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不得笑掉大牙啊? 然而现在圣旨都发了,妇女解放,这方面也逐渐严格起来,众人感觉朝廷变了。 变得让他们有些陌生起来。 至于到底是好还是不好,褒贬不一,但现在他们日子的确好过了,这是事实。 从这点来讲,百姓们还是非常感激武相的。 大部分人还是支持。 武植做完这些之后,给新上任的县令上了一些心理课,让他引以为鉴,新上来的县令就是下面的官员被武植直接提拔上来的,有前车之鉴,他哪里还敢马虎,谁以后若是敢乱来,全部都是他的政绩。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可不管其他的抓住机会表现就行了,他可没之前的县令那么愚蠢。 宰相都来了,他还在纠结之前的势态,完全分不清形势,下台也是活该。 武植处理完这里的事情,便又去其他城池看了一下。 但凡不严格执行新法的,全部革职。 武植有这样的权利。 严格执行的,武植都赞扬了一番。 这股风气随着武植带起,传递到大宋全国各地的官员耳中,让他们更知道武植绝对是认真的,那些平日不怎么管这些案件的,也开始频繁将这些欧打他人的抓起来,该杖责的杖责,该流放的流放。 自身的官位要紧。 除此之外,当地街道斗殴打架的,如果是欺负人的性质也全部流放。 殴打他人治死的,判死刑! 互殴的,视双方情节酌情处理,如果属于自卫反杀,则要上报朝廷由上面处理。 武植回去之后。 则是和宋徽宗商议了一系列的律法细节。 其中就包括妇女婚姻自由法,财产分割法,离婚后子女跟谁的问题,还有当人被欧打有生命危机时,该如何自卫法。 宋徽宗听武植说了这么多,顿时头疼,表示这些让武植自己去弄,弄好他过目就行了。 武植还乐意宋徽宗如此,便自己回去和手下的大臣琢磨,商议,一连好几天都是这些问题。 他写了一大堆律法细节,然后给宋徽宗过目。 宋徽宗一看,相当合情合理,没什么大的问题,便再次颁发圣旨,针对妇女解放之后的一系列律法进行完善。 圣旨内容是这样的。 第575章 女人拥有自主的离婚权。 如果自家官人,也就是丈夫有家暴情节,则可以报告衙门强制执行离婚。 且拥有分割男人一部分财产的权利。 三岁之前的子女还未长大,离婚会跟随女方,除非女方放弃抚养权。 跟随女方,男方要出一定的抚养费,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女人没有住房,离婚者,朝廷厂房会提供住宿,如果决定终生为朝廷做工,可以申请加入朝廷事业编。有各种福利保障,甚至将来会分房。 至于是什么福利呢? 自然是五险一金了,不过这事在规划,还没具体的方案。 还有自卫法,如果有人,无论男人或者是女人被人殴打,可以无限反击,如果手拿兵器有致命危险,此种情况出现反杀,自卫者无罪。 如果发现有男人强行对女人非礼,路过的人可以阻拦,如果打成重伤,也无罪。 如失误打死,则视当时情况而定。 如果出现一群人殴打女人,或者殴打弱势群体,围观者可上去群殴,若对方反抗激烈,可打死。 总之,武植的一系列律法,都是利于天下稳定的。 总之一条,先动手有罪论。 无论对错,只要先动手,且不停手者,可以无限反击。 除此之外,为了防止关系户遮天蔽日,还颁发了一系列的限制官府的律法。 比如有人状告官府不受理,或者明显包庇的,轻则革职,永不录用,重则杖责流放,如果发现包庇严重且数量多的,直接死刑。 当这个圣旨颁发之后,给大宋百姓造成了强烈的震动。 要知道,这样一来普通百姓就不是什么人都敢乱来了。 以前很多地主家庭,有家仆的那种,看你不爽直接呼你两巴掌,敢反抗?群殴,你能咋地? 人家打的你站不起来,鼻青脸肿是常有的事情。 甚至手脚打断也常有发生,然而这样的事情官府还不一定会管。 毕竟,关系这一块,有钱人肯定是占据了优势。 只针对百姓们的律法还远远不够,所以才有对官府的一系列限制,打人有罪,官府不受理,或者受理不公同样有罪。 如此一来,双管齐下,天下至少会太平许多。 “现在越来越严了,打人要不得,不过我这小老百姓,以后也不会被人欺负了!” “是啊,谁敢打我,无限反击!甚至可以杀了对方,在这种情况下谁敢乱打人?” “武相对咱们老百姓太照顾了,真好啊!” 不少弱势群体看到圣旨内容,不少人激动的想哭。 “以后也要对自家娘子好一点了,不能打,万一打跑了娘子要离婚,而且朝廷好像鼓励女人离婚找下一个,只要遭受不法对待的,女人未来也有一条路可走!” “是啊,自家娘子,自然是对她们好一点了。咱们穷人家娶个媳妇,也不容易啊……” 律法对于好人来说,是极好的,对于那些就好这一口,家暴自家娘子的人来说,无疑是一道枷锁。 他们还不得不照做,否则等待他们的将是大宋律法,还有自家娘子的逃跑。 想想也不太划算吧? “我们女人地位提升了啊!”一群妇女也在议论纷纷。 “嗯,以后要是自家男人打我们,我们可以告状,大不了去工厂,反正武相说了大宋的工厂包吃包住,只要我们能做活,就能养活自己,不必靠任何人!” “嗯,我家男人还不错,倒不用担心,但有律法更好,不怕被人欺负了!” “武相说了,欺负严重的直接死刑,以后我们也可以随意逛街了!” 不少女人可高兴了。 有律法的保护,越来越多的女人从家门中走出来,想去做活的都可以进工厂。 一大批女人成为了服装产业的生产力。 与此同时。 武植在商务司,让人将之前处理小梨的案件写下来,写了很多份,反正武植不缺人,找五百个人每个人抄写十份就是五千份,然后快马加鞭,让顺风驿站的人将这几千份东西发放下去,让当地官员在复制一百份。 做什么呢? 抄写之后,发放给天下的臣民。 让他们知道武植不是开玩笑,让天下的百姓对大宋律法产生信心。 这无疑是很不错的推广方式。 有了前车之鉴,众人都有信心。 官员们也会害怕。 新法推广,在武植有条不紊的运作下,已经深入人心。 此刻。 燕云前任宰相曾布。 他在燕云一座教室中教导孩子,有人送上来类似报纸的东西,了解到上面的内容,曾布有些感慨。 燕云的公告他也看了。 曾布抚着自己的白色胡子,站在窗边看着远处的天空,感叹了一句:“武植的新法施展到这般地步了么!” “老夫果然没有看错你!” “你就是为了新法改革而生,当初老夫看到你的文章,就觉得是可造之材啊!” “老夫没有实行的新法,你完成了,真是有魄力有能力的年轻人啊!我等不如,不如啊!” 曾布非常感慨。 现在大宋的变化,律法的改革,以及良田的国策,桩桩件件都让在燕云教孩子们读书的曾布心生无限感动和欣慰。 他没有帮上什么忙,他觉得自己最幸运的是碰到了武植,还稍微提拔了一下他。 当然,如果没有自己提拔,他相信武植也能起来,但终究有一段这样的缘分,多少出过一点点力,也算是自己对新法无能为力而有的一点点欣慰吧。 “相信大宋会越来越好,我这个老头子也好安心教书!” 曾布摇摇头,一脸满足,回头教书去了。 当然,女人的地位提升,在很多地方产生了强烈的排斥。 “妈的,什么玩意,一个女人将男人给休掉了,这女人翻天了,要是在我家,老子不打死她。” “呵呵,你敢打?现在人都被抓流放,你若是和他一样,结局也没什么差别。” “总之这很丢脸吧!以前可不是这样!” 许多人都在笑话这个男人。 只是当律法圣旨公布后,这些男人被吓住了。 朝廷对于打人这件事情似乎格外关注,被打者可以无限反击。 如果有这个前提,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只要你先动手,情况严重,对方可以直接杀了你,还不用负责。 谁让你先动手的? 先动手有罪论? 男人们心里嘀咕,女人们则是聚集在一起。 “现在我们不用看男人脸色了,我家男人天天打我,我家公婆也欺负我,公公也是,他们还说我是女人,还是个后辈,就该被欺负。” “呵呵,以后再敢动手,我就和他离婚,让他们喝西北风去,咱又不是非要待在他家里。” “对,你说的对,咱们女人有出路了,还怕他们做啥。” 这段时间。 武植一系列运作,看到大宋这方面也稳固了,很多官员对待这种案件都严格处理。 导致很多男人害怕了。 历来很多所谓的新法都是上面颁发,下面都没怎么执行,所以导致行不通。 