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反应过来的宋徽宗忽然鼓掌了起来。 他激动的不能自己,颤颤巍巍的朝着武植走来,同时还鼓掌大声笑道:“好,好啊!武相,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有你在,何愁我大宋不强盛兴旺,太好了!” “武爱卿,你算是让朕见识到了什么叫做能力啊!” 宋徽宗激动的拉着武植的手,满眼都是一种欣赏和佩服。 被赵佶如此灼热的眼神看的武植有些不自在,搞不清楚的还以为宋徽宗是弯的。 燕云能有这么好,谁都没想到。 因为这地方没这么恐怖。 很多东西没完善。 那些辽国的人哪里懂得利用燕云十六州的重要资源之地,很多都荒废着。 一旦被利用起来,自然是非常恐怖的。 而且燕云本来就非常之大。 就算放在现代那也是高度发展的核心区域。 现代的京城,就在燕云中。 还有北东三省,也在燕云,到了现代也是有很多黑土没有开发的地方,何况是古代。 那些辽国的人,根本不知道此地的重要。 在一个,他们也没有武植手里的好种子,也没这个技术。 在北东三省的地盘那是扔什么能种什么,产量惊人。 即便是西山区域黄沙漫天,但在黄河大水不断冲击下,也已经形成了肥沃的局面。 西山上方则是西陕北方地带,旁边则连接着海青,蒙内等狩猎区域。 这块区域虽然种植不是很容易,但皮毛生意却很好,很多百姓养殖种植的产业也极为惊人。 在燕云这肥沃的地方,加上武植的优良种子和权利的下达,让全民配合,就这还没产量那是不可能的。 此刻,郭飞明震惊的无以加复! 感觉他们的计划完全泡汤。 失策了!根本没料到有这一出! 但郭飞明不甘心。 太子赵恒也不甘心。 赵恒给郭飞明使眼色。 郭飞明立刻站出来,首先质疑起来:“这不可能!武相,你说的这些都是空口白牙的话,如此高的税收,就燕云这块地方?绝对不可能! 而且我们也没去过,根本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啊!” 不管真假,现在郭飞明反正就是抱着质疑的态度,总不能让武植就这么随便一张嘴就说过去吧。 第442章 王黼这时候也附和道:“燕王的能力我们不怀疑,只是忽然暴涨这么高收成,燕云的情况又不能看到,无法确认啊!” 武植看向王黼:“王大人,你的意思是说本相,乃堂堂一国宰相,会在大宋朝堂上当着陛下的面撒谎?” “本相看,王大人年事已高,脑子有些糊涂了吧!” “这……”王黼被武植怼的没脾气,却不敢还嘴。 他只敢提出质疑,却不敢公然反抗宰相。 否则他就是真糊涂了。 武植:“在朝堂上报虚假数据,亏你们想的出来,这税收是上缴给大宋国库的,莫非我撒谎,还要去找这么多钱给填上?这种事情,你会做吗?” 郭飞明还是道:“话虽如此,但这种收成过于惊人,我等提出质疑也在情理之中,武相,这也没什么问题吧!” 武植笑道:“郭大人刚才怎么说的?” “什么?”郭飞明不解。 武植:“你说燕云即便是蛮夷之地,在本相的管理下,定然收成暴涨,可以与大宋相比,可是如今本想上报的数据,的确可以和大宋相提并论,怎么郭大人又开始怀疑起来了!” 武植摇摇头,有些无奈的样子:“说燕云是蛮夷之地的是你,说本相定然可以治理好燕云,提高税收的也是你们,可是如今燕云税收明显比往年高很多倍,然而你们又不相信了?” 武植:“郭大人,你们这是到底要怎么样才满意?陛下,您给评评理,郭大人,还有王大人这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这不胡闹吗!” “……”郭飞明一时语塞,脸成了猪肝色。 太子赵恒也是低头,被说的很尴尬。 刚才捧杀武植的的确是他和太子,现在武植出了成绩,他们倒是又开始质疑。 对啊,这是闹哪样? 左右不是? 合着都是你们一张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宋徽宗笑道:“武相,不要跟他们一般计较,如今燕云有如此好的收成,他们怀疑你,朕不怀疑,只是朕也很好奇,燕云是如何一下提高这么多税收的,即便是朕也无法想象,两百多万的税收着实有些惊人啊!” 武植点点头,满朝文武也都耐心的竖起耳朵,想要听武植是怎么做到的。 