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官员家的他也能接受。 他家也没多大人物,在高的他们高攀不上,人家也未必看的上啊! 赵瑜夫人笑道:“老爷,就别瞎想了,曾相既然给咱家说媒,不会差的!” 虽然她家女儿样貌也并非多么好,但还算过的去,太好的人家肯定看不上,太差的他们也不会同意。 差不多就行了。 只要女儿满意。 也就在这时,有人来报,曾布来了。 “快快,请进来!”赵瑜赶紧出去将曾布迎接进来,热情招待。 曾布笑道:“你们准备一下,他们马上就到了,到时候大家见一面!” “额,曾大人,您给我们介绍的是谁家公子啊?”赵瑜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 曾布笑道:“给你们介绍的,是燕王的人!来了你们就知道了,此人身强力壮,目前正值壮年,家世背景也不是一般,待会珠儿若是喜欢这事可能会成,若是不喜欢也切莫直言,知道吗?” 燕王的人?这……赵瑜闻言一震,随后点点头:“曾相放心,我家小女也就是普通女子,下官还担心曾公介绍的人看不上啊!” “诶!”曾布笑道:“我看珠儿就很好嘛,此事一定成!” 曾布笑了笑:“你们准备一下!” “曾相放心,不会失礼的!” 赵瑜亲自送曾布离去,也是越来越感觉玄乎,曾布不直接告诉他们是谁,这倒是愁坏他们了。 “老爷,看曾相所言好像给咱家说亲的那公子似乎大有来头啊!既然是燕王的人!莫非是燕王的远房亲戚?”赵瑜夫人心中惊讶道。 今日来这里的,还有其他的亲戚,赵珠的二姨听到这话笑道:“自古以来,婚配都讲究个门当户对,曾相若是给咱家说地位官职太高的,咱家也承受不起。 如果是朝中哪位七品,六品官员家的公子,其实已经相当不错了,但既然是燕王的人,依我看,多半是燕王的什么亲戚了,只是我们没听说过而已! 倒是听说燕王弟弟至今未娶,不知道是不是他呢。” “如今朝堂燕王势大,宰相蔡京也有一帮人,我看燕王势最强,要么就说个商人,不要牵扯进来也好,要么就成为站队燕王那边,这说亲也是要慎重啊!” 赵瑜夫人一愣:“若真是燕王弟弟,这可不得了啊!这……” 这下整个全家在场的亲戚都脸色变换。 赵珠二姨摇摇头:“这个可能性并不大,燕王是何人?那可是大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就是当今官家都和他称兄道弟,最后还将自己最疼爱的女儿嫁给了他。 作为燕王的弟弟,此次又建立了剿匪功劳,成了三品大将军,不说燕王,就仅仅是燕王弟弟武松咱们也是望尘莫及,高攀不起的,何况还是燕王亲弟弟,这背景太大了,未必看的上咱家这小门小院吧!” 赵瑜点点头:“你说的也有道理,就算是燕王的远房亲戚,如果为人不错,还是可以的。咱家没那么大心。” 赵瑜压根就没想这么多,自家几斤几两不知道,燕王弟弟说亲,那至少也是三品官员家起步,怎么可能会说到他们家。 而赵珠此刻也是内心有些紧张,听到这里也松了一口气,她们家着实高攀不起这样的人,所以赵珠不敢想。对方真要是那般的人物,恐怕也瞧不上。 第360章 这一点自知之明她还是有的。 二姨又道:“说道燕王,虽然咱们家高攀不起,但若真是和这样的人家结合,赵家可就平步青云了!” “燕王在朝中权势极大,而且消灭了金国和辽国,如此功勋地位,赵珠你要真嫁给了他弟弟,我们可都跟着沾光呢!” “那还真是咱家的造化了!”旁边有人笑道。 不过二姨她们也知道,这也就是想想而已,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赵珠她娘笑道:“咱家女儿只图个安稳,真要攀个高枝怕也没这福气啊!” 赵瑜:“没曾相咱家现在还在乡下呢,人要知足,别想太多了!” 赵瑜摇摇头,自家女儿怕也没这个造化。 燕王弟弟是何等人物,那岂是一般人能配得上的?就算是四品,三品朝臣,人家都不一定看的上。 毕竟他们家不是上层中流,赵珠的长相也并非极为出众的那种,就是普通的女子,沾了一些曾相的关系,弄了一点官职。 一般有点来头的是不会考虑的。 朝堂中的官员,成亲哪个不看对方家境,虽然他们和曾相有点沾亲带故,但毕竟隔远了。 