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色一变。 二百两? 这钱倒是没多少,但在场的人多啊。 汇聚起来就不少了。 而且,真要算一个水果怎么可能要这么多钱? 不少朝臣愕然,合着武植和官家一起坑他们,这是在朝堂上公然卖西瓜呢? 这一般人还真干不出这种事啊! 只是官家都这么说了,谁敢不给钱呢? 蔡京想了想:“微臣觉得陛下说的很对,既然是天降祥瑞,大家不能白吃,要拿钱供天!” 事已至此,许多朝臣也是不好说什么。 这点钱对他们来说还是有的。 于是只好纷纷掏钱了。 有的表示自己没带钱,记账上,明天给。 这个倒是不用担心,户部的人会找他们要。 武植这时候道:“诸位,这些钱实际上可以再种西瓜,最后普及到整个大宋,赚到的钱陛下已经恩准了,可以拿给大宋军队作为开销,而且大家能吃到咱大宋第一批西瓜,这钱花得值!” “将来,天下的百姓也都能种植西瓜解暑,诸位大臣人人都有功劳!” “这是造福百姓的大事,相信诸位大臣也希望大宋能更兴旺,造福百姓之事,也愿意支持!” 蔡京:“既然是用于大宋军队和造福天下百姓,微臣第一个支持!对了陛下,西瓜还有吗?既然是为了大宋,那微臣可以多买几个。” 蔡京此刻还真不是拍马屁,他知道这西瓜数量有限,他准备在多买一些。 宋徽宗看向武植:“燕王,这第一批还剩下多少?” 武植:“陛下,还有几百个吧,足够他们分了!” “好!”宋徽宗:“那就卖给他们吧!” 武植点点头:“蔡大人要多少?” “十个。” 蔡京道。 对于他而言,这点钱算什么。但西瓜很少见,的确花的值。 曾布:“微臣也想买十个。” 曾布对于武植的任何动作,他都是支持的。 所以他也买了。 “微臣要三个!” “我也要两个!” “微臣也要三个!” 出乎意料的是,刚才还有些郁闷,嫌贵的一些朝臣此刻听到还剩下一些西瓜,都纷纷想要购买几个回去。 刚才还有人嫌贵,觉得自己被当成猪宰呢? 但现在朝臣们哪管这些,都抢着买。 这就导致。 一时间朝堂上变成了菜市场。 一个个大臣都要买西瓜。 很快所有西瓜都卖完了。 首先是因为这的确是大宋新的东西,很少见。在一个也确实好吃。 而且官家都发话了,你不买就是不给面子。 没看蔡京都要十个了吗? 如果他们事先没吃过,花这么多钱他们肯定不干,但尝试过味道的朝臣对西瓜情有独钟,还是想买,即便很贵。 反正他们这些官员都不差钱,回去也可以送给自家人吃。 自己也可以多吃一段时间。 有官家当拉客的,这个平台可谓大了,武植第一批西瓜就这么赚了一千多金。 武植会让汴京驿站的人给他们送过去。 然后获得的钱根据宋徽宗的意思,全部投资到下次的种植中,再次赚钱补贴武植的军费。 同时可以推广西瓜到整个大宋,发送瓜苗和种子,造福百姓。 实际上这些钱还是全部到了武植手中。 为何呢? 因为武植可以用属性点购买瓜种子,随随便便卖一大堆,足够上百亩,甚至千亩地用来重新种植。 而这些钱就进入了武植腰包,他留着了。 一箱子都是银两,啧啧,还不少。 反正武植也不算是自己白拿,钱本来就是来培养种子继续种植的,武植既然有了种子,相当于从自己这里购买。 至于需要种植西瓜的良田土地,大宋还缺良田? 对于武植而言,白赚这么多钱可以了! 一般来说西瓜种植需要三个月到四个月,而武植系统中购买的是成熟比较快的优良品种,就算是换了季节,武植也可以搭棚培育,所以不碍事。 按照时间来算,到夏季末尾的时候,下一批西瓜就出来了。 此刻。 武植去找田地忙碌。 满朝文武吃了西瓜之后,也是意犹未尽。 他们在家中也在品尝。 “还别说,这西瓜味道真好,大热天的解渴,只是太少了不够吃啊!” “呵呵,好吃是好吃,就是贵了点,卖二十金,这着实有点黑了。” “东西是卖贵了,但得看是什么,西瓜并非遍地都是,物以稀为贵嘛,倒是我们第一批吃到西瓜,这钱花的也值!” “嗯,这么说倒也是!” “哎,才买了几个,不够吃啊!改天找燕王在买几个去!” “燕王估计也没多少吧?” “不是在种吗,以后还有!” 