武植笑道:“在燕云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税收,除了是因为微臣提供的优良种子之外,那就是因为在燕云,所有的土地都发放给百姓,贷款让他们种植,种植的好他们都有收获。 那里没有什么繁杂的勋贵霸占田地,所以每一个地方在百姓的努力下都会提高产量,且上缴税收。” “在北东之地,津府以及北西,北陕等地都是土地极为肥沃的地方,那里也存在很多种植产业和养殖业在发展。” “加上开垦的新田地都利用起来,不存在囤积荒废的现象,还有各种优良的种子,百姓们种植自己的田地,不在为其他勋贵们做工,更加辛勤劳作,田地发放公平,他们做的也有劲,所以全民劳作之下,税收上来也就不是什么稀奇事了!” 宋徽宗问道:“但是南方的所有土地也会有税收上来,为何就燕云如此之多?” 武植笑了,随后看向身后的一群朝臣:“陛下,这就要问他们了! 自大宋太宗时期,册封天下,许多大宋勋贵们便是在很多区域获得了自己的地盘,他们的土地大小不一,为了能保证自己地方的产量,他们占据了最好的良田,肥田,而那些根本就种植不出什么东西的田地,边田,贫瘠土地全部给了百姓们种植!” “好的东西这些勋贵们都占据了,不好的全部给了百姓,而这些勋贵中人很多是不用上税的!” “这就导致产量高的不缴税,产量低的反而要交税,税收上不来,富的越富,穷的越穷,导致天下百姓反贼四起,长期以往就只能是低迷的状况!” “而在燕云则不一样,燕云每一块土地都是公有,平均发放下去给百姓,不存在优良田地和贫瘠田地分配不公的现象,而且每个种田的人,无论是贵族还是百姓都要税收,一视同仁。” “如此种种,燕云税收土地每一块都利用了起来,才有如此高的数额!” 这番话一出,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大宋有太多的勋贵占据了田地,他们不上税,漏税,还霸占好的资源。 这税收能上来才怪呢。 这…… 在场的朝臣等人都议论纷纷。 说到底,都是一些勋贵在作怪,武植看向这些人。 他们纷纷将头低下去,不敢对视武植的目光。 武植的话,得罪的是一帮人。 但他不怕。 他整的就是这一帮人。 这些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占据了太多的优良资源,富了自己,穷了大宋。 谁没几个私心。 但这么多人聚集起来想要大宋继续发展,那就是扯淡了。 所以这些必须要整治。 就是户部尚书王伟也是低下头,不敢对视武植的眼神。 满朝文武,此刻敢说话的人不多。 他们怕武植质问。 心里都有些发虚。 宋徽宗点点头:“武爱卿说的有理,这大宋出现这种局面,无法将税收产量提升起来,这也是一个问题啊!” 武植道:“所以,新法实施势在必行,只有如此才能彻底改革大宋的情况!” 宋徽宗点点头:“武爱卿说的有理!” 这时候郭飞明忍不住了:“陛下,现在燕云情况不清楚,不能听武相一人之言!” 武植笑道:“陛下,是否属实,大可一路北上去看看,视察一番不就一目了然了!陛下也可以出去放松一下!” 听到可以出去玩,宋徽宗立刻笑道:“武爱卿所言有理,朕决定了,要北上去视察民情!” 可以出去玩,宋徽宗是极为激动的。 郭飞明道:“陛下,您若是出去了,这汴京……” 宋徽宗:“郭大人,你不是说不清楚燕云的情况吗,朕就亲自北上去看看,也好为诸位大臣揭开燕云的真实状况,不是正好吗?” 郭飞明:“此等小事,让其他人去就可以了!” 小事? 宋徽宗能出去玩,这还是小事? 宋徽宗皱眉:“郭大人,这关乎天下的事情,朕要亲自去看看,诸位爱卿就不要在劝了!朕,也是该出去视察民情了!” 游山玩水。 宋徽宗的最爱。 还有南北之差,各种文化风光都是不同的,更有利于他在艺术上找到灵感。 再说整天憋在这皇宫也是够闷的慌。 而且,宋徽宗忽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宋徽宗:“对了!朕不曾想到燕云能有如此发展,既然要出去,朕决意,让文武百官都随朕一起出行,去燕云十六州看武相改革之后的面貌,同时也可以一起欣赏这北陌风光。” 满朝文武听到这话,浑身一哆嗦。 陛下不但要去燕云十六州,还要带着他们? 这绝对不行!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微服私访出去的。 