不是朝中四品以上的官员,其实没什么影响力的…… 就在他们一家人都议论是谁的时候。 此刻曾布和武植他们汇合了。 由于自己弟弟相亲是大事,所以武植这次是和武松一起来的。 虽说古代尊崇什么父母之命媒所之言,有的夫妻成婚只有在洞房的时候才知道对方是什么模样。 但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很多成亲之前都知根知底,对方长什么模样那也是心里有数的。 或者是事先见过对方的画像。 而燕王弟弟成亲,自然不可能这么马虎,至少对方是什么样子,那绝对要见面。 不存在这种情况。 当燕王和武松,曾布来的时候,赵瑜一家人赶紧迎接了出去。 他们对于燕王只是听说,所以一时也没认出来。 曾布介绍道:“这位就是燕王,这位是燕王的弟弟武松!” 当曾布介绍的时候,整个赵家的人惶恐。 燕王居然来了? 还有旁边的武松是燕王的弟弟?剿匪大将军? 赵瑜看到武松的瞬间,内心似乎明白了什么,正因为猜测出来了什么,所以赵瑜的脸色变得极为震惊。 赵家一大帮人也是内心波涛汹涌。 既然说亲带来了燕王的弟弟,这还不明显吗? 这摆明了就是给燕王的弟弟说亲啊! 赵瑜夫人虽然知道曾相给他们家说亲不会差,但也太吓人了。 真是燕王的弟弟啊! 燕王如今权势之重,比当朝宰相都要高,有自己的封地不说,还能继续留在朝堂,且为大宋做出了巨大功绩,不说其他了,就单单一个消灭辽国,就已经是大宋第一功臣。 如此大的人物,作为他的弟弟能差吗? 这身份地位简直已经很少有人能比较了。 就是这么一个他们赵家完全高攀不上的人物,曾相居然是给他们说亲的是武松? “参见燕王!武将军!” 虽然他们内心震惊,但反应很快,极为热情的将武植等人邀请进入家中。 然后接下来聊了一些话题,只是对方表现的有些惶恐。 赵瑜担心的是,对方看不上自家女儿。 无论是身份,背景,还是影响力,他们和武家完全不在一个水平。 何况他们观武松也是一表人才,威武不凡。 武植对于自己弟弟的婚事很是上心,他和赵瑜他们聊天,则是让武松和那赵珠去府中后花园去稍作接触。 只有这样,对方有所了解,也好准备成亲的大事。 这次主要看的是武松和赵家女儿能不能合的来,互相能不能看上。 否则,他在这操心也没什么意义。 交流过程中,赵家的许多亲戚都瞧像武植,尤其是赵珠的那个二姨,看到武植有些紧张,燕王她是如雷贯耳。如今亲眼所见,内心不惶恐是不可能的。 在燕王面前比较有压迫感,虽然燕王笑呵呵的,并没什么架子,但那身份带来的威严,让现场说话的人并不多。 二姨也是久久无法平静,之前她们还说道如果是燕王弟弟才好呢,结果还真是! 这也让二姨内心狂喜,她希望亲事成,一旦成了他们家就攀上了燕王,这不得了啊! 随着时间缓缓而过。 经过一番交流,武植便是和武松等人出来了。 武植笑道:“武松,觉得如何?” 武松脸色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在这方面,武松还是缺乏很多经验的。 刚才武松和那赵家女儿噶聊了几句,对方觉得武松为人虽然是大将军但显得很沉稳,而且武松还是比较英俊的,那赵家女儿倒是没什么意见。 武松则是说不出啥话来,最后拱拱手,笑道:“全凭哥哥做主!” 武植一看,好嘛,武松这是同意了啊。 “好,既然你没意见,这事就定下了!咱们商量个好日子将亲事办了!” 武植当即做出了决定。 之后两家一商量,便是定下了一个日子,七天之后。 而且这消息也很快传了出去。 汴京的百姓们都在津津乐道。 “燕王前几天刚刚成亲,现在他弟弟也要成亲了?” “说的是武松将军吧?听说他年纪也不小,也是该成亲了!” “啧啧,不说他本人,就燕王是他哥哥这个背景,娶个夫人倒是没什么问题,听说这次是曾相介绍的,对方好像是个小官。” “呵呵,对于武家来说,对方是什么官好像也不是很重要,他们势力再强,反正也没有武植兄弟两个强!” “那是,对方说亲不在乎女方强不强,反正没有他们势力大,只要看上眼都好说!” “呵呵,就是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这么有福气啊,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好像是赵瑜大人家的女儿吧!” “哦?