现在从上到下贯彻,有武相监督,许多官员不敢造次,哪里还有行不通的道理。 百姓不敢随意打架。 民众安全感瞬间暴涨。 平日不敢到处走动的人也敢出入一些比较复杂的地方,反正不能随便打架,甚至还有戏剧性的一幕出现了。 两个大男人当街吵架,都不敢先动手,于是互相吐口水,你一口我一口,不亦乐乎。 看的旁边的人直笑,都觉得这两个人忍性好,正所谓君子动口不动手,吐口水也总比打架互损要好的多。 由于工厂招收大量女员工,所以导致产量和销售额也是暴涨,武植打开系统看了一下。 经济指数有四百五十了。 可以啊! 武植暗暗想到,不过离一千差距不小。 慢慢来吧,也着急不得。 这天武植在家里,陪着夫人小妾们在凉亭吃着点心,聊聊天。 由于李清照怀孕了,有专门的丫鬟伺候,小心翼翼的端着一个大肚子,不过武植发现李清照到现在还有呕吐的现象,脸色苍白。 “清照,你没事吧?” “我没事,就是有点发昏!” “嗯,好好休息,最近不要外出,修养好身体。” “多谢老爷关系,没事的,可能我第一次怀孕有些不适应吧!”李清照抚着肚子,能为老爷生下个一儿半女也是李清照的心愿。 武植也没多想,李清照身体比较虚,好好调养就行了。 第二天。 武植在朝堂上报了一些最近解放妇女的势态,大致上是不错的,虽然朝堂上王判他们多有言辞,也影响不了大局。 在朝堂,武植还提出修建道路,给商业提供便利,还说路通财通,只有路方便了,大宋才会越发的便利发达。 这点,王判倒是和武植的想法一致。 但也有人觉得修路耗费众多巴拉巴拉之类的。 大致就是提了一下,也没个结果。 退朝之后,宋徽宗便是回去延福宫,整天和上次选秀的一群美女在一起游山玩水,在后花园,亦或者是万岁山中玩捉迷藏。 宋徽宗好不快活。 皇后整日看不到宋徽宗,都是武植的鬼主意,让她有点失宠的感觉。 刘贵妃倒还能见到宋徽宗。 只是刘贵妃现在也不怎么出来了。 因为她最近身体有点不舒服。 武植处理一些公务,又去商务司视察,便回到院落中将李师师她们镇压了一番。 这几天都比较清闲,陪着家人还有儿子倒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只是武植发现,最近李清照的脸色越来越难看,武植之前在系统中购买过医学领悟,对医学有些了解。 反正开挂么,不可能的事情都行得通。武植注意到她的气色不对后,决定给她把把脉。 不把脉还好,一把脉武植脸色一怔。 嗯? 这脉象有点不寻常,不对劲啊! 第576章 武植多少懂点医术,脑海中有很多经验领悟。 此刻他不由想到了书籍领悟中的话。 《脉经·卷九》里面有记载。 原文就是,“妇人”,妊娠四月,欲知男女法,左疾为男,右疾为女,俱疾为生二子”。 意思就是,女人怀孕到了第四个月,就能知道是男孩还是女孩了。 方法就是按照男左女右的原则,左侧脉疾为男孩,右侧脉疾为女孩。 两侧都疾,那就是龙凤胎,生二子了。 显然李清照的迹象就是两侧都疾。 妥妥的龙凤胎啊? 我去。 多少人做梦都想要龙凤胎,自家清照怀的是龙凤胎? 武植为了更加确定,于是乎他点开系统,在李清照一脸不知所云中看到他闭上眼睛。 点开系统。 搜索医疗书籍。 一大片闪闪发光的古老书籍,包括许多中医书籍悬挂,武植一口气购买了五十本全部领悟。 脑海深处发紧,接受庞大信息量,让他微微有些头晕。 最后武植掌握了更多医疗技术,比如诊病,治病,各种中药学反应,上万的中药配方,以及如何接生等都领会贯通。 他更加确信自家清照怀的就是龙凤胎。 武植脸上爬满了喜悦。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怀了自己的龙凤胎? 天大的喜事啊! 李清照有些害怕:“老爷怎么了?是不是我身体有什么问题啊?还是我胎儿有问题?” 武植笑道:“瞎说,你不但没问题,你怀的还是龙凤胎呢!” “什么?龙凤胎?” “是的!” 听到武植的话,李清照抚着自己的肚子,有些难以置信。 她希望自己给武植生下一儿半女,谁知居然是龙凤胎。 龙凤胎是非常少见的。 李清照喜极而泣。 