除了是怕有人组织刺客意图谋害皇帝,将其杀了,也是为了朝堂不可一日无主的情况。 朝堂没有皇帝,群臣心就不稳当,会出问题。 可能皇帝走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但如今,这宋徽宗不是微服私访,而是要拉着群臣一起。 很多人都是不愿意的。 为何? 因为燕云是什么地方?那可是武植的封地。 都是他的势力盘踞。 去那里,充满了太多的风险。 再者长途跋涉,一些老臣年事已高,经过来回折腾,病死在半路上都有可能。 还有王黼等人,若是真去了武植的地盘,岂不是身家性命都被武植掌握了? 他怎么敢去? 万一那武植想办法折腾他们呢?那就真的任由宰割了。 不少朝臣心里紧张,不愿意去。 此刻,太子赵恒也忍不住出来说话了:“父皇,去燕云带着群臣,这一路上颠簸劳累,而且路途遥远,会遇到很多山贼,若是暴露了父皇的行程,儿臣担心有刺客危害父皇,所以父皇不能轻易离开汴京,否则会有危险,也会动摇到大宋江山啊!” 第443章 郭飞明:“微臣觉得太子说的有理,陛下出行,此事重大,恐有刺客危害陛下,所以还是小心为上!” 王黼:“陛下,微臣也这么认为,陛下的安危要紧啊!” “没错,这件事情我们不能轻易下决定!陛下要三思!” “微臣附议!” 许多朝臣都出来说话。 他们才不愿意跟着陛下去什么燕云,那可是武植的地盘,万一武植要对他们做点什么,那真是防不胜防啊! 就是陛下,也是有这样的危机。 出行在外,比不了在汴京皇宫,随时都可能遇到危险。 当然,他们担心的是自己。 再说了,那高荒地带狂风黄沙的哪里有在汴京舒服啊。 许多朝臣不愿意,太子还有郭飞明是不想去的。 不过武植笑道:“陛下,诸位大人担心的问题微臣会去安排,保证陛下安全,一切行程都不会有问题!” 武植:“若是按照正常的路径可能会有些劳损,但我们可以走水路,上船走。” “从大宋疆域上船直达津府,而沿途所过的水路两岸都是大宋的山河美景,所以还是比较平稳的,而且陛下安危的事情这有何难? 多带一点护卫和士兵,如今大宋还没有这么大胆子行刺官家的,即便行刺也完全不用担心这些小贼!” 建议本来就是武植提议出来的,他知道凭借宋徽宗的为人,必定早就想要出去溜达了。 只是一直没有这样的机会,即便是微服私访,那也只能在附近不可能欣赏远处的风景。 现在可不一样了,有了这样冠冕堂皇的借口去体恤民情,视察天下的情况,更能去看燕云新法的结果,这理由和借口岂不是正好吗? 即便有反驳的,但大势所在,根本没什么力度。 宋徽宗现在看武植那真是双眼充满了还是你懂我的眼神。 实际上,看燕云面貌对宋徽宗来说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否出去玩。 游山玩水,找些艺术灵感多痛快? 旅游谁不喜欢,尤其是对宋徽宗这种只能长期在皇宫,很少有机会出去的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而武植却是给了宋徽宗如此机会。 他自然高兴的不得了了! 他已经跃跃欲试,现在谁让他不出去,他就看谁不顺眼。 尤其武植刚才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完全可以出去的时候,他更是喜上眉梢了。 宋徽宗:“武相所言有理啊!” “朕带着这么多人,还有护卫,大宋江山谁会行刺朕?” “诸位爱卿无须担心,有武相在,朕很安全!” 宋徽宗根本没想过这个问题。 这么多人还怕行刺? 不存在的。 何况身边那些护卫都是宋徽宗的人。 但满朝文武还是有不少人惶恐。 燕云路途遥远,能混到朝堂中的人,少部分是三十几岁的,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人。还有一些老家伙。 比如郭飞明,他这把年纪了怎么能到处奔波呢。 要知道在大宋,平均百姓的年龄也不过四十五岁而已。 郭飞明这种五十七八,接近六十的已经是高龄了。 若是远行折腾个什么病,死在外面怎么办? 如此年纪若是客死他乡,还真是人生悲剧啊! 这时。 就在郭飞明想要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 宋徽宗立刻道:“一切就按照武相所言,就这么定了。