那他家要发达了!” “听说他家本来是曾相的一个远方亲戚吧?” “……难怪!原来是曾布说亲,将他们撮合到一起的!否则赵家肯定攀不上武家!” “嗯,听说是……” 许多百姓喝着茶水,吃着点心八卦起来也是非常有意思的。 今天,武松的府邸非常热闹。 因为官家赏赐了他一座府邸,在汴京城东一处四进院就是武松的家了。 武松面对自己的新家也非常高兴,加上那赵珠他也比较喜欢,对方虽然不是多么好看的女子,短暂的交流却也让他比较有好感。 今天,是武松最高兴的日子。 而且因为是燕王的弟弟,所以这次官家也来了。 包括朝廷中的许多大臣们。 武家兄弟两人做好事,来的都是大人物,场面极为热闹! 他们也比较给面子,随的礼金都是几十两以上,很多人为了攀上燕王,送的东西都是价值几百两。 这些东西是巴结武松的,若是和武松有了一定关系,实际上也可以得到一定靠山。 毕竟武松后面站着燕王。 即便是蔡京那一帮人,虽然和武植有所矛盾冲突,却也不能过于刻薄,随便出手都是上百两价值的东西。 这次成亲也算是给武松增加了一些财富。让他们可以过好点的日子。 当然,武松有武植,实际上也不缺钱,自己弟弟若是要钱,武植可以给。 但也没这个必要,武松现在也是武将高官,钱还是不缺的。 一场婚事在热闹中举办,最后散场。 最高兴的莫过于赵家的人了,赵瑜做梦都没想到,自己的女儿能嫁给燕王弟弟:“我女儿居然有这般造化,真是时也命也……” 女儿能飞上枝头变凤凰,攀上武家,赵瑜也是很感慨。很多人也都祝贺他们赵家。 而赵珠的二姨,在宴会中笑的那叫一个灿烂,一个劲的说好,之前赵珠装扮的时候还嘱咐过她,说能和武松成亲这是大好事,以后到了武家一定要听话,以后赵家的前途可都靠她了呢。 赵珠此刻也是脑袋有些空灵,以前只是听说武家如何如何,自己却能嫁入武家,她也很兴奋,很高兴。 不说他那惊人的背景,仅仅是武松本人赵珠也是极为满足的。 她也感受到,自己的父亲从未被人如此尊敬过。 以前一些大官看到他父亲,那鼻子恨不得翘到天上去,然而根据她的观察,自从她和武松成亲的消息传出后,还未成亲,就有不少以前有些矛盾,或者是相处很平凡的官员都陆续上门来恭贺,这次也是准备了厚礼。 那些平日里瞧不起她老爹的官员,现在也很是热情恭敬。 赵珠知道,这都是自己嫁给武家这份背景所带来的好处。 其实她不在意这些,但若是有这样的靠山,能无形中帮助到家族,那自然是好事了。 第361章 接下来。 热闹过后,便是武松的人生巅峰了。 武松咱们知道,那可是一直单身的,三十多岁并没有娶媳妇,现在有了媳妇,他跑到洞房里看到赵珠还有些扭扭捏捏的。 但武松也是一个汉子,又比较喜欢眼前的夫人,所以两人有一句没一句聊了半天,赵珠都忍不住了。 最后武松也是脸红脖子粗,才将自己的媳妇给上了。 这种感觉非常好。 这边。 武植因为弟弟成亲,也是感到欣慰。 武家两兄弟现在都有家了。也在汴京稳定下来。 而且因为武植现在名声在外,老家的一些亲戚乡亲什么的,也会找到汴京来找他。 想要谋个事做,对于这些武植也都安排了,大的位置肯定是没他们份的,弄点小差事倒是没问题。 这几天,武植在想很多事情。 对于大宋的管理和接受辽国的地盘,都需要新的制度来维持。 可以趁此机会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除此之外,武植也在等消息。 等什么消息呢? 那就是关于蔡京的。 现在武植要进行改革,那就必须要让蔡京支持,因为这不同以往战事,这是管理。 蔡京掌握枢密院,还有许多部门的权利,身为左相,如果一些新法他不同意,宋徽宗虽然可以强行让他去弄,却终究会在实施中出现一些变化。 所以武植为了保险起见,早在之前就不断的收集关于蔡京的各种证据。 蔡京作为丞相,贪污钱财也没少做过,武植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调查,也算是有了一些线索和证据。 包括曾布的人也向他提供了不少证据。 