武植:“清照,我得开点药给你调养身体,龙凤胎需要消耗更多的元气,你等着。” “来人!” “老爷!” 小舞走来。 武植便是从书房中拿出纸币写下了配方交给小舞:“去药店抓一些药过来,抓十五副。” “好的老爷!” 小舞也不明白是什么,便去抓药了。 拿到药后武植亲自给李清照熬药,还仔细辨认了药材正确与否。 根据脉象,李清照身体有些虚。 不知道是不是武植和她在一起后运动过于频繁的原因,气血严重不足,为了稳妥武植抓的都是一些温和的药,喝的也不多,调养胎儿倒是问题不大。 “老爷,你还懂中医吗?” “老爷连卫生今都能做出来,医学算什么。” 武植一句话,让李清照噗嗤笑了出来:“老爷说的也对,自从用了老爷制作的卫生今后,我就再也不担心月事了!” “老爷真是大才啊,只是我担心身体受不了,龙凤胎我能生出来吗?” 李清照担心不是没道理的,生一个孩子都是在鬼门关走一回,如果是龙凤胎万一有个什么闪失是要不得的。 武植:“你放心吧,到时候我会请最好的接生婆。不行我给你接生。保证你没事!” “……” “那多不好意思啊!哪有女人生孩子男人接生的,再说了,我听说生孩子到时候会很脏。” 古代没有剖腹产,生孩子的时候大小便到处都是,还要用东西给塞住防止漏气。 要将所有的气力全部都憋在生孩子的地方,现场又是血又是大小便的,难免有些难为情。 “没事,你放心吧,老爷在呢,你安心养胎,保你没事!” “嗯!”李清照点点头。 其实李清照的肚子已经有些大了。过不了几个月就会生。 武植为了李清照的龙凤胎,又招了两个丫鬟专门伺候,同时还找了一个汴京城有名的接生婆,随时候着。 当然,花的钱自然是非常多的,毕竟距离接生还有好几个月呢。 这么早就找接生婆看着,着实没几家人这么做。 接生婆一听是不愿意的,了解到武相出十几万纸币,顿时乐呵乐呵的毫无怨言。 毕竟有钱任性。 当然,接生婆除了是防着之外,也可以给予一些养胎的注意事项,这才是重点。 对于李清照怀的是龙凤胎,潘金莲,李师师她们知道后也是颇为震惊。 她们都只是一胎呢。 李清照一下就龙凤胎了? 众姐妹纷纷祝贺李清照,也很羡慕。毕竟生了龙凤胎以后就可以少生一次了。但也有些担心,因为龙凤胎不是那么好生。 府邸一阵热闹。 武植在家里陪着家人之外,白天也会处理公务。 朝堂上,最近也在商议关于修建道路的问题。 武植提议修路。 宋徽宗对于修路没什么感觉。 好在王判在这点上和武植是一致意见,路通财通,道路是非常关键的问题。 宋徽宗想了想,便同意,只是修路是工部的事情,工部尚书王判一定要将这活给拦下来。 不知是想要建工呢,还是贪污呢? 武植感觉不像是贪污,王判并非蔡京那种贪的比较吓人的。 毕竟上次武植没找到他的证据。 那么,王判就是图一个功劳了。 想一想,四面八方的大宋官道都是你修建的,百姓议论起来都说这是谁谁谁做的,心里也骄傲不是。 武植自然不会将修路工程给工部,虽然工部负责这些,但武植不让。 首先,修路非常消耗资源和钱财,也很有油水。 前世武植印象深刻的是,有的地方天天修路,屁大点地听说都要上千万,然而该修的地方到处坑坑洼洼,不该修的路,给你挖地三尺毁了也要重修,总之就是不消停。 为什么该修的地方不修呢,因为那是属于一片区域的交点公共区,可能是没什么利益吧。 为了确保武植给国库赚的钱用在正道,而不是被贪污上,武植要亲自来做。 所以他和王判在争夺修建道路的管理权。 不得不说,王判和武植争夺,是没什么胜算的,不过这家伙会说话。 王判:“陛下,近日武相同时处理诸多事务,比较繁忙,不如让武相好好休息一段时间,这修建道路的事不是一时半会,工程浩大,要修建大宋每一条主道,消耗也是非常惊人的!” “武相还有更重要的事情处理,不如就交给微臣吧!” “微臣是工部尚书,对修建道路颇有心得。一定能完成任务!” 宋徽宗点点头:“王大人说的有几分道理,武爱卿你意下如何?” 武植笑道:“陛下,微臣不怕辛苦,微臣之所以要修建道路,是因为微臣有新技术,商务司研发小组已经有了新的突破,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总体投资减少,修建出来的道路却可以维持数十年运转,既然是一劳永逸的事情,交给微臣,更利益道路工程。” 