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反攻略的正确姿势[快穿] > 第98章

第98章

情上,群臣可以不断的纠缠,只要他们联合在一起。 王黼也倾家荡产,他不可能就这么算了,他道:“陛下,若非武植,晋王也不可能死,此事不能就这么揭过啊!这也是还天下百姓一个说法,为了大宋好!” 这时,李格非想了想,也站出来:“陛下,既然要查,微臣觉得此事的确要严谨,干脆将所有朝臣这次亏损的银两也追查清楚,哪一个大臣亏了多少,到底是不是武相炒高价格,还有赚了大臣们多少银子,全部都要查的一清二楚!” 听到这话,朝臣们慌了。 之前他们去找官家,就是因为这亏损银两数额过大,这来路是个问题,所以他们纷纷走了。 如今他们说的是关于亏损之后导致晋王死亡的问题,而非这个。 王黼立刻道:“李大人,现在我们说的是纸币发行导致晋王身死的事情,不是银两的问题!” 宋徽宗听李格非的言语,刚开始他有些烦躁,结果提到这个宋徽宗来劲了。 他差点忘了,之前他和武植是如何震慑这群朝臣的。 就用银两问题,可以打消这些人的攻势。 宋徽宗点点头:“嗯,李大人言之有理啊,诸位爱卿说的也都在理,这晋王之死要查清楚,那就索性将这次大臣亏损的银两全部严查!不如朕来一次大审查!” “陛下!” 郭飞明着急了,他没想到那日的事情又来了。 这事情不能深究啊! 宋徽宗看到郭飞明着急,也是有些好笑,他似乎找到了拿捏他们的诀窍。 “郭爱卿有什么话要说?” 宋徽宗问道。 郭飞明:“陛下,银两的事情诸位大臣已经不在追究了,相比这件事情,诸位更在意的是晋王之死,他是堂堂大宋的王爷,是您的兄弟!不能这么白白死掉啊!” 宋徽宗:“嗯,所以朕更要查清楚了,不查清楚,怎么知道到底是不是因为纸币发行的事情导致晋王忧郁而亡? 若是晋王亏损不多,却忽然死掉,那么晋王之事定然另有隐情,可能是他杀! 你们倒是提醒了朕,来人呐!速速拟旨!” 宋徽宗一声令下。 “在!” 李彦站出来。 一副要领命的样子。 根据这架势,满朝文武哪里不知道陛下这是要下旨彻查此事。 他们哪里经得起查? “陛下,微臣觉得此事可以等武相来了再做商议,彻查亏损银两的事和晋王的事情,微臣想听听武大人是如何想的。” “是啊陛下,此事等武相回来再说吧!” 一个个朝臣猴急一样站出,想要打断宋徽宗继续说下去。 他毕竟是官家,一旦下旨查这件事情,他们就完了。 见状,宋徽宗内心冷笑,还以为这群朝臣有多大能耐,自己应该早一点说出这些来镇压他们,现在不就很有效果么。 宋徽宗也不是真的要查,他要的是威慑。 见到这些朝臣弱了很多,宋徽宗才叹了口气:“诸位爱卿,既然你们要等武相来谈及此事,那朕倒是要说上两句了!” “你们口口声声都说晋王是武植害死的,但真是如此吗?” 宋徽宗摇摇头:“实际上,晋王是因为犯下了大错才导致!” “大宋每一块土地都是百姓所用,然而晋王却不断的侵占百姓田地,这次他亏损了亿以上的钱,你们以为这些钱他作为一个王爷是如何得到的?” “是因为他欺负百姓,做了很多错事,即便他拥有如此多的财富却依然想要赚更多,结果赔的倾家荡产。” “还有,诸位大臣哪来的这么多银子亏损?” “别以为朕不知道,你们随便一个家里的财富堆积的惊人,其中不少贪了百姓的银子,你们整日弹劾这个弹劾那个,可有想过自己身上犯下的错误?尤其是晋王!” “若非贪得无厌,又怎么会陷入这场风波?” “你们之前联合群臣一起抬高纸币价格,此事朕知道的一清二楚! 武相发行纸币是为了大宋着想,是为了整个天下的百姓节约成本,然而你们一个个哄抬价格,导致最后亏损,不想着自己的原因,却是怪罪武相?简直无理取闹! 你们拿着朝廷的俸禄,各个张口亏损的都是几百万两,身为大宋朝臣,不想着为天下,都自私自利想着赚钱。 朕觉得此事可以严查,索性将这些全部一次查清,也好整顿朝纲,正如诸位爱卿所言,这也是为了大宋更好的发展!” “若是查清有谁贪污受贿,朕会将其全部革职查办,如此才是给天下百姓一个真正的说法,大宋朝纲恢复,才能利益万民!” 