许多朝臣喜欢上了吃西瓜。 与此同时。 蔡京府邸,蔡京抱着西瓜啃:“西瓜的确好吃!” “可惜这是我们仇人弄出来的,吃起来感觉别扭!”蔡翛虽然也觉得西瓜好吃,但燕王种植出来的,他们还吃的这么有味,怎么感觉不自在。 蔡京脸色一滞:“你哥哥的事情,以后我们会找回来的。” “嗯!”蔡翛点点头。 虽然不舒服,西瓜该吃还是得吃,毕竟这玩意,哎真香…… 李彦府邸。 李彦吃着西瓜,啧啧称奇:“二十金一个大西瓜,燕王居然给我送了三个?这岂不是意味着六十金?” 李彦没想到武植还真派人送来了几个大西瓜,也是有些激动。 对燕王的好感也不由飙升,要知道,人家可是燕王,位高权重不得了的人物。 却还给自己送东西,这人情真是太大了。 李彦也是有些受宠若惊…… 这几天武植都在田地忙活。 他交代一些事宜,找了一大帮人去种植。 这次种植量惊人。 好在种植这些只要交代好了,一般不会出问题,处理完后,只需要等着就可以有收获。 这天。 忙完后。 武植又去了蔡京府邸,他找蔡京有事商量,也是关于怎么坑蔡京他们一帮人的。 武植现在不是在坑朝臣,就是在坑朝臣的路上。尤其是蔡京那一帮人。 第370章 之前武植和宋徽宗联手,在朝堂上卖西瓜,那蔡京倒是很配合。 什么祥瑞,搞的大臣们都成了冤大头吃西瓜付钱。 好在最后西瓜好,很多大臣还真愿意出钱买。 就是有点贵。 坑朝臣的钱这种事情也并非是宋徽宗和武植独有。 崇祯皇帝就这么做过,不过他是直接借钱。 当时在明朝快要灭亡的时候,国库早就已经空了,根本没有钱可以用来打仗。 如果没有军饷,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军队无力抵抗,明朝被人消灭。 所以崇祯当时到处跟人借钱。 可惜也不过借到了一万两。 而武植和宋徽宗卖西瓜,榨了朝臣一千多金,就是十几万两啊。 不同的是,大宋有钱,武植还是想要坑朝臣们,许多朝臣这些年贪污了不少,若是要借钱,肯定是借不动的,刚好武植弄出了西瓜,利用西瓜赚他们的钱,他们还不得不拿出来。 此刻。 武植又上了蔡京的府门。 进去之后,武植笑道:“蔡大人,这次本王弄的西瓜,可甜?” 武植似笑非笑,蔡京脸色一抽:“燕王这次种出西瓜,可是又给官家多了一条生财之道啊!” 像武植这么卖西瓜的,简直就是暴利。 武植笑道:“蔡大人,本王赚的钱都归大宋军队开销所用,不是自己拿,说来这次还多亏了蔡大人,西瓜卖的这么好,蔡大人功不可没啊!” “本王卖西瓜,就是为了给大宋分忧,不过这些钱本王觉得还是太少了,商务司建立水军,空军,后勤,这些花费太大,加上辽国偌大的地盘都需要人管理,这些都要钱啊!” 蔡京内心一沉,你要钱关我什么事? 蔡京怎么感觉武植不安好心啊! 整顿军队花费那是你的事情。 跟我说这些干什么? 蔡京很怀疑。 武植笑道:“蔡大人也知道,现在朝廷新建了政务司,各方面都要花钱,本王以为蔡大人作为宰相,应该站出来带头,为朝廷减轻压力!” 蔡京:“燕王,你这是何意?上次我不是站出来让众人一起支持燕王了吗?” 蔡京不知道武植又搞的什么主意。 武植:“既然朝廷有了西瓜这条赚钱之路,自然不能就这一次,本王决定了,以后西瓜虽然要普及大众,让天下百姓都能自己种植。 但这前面一段时间也是一条生财之道,你看,蔡大人可以先预定一批西瓜,订购这个夏季的,接下来冬季我准备搭棚培育冬季西瓜,蔡大人也预定一批。 不但如此,蔡大人还要带头让其他朝臣也预定西瓜,这样朝廷军费就充足了。” “西瓜本王也不会少你们的,给多少钱,到时候会如实送上。” 听到这些话,蔡京双眼瞪圆,他很想开口骂武植贪得无厌,居然如此坑他和大宋朝臣。 坑一次不够,现在还要预定? 蔡京忍不住想要爆粗口。 关键武植这还没完。 他继续道:“除了这些西瓜之外,本王最近还弄了一些蔬菜,反正大宋田地多,我也有蔬菜种子,蔡大人这府邸上下也足有几百人,总不能伙食顿顿是鱼肉吧?也要来点蔬菜补充营养,蔡大人你看,这蔬菜你也带头预定一波……” 曹! 蔡京手指颤抖,他真有些忍不住了。 