王判脸色一变:“技术?什么技术,难道武相还会修建道路吗?” 武植点点头:“自然,王大人的方法本相也多少了解,你的那套已经过时了!” 过时? 造路难道还有更好的方法?众人面面相觑。 宋徽宗也来了兴趣。 满朝文武好奇武植说的新方法是什么。 宋徽宗:“武爱卿,你说的新方法是什么?” 武植:“陛下,微臣建道路的新方法,是采取一种叫做水泥的材料和石头混合,形成坚固的道路,不但可以常年保存,还能承载重物,是以往大宋修建道路的数十倍质量。且建造更为迅速!” 不错。 武植说的就是水泥。 武植已经在商务司研究了,制造水泥的方法并不难,只要找到材料配方就行。 没有武植的配方,古人很难研究出来。有了配方,加上武植系统提供些材料就很简单了。 稍微试验一番,武植就有了成果。 水泥? 这个词众人还从未听过。 王判笑了:“陛下,微臣这些年为官,主持修建道路经验丰富,对如何修路了如指掌,从未听说过什么水泥。而且没有经过试验,怎知到底如何?” “嗯,倒也是!” 众人点点头。 大宋道路建设已经极为完善,质量还是不错的。 他们不认为水泥能有多厉害。 大宋的道路,古代人多少有点了解。 没水泥的古代修路,会先后用过熟土,地砖,石头,烧制石灰,或者是灰浆技术。 所谓熟土。 就是把土用火炒一遍,这样不会有虫或草,保证了土的质量,像秦始皇兵马俑那就是这么制造的。 比如用地砖。 用黄土烧制的地砖,很硬,古代没有什么重型车辆,完全满足日常使用。 再就是石头,宫殿地面很多都是用大理石,材质很好的那种,现在很多古巷落还有保存完好的石板路,岁月痕迹,打磨的光滑平整。 再者就是石灰了。 古人烧制和使用石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在西周中晚明,石灰被用来处理建筑的柱基、地基、屋顶等。 东周开始,石灰被用于墓葬,如《左传》中记载了宋文公的陵墓使用了蛤壳烧制而成的石灰。 至少在西汉早期,就出现了用石灰、黄土和沙子制成的混合材料。 这种材料十分坚固,类似于后代的“三合土”。 而在唐代及以前,砖石建筑很多都使用黏性黄土灰浆来砌筑。 这也是鉴定古建筑建造年代的一个重要依据。 但这些都没有水泥强。 水泥可以万丈高楼平地起,配合钢筋能承载重物,质量更好。 古代技术在道路上肯定没现代强的。 这时。 武植将一小包水泥拿了出来。 并让人将准备好的一块水泥石方抬出。 “陛下,这石方就是水泥制造的!” 武植指着地面的石方。一尺方圆,灰颜色,四面整整齐齐,看起来就是一个硬疙瘩。 文武百官纷纷过来观看水泥浇灌的石方,触感非常之硬。 又看到武植手中拿出的一小袋水泥,更不理解了。 王判惊讶道:“武相,你说这硬块是这粉末水泥制作出来的?” 武植:“不错,就是它,水泥!” “有了它,便可以采取混合沙石形成混泥土,可以防水防火,承载多人的重量,保持六十年之久,目前水泥只有商务司厂房有,这就是我说的新技术!” 水泥中的有些材料,是武植系统提供,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但众人无法想象,这粉末是如何将沙子和石头混在一起的。 这不是天方夜谭吗? 宋徽宗也很难理解这其中的奥秘。 武植不会给他们解释太多,说太多专业的他们也不懂不是。 用事实证明就行了。 “诸位,如果不信,我们可以做一个试验!” “如何试验?”王判好奇道。 武植:“我让人用水泥混合沙子石头造一段路。等第二天在看结果,诸位就知道了!” “混泥土?” “不错!水泥制作出来的可以称之为混泥土,将来咱们大宋的道路,都将是这种材料!” “所谓路通财通,大宋有了四通八达的运输道路,贸易将更加便利繁荣!” 王判目光狐疑,这什么玩意就能造路? 他怎么那么不相信呢。 王判笑道:“这样武相,如果明天你成功了,下官不跟你争道路修建权!但你输了,下官来负责,如何?” 