宋徽宗这话一出,整个现场的朝臣心虚的不行。 宋徽宗明显一副认真的态度,只要是贪了的谁能受得了? 想不到陛下又说道了这件事情。 不。 应该说是李格非说的! 不少大臣暗中看了一眼李格非,这个该死的李格非,若非他,陛下还真忘了这件事情。 现在忽然提起,怎么能让他们内心平静? 这查出来要丢官,严重还要坐牢的。 即便是蔡京,内心也咯噔一下,他就是因为贪了万岁山的钱被武植抓住把柄。 做起事情来畏首畏尾。 真要查起来,他可是无妄之灾啊! 他又没有抱怨纸币价格问题,万一所有人都查起来,他也逃不过。 蔡京立刻道:“诸位大臣,晋王之死实属意外,与武相没有任何关系,有些事情没必要抓住不放。武相为我大宋做出诸多功绩,莫说他没犯错,即便犯错了也并非不可原谅,何必如此咄咄逼人?到头来,对诸位大人也未必是好事!” 蔡京的提醒,众人也知道事情严重性。 其实说白了,官家就是这个意思。 你们若是在深究,那好,就一起查,连你亏损银两的来路全部查清楚。 这谁也挡不住! 谁没有一点小把柄? 何况蔡京说话还是有份量的。 表面上他好像是为了武相好,又似乎是为了朝臣们好。 实际上他是为了自己好。 但这两边都不得罪。 之前朝堂上攻势不断,现在大臣们都不在多言。 即便有一两个没贪污的敢仗义直言,说什么那就查清楚,这可吓坏了那些贪污过的官员,都站出来打马虎眼。 刚才他们的威风没有了,将脑袋低着,形势立刻逆转。 宋徽宗见状,感觉这一招还真是百试不爽。 宋徽宗也懒得和他们多说,他今日就是要表明他的态度。 他站起来:“诸位,朕昨日送给了武相一件东西。李彦,将东西拿出来!” 李彦上前来,然后手中拿出一块金牌! 上面有免死的字样。 宋徽宗接过金牌,给诸位朝臣们过目:“这,便是朕赏赐给武植的免死金牌! 金牌有两枚,武相手中一枚,朕这里一枚,他日若是谁和武相一样立下赫赫功劳,朕也会赏赐他免死金牌!” “这免死金牌,不但武相可用,他的家人也可用!” 宋徽宗道:“即便武相犯下了死罪,依可免之!武家三代人中,有犯常法者,不得刑责!” “上次晋王在大宋银行公然对武相用刀砍,下次,朕看谁敢如此胆大妄为,若是在让朕发现有类似之事,朕,定将他发配边疆,甚至处死!” 免死金牌? 朝堂上忽然一片沸腾。 此刻宋徽宗占据了上峰。 这些人碍于自身的亏心事,停止攻势后,宋徽宗反攻了一波。 一次,就让在场所有朝臣给整服气了。 不说其他朝臣们傻眼,就是蔡京都双眼发直,暗道官家居然……居然赏赐了武植免死金牌? 整个朝堂震撼万分,而宋徽宗已经留下这些话,自己一转身走了。 在后方走廊中,武植听到朝堂上的言论,嘴角浮现了一抹笑容。 对于免死金牌,武植还真没想到。 之前武植对于卫国公的事情上,无视了丹书铁券,此物也是免死的东西,但那是上一代的。 现在赵佶是当今官家,他在位发的免死金牌,威力可比卫国公的丹书铁券强多了。 即便是武植,如果卫国公那丹书铁券是当今官家给的,他下手恐怕要思量一番了。 如今现场一片哗然!许多大臣们简直不敢相信会是这般。 此物满朝文武谁不羡慕? 更有谁不害怕? 这意味着武植即便犯下错误,他依然可以活命。 该死的!怎么会这样?郭飞明听到这消息,简直气死。 本来大家是一起弹劾武植,结果没想到闹了这么一出,武植没弄倒,反而给武植提供了保命的免死金牌? 官家也太偏心了! 第486章 因为武植给宋徽宗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他要力保武植。 这一点也无可厚非,那些朝臣不能带给宋徽宗利益,还要打压给予他利益的人,他又不傻。 所以反而给了武植一块免死金牌。 就是要告诉朝臣,你们怎么弄武植他保定了。 宋徽宗走了,和武植一起走的。 退朝后。 朝臣们心里憋着一股火气,知道以后即便武植做了什么大错的事情,有免死金牌在他都可以活命。 家族三代人更是可以免罪,这是公开的庇护武植。 皇亲国戚都没有这样的待遇,一个外臣却可以。 皇室家族的人哪里能平衡。 大宋四大勋贵家族更是恼羞成怒。 这些家族是极为有影响力的,一个是王家,还有一个是李家,冯家,还有刘氏家族。 