西瓜就算了,还要预定蔬菜? 这燕王完全是抓住了他蔡京的把柄,开始将他当成猪宰了。 不但将他当成猪,还有他身后的一帮人都当成了猪宰。 他就是领头的那个最大的肥猪。 蔡京气极! 武植继续道:“我帮蔡大人算了一笔账,西瓜还有蔬菜的钱,我给你打个九折,一个月也得一千三百两,五个月就是六千五百两,这六年下来,就是九万三千六百两! 想必这些钱对于蔡大人来说,放在家里也是放着,不如拿出来给朝廷分担! 反正蔡大人总是要花费,不如买本王的。还可以打个九折!这样算起来蔡大人还赚了。” 蔡京满头黑线,什么蔬菜这么贵? 一个月一千多两? 还打九折? 打九折还一千多两,也太坑人了吧? 说的他倒是还赚了一样,蔡京即便有些城府,此刻也是有些忍不住嘴角抽动。 关键,还要预定六年的…… 蔡京忍不住说了一句:“这不是有燕王吗,燕王攻占了辽国金国,现在他们的地界有数不清的物资,大宋不缺这点钱吧?” 闻言,武植:“诶,蔡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 朝廷现在虽说有了辽国和金国的地盘,但这管理起来,各方面的军队开销,政务的建立,人马,粮草,军饷,许多体系都需要钱来支撑,花费惊人啊! 辽国虽有物资,但也不能坐吃山空,朝廷得想办法筹钱,也多一点稳固嘛,先维持了当下的局面,才好为以后求发展是不是?” 武植继续道:“如果蔡大人带头,在让其他人也跟着一起为大宋分忧,官家一定非常高兴,而且蔡大人乃是当朝左相,这个带头的作用还是要积极的嘛!” 蔡京此刻已经无话了。 你他妈缺钱,你自己去弄啊!找我干什么? 武植这完全是已经跟他算好了账,一次宰他接近十万两银子。 而且这是强行买卖啊,他蔡京怎么能舒服? 不就是仗着有他的把柄,明着宰他吗? 本来蔡京和武植争斗,就让蔡京损失了很多权利,亏了不少东西。 武植要建立政务司,以后蔡京的权利也会大大削弱。 总之,武植在他蔡京样样不如从前,现在倒好,这些还不够,武植还要榨干他家的银两。 还要让他带头领着其他肥猪一起被武植宰。 到时候人家还会说他蔡京不仁义,尽撮合这些损利的事情。 他自己还要一口气交出六年的钱! 他若是真出钱,当了领头肥猪,到时候钱进武植腰包,进了国库。 关键武植得了好处,一分钱不出不说,但在官家眼中,功劳却都是武植的。 这算什么事? 钱是他们出的,损失是他们的,功劳却是武植一个人的? 官家只会觉得武植做的好,哪里会看到他们的付出? 蔡京是越想越觉得憋屈,越想越觉得不对啊! 关键,这个坑他的人是他的杀子仇人。 你说他憋不憋屈?…… 问题是,人家抓着你的把柄,你还就得服气。 武植的意思很明显,我就是吃定你了,怎滴,不服气?那就将你的事情全部抖出来。 反正这些年蔡京也贪污了不少钱,总要拿出来吧? 其实朝廷根本不缺钱,现在辽国土地资源,国库,金国的金矿都是大宋的。 只是调度的问题,哪里会缺钱? 但能在蔡京他们这帮人手中榨出来,岂不是更好? 颤抖了半天的蔡京,最后硬是半句话都无法反驳。 他语气颤抖,强忍着内心恨不得想要打死武植的冲动,笑道:“燕王……所言有理,既然是燕王提出,老夫自然要做一个带头的表率!” 听到这话,武植笑了:“嗯,蔡大人如此帮助本王,仗义啊! 不过本王先声明,这可是蔡大人自愿的,本王没有任何强行要求。” 蔡大人心里骂了武植祖宗十八代,笑道:“当然,燕王可没有逼迫老夫。能为大宋分忧是老夫的责任!都是自愿的。” 武植点点头:“如此甚好,契约我已经带来了,蔡大人只要签下名字画个押,预定契约便从此刻开始生效了!” “……”蔡京目光掠向武植从袖子中拿出来的契约,差点没倒在地上。 这该死的武植,一切都准备好了? 蔡京无奈。 看到契约上写的是大宋膳房,蔡京明白这些钱还是到了官家的口袋。 只是到了官家那里和到武植手里有什么区别? 最终钱还是给武植花费了。 而且现在他们也没得到西瓜和蔬菜,钱倒是先花出去了,到时候武植给多少还不是他说了算,你还没法。 就算给了又如何?