当然,这些还不够,不足以震慑蔡京。 只是今天,曾布的人过来找武植。 让他去曾布府中商议事情。 当武植到的时候,便看到曾布旁边还有一名男子站着。 曾布笑道:“燕王,咱们掌握了蔡京新的证据了!” “哦?”武植大喜:“是哪方面的?” 曾布给武植倒了一杯茶,看向旁边的男子:“你跟燕王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是!”这男子拱拱手,随后看向燕王:“燕王,小人前不久帮着蔡大人运送石头,走的是水路。然而我分明感受到几艘船并不像是装满了花岗石的迹象,漂的很浅,但偏偏这艘船沉水了!而蔡京上报的是船上物资全部落水,损失高达十万两。” 听到这话,武植一惊:“你的意思是,那船上没有花岗石,但蔡京故意将船沉水?上报损失?” 这人点点头:“根据小人的调查,的确是这样,我这里还有一本账本,上面清清楚楚写了三艘船上有价值十万两的花岗石以及其他的材料。 只是装满花岗石的船,不可能那么轻快,小人觉得这三艘都是空船,蔡京却上报遇到暴雨狂风,损失了价值十万两的材料,实际上应该是被贪污了!” “好啊!” 武植双眼微微眯起:“这个蔡京,还是将主意打到了修建万岁山项目上面,不得不说这一招做的很阴险,但被你的人发现了! 便是一条很好的证据,足以将蔡京贪污重罪定下!你,可有证据!” 武植看向这人,知道他应该是曾布安排的人,抓到了蔡京的把柄。 这对他们非常重要。 这人道:“小人这里有账本,还有当时两个船工我都认识,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口供和账本,还有船工的画押,就这些应该足够了!” 武植接过一本记录船上面的账本和几个船工在曾布等人的运作下写出来的口供。 人证有,物证也有,加上如果是武植去参蔡京一本,事情做实,蔡京铁定玩完。 如果蔡京贪污的是其他钱,或许宋徽宗会睁一支眼闭一眼,但这是修建万岁山的钱,蔡京敢在这上面搞鬼,有武植在,定然会让他下台。 曾布笑道:“燕王,这些证据其实够了,凭借宋徽宗对你的信任,只要你去参,我们便可以将蔡京弄下来,现在那两个船工我们已经保护了起来,没人能动他们,也可以作为人证!” 说完之后,曾布盯着武植,武植摇摇头,笑道:“目前,我并不想弄掉蔡京!将蔡京弄下来,对我们有利有弊!” “此人弄下来,会有新的人上来,陛下为了掌握朝堂的平衡,还是会找个人提拔,毕竟朝堂不可能我一家独大,否则即便是宋徽宗愿意,我也不想真的做一言堂!” 武植知道,自己就是想为大宋出点力,这表面上朝堂还是要有两股势力牵制。 武植笑道:“现在蔡京有证据掌握在我们手中,与其让新的人上来与我们对抗,还不如掐着蔡京,让他替我们办事,而且曾大人和我都想着改革大宋的一些制度,蔡京手中掌握了很大的权利,若是他听我们的话,这实施起来就会更顺利!” 曾布目光一亮:“想不到燕王有如此远见!” 曾布还以为武植迫不及待想要弄掉蔡京,结果武植想的却是这一点。 这倒是让曾布有些佩服,难怪此人能成为燕王。 曾布点点头,武植说的不无道理,他也没反驳。 他也明白武植的意思。 “你准备怎么做?”曾布问道。 武植:“我要去拜访一下那蔡京!这次的人证就交给曾大人了,一定要保护好!” “燕王放心!”曾布笑道。 武植离去了。 曾布看着武植的背影,唏嘘不已,如今他和武植商议了改革新法。 有些东西他以前就想做了,奈何他自己推行不了。 但他相信武植却是可以。武植的影响力和权利比他可怕多了。 若有武植支持,还真可能推动的了新法! 而且和武植交流中,他发现武植的很多东西,似乎比新法还要出众。 这倒是让主张变法的曾布看到了前所未有的希望,充满了期待! 也不由让他感慨:“当初王文公变法遭受很多人的阻碍,现在不知道武植做起来会如何呢!” 此刻。 武植到了蔡京府邸。 这两个人可谓是仇人了。 毕竟武植杀了蔡京的儿子。 但就算如此,仇人来拜访,蔡京还不得不出来相见。 武植给出了拜帖,蔡京得知后并未拒绝,虽然是燕王杀了他的儿子,此刻他还要给足燕王面子。 因为燕王的地位和实力远在他蔡京之上。 不过亲自迎接他的并不是蔡京,而是武植一个熟人,蔡翛! 