而今天,他们都找到了蔡京,在他的府中做客。 蔡京在怎么说也是宰相,这些人吃瘪之后都想要拉拢蔡京。 四大家族的人和蔡京把酒言欢。 以前他们倒没这么熟络,现在因为要对付武植,所以拉拢了不少关系。 到了半夜的时候他们才回家,还是蔡府的管家,派人一个个护送回去。 此刻蔡攸心里担忧道:“爹,现在这几个家族的人都找到我们,可是武相不好对付,这如何是好!” 蔡京摇摇头,道:“现在武植一个人对抗这么多人,甚至这几大家族都不能将他如何,不说他们了,就是本相在朝堂中也如同虚设,根本没什么实际作用。” “而武植做再多的事情,都有官家庇护,但是反之,也是有不好的地方,若是官家对武植的关系产生了裂痕,他就会成为孤家寡人!” “所以,我们有机会!武植这次纸币的事情闹的人心惶惶,还把王爷给害死了,这晋王也真是个蠢货,损失一点银两居然能气死,也是个不成器的东西! 好在也有他的一点作用,毕竟是官家的亲兄弟,他死了官家心里肯定留有一点点痕迹。只是目前没有发挥作用!” “但日积月累,若是武植在多做几件影响大的事情,可能就会导致双方关系破裂!” 蔡攸点点头:“爹的意思是,武相也并非牢不可破,只是时机未到?” 蔡攸点点头,只能这么想了,不过他忽然又想到一个问题:“对了爹,昨天太子找我了! 孩儿倒是担心以后站队的问题!” 闻言,蔡京脸色严肃:“切记,太子赵恒,不要轻易靠近!” “这是一场漩涡!” 蔡京郑重道:“这条红线你绝对不能碰,否则就是爹也救不了你!” “如今官家还在,你去接触太子,过早了!何况赵恒和武植那般硬碰非常不明智,以后江山是谁的还未可知,即便是太子也有被废掉的时候,所以,在此之前不要轻易行动!” 蔡攸点点头:“爹,孩儿明白了!” 的确,自古以来,太子被废掉的事情太多了。 他们也不知道谁才能到最后,何况太子不巴结武植,反而因为张令铎的事情和武植碰上。 的确非常不理智。 虽然赵恒身后有一帮老臣,支持他的不在少数,但毕竟现在官家在,以后谁也说不准。 总之,他蔡家不碰为好。 蔡京:“朝廷局势瞬息万变,一个不好就有可能做错事情,到时就不可挽回了!不要妄动!” 蔡攸知道还是自己老爹比较圆滑一点,之前太子和他有所接触,他就心动了。 现在听老爹一说,他立刻打消了和太子密切接触的想法。 此刻。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大宋在各个地方都在推行纸币。 以汴京城为中心,不断朝着四面八方扩散。 武植的人都在忙碌着。 汴京城这边已经用纸币取代了金银,而其他地方也在慢慢改变。 对于百姓来说纸币真的很方便,所以百姓愿意接受。 以前他们将自家的粮食用马车拖出去卖,回来都是一大堆铜钱。 极为不方便,也显眼。 现在他们带着一些纸币回来就行,甚至可以存在钱庄以后再兑换。 无论什么时候纸币都较为轻便。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开支。 而且纸币还有一个好处,如果是银两放在胸口中,难免鼓起来会让人有所怀疑是钱财,纸币不同,放在胸口衣服里几乎看不出什么,也不重。 避免了被盗走的风险。 街道上有些盗贼,他们会盯着路面的人,谁身上有银两走路会发出金属碰撞的清脆声音,很容易让人知道身上有钱。 纸币则没有,不能确定身上是否有大量钱财,他们也就不好下手了。 所以纸币发行后,大宋的盗窃和抢劫行为变得比以往少了一些。 比如大额交易的支票,不是本人去,又没有相关的张印,就算给你支票你也兑换不了银子,这样大额交易的往来,盗贼们就算抢了也无用。 现在百姓们相信银行。 毕竟是大宋朝廷开的,还是有保障的。 一两银子可以兑换三百纸币,而三百块节约一点用,百姓们至少可用两月。 如今大宋风调雨顺,他们还能吃上肉。 粮食变多了收益好了,吃的好睡得香,生活质量也上去了。 百姓们很开心,而宋徽宗更高兴。 现在武植已经可以出门,宋徽宗则是带着李彦,早就微服私访和武植去了其他地方。 见过宋徽宗本人的百姓不多,何况他一书生打扮,谁能认识他呢? 