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被他手底下的人抢走的,至今不能要回啊!” “呵呵,这算什么,城中还有一个家族的上千良田都被他霸占了去,人家那才损失大呢,只是拿王黼没办法,谁也不能奈何他。只能苦了咱老百姓啊!” 有百姓提供证据,武植到城外清点了良田,都是王黼霸占的。 当武植认清了他霸占良田的事实后,回到王黼家,王黼此刻吓的魂不附体,只能跪下求饶:“武相,还请放过王黼一次,以后王黼定当为武相效犬马之劳啊!” 王黼冷汗淋漓,若是真被查出来,他就完了。 武植目光掠向脚下跪着的王黼,之前他在朝堂上叫的很欢。 现在一旦新法施展,王黼吓的六神无主,只希望武植能放过他们一马。 有百姓指证,他想要抵赖是无用的。 目前所知,关于王黼的良田至少三万多亩。房子二十三套。 房屋中也有不少银子。 王黼在汴京城中其余的房子地下室埋着的,也被武植挖了出来。 目前搜集的银两已经有四百万之多。 武植唏嘘不已。 职权对廉洁者是一把人生的拐杖,对贪婪者是一把自刎的利剑。 在每个朝代都会有贪官的出现,只是贪多贪少的差别而已,那么贪官为何总会存在呢? 一个是权利的划分,等级阶层的不同,你走到了一定的位置,就会有人来讨好你,这时候就考验你的自制力了,忍住的成了清官,没忍住的就成了贪官,比如北宋贪官王黼。 王黼此人武植是知道的,他年轻时就是个普通人,没什么作为,唯一出众的就是他的口才,他很会谄媚,能言善辩,在考中进士后。 他编修了《九域图志》,跟他一起做事的是个叫何志的人,他挺欣赏王黼,就把王黼引荐给了父亲。 何志的父亲是何执中,他最终升了王黼为左司谏,算是很提拔他了,但王黼是个见利忘义的人,不要说报恩了,他能直接在背后插你一刀。 王黼因为帮助蔡京当了宰相,被升到御史中丞,之后他打算抱紧蔡京这棵大树,为了讨好蔡京,他准备除掉何执中,列了他许多罪状,只不过最后没有得逞。 后来,他因为郑居和惹恼了蔡京,丢了大好的职位。 但王黼好像也不怕,他那时候已经做好了打算,不怕暴露自己的野心。 他不可能也不愿意一直屈居在蔡京之下,他的目标很宏伟,是一般人不敢想的。 不得不说,王黼实在太擅长讨好人,凭着好口才,宋徽宗也很宠爱他,不仅赏了他府邸,还接连升职,最后直接当上了宰相。 这在宋朝是没有过的,之后蔡京也辞官离开,王黼更是风头无两。 那时候百姓对他已经有了怨言,王黼并没有放在心上,反而开始大肆挥霍钱财,干了很多缺德事,挑起民愤,之后更是被查出他贪污了6200万两白银。 这数字实在是罕见,就连以贪污出名的和珅也才2000多万两,王黼这都是他的三倍了。 不过善恶终有报,王黼的下场并不好,他因炫耀惹怒了女真族,导致女真族加重侵略之心,后来,宋钦宗即位,公开表示不接受王黼的祝贺。 王黼吓得带着家人就跑,被聂山的人追杀,最后死在百姓之手,恨他的人实在太多了。 宋钦宗为了顾全大局,就说王黼是在路上被强盗杀了,但没有一个人为他可惜,都在说死有余辜,可见王黼在世时有多不得人心。 当然,现在的王黼还没有到这种地步,因为武植的到来改变了大宋很多东西。 即便如此,他也不是无辜的。 武植对他府邸中的管事,下人进行不断审问。 将王黼捆起来行刑,花费了一些时间最后终于将他所有的罪状,隐藏的银两,纸币,金银首饰,还有一些地契,田产全部找了出来,堆积在一起密密麻麻,全部都是罪证,铁证如山! 这个一直和武植作对的王黼,要下台了! 第558章 仅仅是王黼获得的不义之财就有一千一百万。 比南方王赫贪的还厉害。 这也就是提前伏法了,让他继续发展下去,那就是大宋第一贪。 在武植严刑拷打下,他的手下也全部招供。 