这次所有朝臣随朕一起去燕云十六州,一来是为了视察燕云的情况,朕相信武相,但诸位爱卿有所怀疑,那么正好去看看,见证武相是否有所隐瞒!” “这二来,燕云十六州关于新法施展成果,若是真有如此成绩,在普及整个大宋,对于大宋的发展至关重要,诸位爱卿也希望咱们大宋能蒸蒸而上,国富民强吧?” “何况,提出质疑的是郭爱卿你,现在武相让满朝文武一起过去,这合情合理嘛!” 宋徽宗一副决定的神色和态度,此刻蔡京看了看陛下脸色,就知道此事八成是跑不了了。 蔡京不想大老远跑去燕云,他在汴京不知道多舒服。 所以蔡京马上站出来:“陛下,武相乃一国宰相,陛下又是一国之主,满朝文武都随陛下而去,俗话说的好啊,当朝不能一日无主,正好微臣可以主持一些繁杂的事务,留下也好为陛下分忧!” 蔡京说来说去,就是想要留下,不想大老远跑去燕云那鬼地方。 然而他还没有说完,武植便是站出来:“蔡大人,燕云千万子民,对于蔡相的名头可是如雷贯耳,他们早就想要一睹大宋宰相面容,都想要见见宰相大人。 如果他们知道陛下带着文武百官去视察,一定会期待见到蔡相。 所以,蔡相是绝对不能缺席的,否则就会让燕云千万子民失望! 作为大宋宰相,理应爱民如子,燕云之行蔡大人得去!不能辜负了这万千子民啊!” 武植这话说的蔡京楞在原地,找不到什么反驳的借口。 这特么的…… 这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虽然燕云百姓肯定是知道大宋宰相的,但也不至于像武植说的这般要见他。 只是武植话说到这份上,他能不去吗? 蔡京愣神的时候,宋徽宗接着道:“好了,就这么定了,满朝文武现在准备好收拾,两日后前往燕云十六州! 至于这里的事务,你们可以交给手下的官员暂时处理,即便处理不了的,回来也不迟嘛,现在大宋无战事,国内一片太平,完全可以支持这次出行!” “而且,朕的肱股之臣,他既然说燕云的税收有这么高,那就一定真实不虚,朕也要让你们看看,武相的办事能力!” 当宋徽宗这个决定做出后,文武百官全部炸锅了。 “陛下,微臣母亲病危,正需要微臣几日细心照顾,我倒是想要和陛下一起去燕云看看,但家中母亲无人照料,微臣担心若是出行回来母亲已经不在,于孝道有亏损,于心不忍啊,所以微臣恐怕不能和陛下一起去了!” 一位大臣立刻站了出来。 还有的官员,家中刚好诞生了孙子,本来是团圆的大好日子,办完公事就可以陪陪孙子,若是出去,谁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心里能不着急吗。 而那蔡京年纪也不小了,此去燕云哪里经得起折腾。 也是无奈啊。 要知道,这是随着陛下一起出去,不是自己优哉游哉的前行,陛下说什么时候走,那就得什么时候走,你病了那也是不能停下来,要随着众人一起出发的。 有的官员刚好身体有些不适,需要静养,根本就不想去。 这么多人出行绝对不是小事情,很多人的衣食住行都要安排到位。 还要看天气,经历很多事情。 一些年轻的官员倒是无所谓,心里反而高兴,这么大事情也是挺热闹的,出去啥事不用做,看看热闹风景也不错啊! 此刻。 王黼在想自己要不要说自己儿子病了也需要人照顾,就不去了? 王黼家里还是有几个儿子的。虽然被武植弄了一个,但还有不少。 这个借口倒是不错。不能说迟了。 就在王黼准备开口的时候。 这时。 宋徽宗:“如果家中有亲人病危,倒是可以谅解,但若是欺君罔上,朕会严惩不贷!罢了他的官职!” 宋徽宗这句话一出,旁边一些官员还准备说自己夫人,或者老爹也病危以此为借口的,顿时浑身一哆嗦,感觉还是官职重要,立刻闭嘴了。 王黼神色变化,立刻没什么要说的了。 好在刚才说病危的是真实的,所以他倒是松了口气。 其余人都没人敢说什么,因为他们家就没这种必须要留下的事。 他们也不敢真的欺君罔上吧? 在场的人无论他们怎么想,反正准备了两天之后,一支庞大的队伍便是组建而成,要准备去燕云了。 队伍非常浩大,毕竟这是汴京的文武百官出行,场面还是很吓人的。 第444章 随着太监李彦一声陛下起驾,浩浩荡荡的队伍便是出发了。 宋徽宗一走,后面跟随的是文武大臣。 有的人高兴,有的人则是板着脸内心不愿意走,有的则是随遇而安了。 