这什么破东西值这么多钱? 真是有些冤枉。 蔡京只能暗自摇头,没办法啊。 他也只好写下了名字画押后,还得表示自己一切都按照燕王的意思,会为大宋分担。 还得亲自送武植回去。 府邸门口。 蔡京站立看着远去的背影,他咬咬牙,骂了一句:“妈的……狗燕王!吃人不吐骨头!” 他只能在背后这么骂着,不敢当面骂,憋屈的差点吐血。 第371章 他堂堂大宋左相,什么时候被人这么坑过? 什么时候如此窝囊过? 但自从武植来到朝堂后,他不知道受了多少气。 可惜他没有办法,武植是替官家弄钱,你还不能不服气,否则不说他自己被抓住把柄的事情,武植只要向官家说自己不同意,官家首先就不高兴了! 哎。 蔡京没办法,只能忍气吞声。 他自己当猪不说,还要当领头猪,劝说其他人跟着他一起被坑。 这事想起来就窝火。 蔡京很快将事情告诉了他的一帮人马,以及其他的朝臣。 首先是枢密院。 这地方就是蔡京掌管的。 当消息传开的时候,整个枢密院都炸了。 一个月一千三百两,一年就是一万多两啊! 何况还是六年? 接近十万两? 要知道,即便是蔡京这个地位,一年才多少俸禄?接近四千两银子罢了。 蔡京贪污的钱不说,其他朝臣贪污也有不少,但这么多钱还是非常吓人的。 许多人开始骂武植了。 但蔡京有把柄被武植抓住,他不得不出来圆场,劝说他们武植这是为官家着相,你不配合还不行。 蔡京看众人如此争吵,怒骂连天,也是摇摇头:“诸位,这事我也是被迫无奈,而且官家都看在眼里,若是我们不出钱,官家肯定不高兴!” 王黼:“蔡大人,我觉得诸位大臣要联合起来参他燕王,我就不信燕王可以只手遮天!” “这不明摆着坑我们的钱吗?” “参?”一位朝臣笑道:“参的动吗?人家这名义上可是为了官家,我们参武植就是不满官家,官家会顺着我们?” 蔡京:“诸位也不要争吵了,这事也不是强迫的,老夫也是配合,你们自愿就好,谁若是不想拿钱可以不拿,我也不逼迫大家!” 这话一出众人又不干了。 王黼:“虽然这是自愿的,但官家若是记了一笔账,影响到以后我们升任怎么办?” “这也太欺负人了,虽说是自愿,但和强迫有什么区别?” 对啊,没人逼你们啊,但你们不给钱人家都看着呢,你是给呢还是不给? 虽然不是明着强迫,只是这有什么区别? 关键你还不能找事。 人家真没强迫。 一位大臣咆哮了起来,他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些钱,若是就这么拿出去,心疼的滴血啊:“这燕王,是榨我们的钱财啊,如此肆意妄为,简直太放肆了!” “难道我等不买西瓜,不预定他的菜,就是不为国效力了吗?” “荒唐,简直荒唐啊!” 现场如同菜市场,争吵的厉害。 虽然他们嘴硬,但也知道这事还真没办法。 该预定还是要预定。 第二天。 在后花园中。 武植此刻在河边,宋徽宗坐在椅子上,让人拿过来一堆厚厚的本子,笑道:“燕王,看到没有,这些全部都是说你的!” 武植笑道:“陛下,这些不看也罢!” 他大致也算看了一下:“这上面写的文章,大多都是现在很多官员手中没钱,此举让他们很拮据,很为难,弄的官不聊生,但这是好事啊!” “官员不好过,总比天下的百姓不好过要强! 百姓不好过,那是要造反的,这些官员给他们一万个胆子,军权掌握在陛下手中,他们也翻不起什么浪花。” “……”宋徽宗觉得武植说的好有道理。 自古以来只听说过官逼民反,可没听说过官不聊生要造反的。 因为民不聊生,那连饭都吃不饱,他们当然要造反。 但官员在怎么样,该吃吃该喝喝,这些还是没问题的。 至于那些清廉的官员,武植也会酌情处理,可以让他们少出点,但很多官员那是必须要出的。 当然,这都是自愿。 “这些年他们也贪污了不少钱,是该拿出来一点了,燕王,你这个主意很好!” 宋徽宗有武植在,胆子大了不少。 这种坑朝臣的事情,他倒是非常乐意。 宋徽宗笑了起来:“若是燕王成功,得坑不少钱吧?” “保守估计也在两千万以上!”武植笑道:“这些都可以用作军费,国库不动,压榨的都是官员,也不错!” 