藏的任何东西都被武植翻出来。 见事已至此,王黼赶紧道:“武相,我全部认,这些都是我做的,但我还要检举一起贪污的人,希望武大人能给我从轻处理!” “你说吧!”武植闻言倒是一乐,有人揭发那就更好了,省的他费劲。 随后,王黼将宰相,黄川,还有沈卫等二十几名官员全部供了出来,说他们都贪了不少。 在汴京城为非作歹的事,手下官员在其他地方犯下罪行,草菅人命,从而包庇掩护的事多了。 王黼拉的人越多,一起承受此次案件的人就越多,他也能减轻一些压力,希望能得到个从轻发落的结果。 “蔡京他们的事情,我会找上他们!王黼,这次你做的很好!你揭发有功,本相可以考虑轻判你。” 王黼满脸泪花,这时候他也顾不上其他什么了,他和蔡京都是一条船上的人,这些人做了什么他清楚的很。 “武大人,还希望您能放我一马,我知道的都说了。王黼以后再也不敢和大人作对了!” 王黼跪在地上祈求,他知道此事只要武植不追究,根本就不是什么大事,只是武植不可能不追究。 武植摇摇头:“新法改革,塑造的是整个大宋的新面貌,你这样的人都要严惩,如果你事情较轻也就算了,贪污如此之多,还有霸占的良田数目,我即便想要放了你,但我不能触犯大宋律法不是? 这次你揭发有功,一码归一码,本相不会隐瞒的。” 武植笑了笑。 这王黼简直开玩笑。 作为政敌,这能放过? 虽然他们没有行刺宰相,罪名不至死,也揭发了一些人,算是有功。 即便如此,王黼也不可能留在汴京城。前途尽毁了! “来人,先将他关起来,本相要去蔡府!” “是!” 旁边有人带走王黼。 同时查封了这里的府邸,一切财富全部充公。 他们家之前还是锦衣玉食的日子,然后一旦出了问题,这样的日子他们是无缘了。 妻妾家室,全部赶出去。 王黼押进大牢。等候一起发落。 旁边宋江道:“武相,您要动当朝做左相吗?” 宋江有些担心:“蔡京毕竟是朝堂左相,下官担心引起朝局动荡。他若倒了,陛下不能看着一家独大,所以还是谨慎一点处理的好!” “不必担心,蔡京是宰相不错,但少了他,对大宋朝堂没什么影响,之前他本来就是一个傀儡,而且他手底下有大量的门生,不处理他,以后大宋的新法施展还有很多矛盾。 只有杀了这个大老虎,才能震慑他手底下的学生,以后在慢慢换掉这些人,如此更利于本相以后改革大宋。” “还有,不该问的不要问!” “是!” 宋江赶紧低头退去。 与此同时。 城外的百姓们都观望着。 “王黼家被抄了?” “嗯,听说是武相新法改革,查田产,这些官员手里不干净,所以被抓到违反律法的证据!” “想不到王黼还有今天,真是出气啊,想当初他家儿子还欺负过我一个堂弟,那打的叫一个惨啊,可惜我们状告无门,也不敢告啊!” “那是,人家上面有宰相撑腰,咱们小老百姓能怎么样呢?” “不过我听说,王黼的儿子好像被武植给杀了吧!” “是杀了,早在燕云之乱的时候就杀了。” “这是罪有应得!” “这次武相动真格了!就是不知道蔡京能不能伏法。” “蔡京是当朝左相,这个说不定啊!毕竟这么大官,不是说能动就能动的。” “这个倒是,不过咱们看着吧,就算不能动,日子也不好过!” 城外的百姓议论的时候,忽然看到府邸中一个身穿官袍的年轻人走出来,然后带人走了。 “武相这是……” 众人一路跟随,随后发现武植居然找到了蔡京府邸。 “这怎么可能,咱们武相连蔡京都敢查吗?” “这叫什么话?”一个男子挤进来笑道:“你们忘了,当初武植在燕云杀了王黼的儿子,包括杨戬,还有蔡京其中一个儿子呢,他连蔡京的儿子都敢杀,你觉得武相不敢查蔡京吗?” “你这么一说,还真是啊!” “快,有好戏看了!” 无数百姓驻足观望,这下可热闹了。 此刻。 蔡京在府邸中正在喝茶看书。 想到武植对他的承诺,他强作镇定。 