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当是一次旅行出游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宋徽宗走之后,整个朝堂就没人了。 当然,汴京还留下了一些处理事务的基础官员还有皇宫的一些后妃,以及宫中的人员。 那么宋徽宗走了之后,这里会有变故吗? 自然是没有的,因为有权利的都跟随陛下一起走了,留下的人也大多是宋徽宗特意安排的人。 宋徽宗作为官家,还是有一些亲信的,也还是有不少人愿意效忠大宋。 大宋虽然有诸多不好,但没人愿意真的去造反。 尤其是生活在汴京的人,小日子过的不错。 再说,武植在汴京也安插了一些人,任何风吹草动多少有一点风声,尤其是兵将这一块。 武植本身掌握了太尉之职,有兵权,汴京的禁军大部分在武植手中,他手底下的人怎么会造反呢? 而且也并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造反,没有这个能力。 谁敢造反,分分钟就会被灭掉。 大宋目前来说还是比较安稳,民心不至于到造反的地步。 加上大宋平了辽国和金国,现在新法改革更是符合民心所向。 明显日子就要好转了。 谁脑子被驴踢了要去做这么大风险的事情? 再说武植吧。 武植倒是有这个能力,因为宋徽宗非常信任他,他手中也掌握兵权,凭借武植的能力并不难,但武植目前来说完全犯不着去做这种事情。 此刻。 众人一路乘船前往燕云。 沿途的风景非常不错。 船虽然在水面上摇晃动荡,但风景优美,让人心情愉悦。 出行的船也非同一般,非常庞大,上面很是繁荣,颜色绚丽,雕龙画栋的。 在船里面服侍宋徽宗的宫女也有不少。 就是武植也被宋徽宗配备了几个专门照顾他的宫女。 饮食起居都在船上。 所以船之大,可谓是里三层外三层,高达七八米,行驶在水面上虽然晃荡,但大致上很平稳,反而让人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 如果没有风的话,你还以为就在平地上。 船就稳当多了。 此刻船上的宋徽宗,在高层凭栏上看着远处的山河水景,水面波涛荡漾充满了诗情画意,心情愉悦。 甚至对于山河的描绘出口成章,还和旁边一些大臣对诗词。 要说这帮朝臣,别的本事没有,这奉承陛下咬文嚼字还是非常厉害。 宋徽宗也会询问武植,他知道武植对于诗词绝对不是一般的厉害。 每到这个时候,众人的目光就会聚集在武植身上,而武植本来是文状元出身,对于这来说就是小菜一碟。 凭借武植深厚的抄袭古代诗词的才能,这山水诗词那是手到擒来。 不得不说,武植在这方面才艺真没几个人能比的了,只要不是出自宋朝以前诗人的诗词,武植抄袭随口就来。 什么关于山峰的,水流的,各种精妙的诗句简直妙口成章,不带丝毫停顿和犹豫的。 连续两三首精妙的诗词出来,众人细细品味都是心中惊讶。 要知道,在场都是文人,是咬文嚼字最厉害的一帮士大夫,他们打架不行,弄文章,写奏折那都是一把好手。 所以他们能欣赏武植诗词中的韵味,对仗,韵律,还有关于诗词的景象用词等等,的确感觉甚好。 他们赞叹道: “武相不愧是状元出身,精妙诗词随口就来,厉害啊!” “这么优美的诗词,不知道武相是何时创造出来的?” 一朝臣问道。 武植笑了笑:“这不是陛下让我吟诗么,自然是临场发挥,刚作的!” “什么?武相刚作出的,一连三首都是吗?哎呀,武相真是咱们大宋朝的诗仙啊!” 有的朝臣,有机会还是会拍武植马屁! 虽然武植施展新法,损害了士大夫的利益,但也有不少朝臣想要巴结武植。 毕竟武植乃是大宋的宰相。 这也不是开玩笑的。 而且他们是真心佩服。 在短时间作出这么好的诗词,的确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就是郭飞明也不得不佩服武植,诗词随口而出,让人叹服。 因为他也是弄文章的,对于文章造诣高的生出一些佩服之情也在所难免,然而,这并不能改变郭飞明对武植的看法。 武植的能力他并没有看低过,毕竟武植做出了功绩,现在的问题是武植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是绝对不能容许的。 这是天下士大夫所有人的利益。 “诗仙不敢当,不过是随口几句罢了!” 