宋徽宗:“燕王此举朕很赞成,不过也不能将他们逼的太狠了。朕还真担心他们乱来!” 武植笑道:“陛下放一万个心,您是不知道这些官员到底多有钱!他们平日买个府邸,十几万两的房子眼皮都不抬一下,而且按照咱们大宋的制度,官员是分有良田的!” “不说其他,就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分的良田都有七千多亩,他们将田地放出去每年租金都有不少,什么都不用做就有钱拿,别看他们俸禄不多,这手里面各个富的流油!” “这还只是一个县令,更别说汴京中的官员,每个人手里至少都有几十万两以上。” 宋徽宗目光一震:“燕王说的有理,照这么说来,咱们还弄少了?” 武植:“可以这么说!” 宋徽宗笑了:“难怪你提议收回良田,那么多朝臣恨不得撞死在大殿上!” 武植:“那是,不过撞死是不可能的,即便他们没有这些良田,每个人都有家眷家财,也足够他们过富贵日子了,他们那是装装样子呢!真让他们撞,他们就老实了!” “其实我们这样做,不过是将这些贪官手中的钱收回一点国库,免得他们肆无忌惮乱来,贪来的钱也的确要还回来一些了!” “再说,咱们又没逼迫他们,他们要是没钱可以不出嘛。” 宋徽宗点点头:“燕王说的对!” 武植知道,大宋对于官员的福利是极高的。 但这些官员过好了,却是让朝廷每年负担过重。 这样一来,也可以减轻一些压力。 国库的银子越多越好。 这种情况如果是大宋不断发展,经济增长的情况还看不出什么问题,若是一旦大宋经济不行了,这些负担很快就能压倒大宋,到时发现后想要挽救,却也来不及。 这样的问题早就出现了。 而说到底其来源是在赵匡胤那里,此人就是害怕后人学习他兵变,所以设计了很多部门用来相互制约,同时提高官员待遇。 反正不让他们一个独大,让他手中的权利集中,能掌控全局。 好比枢密院,什么事都要经过这里调动。 让权利过于分散,不让其将领拥兵,但坏处也是有的,这也是北宋灭亡原因之一。 啥事都要等命令,那还打个屁的仗啊! 好在武植打仗的时候很少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武植功劳大,地位高,自己带兵又受命于官家,所以制约很小。 现在武植要建立政务司,那更是独掌大权,可惜现在只是在燕云有所眉目,在大宋还没有建立起来。 总之,武植建立的是干实事,是做功绩的,而大宋朝堂一些小事也要争论半天,完全没有做事的效率。 武植倒是不着急,只要燕云的事情做好,大宋这边推行就快了。 武植并不拉帮结派,所以宋徽宗还是很放心的。 武植说到底就和曾布走的比较近,其他人基本不怎么来往。 只要不拉帮结派宋徽宗非常放心,况且武植能力很强,若真想要做点什么,无需这么麻烦,直接就能打。 这也是宋徽宗放心的原因…… 随着时间过去。 这些天,朝臣参武植的奏折就没有停过。 武植完全不用担心,因为宋徽宗是和武植一起的,参他没用。 即便没用,由于涉及到自己利益问题。朝臣们还是很努力的。 这天上朝。 一大群朝臣联合起来,再次参他。可谓声势惊人! 第372章 朝臣们都希望不出钱,让燕王取消这种坑人的举动,他们纷纷指责武植这样做是不对的。 虽然知道这事很难成,但万一成了他们就能少花冤枉钱。 谁和钱过不去? 一位朝臣道:“陛下,现在燕王让我们拿出十万两来,这些钱我们不是不愿意出,只是实在太多了!” “陛下,能不能缓缓?虽然朝廷要用钱,微臣义不容辞,只是这钱的数量微臣实在是承受不起啊!” 众人你一句我一句,武植笑道:“你们承受不起,本王又没有让你们强行交钱? 这是自愿的,你若是交不起可以不拿钱,本王又不是强买强卖,没有逼迫大家啊?” 额…… 这话一出,这些朝臣有些愣住了。 宋徽宗笑道:“诸位爱卿,朕觉得燕王说的很对,这是自愿的事情,大家若是不愿意,可以不拿,没有人强迫你们要拿钱。也不是多大的事嘛。” 武植:“这都是自愿的,谁愿意预定可以出钱,若是不愿意的本王会记下来,下次就不找他了,这没问题吧?此事是自愿参与,本王从来不强人所难!” 