他找武植的时候,是李彦传信的,武植出来便看到一辆马车,宋徽宗掀开窗帘一张略显成熟却笑着的脸对着他,随后招招手,让武植也上马车了。 武植:“陛下,这是……” 宋徽宗:“武兄,今天我出来透透气,顺便看看这纸币在如今市面上到底是不是真的那么好用!” 武植知道赵佶玩性很大,也就和他一起参合了。 宋徽宗挺有意思,他这次出来带着一把金叶子,还有一堆纸币。 走到一家饼子店,宋徽宗吃完东西后,将一片小小的金叶子扔在桌子上。 这就算是付账了。 但是老板走出来:“这位客官,怎么是金叶子?咱家店铺收纸币!” 听到这话,武植笑了笑,拿出一些纸币付钱。 宋徽宗还不信了,他去了另外一个地方,拿出一个比较大的金叶子。 同样用这个东西结账,但还是没人要,他们都认纸币。 一连好几个地方都是如此。 宋徽宗拿着金子,看着大街小巷的百姓,店铺老板都用纸币交易,楞在原地忽然感觉自己不是这个世界的人。 奇怪,真奇怪。 死人用的东西,真成了活人世界中流通的货币! 宋徽宗这一刻非常迷糊,仿佛他穿越了。 这次,他们去了一家酒楼。 “老板,将你们最好的菜全部端上来!” “好嘞客官,您稍等!” 酒店不一会将各种鸡鸭鱼肉,麻辣小炒都上桌。 宋徽宗吃着麻辣鱼,同时感慨:“武兄,现在大宋前所未有的局面啊,能见到大宋如此盛世,百姓们安居乐业,我赵佶有种莫名的感动啊。” “多亏武兄了!” “赵兄这是哪里话!”武植和宋徽宗巴拉巴拉的,你来我往的恭维。 宋徽宗吃饱饭足之后,又看到许多人用纸币结账,他手一挥:“老板,结账!” 他准备在试一下。 这次,他拿出几张小额纸币,随后又拿出一个金锭子。 “多少钱?” “四百块!” “这些,够了吧?” 老板见状,笑了:“这位客官,现在这年头谁还用金子啊?大家用的都是纸币,我只认纸钞不认金银!” “……” 宋徽宗无奈,又拿出纸币才算结账。 虽然金子也可以去兑换成纸币,但现在变得麻烦了。 好像大家都在用纸币,金银已经落伍。 宋徽宗还是非常开心的,今日之局面会让大宋更加昌盛,他心里高兴啊! 宋徽宗道:“我觉得现在纸币可以多制造一些,这样市面上流通也会多一点,你那纸币厂可以每天生产,无限制制造纸币!” 听到这话,武植笑道:“纸币可不能乱来,印多了就不值钱了,这对我们大宋发展是副作用!” “如果赵兄想要加大货币流通,还不如让附近的西夏,大理都用我们的货币!” 第487章 “纸币扩的越广,对于推动大宋的经济繁荣有巨大作用,这是必然的趋势!赵兄也看到了目前的形势,纸币一定可以在其他国流行起来。” 现在武植和宋徽宗在外面,所以称呼都比较随意。 宋徽宗点点头,对于纸币他是比较认同的,随后他又道:“不过这等蛮夷之族,怎么配得上我大宋的产物!” 宋徽宗的观念就是守护大宋,其他的事情他有些没绕过来。 他不知道这样做的价值和意义。 如果世界都是通过大宋纸币来流通货物的话,大宋纸币就相当值钱了。 每个国家用大宋纸币进行换算,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武植笑道:“赵兄,这世界很大,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圆形的世界,除了我们大宋外,圆形的世界还有其他很多国度。 比如之前我们消灭的辽国和金国,旁边附近还有大理和西夏,甚至西方等国度,还有之前的小岛国,而外面还有更为广阔的世界!” “如果大理和西夏都用我们的货币,到时候赵兄就会知道什么叫做不战而屈人兵。” “到了那个时候,这些国家即便想要独立成为一个大国,在经济上却被我们大宋货币捆绑在一起。他们也就离不开我们了。” “我们就是要用纸币将整个天下都联系在一起,不用一兵一卒就可以将这些人全部掌控。” 宋徽宗一怔,之前他就听武植说过这世界很大,除了陆地之外还有无尽的海洋,海洋那边还有很多国度。 随着和武植交流,武植说了很多外面世界的繁荣,还有大宋纸币势在必行的策略。 听的宋徽宗内心非常的激动。 宋徽宗虽然是大宋的皇帝,实际上大宋之外的世界,他根本就没去过。 即便是武植也没走过多远。 