王判说完后有些脸红,毕竟他争也争不过。 武植点头,瞬间同意。 宋徽宗也点点头:“开始吧!” 众人还真有点无法相信这粉末有这么神奇。 武植早就准备好了一切。 殿外有一群工匠,一块模板,还有准备好的沙子,水泥,石头。 将东西搅拌均匀,众人所见各种材料混合在一起被工匠刷平后,一道一平方米,高一指的地面出现了。 王判就要用脚去踩。 “且慢!大人,这水泥还未凝固,此刻踩会弄坏了路面!” 有工匠吓了一跳,赶紧提醒,暗道这王判是个傻子么。 不过想来也是,这是新技术,别人不懂也正常。 众人也是唏嘘。 王判收脚,脸色难看,他居然被一个工匠鄙视了? 但王判不死心,他用手在路面上轻点了一下,直接戳了一个洞,他笑了:“一根手指都承受不住,我还从未见过这么脆弱的地面,武植,你就等着输吧!” 他根本不相信,如此脆弱的地面能凝固的比他们修的路还坚硬。 四周不少人怀疑了。 “武相,这……软的路面,第二天就能承载重量吗?” 武植:“不错,现在不行,到了第二天,即便十个人站在上面也不会出现裂缝!就是铁锤砸,也没那么容易损坏。比传统路面要结实。” “呵呵……” 王判摇摇头,越来越离谱了:“我王判建桥修路这么多年,从未见过这种荒唐的东西,陛下,这绝对不可能。” 武植笑道:“事实如何,明天不就知道了?” “好!我就等明天在看结果,若是不行,修建道路的工程,可就归我王判了!陛下……” 宋徽宗闻言,点点头:“此事就按照你们的约定,谁输了就放弃。” “多谢陛下!”王判内心有些兴奋。 在修路这一块他王判是专业的,他不信武植能超越他。 王判,旁边的郑绅,郑龚,包括其余朝臣目光掠向地面灰色水泥,纷纷摇头。 如果这事成真,可不是开玩笑的,相当于将大宋传统的造路方法给彻底掀翻,改变了。 其实他们不怀疑武植的能力,他们只是觉得一个软的东西,第二天就变得可以当成道路供人行走,怎么看也有点无法理解。 不一会儿,众人散了。 此地则有专人看守。 直到第二天早朝。 宋徽宗带着文武百官守候在水泥路面,密密麻麻的官员站立,正低头打量呢。 外围的挤不进来也是干着急。 “诸位大人……水泥干了没有,能站人吗?” 高俅此刻挤不进人群,额头都是汗,人太多了,他只好在旁边问道。 第577章 高俅很好奇啊! 高俅是少数没有被武植整下去的朝臣之一。 为何呢。 当初武植彻查汴京城官员的时候,高俅身为体育司司主,刚好那段时间外面体育司分布要组建一个新的类似协会的东西,他过去组织张罗了一下。 不知道是不是特意避让,武植在外面查的时候他在汴京城,武植回到汴京城,他跑到外面去了。 武植没盯着他搞,所以让高俅逃过一劫,真要查的话,这高俅肯定跑不了。 过了这风头,武植依然可以查,但也就是例行公事,没有上纲上线,算是放过了高俅。 如今高俅依然是体育司司主,对武植没什么威胁,也不和武植作对,所以他活的很好。 对于修建道路高俅还是支持的,因为全国各地都要建立蹴鞠组织,他跑来跑去路好走他也方便。 如今他也很想要看看水泥到底是什么样。 “高大人,我也没看到,人太多了咱们挤不进去啊!”旁边听到高俅问话的官员,也是无奈。 众人只是听到深处传来惊叹声,似乎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画面。 就在这时,武植走过来。 宋徽宗道:“武爱卿来了,大家散开,不要拥挤!” 众人这才变得秩序,而看过水泥的官员一脸惊奇的退后,还没回过神来。 此刻。 水泥路面周围,宋徽宗,王判,郑绅等人都在。 武植的到来,使得众人让开一条路。 看到水泥已经干了,武植放下心来。 只要水泥干了,就不怕人破坏。 结果已定。 武植笑道:“王大人,这水泥你看了吧,觉得如何?” 如今的水泥路面质感和之前完全不同,表面平滑,不可摧毁,武植说话间一只脚踏上去,路面能承载住武植的重量,毫无损失。 王判,郑绅,郑龚,甚至郑居中宰相也过来试了一下,脚下感觉很结实,无论他们怎么踩,怎么蹦,水泥路面纹丝不动。 实际上他们刚才就狠狠踩过,想要踩坏,只要路面裂开或者坏了,武植就不可能接手修建道路工程。 