这次新法执行,武植手握利剑,汴京城的官员谁不害怕? 蔡京虽然在喝茶看书,其实茶是什么味,书上内容是什么他都不知,他很担心。 就在这时,有下人过来禀报:“大人,王黼……王黼被抓了!” 蔡京神色一震,王黼这个人他了解,贪污的事情肯定少不了,甚至比他还多。 此人也是他提拔起来的。 如今他被武植抓起来,蔡京只能安慰自己,他毕竟是宰相,对武植有点作用,而且武植收了他的好处。 “不行,老夫得赶紧在送上一些好处,这样才稳妥!”蔡京一想,立刻叫上府邸的管家准备一些价值不菲的东西给武植送过去。 砰! 然而,府邸门开始有人在敲门。 声音很大,咚咚咚的声音。 “一定是武相来了!老爷,咱们,咱们逃走吧!王黼都已经被抓了,老爷现在处境很危险啊!” “开门!” “快开门!” 门外声音急促,人不少。 换做平日,谁敢这么大胆重敲宰相府门,那就是找死了。毕竟蔡京再怎么样,那也是百官之首,位极人臣,那不是一般的厉害。 蔡京的府邸大门非常结实。 里面不开门,外面很难打开。 当然武植可以翻墙过去,也可以直接砸开,对他来说这都不是事。 蔡京听到外面的声音极为紧张,额头汗如雨下。 不是说好了照顾他的吗?怎么武相还是过来了? 莫非是走过场? 蔡京不知武植到底是什么意思,有可能是随便查查? 不管怎么样,蔡京都得开门,在敲门持续了一会儿后,蔡京带着人将门打开。 本来他府邸门正常情况都是打开的,由于最近新法的事情闹的官员人心惶惶,所以蔡京将门紧闭。 现在被找上门来,他过去开门,不希望看到的是武植,然而刚打开门,一拥而入的士兵,身穿盔甲,手拿长枪冲了进来。 为首走过来的年轻人不是武植又是谁。 蔡京赶紧笑道:“原来是武相,武相是来查官员田产的吧?老夫已经准备好了,这就给武相过目!” 当朝左相,位极人臣的蔡京,此刻看到执掌新法改革的武植,就如同老鼠看到了猫。 武植笑道:“不用了,蔡大人!” 蔡京一听,顿时一喜,既然不用了,岂不是说武植过来根本就没打算查他的账,只是走个过场交差? 呵呵。 如此就太好了! 蔡京苍白的脸色立刻变得红润起来:“武相请上坐,来人,将老夫准备的上好龙凤茶端上来!” 蔡京心里算是松了一口气啊。 武植脸色带着笑容,又说不用了,这意思还不明显吗,他蔡京此刻真是感激武植到了极点。 经过这一次武植新法成功在中原实行,他才知道武植的厉害之处。 这新法执行改革天下是表面,真正的核心,就是可以仗着这一道掩护整治天下官员。 多狠的一招啊! 他蔡京都招架不住。 好在一切都没事了,武植也兑现了承诺。 第559章 然而,蔡京想多了。 武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做的事情,一定会粉碎他所有的希望,将他从平稳中葬送无尽的深渊,让他绝望到落入寒冰地狱。 也是时候该弄掉蔡京了! 武植暗暗想道。 武植顿了顿,目光掠向一脸喜悦的蔡京,一盆凉水泼了过去,缓缓道:“很多官员主动上缴的都不真实,有造假的嫌疑,所以本官要彻查! 蔡大人你就在一边等着,等我慢慢调查,若是你没问题,本相也不会对你如何!” “……”蔡京浑身僵硬! 说了半天,这还是要公事公办吗? 蔡京一张脸色立刻垮了下来。 就看到一群人在他府邸中翻箱倒柜,根本就不留任何情面,也没有装装样子的打算,他们是真在在找。 与此同时,武植也在调查四周的百姓,以及蔡京的手下,管家,要彻查蔡京所有的罪行。 除了这些之外,武植已经将之前蔡京贪污受贿的账本证据也一并带来。 之前王黼销毁了证据都被武植给治罪,蔡京自然也是如此。 经过审问,翻找,逼供管家,一系列的繁琐调查,武植查出蔡京贪污银两一千八百万。 目前来说他比王黼高了一些。 毕竟王黼还没成气候,蔡京已经是宰相。 