当然,如果要说前世在地球上的话,武植那可是出去旅游过的。 即便是国外他也去过。 古代只要有船只,有钱,虽然路程远了一点,但同样可以发展出去。 宋徽宗:“武兄觉得应该如何做?” 武植笑道:“如果要推行,咱们的粮食首先要跟上,大宋作为大国,土地面积广袤曾经也多次出现粮食问题,何况那些小国,所以他们也需要粮食。 现在大宋恰恰粮食多的惊人,他们有需求,所以交易能促成,但他们买我们的东西就必须要用纸币,黄金白银咱们不要!逼他们用纸币。” “附近很多国家根本不怎么种田,包括之前那一群逃走的辽国耶律大石军队,他们也不会,咱们甚至可以将粮食卖到他们那边去!” 武植知道,耶律大石最后将那片区域发展的还不错,也很有潜力。 他没忘记那辽国的耶律大石。 “我们大宋生产粮食,变卖到各个国家,各个国家都需要按照我们的要求兑换我们的纸币!” 宋徽宗:“若是他们不换呢?” 武植笑道:“他们若是不同意,我们大宋的粮食不卖给他们,大宋产量比他们丰富,每个国家的粮食都是稀缺的,他们肯定会换! 退一步讲,他们不换? 咱们正好可以收拾他们一顿!那些曾经欺负过大宋的,也该整顿整顿了!” 因为粮食多了,有利于国家稳定。 大宋土地辽阔,还是种植农业发达的王朝都有缺粮的现象,其他小国也是有的。 所以他们需求很大。 这件事情大有可为。 对于这件事情宋徽宗同意了。 并且让武植去管理,武植有时候觉得自己挺忙的。 好在自己可以交给手下处理。 并且这次宋徽宗还专门批准了武植可以委任粮食官职。 这样才能维持运转。 其实,西夏和大理,甚至是小岛国家在知道大宋粮食产量丰富的时候,就已经有合作意向想要购买粮食。 这些消息除了是他们在这边的人传递外,也有武植派人特意去散播的,老早就在准备了。 现在这些国家都有意购买大宋的粮食,但他们没有货币,如武植所言,都被拒绝了。 这下西夏和大理有些蒙圈。 纸币? 非要纸币才能购买吗? 西夏皇帝李乾顺此刻在皇宫眉头一皱:“这消息是真的?” “确有此事,大宋最近流行纸币,据说因为这件事情还死了一位王爷呢!” 手下诉说了一些事情。 李乾顺是有所耳闻的,他道:“想不到大宋这么霸道,自己用纸币也就算了,还想要我们西夏购买他们的纸币,这废纸能值钱?岂有此理! 区区废纸就想要换我西夏的黄金白银,简直荒唐!” 李乾顺:“我西夏虽然是马背上的国家,农业技术不如他大宋,但他们想要用纸币换黄金白银,这是万万不能的!” 这时候一名大臣道:“陛下,我们西夏缺粮食,大宋如今毕竟是强国,如果能保持合作对我们两国的关系有好处,他们起冲突对我们不利啊!之前岳飞的教训,至今不寒而栗啊!” 听到这里,李乾顺心里也是有些恼火。 之前派人刺杀武植,居然失败了,现在刺客至今都被关着。 不知道事情暴露了没有。 但即便他大宋在强,也不能用纸币换他们的黄金白银。 “陛下,大宋强盛,我们若是不听,他们找麻烦怎么办?” 有朝臣道。 李乾顺:“就算大宋兵强马壮,也不能用纸换我们的银两,这生意大不了不做就行了!” “如果他们要兵戎相见呢?”有人担心道。 李乾顺:“他们要用白纸换我们的银两,这和抢劫有什么区别?我们西夏银两换成白纸得损失多少?而且,我们凭什么要用他们制造出来的白纸?他这是在欺负西夏!” 李乾顺本来就是战争犯,之前他们屡次冒犯大宋边境,就是受到他的指示。 之后妥协给大宋上贡,那是打不过才谈和。 最近这段时间他们修生养息,也恢复了不少元气。 虽然依然不想和大宋有冲突,即便如此,想要抢夺他们的银两,在李乾顺看来有些过了。 一堆废纸换他们的黄金白银,这种事情李乾顺打死也不会做。 “如果他们真的咄咄逼人,大不了和大宋断交!” 此话一出,好几个大臣面色骇然。 他们现在不是在朝堂上,而是私底下聚会,几个朝臣一看李乾顺这模样,赶紧劝道:“陛下,不到最会关头,轻易不能和大宋翻脸啊!” “大宋消灭了辽国和金国,战力强大,我们西夏哪里是对手!” “万一他们对我们出手,我们如何抵挡?” 李乾顺骨子里就认为钱是金银,至于纸钱那是虚的,他西夏的确不是大宋对手,之前岳飞过来将他们打的是屁股尿流,却不意味着他们就要白白损失银两。 