当初和武植一起去在樊楼,还有假装公子哥的赵佶一起竞争过李师师。 蔡翛和武植也是同一批中进士的人,奈何他得罪了宋徽宗被分配到了一个远地方做小官。 如今倒是在家中,好像是被调回来了。 蔡翛看到当初和自己同为进士的武植,杀了他哥哥,还登门拜访,如今更是已经贵为燕王,甚至有太师头衔。 和他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了。 蔡翛还是很感慨的,对于自己哥哥死的时候,蔡翛虽然也恨,但在接受范围内,为何? 因为蔡京几个儿子谁都希望自己是将来得到父亲赏识,重用的人。 而且家中财产,人越少分的就越多。 当然,对于这个敌人,蔡翛心里还是很不爽的,可惜他没这个能力,此刻出来迎接,在院落中一张沉默的脸,走出来后此刻堆积了满面的笑容,拱拱手:“参见燕王!” 当武植看到走出来的年轻人是蔡翛的时候,他内心一动,却是笑道:“原来是你啊!” 第362章 蔡翛:“没想到燕王还记得我!” 武植笑了,这蔡翛当初可是就差指着宋徽宗怒骂,他怎么可能不记得呢。 自己作死,被宋徽宗发配到了老远的地方当小官,若不是他老爹是宰相,怕是回不来了。 不过这和武植关系不大,他连蔡京都不怕,何况是蔡京的儿子。 想当初,他们两人是一起考试的,现在一个依然是小官,而他则成了燕王,镇国公,当朝太师。 地位不比他老爹差。 可谓一个天一个地了。 面对武植,蔡翛内心很忌惮也很记恨,然而一切在地位面前都显得无力。 他见到燕王还不是要行礼,就算内心不愿,却也只能如此。 在他迎接下,武植走入了里面。 作为宰相蔡京的府邸,一般人连门都进不去,更别说让蔡京自己出来恭迎了。 此刻蔡京看到武植,也得称呼一声燕王,他走出来拱拱手,倒是不明白武植找他做什么。 在他看来武植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既然来,肯应是有事情。 武植杀了他们家的儿子,蔡京和他儿子蔡翛依然表面对他尊敬,不会怒目圆睁。 此刻他们在一起前往内院,这便是权利的好处了。 若非因为是武植,他们的仇人上门,怕是别想出去了。 嗯? 这时蔡京有些意外,他看到武植还带了一个盒子。 蔡京一边走路,一边问道:“燕王,这是何物?” 武植笑道:“本王这次并非空手,这是带给蔡大人的礼物!” 听到这话,蔡京更意外了。 随着他们走到一处庭院,其余人退避,此刻蔡京伸手道:“燕王,请坐!” 武植坐下后,蔡京还没说话,武植便是道:“蔡大人,上次燕云的事情实在是形势所迫,本王也是情非得已,而且前些日子陛下还跟我聊起了这件事情,陛下要我彻查清楚,到底还有谁参与其中。” 蔡京听到这话,内心一紧,感觉武植这是来问罪的么? 武植一张脸色笑着,知道说这些蔡京内心肯定不高兴,不过蔡京表情管理的很好,并未表现什么不满。 武植停顿片刻,拿出盒子笑道:“蔡大人,想不想知道我给你带的礼物是什么?” 听到这话,蔡京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武植笑着,然后打开盒子,拿出一堆账本:“这些都是蔡大人的账本!” 武植掌握蔡京的证据,不仅仅是贪污修建万岁山项目的钱,还有其他一些贿赂证据。有些是曾布收集。 主要他们掌握了修建万岁山的贪污证据,这才是重点。 蔡京并未仔细看,他道:“账本而已,这能如何?” 武植笑道:“这样的账本我还有一大箱子!普通的账本自然没什么,但其中有关于万岁山修建贪污的账本记录,蔡大人要不要看看?” 听到武植最后一句话,蔡京才内心陡变,如果说其他的贪污并不会动摇他,那么这官家的万岁山可是极为重要的。 在其中做手脚被人抓住,可了不得。 蔡京查看了一下,上面果真是他贪污万岁山的银两账目,此刻蔡京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他道:“燕王,你带这些东西来,一定是有什么事情要找我,你尽可说出来!” 武植笑道:“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最近本王要推行新法,需要你的帮助,希望蔡大人可以和我一起推动大宋新法!” 