众人都被武植的话呛住了。 对啊,你要觉得花钱多,你可以不买啊? 谁逼你们了? 本来之前朝臣还打定了主意,既然都这么说了,那就不交。 可武植说要将他们记下来,这不是摆明了威胁吗? 草! 一些朝臣真是欲哭无泪。 武植没明说,但谁都知道是什么意思。 这都记账了,谁看不出来? 到时候小本本给官家一看,谁出钱了谁没出钱一眼就能知道。 这要是在官家心中印象不好,以后怕是很难升官了。 官家和武植站在一条线上坑钱,他们也只能自认倒霉。 他们不敢不交。 见反抗无效,蔡京也是早有预料。 这武植是什么人? 他弄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允许众人钻空子。 人家给你记账,这招是真狠。 比强迫还狠,强迫人家至少有话说,强买强卖,但武植说是自愿,这让人怎么反驳? 你可以不买啊,但他们敢吗?如果其他人都交钱,他们不交,这不是摆明了让官家不悦。 如果他们联合起来都不交钱,那倒是没问题,但问题是妈的蔡京他倒是做了个表率? 他倒是愿意支持! 那你到底是给还是不给呢?不给就得罪了官家,燕王,还得罪了蔡京? 于是乎,众人面面相觑,索性也都不倔了,谁拿自己的前途开玩笑。 钱是小事,前途才是大事。 所以退朝的时候,众人还是都纷纷交上了钱。 很快,就有接近两千万的银两到了武植手中。 后花园。 当宋徽宗知道有这么多钱的时候,宋徽宗高兴坏了:“这帮朝臣,口里说着没钱,这不全部上交了吗?而且是两千万!” “燕王,你可真厉害啊!”宋徽宗对武植竖立一根大拇指,这太惊人了。 每年国库的钱才不过几千万,这一下就有了两千万,这上哪找去! 宋徽宗不得不佩服武植坑钱的本事。 找了一个西瓜,在弄点蔬菜由头,就可以让朝臣主动上交。 关键人家也没白要你的,给东西了。 只是不是现在给。 宋徽宗越来越喜欢武植的赚钱本事了。 现在大宋国库还算充实,但有更多的钱自然更好了,毕竟现在大宋管理的地方多,开销还是很大的。 但稳定后,收入也会暴涨。 宋徽宗笑道:“这次在朝臣们身上得了这么多钱,他们难免有些不满,朕决定在端午节宴请群臣,也好热闹一下,过个好节日!” 听到这话,武植算算日子,也的确是差不多快到端午节了。 他夫人估计也快生了。 武植笑道:“陛下,那些朝臣即便搜刮他们一些钱财,他们也不会怎么样,不过陛下说的也对,趁着节日热闹一番,宴请群臣,陛下自己也可以放松一下。” 反正现在辽国金国都已经灭掉了,大宋暂时没什么威胁,只需要管理好天下稳定民心。 如今这个节日,大宋过的是最安稳的。 什么也不缺。 安心过节就可以了。 武植也可以让夫人小妾们好好准备一下。 说到端午节。 在北宋也是非常热闹的节日。 依当时节俗,须在天未亮时,将艾草,石榴等绑成束插在门上。 有的还将艾草编为人形,或干脆饰成张天师像。将艾剪成小虎,或在所剪彩虎上黏艾叶,戴在头上避邪。 据说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随着几天过去,整个大宋天下随着节日的降临,也开始沸腾了起来。 许多百姓都开心过节,准备各种东西。 而皇宫中过端午节更是隆重。 端午之日,宋廷六尚局精心制作的红纱彩金匣里,早已装好人工捏制的象形物,有蛇,蝎等五种毒虫,每个毒虫都被降服它们的葵,艾叶等围绕,示以祛灾消祸。 节日当天,宋徽宗还赏赐后妃及其身边宫人太监们香囊,香坠子以及软香。官员们上朝可以穿轻便的纱服,学士院也照例给官家,皇后及嫔妃写阁帖,讴歌一番。 宋徽宗每年的端午节,排场都很大。 群臣聚会,除了吃东西喝酒之外,还会有各种节目表演用来取乐,反正皇宫很大,足够这些人娱乐。 此刻。 在琵琶的独奏声声中,徽宗本来准备带头吃下第一只粽子,接着是宰臣吃粽饮酒,乐部跳起三台舞。 但宋徽宗想到武植,便是道:“大宋能有今日,燕王你功不可没,这第一个粽子,燕王先吃!” 此话一出,全场哗然。 武植自然是不能接受,拒绝了,然而宋徽宗执意如此,武植最后不得不带头第一个吃了粽子。 