如此这般去和大宋保持友好。 在他看来,大宋这就是欺负人! 李乾顺之前被大宋打的一肚子火,现在大宋闹这一出,他更是恼羞成怒! 这都骑在脖子上欺负人了! 第488章 李乾顺:“之前辽国虽然被武植所灭,但辽国还是有一部分人逃走。即便是女真一族,他们也有人逃走,并非全部消灭。 朕乃是西夏之王,每年对大宋上贡已经是朕容忍的极限,绝对不能让他们用白纸兑换我们的银子。” 李乾顺一听说自己的银两要变成不值钱的纸币,他是一万个不接受和不愿意。 在他的思想中,钱就是金银,白花花的银子给别人换来的却是一堆纸,根本不可能接受。 其实实行纸币对谁都有好处,对于他们西夏也有很大利益。 但李乾顺不管。 他不想将银子变成纸,他觉得这非常愚蠢。 这时,军机大臣站出来:“陛下,反正大宋欺压在我们头上了,不如我们将大宋的使臣全部杀了!直接开打吧!现在大宋正在整顿辽国和燕云,等他们整顿过来对付我们就晚了。 既如此,还不如早点反击,上次的仇咱们还没报呢!那岳飞攻占了我们这么多城池,如今他们大宋还想要用纸换钱,这是欺压!” “陛下,万万不可!” 一些藩王站出来:“陛下,大宋国强兵壮,我们西夏很难是对手,这时候不宜起冲突,如果他们的纸币可以买到东西,我们用纸币又何妨!” “放肆!” 李乾顺怒道:“纸币?如果我们西夏的钱用的都是大宋的,那我们西夏还是西夏吗?” 军机大臣孙大人再次道:“我看大宋是有意想要和我们西夏开战,陛下每年我们都要像大宋上贡那么多银两和物资,微臣觉得大宋迟早一天还是会进攻西夏,不如咱们先下手为强,等他们发展稳定了到时候就迟了!” “现在大宋在整顿很多方面的事情,之前他们和金国一战,损耗严重。不如我们主动出击!” 军机大臣只是觉得大宋地盘大,他们西夏经过一段时间修养,早就和当初大不相同了,他们的兵力又扩张了。 就是希望有一日能报仇。 再者,大宋这么多地盘,他们看着也眼红。 军机大臣:“陛下,来大宋谈的使臣,不然咱们将他们留下,还有,他们不是有粮食吗?不如我们在去抢夺,将他们的粮食抢过来,这样我们连钱都不用花了!” 有人听到这里,面色大变:“陛下,切莫听孙大人的话,现在的西夏万万不是大宋对手,那大宋武植非常强,有他在的一天,我们西夏不可能对付大宋!” 有脑袋清醒的西夏大臣此刻发言。 但愤怒的李乾顺还有许多大臣跟着起哄,说什么大宋用纸换他们的银两,就是抢劫。 如此明目张胆,这还了得。 他们不主张和大宋打,但也不愿意被欺负到这般地步。 西夏的这些人,实际上很多都是主张战的,否则之前扰乱大宋边境的事情就不会发生。 要不是大宋太强,他们西夏早就踏平了大宋,占据了那里。 大宋是一块肥肉,他们老早就惦记了。 比他们西夏地盘大,可惜上次的战争大宋赢了,这是他们没想到的。 现场朝臣们还是争论起来。 但是最后也没什么结果。 李乾顺还是不太敢打大宋的主意,他就是单纯的拒绝,不想将黄金变成白纸而已。 在古代,黄金概念还是深入骨髓的,变成白纸相当于成了废物。 而实际上,即便是兑换成纸币依然有价值,但从西夏的角度来讲,用其他国家的货币作为自己国家资源的流通基础肯定是不好的。 李乾顺虽然并不是因为这点,但他也坚决反对。 这和直接抢他们的金银有什么区别。 李乾顺最近又开始忧心忡忡起来。 他在想如何对付大宋。 但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 和平日一样,他会召集一些心腹大臣来商议事情。 宫殿中,一群朝臣在一起,李乾顺问道:“诸位爱卿,面对这种情况,有何良策?” 众人面面相觑,打又打不过,答应纸币的事情他们又吃亏。 这怎么弄? 反正军机大臣孙大人一如既往的态度,他主张直接开战,将来这里谈事情的大宋使臣全部都杀掉在说。 反正大宋野心勃勃,迟早都是一战,还不然现在早点打过去。 但胜率好像也不高。 孙大人也是有些烦躁。 这时,西夏宰相站出来:“陛下,大宋之所以强大,在于大宋武相,若是没有武相,大宋实力至少折损七成!” 梁乙逋是西夏的宰相,也是惠宗梁后之兄。 