蔡京脸色微变,惊异道:“燕王要对大宋进行改革?” 武植点点头:“大宋以前的制度出现了问题,所以改革势在必行!” 蔡京:“想必燕王和陛下已经商量了,既然如此,大宋要推行新法,老夫自然是支持的!” “只是,燕王似乎没有必要找我!燕王的提议想必陛下是不会拒绝的!” 武植摇摇头:“因为这次推动的新法,有很多颠覆宋朝的东西,所以必须要满朝文武都同意,本王在朝堂也并非是一个人说了算,若是诸多朝臣都反对,陛下也不好通过,但如果有你蔡大人为首带头,那么其他反对的人也自然不敢在说什么。” 武植知道,蔡京虽然不如他,但在朝堂中摸爬滚打这么多年,很多朝臣还是看着蔡京的。 如果提出一些很难接受的东西,蔡京的支持就很有必要了。 这是武植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采取的办法。 蔡京脸色一变:“燕王这是要改革什么新法,有如此严重吗?” 武植:“这次本王打算另起升任制度,政务司,在大宋有科考制度,官员的选拔是通过科举而出,但本王要做的就是创造一个新的政务司,也可以从小官开始考核,只是一切都在政务司内部进行提升,以后即便是六品,五品这些官员,都要通过政绩审核,才决定他们是否升迁。” 听到武植的这话,蔡京差点惊的站起来! 武植好大的胆子! 他居然要建立一个新的升任体系? 这个新法之毒辣,他想到都毛骨悚然。 如果是这样,那必定会影响到整个大宋官员的前途和利益。 在大宋的这些士大夫是非常优越的,他们俸禄多,油水多,还不用做事,还不会被判死刑,官员顶多就是流放。 这是所有士大夫共同的利益,想当初就是王安石想要撼动士大夫们的利益都失败了。 武植此举只要一动,势必会激起整个天下士大夫的反抗。 也就是说,只要实行开来,士大夫就不可能存在熬资历,全部都要看功绩说话,而且通不通过也要政务司的人审核,什么都要看他们的脸色。 在和武植继续交流中,蔡京简直骇然:“燕王,你的这新法,依老夫看,怕不仅仅是老夫不同意,整个文武朝臣都不会同意的,即便老夫支持,他们也不会答应!” 蔡京第一个反对。 这个政务司太可怕了,真要搞出来,那他蔡京手底下的权利就被遏制了。 升任官员的制度,关乎很多人的前程,怎么能让武植掌握。 看到蔡京如此反应,武植也不多说:“看样子蔡大人是拒绝了,也好,反正陛下对于燕云之乱还是耿耿于怀,让我继续彻查,我相信蔡大人的儿子在燕云那边有为有你的责任,且不说这些,仅仅是我手中掌握的这些证据,就足够了。” 相信蔡京应该明白武植在说什么。 你不答应,那就只能将你弄下来,到时候你同不同意就不重要了。 蔡京闻言,一句话也不说。武植:“人证物证我们都有,如果蔡大人觉得还不够,如果再加上一条呢!” 蔡京:“燕王此话何意?” 武植又拿出一份口供,递过去:“这是西夏刺客的口供,前段时间我被刺客刺杀,这件事情想必蔡大人是知道的,我最近调查出了一些事情!” 蔡京:“这件事情与老夫何干?” 蔡京有些不理解。 武植笑道:“当然有关,最近这名刺客已经写了一份口供,供出了蔡相你和西夏皇帝同谋想要杀害本王的事情!如果我将这一条加上去,蔡大人你这个宰相之位,怕是保不住了!” 此话一出,蔡京浑身震撼! 随之而来的是一脸惊愕道:“燕王,这是何出此言呐?老夫什么时候和西夏皇帝合谋刺杀你了?这是完全没有的事情!燕王切莫乱说啊!” 第363章 武植摇摇头:“是不是你,这重要吗?重要的是那西夏刺客供的是你,总之,蔡大人好好考虑清楚吧!” 蔡京恍然大悟。 他明白了,这最后的西夏之事是武植弄出来的。 和他蔡京虽然没关系。 而实际上呢,那得是武植说了算啊! 最后一条就是为了吓唬蔡京,蔡京果然被吓唬住了,首先不说事情真伪,武植有本事将那刺客口供弄成和他有关系,他蔡京就是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蔡京此刻才意识到这个武植有些狠啊! 不是说那西夏派出的人是死士吗,怎么可能会和武植合作? 其实,这都是武植好吃好喝供着那刺客,让他吃好的住好的,放松了警惕,最后长时间软磨硬泡下,就算是死士也早就忘记了西夏的日子。 