻妾太多,又或者是害怕这次改革,他跑了两步已经满头大汗。 很虚啊…… 蔡京努力挤出一些微笑:“这次新法的事情,武相也看到了,老夫一句话也没说!也没有反对。” 武植:“但也没有支持!” “额……”蔡京有些尴尬:“武相,这种大事不好支持啊,老夫身后有不少朝臣都是一条船上的,他们反对,老夫支持,这个宰相以后不好当啊,毕竟以后老夫还可以给武相报告一些他们的消息不是?” 武植:“这次南方的事情,你也没给我提供什么消息!是本相的人查到的。” “……” “武相,老夫也是身不由己啊!” “好了!这些我都不怪你!有什么事直说吧!”武植知道蔡京作为朝堂最大的左相,他只要不发声,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 或者说是对他最大的妥协。 要不是抓住了万岁山的把柄,这蔡京才不会如此。 “今日,老夫将万岁山的修建汇报提前了,就是希望能在陛下面前讨个好印象。” 蔡京看了看四周,小声道:“武相你也知道,咱们当官的不可能没点把柄,这次新法执行,老夫手底下良田不少,清缴上去可以,但陛下万一追究起来,这……所以还请武相帮老夫将此事往下压一压。” 第554章 武植明白,蔡京这是害怕了。 蔡京也是颇有家财的,尤其是上次他在纸币事件中,不但没赔钱,还赚钱了。 本来家底丰厚的蔡京,更有钱。 钱从哪里来呢?很多都是良田和自身的产

相关推荐: 秘密关系_御书屋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镇妖博物馆   山有木兮【NP】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万古神尊   交流_御书屋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