蔡京的房子仅仅是汴京城就是八套,而且每一套至少都是四进院,面积不小。而其他地方也有多达三十五套房子。 很多都是大宋比较繁荣的区域。 有的房子是挂在他几个儿子名下,他夫人那边也挂了不少。 武植有权利在手,调查并不难。 当蔡京意识到武植是来真的后,他怔住了:“武相,你收了老夫好处,不是说好了吗?这……这不对啊,你在欺骗我?……” 蔡京满脸的愕然,双眼瞪的很大,一双眼睛的眼白部分凸显了出来,愕然的盯着武植。 武植笑道:“蔡大人,你给我的好处,我放着原封不动,这些都是你行贿的证据,我会告诉陛下的。” “之前留着你,是不想大动干戈,现在新法全面改革,你这个毒瘤还留着做什么?等着下台吧!” 武植摇摇头,蔡京则是瘫软在地上…… 武植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地契,黄金白银,这几天他都看腻歪了。 他天天都在抄家,平常百姓家一辈子都不可能看到这么多钱,武植天天能看到。 这也就是武植的人多,抄家起来快,不然一个官员的家没有个几天清点是很难的。 武植办完这里后,便是将蔡京抓走。 他儿子蔡攸面色苍白:“爹!……武相,武相还请放过我爹,我们蔡家愿意为武相当牛做马,不要抓走我爹啊!” 蔡攸知道蔡京被抓走,他们一家都完了。 能阻止这件事情的就只有武植。 他们只有改变武植的心意,才能挽救家族。 然而这次武植是铁了心要整治大宋官员,不可能饶恕。 连同蔡攸,还有蔡京一大家子,但凡有罪行的全部抓了进去。 蔡攸此刻面色绝望到极点,他们蔡家屹立这么多年,家族兴旺,居然被新法改革波及,而陷入了低谷。 蔡家的辉煌将不复存在。从他们下狱的一刻起就完了。 蔡京的仆人,丫鬟们都陷入恐慌中,不知该如何。 这些丫鬟仆人,武植倒是没抓走,但蔡家的大部分人都被带走调查。 汴京城的百姓看到这一幕纷纷交头接耳,议论这件事情的重大。 当朝左相被抓,这不是开玩笑的,足以引起整个全国的轰动。 事实上汴京城消息疯传,而几乎所有百姓都说抓的好。 “蔡京被抓了,好消息好消息啊!” “这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武相做的对!” 汴京城这些当官的好的真不多,所以不得民心。 只是朝堂上谁管他们在民间的风评如何,只是看谁得到宋徽宗的宠信罢了。 皇帝宠信,就算在怎么样都没事情。 接下来武植不但抓了蔡京,还将黄川,沈卫等人全部抓起来。 蔡京这个派系的至少二十几名官员都被抓,受到牵连者也有四百多人。 都是在汴京有不同职位或者是做出违法事情的,武植一个没放过。 武植审查这些问题,不仅仅是针对蔡京的人,还有武植这边,曾经曾布的许多门生和派系。 只是唯一不同的是,只要不是太严重的,武植都睁一支眼闭一眼,并没有端掉自己的人。 如果是非常严重的,不好意思,武植也不会客气。 武植能看在是自己人份上,顶多轻一点,但那种和蔡京这种一样胡作非为的,即便是自己人武植也是不留情的。 所以仅仅是这段时间武植在汴京城就抓了好几百人。 弄的官不聊生,武植在街道上行走,路上一些官员碰到武植害怕的赶紧躲开。 武植还查了自己的老丈人李格非,也就是李清照的父亲。 如今李清照是他的小妾,实际上就是他的女人,在武植这里没有小妾不小妾的,只要是他的女人都会有很好的待遇。 何况现在李清照已经怀孕了,武植最近都在忙重要事情,忽略了这些,李清照怀孕已经两个月了。 李格非是他一手提拔,为官还算清廉,即便有些小小的问题也无伤大雅。 李格非在自己府邸中,武植查阅他的良田,翻箱倒柜一番便笑道:“李大人在百姓中的名声很不错,本相也并未找到什么不实的证据!” “告辞!” 