面对众人的夸赞,武植还是会谦虚几句。 此刻。 “这里风景太好了,朕忽然来了灵感,朕要绘画!”宋徽宗望向远处的山林之景感慨。 李彦:“快,将笔墨拿来!” 有小太监赶紧去准备笔墨。 两个太监将画拿好,李彦跟在旁边,宋徽宗目光掠向远处,然后在纸上描绘。 虽然船时而有些微微的摆动,但这丝毫不影响宋徽宗创作的激情。 他神色非常认真,不一会儿寥寥几笔,纸上就有一副山河图显现了出来,宋徽宗下笔非常精准。 往往能一两笔就点出一处风景的风韵所在。 朝臣纷纷赞叹,说陛下的绘画当真是好。 武植在旁边内心感慨,暗道这家伙还真是有几把刷子,绘画功夫了得,这样一副图案别人画至少需要精雕细琢,然后仔细琢磨在绘画,绝对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 但在宋徽宗手中就那么寥寥几笔,并没有多细节,但就是有一股独特的神韵。 其中山峰河流,笔走龙蛇般。 加上后期宋徽宗还可以继续填补细节,估计就是一副名画佳作了。 武植在想,若是将宋徽宗的画拿到现代去卖,肯定能赚不少钱吧? 武植觉得这幅画很有欣赏感,他看着也很喜欢。 大书法家,宋徽宗当之无愧。 其实人有时候就是这样,明明一个好好的艺术家,却偏偏坐上的官家的位置,而适合做官家的,却做不到这个位置一展抱负。 就如同做饭的人等不到回家吃饭的男人,回家的男人娶不到做饭的女人。 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不可能十全十美。 相信,宋徽宗希望的是很多人欣赏他的绘画和书法,只是他是官家,遮盖了这一切光辉,也仅仅是于此了。 若他不是官家,在古代提到他,那众人定然会竖立一根大拇指,赵佶?此人我听过,听说是书法大家,艺术造诣很高啊! 但现在往往提到他,众人基本上都是他这个身份。 如果任由历史发展,那么宋徽宗的坏名声完全遮盖了他的艺术。 不过有武植在,大宋目前发展良好,所以未来历史书上,宋徽宗应该是千古名君了! 夸赞宋徽宗绘画的,大多数除了是奉承之外,也是真心。 如果你画的是一坨狗屎,朝臣们嘴上不说,心里也是鄙视的。 只是听的都是赞美,一些朝臣借助夸赞画的造诣,都能扯上他是千古名君之类的话。 说宋徽宗不但艺术高,也是难得的名君之类的。 宋徽宗想了想,他感觉这些人的话不能完全听,他想听其他人的想法,尤其是武植的。 他问道:“武爱卿,朕到底算不算的上千古明君呢?” 第445章 听到这个问题,武植笑了。 宋徽宗之所以还有疑惑和怀疑,是因为这些都是武植做出来的。 武植功劳不可否认,但宋徽宗才是最大的功劳。 为何? 因为武植是科举选拔出来被宋徽宗钦点的状元,若非宋徽宗信任,这种爱玩的性子和武植在一起关系这么好。 如此的信任,放手让他干,说实话,即便武植有天大的能力,开再大的挂这些能力也没有用武之地。 除非是武植推翻了宋朝的统治自己来。 但他走的是科举道路,被宋徽宗提拔,那么武植再大的功劳,宋徽宗也是功不可没的。 就比如当初的刘邦,他手底下的韩信若是不帮着他,刘邦能得天下?恐怕尚未可知吧! 但就是刘邦相信了韩信,相信了萧何,所以韩信才施展了能力。 而武植一路可比韩信顺畅多了,韩信多番折磨辗转才有了用武之地,武植呢? 他几乎是一科考,就被曾布看上,最后遇到了宋徽宗,一路层层升官提拔,到达现在都已经是燕云的王了! 还是太尉之职,掌握兵权,建立了政务司,虽然还没有在大宋普及,而本身也是大宋宰相位置,如此种种,宋徽宗自然是有巨大功劳的。 所以,武植接下来说的也是真心实意。 他笑道:“陛下,这古话说的好啊,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大宋历经这么多年,在陛下的整顿下,目前收服了燕云,这是一番天大功劳,仅仅是这番功劳陛下便可以成为明君!” “其二,金国辽国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威胁大宋,如今金国已灭,辽国这个曾经威胁大宋的王朝也已经覆灭,这也是天大的功劳!” “第三,如今宋朝国土中,交通发达,贸易通畅,建立了顺风驿站,便利了天下百姓,发达了商业!” “其次农业今年各个地方也都出现了疯狂暴涨的形势,如今海外小岛上的金矿也是我们大宋在开采,船只也在建造! 