当初西夏的人为了让死士无牵无挂,任务失败时死的干脆,不泄露机密,所以找的都是孤儿,没有家室。 死士现在过好日子,浑然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也不想回去了。现在被武植的人弄到最后什么都听他们的。 这还是武植从辽国回来的时候,最新的情况变化。 这不,武植就利用起来对付蔡京了。 看那蔡京吓的脸色苍白,还是比较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的。 蔡京嘴硬道:“燕王,你这样做,以为陛下会惩罚我吗?陛下毕竟是大宋的天子,他为了平衡朝堂,是不可能将老夫弄下去的!” 武植笑道:“蔡大人说的对,这朝堂还是需要有人制衡我的,但如果有一个人要下去,那必定是你蔡京,陛下还需要我治理大宋。” “大宋未来还有很多事情要办理,这些陛下都会让本王去做,即便真为了朝堂平衡,那也会继续培养另外一个人,即便弄你下去,对我也没什么影响!对陛下那更没什么大的影响!所以你还是想想你自己吧!” 武植越说蔡京脸色越是难看。 即便是他也压制不住内心的震动了。 武植却是道:“当然,这一切都掌握在蔡大人手中,若是蔡大人帮我,自然不存在这些问题,本王将你弄倒,对我没什么用处,看你怎么做了!” 要运转新的法,蔡京这个老臣做带头作用效果会更好。 这也是武植留着他的目的。 此刻蔡京犹豫片刻,发现自己没有退路。 所有的路都被堵死了! 武植笑道:“虽然建立政务司,但并非是取代科举,也无法取代蔡大人的权利,而且新法都会在燕云开始测试,同意对你也没什么影响。因为本王现在的权利本身就压制了你,但如果你反对,自己也应该知道后果!” 武植笑着说这些话,但这话的内容已经是威胁了。 最后蔡京思索再三,着实没有其他法子,他也只好叹了口气,缓缓道:“只要你不将这些呈上去,我可以站出来同意!” 听到这话,武植双眼一亮:“有蔡大人这句话就够了!蔡大人放心,这些东西都可以销毁,只要事情做成,一切都好说!” 武植内心大悦。 他知道蔡京是不得已答应,他不答应就没有后路。 他在武植的面前没有反抗的资本。 毕竟武植掌握他的罪证,让他无可奈何啊。 不过,蔡京倒是要看看,武植如何推动,他之前说了就算是他同意,想要推动新法恐怕天下的官员士大夫也不会答应的! 武植得到蔡京的承诺,便是离去了! 多的话一句也没有。 …… 这天早上。 武植将赵福金征服,然后便是穿好衣服上早朝。 武植晚上镇压皇帝的女儿,白天在朝堂主持事宜。 虽然还是宋徽宗做主,但基本上宋徽宗都听武植的。 这没办法,谁让武植有这个能力呢。 武植今日来,就是为了推动新法的,所以他也没绕弯子。 当武植在朝堂上提出自己一系列新法的时候,整个朝堂哗然! 曾布倒是没惊讶,曾布和武植走的近,他们之间的想法有互通之处。且都提前商议过。 满朝文武对于变法,可谓是谈虎色变。 因为新的改革已经弄了好多次,以前的王文公新法,在到后面曾布,却都不是很理想,现在到了武植。 武植的第一个提议,便是在燕云试法,将田地收回来归于官有。 这个提议一出,现场沸腾了! 虽然只是先在燕云武植自己的地盘弄,却摆明了如果效果好会大面积实施。 要知道,朝廷一个新法,会给整个天下引起巨大的改变和动荡。 影响多少人的利益。 首先,燕云十六州本来就有很多士绅,他们手中也有田地,虽然之前经历过战争洗礼,后来他们还是原封不动拿回了自己的东西。 如今,武植要收回来归于朝廷。 或者说是归于燕王。 因为在封地内,燕王就是最大的。 提议是暂且收回,并没有说一直占有,实际上这到底是多少时间谁也说不清楚。 武植提出的第二条,则属于升迁制度。 将大宋讲究资历的这一条给抹除,而是讲究功绩。 以前大宋的官员基本上三年一次只要不犯错就可以提升,这是文官。 武官讲的是五年,期间他们不论功绩,只要不犯错,年限到了就可以有升迁机会,这就造成了很多官员只想着混时间,不想作为。 因为一旦有所作为就容易犯错,犯错就要记错,这样对自己升迁有严重的影响。 所以导致这些官员都是尸位素餐,动摇了大宋的根基。 这种情况维持了很长时间。 