如今虽然李乾顺是皇帝,实际上他与妹把持着国政,内外用事。 宰相梁乙逋手握兵权,他的结局是因为想要将梁太后关押后宫,被发现后,被小梁太后联合两名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将其诛杀。 但由于大宋发生了变化,所以西夏的朝廷也有一些不同,现在李乾顺也有些权利。 李乾顺目光一凝:“这点满朝文武都知道!难道有什么解决他的办法?” 孙大人也将目光看过来。 梁乙逋道:“陛下,咱们可以行刺武植,将他杀掉,大宋威胁减半!咱们在联合大理,甚至是耶律大石一起进攻大宋!这么大地盘咱们西夏也可以分一杯羹!” “那耶律大石还有好几万军队,经过这段时间发展,据说辽国一些百姓都投奔了他们,目前已经发展到七八万了,有一定规模!” “而大理也不希望自己的金银变成白纸,拒绝又担心大宋对他们虎视眈眈,所以他们一定会和我们合作一起进攻大宋! 但在此之前,就是要解决武相!”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联系吐蕃国,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各国联合在一起,必定能击败大宋!” 听到这些,年轻的李乾顺眉头一皱,刺杀武植的事情他上次就干过,他的护卫统领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办好。 人没杀掉,还被抓住了一个,现在还不知道什么情况。 李乾顺看了一眼旁边的护卫统领,那人低下头,有些惭愧。 李乾顺道:“行刺之事,并非这么简单,那武植武艺高强又深在大宋汴京,想要杀掉不易,难道就没有其他办法?” 众人面面相觑,刺杀武植的事情的确不易,毕竟武植曾经是领兵打仗的将军,本身有很强实力,加上汴京一定有很多探子和护卫,想要撇开这些行刺武植,太难了! 打又打不过,行刺不能,还能怎么办? 浑身豪壮,眉如剑的将军嵬名阿吴,拱手道:“陛下,此事未必就不能尝试一番,即便失败,结果再坏也就是开战,大宋如此欺人,早晚都要打,但若是成功,大宋何惧? 这次我们可以组织人杀武植,同时还要杀了那个岳飞,大宋以往跟我们的实力伯仲之间,就是因为有了两员大将,他们才突飞猛进。杀了这两个人,大宋绝非西夏敌手!至少我们也不惧他们!” 大将仁多保忠也点点头:“微臣觉得可行!” 李乾顺有些犹豫了。 也就在这时。 忽然门外传来声音:“本宫不同意!” 这是一道充满了霸气和绝对权威的声音。 虽然是一个女子声音,但声线和气场之中,所传递的是不容置疑的态度。 来人正是小梁太后。 第489章 这要是换其他人这么说,定然会引起众人侧头愤视。 因为在场都是朝中大臣,更有李乾顺皇帝在此。 他们的商策容不得其他人乱嚼舌根。 然而,来人是李乾顺的母亲,这就不同了。 小梁太后一身华贵的衣服缓缓走来,裙摆在地上拖着,侧方一群宫女伺候,架子大的很。 她的面容,能作为太后,那曾经也是当过皇后的人,自然不会差,虽然年纪来了还是能看出年轻时候的姿色。 那高大的山峰,已经无法被衣服所束缚,如火山要爆发一般蹦出来。 小梁太后五官带着凝重的威严,不容置疑的眼神。 “参见太后!” 所有人见到太后全部行礼,恭恭敬敬,李乾顺赶紧道:“参见母后!” 看到太后,一些朝臣内心有些胆怯。 小梁太后在历史上那也是极为泼辣的角色。 还是有些来头的! 历史中,李乾顺登基的时候才不过几岁。 梁氏也由皇后变成了皇太后。 为了区别她的婆婆梁太后,史称她为小梁后。 小梁后称制之后,第一刀砍向她的哥哥梁乙逋,原因很简单,梁乙逋想把她关进后宫自己独掌大权。 不过,还没有来得及行动,这一消息就被小梁后知道了。 她联合了大将嵬名阿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杀了梁乙逋全家,为自己独掌大权扫清障碍。 她的婆婆,也是她的姑姑梁太后是她心中的偶像。 梁太后掌权十八年,千里疆场任其驰聘,战场上的将军对她唯唯诺诺,是何等的威风! 