如今之大宋,定燕云,平金灭辽,内通四驿,法革富民,对外,如今大宋已经有了海上军队,通达四海那是迟早的事情。 可以说,现在威震四海,声名远播的大国者非大宋莫属! 陛下在位期间,创造如此丰功伟业,谁比的上?” 武植:“虽然陛下说这其中有微臣的功劳,然,如果没有陛下用人唯贤,广纳意见,微臣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陛下千古名君,当之无愧,甚至有过之!” “这样的明君自古少之啊!陛下在位,创建了古今多少帝王都达不到的功绩,也给历代官家光宗耀祖了! 何况,守江山难,而陛下不但守住,还更近一步,富国民强,这是何等的功绩!又是何等艰难! 但陛下您做到了! 如果这样都算不上千古明君的话,那么这天下真如万古如长夜,不知光明为何物了! 所以,陛下就是千古明君!” 武植这一番说来,也没什么毛病,还顺带夸赞了宋徽宗一番。 这番话,并非刻意这么说,因为也没毛病啊? 有毛病吗? 没有! 嘴上的成本是最低的,但收获却往往是丰富的。 大致上,武植就是说宋徽宗功劳巨大,但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得他武植来策划如何改革大宋。 得用他武植,才能坐稳千古名君的地位。 让宋徽宗更依赖武植。 说的也很真实,武植不善于拍什么马屁,他也不需要。 但此话一出,宋徽宗浑身一震,双眼顿时明亮了起来。 其他朝臣说类似的话,他听着已经没什么感觉了,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但武植这么一说,他瞬间就明白了。 对啊! 只要自己用武植,那么武植天大的本事,那都是在为大宋做出贡献,而他这个君王即便什么都不做,功劳就可以躺来啊! 宋徽宗就是觉得都是武植做的,自己没功劳,经过武植这么一开导,他瞬间豁然开朗了! 宋徽宗大笑了起来。 一连三个好,被武植说的是喜笑颜开,脸色红润。 瞬间虎躯一震,感觉自己浑身气息一下高涨,内心也充满了豪情。 在武植看来,宋徽宗好像感觉自己的逼格一下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 宋徽宗感觉自己有千古名君的那种味道了。 被武植一洗脑,他浑身精神抖擞。 四周朝臣也纷纷鼓掌。 说的是真好啊! 他们瞬间明白了自己为何比不了武植了。 这特么的…… 人家不但有能力,而且同样说陛下是千古名君,却没人家说的有信服力。 你说的人家认为是拍马屁,也就那样。 武植说的有理有据让人心服口服,这种赞同,这种认可,让宋徽宗心中充满了极大的满足。 不过就在这时,武植笑道:“陛下千古明君,当之无愧,不过眼下您看这无尽的山河之外,咱们这次的金矿就来自海外的小岛!” “然而,如此丰富的金矿相比那广阔无边的海域来说,不过是沧海一粟,相信海的远方有更广袤的天地,那里拥有更繁荣的资源!” “陛下看那山的尽头,这日月每天流转,海上升起,又落下,若是这烈日之光照耀之下,皆是我大宋国土,那时您就不是千古名君了!” “那是什么……”宋徽宗被武植唬的一愣一愣的。 武植顿了顿,此刻所有目光集中在他身上。 武植这才笑道:“到了那时,陛下就是这整个沧海的主人……是这天下的主宰!” 这……宋徽宗脸上爬满了骇然。 由于武植画的饼太大了,以至于宋徽宗激动的顺着武植目光看向远处,似乎自己真的成为了这世界的主人。 他激动了。 他兴奋了。 这说的太好了! 对啊,千古名君算什么? 成为这整个世界的主人,那大宋将是何等的荣耀啊? 和这广阔的天地相比,目前大宋根本不值一提,只有成为天下的主人,宋徽宗才能旷古绝今啊! “我大宋,雄武啊!” “大宋有武相,国之幸事,国之大幸啊!” 就凭借刚才的一番话,宋徽宗心中被激发了无尽的雄心,当然,他这个雄心就是躺平去想的心,而不是去作为的心。 所以,他更加依赖武植。 宋徽宗本来还是有些缺乏自信心的,被武植这么一说,也充满了自信。 众朝臣听到武植的话,目瞪口呆。 暗道这武植什么意思? 心这么大吗? 大宋如今已经非常吓人了,但武相想的显然不是那大宋之土,而是这天下啊! 我的天! 郭飞明等人被震的不轻。 难道是我等肤浅了? 是我等太斤斤计较眼前的得失了吗? 不! 