虽然熬资历并不是一定升迁,但不熬资历绝对升不了,除非是靠着关系。 但大部分官员都是走的这条路。 除此之外武植还说明了,所有官员都不能有什么恩荫利益。 如果说武植定的这几条,已经让朝臣们极为震撼。 那么接下来,武植这一点提出来,更是在朝堂上掀起了惊涛骇浪! 因为武植在朝堂上提出,希望陛下建立一个新的制度,名为政务司! 这个制度和科考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就是说,大宋除了科考制度出来的考生可以当官之外,政务司里面经过严格考核的也可以当官。 进入政务司的人可以从基层做起,经过独有的考试,由上面来直接任免官职。 武植提议的是政务司能任免的权限在从四品官员以下。 而这个提议,当即遭受到许多人反对。 因为武植说的政务司,更像是替换掉了朝堂中的某种体系。 也削弱了很多官员的权利啊! 官员为什么那么有权势? 不就是掌握着任免其他人的权利和影响力吗,即便通过科考为官的人,那还得靠着一定的关系,否则就算是资历到了,上面的人给你安排个闲职那也是没用的。 武植提出的政务司,是极大的削弱了其他人的权利。 他们是万万不能干的。 “陛下,新建政务司会对大宋产生剧烈影响,这么多年以来都是科举制,如今燕王搞出什么政务司,这是要替换掉以前的制度啊!” “此举大动干戈,一定会引起天下人的动荡!微臣坚决反对燕王建立政务司!” “微臣附议,科举制已经很好,没必要弄其他的改革!” 许多言官御史此刻也管不了什么燕王不燕王的,他们觉得不行就开骂。 总之将自古许多文章,典故拿出来反驳武植。 说武植这样的方法只会造成天下大乱之类的。 因为在隋唐那个时期开始,科举才是真正选拔人才也是不能轻易动的制度! 第364章 其实他们不是担心科举制度,毕竟他们已经走出来了,身居高位。 他们主要反对的是武植一系列的改革。 不说其他的吧,就恩荫制度武植给改了,他们以后就不可能举荐亲人去当官。 相当于削弱了他们家族的发展潜力。 还有升迁制度,以往大宋为了笼络天下的士大夫,所以弄出了熬资历就能升官的制度,这是他们士大夫的利益。 可是现在武植的新法基本上将这条上升之路给堵死了。 以前不作为不犯错就能升任,现在按照武植的方法来,没功绩,通不过审核可能就升任不了。 而且听武植的意思,他的这个制度审核非常严格,也有很多标准,就是针对个人官员进行升迁的各种检查。 比如一些州府的官员,地方人口变化,当地经济的多少,每年粮食的产量等等这些都和政绩相关。 他们听出了什么意思,正是因为如此,他们感觉若是真让武植弄成了,这些人就要受到桎梏。 这样一来,他们的待遇就不如以前了。这还了得? 像这样弄,相当于武植自己建立了一个党派。 从政务司出来的人,那自然就是武植的人,从科举中考出来的自然是蔡京那边的人。 这几乎将朝堂分为了两个势力对抗了。 政务司的人从底层开始,被上面选拔提升,在派到其他地方,甚至可以一路高升。 这些都离不开政务司,却是脱离了蔡京他们的控制。 现场大部分官员都疯了一般的攻击武植,恨不得将武植给弄出去。 还有人道:“蔡大人,燕王此举万万不能啊!这什么政务司是绝对不能建立的!” “不错,燕王的这些变法都不能实行,否则大宋必将引起动荡!于国不利!” 其实政务司,武植只是和宋徽宗偶尔提过,但他并未反对。 换句话说,只要武植搞的好,随便他折腾,这也是武植敢说出来的原因。 之前燕云十六州乱糟糟的,现在辽国也成了大宋的地盘,肯定是要进行一系列的整顿。 改革从此刻开始,正是契机。 宋徽宗也知道,不
相关推荐:
秘密关系_御书屋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乡村桃运小神医
交流_御书屋
NTR场合_御宅屋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我的傻白甜老婆
红豆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旺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