武植手一挥,带着人离开了李府。 “恭送武相!” 李格非抹掉头上的冷汗,虽然这是他的女婿,但武相可不是一般人,武植给他一点面子,自己就是武植的老丈人,若是不给,也不过如此罢了。 好在自己也没犯什么重罪,也没贪污,武相便是走了。 这让李格非感慨,自己这个老丈人看到女婿,也是胆寒三分。 在武植看来,李格非还真是相当不错,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他即便公事公办,也没有很充足的理由。 除此之外还有户部尚书王玮,虽然有一些小问题,但并不严重。武植只是警告一番,便走了。 当然,这次搜查,除了是这些人之外,还有京城的王公贵族。 比如皇帝还有的兄弟,就被武植查了出来。 其中包括肃王赵枢。 赵枢贪污了不少良田,被武植抓出来,武植并没有直接处理,而是将这些东西呈给了宋徽宗。 宋徽宗的意思很简单,贪污的全部充公。削掉亲王头衔,其他的不变。 也就是说,这些人贪污的要充公,一些待遇会减轻,但并不会发配。 武植也没意见。 他是借着宋徽宗的权利,惩治了天下贪官,如果反噬在宋徽宗家族这边,也不会太严重。 天下老百姓能得到这样的好结果,实属不易,如果强行刚,只怕会适得其反。 这次能惩戒南方一大批官员,老百姓的天已经干净了大半。 武植的目的也达到了。 接下来的事情很简单。 蔡京,黄川,沈卫等一部分人全部被发配边疆做徭役。 家族的人该削官的削官,该坐牢的坐牢。 “武植,你不得好死啊你!你个狗东西,非要搞什么新法,我们都是你害的啊!” 沈卫被拉走的时候,咆哮的厉害。就是黄川老臣也是如此。 赵枢虽然没有被发配,也被削掉了爵位,他还留在汴京,但在宋徽宗印象中已经不如之前了。 他在宫殿中大发雷霆,打砸桌椅,他似乎和桌椅有仇…… 官不聊生,就是此刻汴京城的写照! 这次行动,可谓是天下震动,仅仅是从汴京城官员中收集的良田,家财,银两,房子,总价值在三亿三千万上下。 田产也是好几十万亩。 这次宋徽宗又发财了。 面对蔡京,沈卫,黄川等人被削官贬到边疆发配,宋徽宗也是感慨了几句。 “想不到朕身边的这些人都是贪官,都是贪官啊!” 宋徽宗还是有些痛心的。 武植禀报的这些情况,并不是在朝堂上,他完事之后就走了。 宋徽宗此刻刚好在显肃皇后在一起。 武植走后,显肃皇后看着武植的背影消失在远处门院,她道:“陛下,如今大宋贪官好多都被武植革职,新的空缺人选,您一定要抓在手中,可以控制朝廷,否则现在武相威望越来越高,难免有架空朝堂的局势!” 显肃皇后经常会在宋徽宗面前说一些话,吹吹风。 作为皇后,她其实并不关心大宋将来发展如何,当然发展的好也不错,前提是官家的位置要保住,她的皇后位置也不能动摇。 武植如此发展下去,这次又铲掉这么多官员,如果空缺位置经他提拔,朝堂上岂不都是站在武相那边的人? 当君王的就是要制衡,这样的局面是非常可怕的。 宋徽宗也明白这点。 以前他还会让显肃皇后不要干政,但显肃皇后能成为皇后,还是有几把刷子的。 对宋徽宗嘘寒问暖,倒是能说几句枕边话。 “朕又何尝不知道啊!”宋徽宗摇摇头:“但这些人不惩罚,大宋如何发展?上次纸币的事情就是他们搞出来的,桩桩件件都在阻碍大宋发展的趋势,朕乃是官家,当然希望大宋越来越好!” “其实武相这人,皇后倒是不用担心,他并没有其他心思,但为了朝廷的局势你说的也对,这次提拔的人选得是朕的人。” 宋徽宗手底下还是有不少熟悉的官员,他有提拔的人选。 宋徽宗一想:“不过,朕既然这么相信武植,这样的事情不应该交给他吗?” “以武相的眼光,更能选出好的人才!” 显肃皇后笑道:“陛下,武相不也是您选出来的吗?