王判:“这水泥路面着实结实,这简直太神奇了!” 王判对于道路的技术更新,非常激动。 他修建那么多道路,从未见过这样的水泥。 给人一种非常神秘的味道。 郑居中:“武相,这样的水泥路,当真可以维持六十年吗?” 六十年是什么概念? 意味着修建之后,六十年都不用操心道路损坏的问题,这质量非常吓人。 而且水泥造路,速度更快,质量更好,的确是新技术。 此刻高俅有机会跑过来,也在上面观察触摸了一下,也蹦跶了几下,高俅笑了:“武相,这路是真好啊!如此结实的路,下官还是第一次看到!” 这时,有人提议:“陛下,昨天武相说过,此路可用铁锤砸,如果真能经得起铁锤轰击,那咱们大宋道路发展可谓有了新的突破!” 说话的是郑居中。 这个郑居中坏得很。 多少路能经得起铁锤的? 他就是想要破坏,震惊归震惊,能将工程拦在他们那边自然是更好的。 武植点点头:“尽管砸!” 武植用来做实验的这段水泥都是好沙好石头,水泥也是高质量的,虽然不说完全承受的住,只要超过目前大宋其他道路就行了。 郑居中锤子都准备好了,有人拿过来锤子,他论起袖子开始在众目睽睽之下猛砸起来。 哐当,哐当,哐当! 郑居中吃奶的力用出来。 每次锤子下来,地面震荡,并没有碎裂,虽然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小小的痕迹,但让在场的人惊呆了。 王判脸色骇然:“这质量已经可以和石头相比了!即便是石头被这样砸也会出现痕迹,但不会轻易裂开,水泥路居然能和大理石媲美,这是奇迹啊!” “但想要用石头铺地,耗费的人力物力无法想象,还要碎山,而采取武相的水泥路轻易就能做到,无疑给大宋道路工程做出了巨大突破,节约大量资源。” 看到这一幕的王判,终于忍不住了:“陛下,微臣输了,武相有此技术,修建道路非他莫属,即便给微臣去修,也是在浪费大宋资源!” 王判一看这水泥质量,就知道自己必输无疑。 他是真有点佩服。 他这些年也在想如何创新道路发展,奈何技术始终停留在以前的层面。 他很难想象大宋修建这样扎实的路,好处有多大。 他放弃了! 文武百官议论纷纷。 水泥给众人带来的震撼不小。 基本上每个朝臣都有幸上来查看一番,能经得起铁锤的,自然是好东西。 郑居中手臂发麻,锤了几下就不锤了,那反震回来的力量让他差点摔倒。 不由双眼一凝,暗道好厉害的水泥! 这水泥,简直如同奇迹一般出现在大宋,让所有人惊叹。 既然王判等诸多朝臣都没话可说了,这事情自然落在武植头上。 宋徽宗回过神来:“好,武爱卿为我大宋又突破了一项技术,大宋有武爱卿,真可谓国运昌隆啊!武爱卿,朕这就下旨让户部拨款二十亿作为启动项目,让你修建大宋主道。” “如果不够,到时候从户部拿。六部所有人都要配合!” “遵旨!” 所有朝臣领命。 武植也非常开心。 得。 又搞了一个好项目。 如果将大宋所有的官道,主要运输路线都建立水泥路,那真是无法想象啊。 武植立刻就去调配人手,负责大宋道路的建设。 当然,这其中还是少不了工部的配合,实际上工部是主要施工人员,他们的大量人马,官员都要投入进去。 区别不同的是,是武植作为主要负责人,所有的款项,材料的购买运送都要经过武植过目,防止有人贪污。 工部尚书王判,也积极配合武植开始运作。 对于水泥路的建设,他还是很期待的,因为武植的确有好东西可以发展大宋。 这是一次改变大宋运输路线的国策,肯定需要花费好几年的时间。 出了皇宫后,王判问道:“武相,大宋建设官道线路很长,不知道武相有多少这样的水泥呢?” 王判担心水泥不够用。 “要多少有多少,王大人现在就可准备施工人员,对了,再通知大宋各路官员做好准备,水泥厂近期会大量运送货物到各地,咱们要全面施工,将大宋的道路建设起来!” 王判点点头:“武相说的是,如果能尽快完成,对大宋的商业发展,各方面都有好处,武相真是咱们朝廷的大才啊!” 王判见识了水泥路后,着实对武植心生敬佩。 