是武相在给陛下洗脑,他想要施展新法,想要建立政务司,他想要成为架空陛下的权臣! 郭飞明心里如此想。 至于他怎么想,武植也不关心。 而在场一些年轻官员看向武植的目光,感觉武植的身形瞬间更为高大起来。 看看,看看,人家武相的气度和格局! 真是了不得啊! 看到宋徽宗这么有激情,武植暗自点头,感觉宋徽宗还是蛮不错的嘛。 可以好好调教调教! 现场也是响彻了热烈的议论,但都是顺着宋徽宗和武植所言在说事。 毕竟强大宋,这不是坏事。 接下来。 众人一路游山玩水。 好不快哉。 当然,这是对年轻的官员,对不晕船的人来说。 而对于那些老臣,比如郭飞明就有一些晕船,有时候好一点,有时候真是吐的不行。 难受死了。 蔡京也是如此! 只希望快点到达地方。 而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他们终于到达津府外围了。 这里是比较重要的一道关卡,是抵御匈奴的关键之地。 翌日清晨,随着太阳初升,红光普照,宋徽宗和一众朝臣开始准备了。 “津府已到,诸位大人可以下船了!” 随着李彦一声招呼,众人整整齐齐站列一起,盯着武植和宋徽宗的背影,慢慢跟随下船。 许多人下船后,脚踩大地还有些不适应,年纪大的郭飞明差点摔倒在地上,还要旁边的人去搀扶,这一路可受罪了。 这也就是走水路,并非那么严重,若是走陆地来回折腾他这身子骨根本受不了。 走陆地会经过一些崎岖的道路,长期颠簸之下,人很容易折腾出什么病来。 第446章 此刻。 当他们来到港湾的时候,好家伙。 码头上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忙碌着各种事情。 密密麻麻的人在码头搬运货物。 只是宋徽宗他们走的路不一样,只是看到了景象,并不会过去。 宋徽宗虽然不是微服私访,不用行宫安排,来到这里还是需要本地的官员接待的。 他们所在的区域没什么百姓,都是一些本地官员在这里守候。 此地知府已经等候多时了。 全部是武植政务司安排的人。 还准备了马车,轿子。 知府大人周泉就是武植提拔的,年纪也不过三十几岁。 他原先是一个小官被武植选入了政务司提拔,可谓是一步登天了。 武植也考察了他,才选择让他当知府。 他做的也不错,周泉非常忠心武植,没有武植就没有他的今天。 这次接待还是武植提前传信,他昨晚就在这里等着。 而且为了遵从武植的吩咐,他并没有驱赶这里的百姓,只是清理一块区域,还是让宋徽宗能感受到这里码头的繁荣。 宋徽宗本来就是视察的,虽然不用刻意去迎合什么,至少也要将原本的样子呈现。 宋徽宗来到这里之后,也的确感觉非常热闹繁荣,很多货物在贸易往来。 群臣也是被眼前络绎不绝的百姓惊讶。 那些百姓看到他们面容非常震惊。 知道宋徽宗来的人只有少数官员,方圆附近百姓肯定不知晓。 他们即便看到这么多人,也只知道这些一定不是普通人。 各个器宇轩昂,仪表不凡。 无论是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自有一股威严。 但不少百姓认识武植,顿时有不少人惊呼了起来。“燕王,这是燕王啊!” “哈哈,是呢,我见过他本人!” “我只见过画像,真是燕王呢!” “什么燕王?现在已经是大宋的丞相了吧!” “对对对,是丞相,咱们的丞相来了呢!” 津府百姓对于燕王可是有好印象的,非常高兴。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的时候。 此刻周泉带着一批官员赶紧走了过来。 “恭迎官家!” 宋徽宗点点头,这些人也会给武植行礼,然后邀请他们一起乘坐马车或者是轿子。 好几十辆马车在路上,后面跟着一大群士兵,场面壮观。 宋徽宗在一辆最大的车中,里面可以坐不少人。 宋徽宗看向窗外笑道:“这街上真热闹啊!” 若非亲眼所
相关推荐:
恶蛟的新娘(1v2)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将军在上
猛兽博物馆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顾氏女前传
虎王的花奴(H)
过激行为(H)
树深时见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