您的眼光没错,这次提拔,不能让武植举荐,您是官家,提拔人最是恩情,朝廷官员对陛下感恩戴德,才能巩固大势啊,以后武相若是独断专行,陛下若管不住了可不行!有帮着说话的人,您也好把持朝政啊!” “嗯,皇后说的有理啊!但朕还是决定给武相来做!” 听到官家不听劝,显肃皇后眼珠子一转,随后道:“这次提拔官员,陛下可以提议让他举荐,如果武植接手了,那么此人就要防着,说明他有野心!想要掌控朝堂。 之前臣妾说过,任何一个权臣都会威胁帝王,就算他不造反,也得防着一手,帝王该做的事情还是不能含糊的!” “要是他不答应呢?”宋徽宗。 显肃皇后笑道:“若是他不接受,让陛下来选拔,说明他真的是为了大宋,而不是为自己谋私利!” “陛下可以试试!” 显肃皇后已经在挑拨离间了,万一武植没想那么多,出于一片好心自己选拔人才,那岂不是成了显肃皇后口中的有野心呢? 难免会让宋徽宗内心有些忌惮。 显肃皇后不认为武植会拒绝。 因为以官家对他的信任,他完全可以直接拿出一份举荐名单,上面全部写上他自己的人。 如果文武百官重要的位置都是武植的人,那相当于掌握了整个朝局。 武植能不这么做吗? 这是个天大的好机会。 不然他清除蔡京,黄川等人,如此辛苦是为何? 难道真的是为了天下吗? 呵呵,她才不信! 显肃皇后冷笑,她认定武植会这么做。 “嗯,明天在说吧!”宋徽宗倒是没怎么在意,他想的是另外的事情。 “蔡京他们全部入狱了……他跟了朕有些年头,哎,也是他罪有应得啊。” 宋徽宗感慨。 但想到那么多钱财入账,还有这次皇庄稳妥,宋徽宗又恢复了笑容…… 翌日! 早朝。 文武百官站立。 宋徽宗高声道:“武相,这次你做的不错,新法改革,抓了一批贪官,还有这个蔡京,敢贪污万岁山的钱,且花钱贿赂你,你处理的很好!” 宋徽宗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若是天下官员都如武爱卿这般,何愁大宋不强啊!” 朝堂上的官员少了不少,但这都不是问题。 天下最不缺的就是官员。缺的是人才。 他们手底下的人自然有大把的中层官员顶上。 武植说了一些客套谦虚话,然后道:“陛下,这次上层官员缺失,为了朝廷能及时运转,需要尽快提拔官员上任。” “武爱卿……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这样……不如这件事情就交给武爱卿,挑选哪些人取代空缺的官员,你决定。” 宋徽宗点点头。 随后等着武植回答。 第560章 宋徽宗的话,听在武植耳中,他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 这次他惩罚了中原一大批贪官,已经是极为重大的事情,而空缺出来的许多高位,是很多人都盯着的。 武植若是提拔自己人,这次打压贪官倒是成了他培养党羽的一次契机,难免落人口舌。 武植道:“陛下,这大宋高层官员,还是由陛下亲自选拔,微臣就不插手了。” 这次空缺,也是重新掌握朝堂局势的一个机会。 武植如果利用起来可以将大部分官员举荐自己的人。 这样不摆明了就是他要当权臣,搞一言堂,所有官员都是他的人了。 如此作为官家的宋徽宗岂不是要架空了么? 武植至少目前并不想让这位对他还不错的赵兄难堪。 两人怎么说也有些交情,虽然身份有别,但武植毕竟是被宋徽宗提拔起来的。将宋徽宗给架空,怎么说也有点不地道。 平心而论赵佶对他是不错的,将自己最喜欢的女儿赵福金也嫁给了他,武植现在就是皇族的人。 他实在没有理由这么去做。 所以这次举荐人选,武植执意拒绝了。 宋徽宗见状,还坚持了一下,只是武植非常坚定,宋徽宗也就不再说什么。 这次朕看皇后还有什么话说? 