在其他领域,武植做出了很大的成就,王判都只是嫉妒,但在自己的领域武植居然能做出如此大的成绩和贡献,他无法想象那水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所以很激动。 不由问道:“武相,能否告诉我水泥是如何制作的吗?下官很好奇水泥是如何硬化成那般坚固道路的。” 武植笑了笑,告诉他也无妨,关键是,王判能听得懂吗? 武植直接道:“这水泥嘛,其实不难!” “下官洗耳恭听!”听到这话,王判脸色激动,赶紧竖起耳朵想要听听水泥的神奇。 武植:“水泥是由细沙,黏土和石灰石等组成。 砂石等材料按比例进行混合,经过研磨,在到1500℃的高温当中进行锻烧。 这个过程,内部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到最后的产物主要是两种物质。 石灰当中碳酸钙分解形成氧化钙,氧化钙和氧化硅之间反应生成硅酸钙,硅酸钙进行分解生成二钙和三钙。 水泥当中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钙,说得细致一点,就是二钙和三钙与水进行反应之后,就会形成水化硅酸钙以及氢氧化钙,这两种物质是水泥能够变硬的关键。 氢键和分子之间,拥有极其强大的作用力,就仿佛一根根细针一样,彼此连接在一起,使得水化硅酸钙和氢氧化钙紧密结合,形成高强度的固化材料。” 武植笑道:“王大人,这就是制造水泥的窍门,本相都告诉你了,听懂了吗?” “额……这……硅酸钙,氢氧化钙,这这这……” 王判越听越糊涂,一脸郁闷,武植说的这些他根本听不懂啊! 武植看到王判一脸懵逼的样子,摇了摇头,哎,没办法啊。 就是欺负他没文化。 武植:“想要弄懂水泥,需要文化,王大人你只管执行就行了,其他的说了你也不会懂。” 王判被武植鄙视了。 “……” 王判脑袋想炸也不知道到底什么原理,着实一头雾水只好点点头:“武相说的对。下官告辞!” 王判感觉还不如不问。自讨没趣。 这武相真厉害啊! 这一系列名词他从未听闻,可见水泥没他想的那么简单。 哎! 王判忽然感觉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不说武植弄出的那么多稀奇古怪的东西改变了大宋,就是他自己领域中的道路建设,自己都不如武植懂,不由感觉自己做这个工部尚书是不是有些缺乏才干啊? 其实,主要是武植的挂太厉害了,搞的王判在自己领域中都如同新人小白,顿时有种无力感。 自然有点开始怀疑人生了! 这二钙和三钙到底是什么东西? 王判回去的路上,嘴里喃喃自语,到家之后他翻开许多书籍,想要找这两个名词,奈何根本找不到。 只好罢了。 开始吩咐手底下的人准备规划施工。 第578章 接下来事情就简单了。 有了朝堂拨款,工部的配合,武植又吩咐商务司购买大量制作水泥的材料,还有沙子和石头。 在大宋本有的矿场还能去调配,不够的在去购买。 工部的人在大宋各城都有,找一群修路工匠,按照整个大宋的线路规划图开始召集人手建路。 经过一轮商议,武植将主道定为六米宽,半尺厚。 制作就是用木板量出道宽,将混合好的水泥石头灌溉进去,让其凝固。 操作肯定没有现代那么完美,然而现代是大量汽车跑道,古代都是马车,人在走,所以承载方面不用担心,质量就算没那么好,也一样能造福百姓,利国利民。 道路的修建在全国各地进行,召集人手,又给大宋提供了很多就业岗位,百姓们可以做一些体力活赚钱。 而所有的水泥都从商务司水泥厂输送。 水泥厂是武植搞出水泥的时候建立。规模扩张的很大。 一袋袋水泥运送到各处。 运送的袋子也是武植让人制作而出。 连水泥都能
相关推荐:
乡村桃运小神医
我的傻白甜老婆
淫魔神(陨落神)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过激行为(H)
旺夫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白日烟波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