这肯定是不符合规矩的,但如果是别人,那是万万不行,燕王的确为大宋立下了巨大功劳,带个头也说的过去。 蔡京看的是羡慕嫉妒恨,他蔡京可从来没这个待遇。 尽管他拍马屁的功夫一流,但人家武植做实事的,根本就不需要多做什么。 此举也可以看出宋徽宗有多么看中武植了。 端午节除了赛龙舟之外,就是各种节目表演,这些都是皇宫组织的。 说到底皇宫就是有一个节日,可以尽情的去放松一下。 今日的许多王公贵族都走出来广场上,现场有很多节目表演。 众人可以一边吃东西一边欣赏,广场外围也有桌椅点心。 他们吃着东西,聊天,然后看着节目比赛。 现场节目有马球,蹴鞠赛,投壶,弓射,赛马等等。 赛龙舟,待会也会举办。 现在他们主要就是看这些表演,看到精彩处也是赞叹不已,交头接耳。夸赞谁谁表演的好,有意思之类的。 而此刻的武植则被人敬酒是络绎不绝。 本来这种好玩的节日,潘金莲也是可以过来的,因为潘金莲是被朝廷册封的夫人,是有头衔地位的,不过潘金莲快要生产了,所以没过来。 倒是赵福金,扈三娘,庞春梅来了,她们看到这些场面的时候,也是赞叹皇宫之繁荣,这些准备的酒菜,桌椅,各种器具,随便拿出一个都是价值不菲啊。 当然,她们作为武植的妾室,是不可能上台面的,她们属于家属下人。 但如果武植要如此,也并非不可以,只是庞春梅她们也懂道理,就在外围看着,不参合到深处来。在皇宫的也并非全部都是一些高官,也有朝臣带来的并非那么有地位的人。 虽然现场人多,但他们几乎是不可能接近官家周围的。 武植的家眷来了几个外。 李师师则是在家里诗词绘画,不想参合这热闹的场面。 武植也没强求,毕竟历史上李师师和宋徽宗可是关系微妙的,现实还是不要见的好。 而在场的还有岳飞,武松,花子虚,鲁智深,林冲,宋江等人。 第373章 这些都是武植的人。 对武植毕恭毕敬。 武植身为燕王,带他们来是没问题的,加上他们本身有官职在身,不是普通百姓了。 众人除了喝酒之外,也会聚集一起热闹聊天。 现在属于比较松散自由的时间。 武植和花子虚也聊了一会儿。 花子虚跟着武植节节攀升,早就不是当初的小官了。 花子虚很感谢武植,他现在也是一个从四品的武将。 而花子虚按照某梅中的描述,以后会出现花太监死后的财产纠纷。现在他已经出人头地,所以大致上后面的事情不会出现,毕竟花子虚家里的亲戚可不敢得罪花子虚。 花太监即便死后,财产其他人也不敢动,再说了,花子虚现在也看不上那点钱。 所以他现在可谓是过的风生水起,也因为和武植的关系很多人给他送礼,他自己也有钱在汴京弄了一套小房子住下。 花子虚没想到,武植能走到今天这一步,想来也是有些感慨的。 花子虚拱拱手:“燕王如今贵为太师,又有王爵,若非燕王,我此刻恐怕还窝在一个小县城里面,敬燕王一杯!” 武植笑道:“花兄客气了,咱们当初可是在一个地方的好兄弟,说这些干什么,有我的就有你的!” 听到这话,花子虚脸色更激动,甚至是有些惶恐,毕竟现在武植身穿王爷衣服,一举一动都有一种强大威严,他花子虚现在感觉和燕王说话都有些发虚了。 毕竟武植现在不同往日。 想来当初那西门庆招惹了武植,真是大错特错,若是那西门庆也攀上武植,恐怕现在也不会差吧! 不知道那西门庆死了没有,西门庆已经被阉割流放了,活着的几率也不大。 花子虚叹息一声,人的命运还真是不好说啊。像他这样的人做梦都没想到会有今天。 “燕王,官家找你呢!” 此刻,武植得到官家的召唤。 有太监来告知,花子虚抱拳,也不打扰武植了。 武植便是去了一座凉亭中。 圆桌上有一个大西瓜。 官家命人切开和武植一起吃。 这一幕被不远处的朝臣看在眼里,不少人心里暗骂。 “我们花了那么多钱,现在西瓜没看到,燕王和官家倒是还有西瓜吃呢!” “他们肯定留了一点啊!” 许多朝臣摇头,花了钱毛都没看到,这炎热的夏天要是来一个大西瓜该多好啊。 可惜他们买的那点早就吃完了,预定的西瓜还没到呢。 想想就气人。 和官家喝酒聊天一会儿,宋徽宗则提议看看表演。 当宋徽宗和武植出来,四周朝臣主动让出一条路。 