她哪一点比婆婆差? 她想发动一场最大的战争,证明她小梁太后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甚至比她婆婆更胜一筹。 她征集了四十万大军,对外号称百万,便带着皇帝御驾亲征。 这场战争,她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在这之前,西夏军队从宋国掳走了大量工匠,造了几千辆楼车和冲车,这些都是攻城的先进武器。 除此之外,她通过学习汉人兵书,使用声东击西和围点打援的战略战术。 四十万大军绵延几百里,旌旗遮天蔽日,鼓角声震天撼地。 她的目的就是像她婆婆打永乐城那样,攻下平夏城,彻底征服宋军。 小梁后还是有信心的,永乐城一战,西夏军不过三十万人,结果攻破永乐城,宋军主将徐禧阵亡,几十万军民或被杀或被俘。 而她这次拥兵四十万,岂有不胜之理? 这次,宋军的主帅叫章楶,是个进士出身的文官。 他找来爱将郭成和折可适说:我给你们两万兵马,你们要保证平夏城的万无一失。 郭,折二人面面相觑,敌兵四十万,只给两万人守城? 章帅看出两人疑问,就解释说:二位将军放心,你们周围还有十八万将士随时会增援。不过,不到万不得以,我不会派兵来。目前敌军士气正旺,和他们硬拼,没有胜算。 我将派兵在敌后坚壁清野,不出半个月,敌军粮草就会消耗殆尽。 到那时里外应合,西夏军可以一举歼灭。 随着主帅解释,二人有了信心。 章帅又叮嘱说:这一战成败的担子,就压在二位肩上了。 战斗打响之后,情况比预想的要残酷的多,西夏人像蚂蚁一样,依靠楼车向城上爬,用冲车撞城门,几度几乎攻进城去。 他们还挖地道,从城墙下边向城里钻。 不过,郭、折二位是久经战场的猛将,他们依据城墙优势,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还在夜间派出小股部队出城骚扰敌军,让敌军昼夜不得安宁。 十三天之后,西夏军粮草接不上了,刚巧又刮了一场大风,那风刮的飞沙走石,西夏的楼车都刮倒了。 西夏军一时乱了方寸。 正在这时,援兵从四面八方赶来,喊杀声惊天动地。 疲惫不堪的西夏军一下子就成了惊弓之鸟,争先向老巢逃跑。 而在回去的路上,七百多里之内都被清壁坚野了,没有吃的没有住的。他们只能连夜奔向老巢天都山。 逃回天都山的西夏残兵,又累又饿,他们杀牛宰羊饱餐一顿。 正当他们畅饮的时候,宋军就像天兵天将那样,一下子包围了嵬名阿埋的大帐,嵬名阿埋和和妹勒都逋束手被擒,俘虏西夏军三千多人,缴获牛羊十万多头。 原来,打败西夏军之后,章楶连夜组织了两万精锐骑兵,分成六个纵队,奔驰千里袭击党项人老巢,在党项人毫无准备毫无察觉情况下,给西夏军以致命的打击。 小梁皇后看见军队大败,放声大哭,化妆逃回去之后,她给辽国写了一封信,埋怨辽军袖手旁观,辽国皇帝却是和李乾顺联合起来,给她送来一杯毒酒,逼着她喝下去。 自此,经过两代梁后专权之后,权力又回到李元昊重孙李乾顺手中。 但因为辽国都不复存在了,所以目前西夏这边也出现了一些变故。 虽然小梁太后依然掌权,但李乾顺还是能说上话,有独当的场面。 只是到了关键时候,小梁太后才会出来。 比如这次。 李乾顺:“母后,您不同意刺杀大宋武相吗?” 在小梁太后面前,他还是非常听话的。 虽然心里有些不悦。 她来了之后,众人都听从太后的意见。 小梁太后坐下之后,这才道:“不是不能行刺武植,而是刺杀武植艰难,此人骁勇善

相关推荐: 秘密关系_御书屋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镇妖博物馆   山有木兮【NP】   芙莉莲:开局拜师赛丽艾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万古神尊   交流_御书屋   机甲大佬只想当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