现场如同菜市场,到处都是人,在武植旁边跟着的是赵福金公主。 不少人议论纷纷。 “福金公主不愧是大宋第一公主,这幅打扮真如同仙女一般呢!” “呵呵,我看福金公主和燕王还真是一对,燕王英俊,公主美貌……” “这个倒是!就是燕王太坑了……” 像这样的场合,赵福金作为公主和燕王的妻子绝对有这个资格,无论是陪着武植来,或者以公主的身份,她绝对都是现场比较耀眼的。 相比其他的几个公主,可就没赵福金这么夺人眼球了。 今天赵福金虽然身穿的并非那么艳丽,即便如此,那一张五官和已经为人妇的姿态,美貌也是让人惊叹。 现在赵福金脸上多出了一抹红润,似乎得到滋养,比以前气色更好了。 这也多亏武植每天给福金贯通,所以让她得到了满足的原因吧。 现场比如赵玉盘,赵金奴,赵金罗等几位年纪不一的公主也都在。 看到宋徽宗来了,她们还特意过来招呼,同时也会招呼燕王。 这些公主打扮艳丽,看向武植的目光中充满了仰慕。 一双双眼睛深处,也是有着少许遗憾。 上次父皇要许配女儿给燕王,她们每个人都有机会。 父皇最疼爱赵福金,最不应该嫁给燕王的反而就是赵福金。 但偏偏赵福金主动争取,这事就成了。 这一度让这些公主们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还幻象着和燕王风里雨里。 毕竟燕王是真俊啊! 颜值真没话说。 以前见到的机会不多,此刻真看到之后,不免让人感慨燕王原来比画像中的还要英俊十倍,百倍。 甚至那侧面的五官轮廓,让人觉得没有任何可挑剔的地方,加上权利在手,地位高崇,这些公主自然会遗憾了。 对于这些年轻貌美的公主们,武植也是佩服宋徽宗的繁衍能力,他的子女在历史的皇帝中是最多的。 没错,排名第一。 靖康之变前六十六个孩子加上金国的十四个孩子,总共有三十八个儿子,四十二个女儿,共八十个孩子,这个数字已经十分震撼,可谓轻松坐稳了历代皇帝中孩子数量最多的头把交椅! 堪称人类的打桩机。 即便是在金国当俘虏的时候,他还生下了十几个。 虽然是俘虏,但那时候有南宋,金国还是没有杀了他们,待遇虽然不如皇帝,却也不差…… 今天节日,现场很是热闹。 有人拿着一些小玩意表演,引得众人纷纷叫好。 连旁边的高俅也喝彩。 前方空地上有一个壶。 壶一个口,两个耳朵,但造型不同,壶的耳朵和口都朝着上方,武植看了一眼便知道这是什么玩意了。 投壶。 是一种游戏。 也很简单。 只要准备壶和箭就行了,什么地方都能玩的起来,北宋很多老百姓都会玩。 毕竟这不要什么成本。 在宋朝的时候司马光还专门为这种投壶游戏调整了一些规则,那就更有意思了。 投壶最早并不是一个游戏,而是一种礼仪。 因为投壶只需要动手,身形看起来会比较从容,文人把投壶当做是能够修身养性的活动,只有能够做到控制自己的内心才能将箭给投中。 后来投壶在民间被发扬光大,成了百姓们平日里最常见的一种娱乐消遣。 在秦汉时期,投壶是宴请上必不可少的助兴节目。 因为去除了其中的礼仪因素,投壶的娱乐性被放大了很多,玩法也得到了相应的改进。 例如,之前都会在壶中装满红豆,让箭竿没法跃出,等于是只能投一次。 但在汉朝,壶中的红豆都被取出,可以一直重投。 投壶的规则并不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双方各有八支箭,看谁最后投中壶里的箭多谁就赢。 第374章 有些壶可能会做出三个口,中
相关推荐:
秘密关系_御书屋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山有木兮【NP】
我的风骚情人
过激行为(H)
恶蛟的新娘(1v2)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鉴宝狂婿
女奴的等价替换
规则怪谈:就算死了也要过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