宋徽宗暗自点点头,他本来就不怀疑。 宋徽宗顿了顿,又道:“既然如此,这次官员就由朕来处理。 不过当朝左相蔡京因为贪污受贿,更动了万岁山修建的钱,如今罪有应得,已经革职流放,导致宰相之位缺失,朕看武爱卿就很合适嘛。” “朕决定,让武爱卿你来担任大宋左相。不知武爱卿意下如何啊!” 在场的岳飞,宋江,李格非等人浑身一震,内心狂喜。 武相要提拔左相了? 这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左相的权利极大,管制了不少部门啊! 武植一愣,之前说好了提拔由宋徽宗处理,转眼就提拔自己当左相了? 要知道,左相可是文武百官之首呢。 宋徽宗笑道:“武爱卿,这满朝文武没有人比你更适合,这次你就不要推迟了!” 宋徽宗没有给武植拒绝的机会,当即让人拟旨去办了。 与此同时,当朝右相的位置空缺了。 由于右相位置重大,所以暂时没定,其余的也待定中。 而武植晋升朝堂左相的事情,朝廷中无人有异议,那些有异议的都已经不敢说话了,其余的大多被武植革职。 退朝之后。 许多文武百官都过来和武植套近乎。 “恭喜左相!” “哈哈,武相以后就是咱们大宋的左相了,可喜可贺啊!” “是啊,看我这朝廷左相的位置,早就应该是您的。那蔡京什么东西,霸占左相位置,又没建立什么功劳,反而还贪污受贿,只有您才能当这个位置。” 许多朝臣聚集在武植四周,满脸笑容。 这些能剩下来的官员要么是武植自己这边的人,要么就是大宋性质并不严重的官员,或者比较清廉的。 即便如此,对于武相的权势,他们也深知官场之道,该巴结的还是要巴结。 毕竟现在新法还在实施,武植什么时候都可以是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柄利剑,哪怕有些没有贪污的,也不敢说自己有恃无恐。 武植和众人客套了一番,这才散去。 “现在朝堂蔡京,沈卫这帮人没了,倒是清净了不少!”武植摇头感慨。 以前在朝堂上有什么事情,这帮人叫的那叫一个欢乐,现在他们都不在了,武植更加轻松。 这样他提升大宋的国策,改革经济,发展大宋的各行各业也少了一些阻力。 这是好事。 武植浑身轻松,慢悠悠的回去。 不过走到一半,就被一名小太监给拦住了,说是陛下要和他商议事情。 延福宫。 此刻宋徽宗在花园中钓鱼。 显肃皇后找了过来。 显肃皇后一身华贵的紫色长袍,雍容华贵,头戴宝钗,缓缓走来。 不得不说这名皇后的气质和身材,面貌,也是极好的,虽然年纪大了那么一点点,实际上还未满四十。 是一个风韵犹存的皇后。 只是他的腹部有些微微隆起,显然已经身怀多时了。 她走到宋徽宗的身边,宋徽宗:“你来了!皇后你最近好好休息,你有身孕在身,不宜走动。” “陛下!臣妾身体不打紧!” “朝堂的事情你听说了吧?” “嗯!武相没有执意要提拔官员,似乎对培养自己人不怎么上心,也许他是以退为进!” 显肃皇后缓缓道。 宋徽宗闻言,却是哑然一笑:“你啊!妇人之见,武植既是朕的兄弟,又是朕的女婿,有些事情你想多了!朕能有今日之圣君名声,还不是靠着武植?” “没有他,就没有如今的大宋,朕对他放心着呢。” “皇后就不要多想了,养胎要紧。” 皇后也没有多说什么,她的确没什么好说的,之前她认定武植会培养自己人,结果等来的消息是,武植根本就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执意将此事扔给了陛下自己处理。 这倒是出乎皇后的意料,她感觉武植是以退为进,但想想,也许是自己真的想多了? 谁知道呢。 不过这次显肃皇后来找宋徽宗可不是为了这件事情。 她坐在旁边笑道:“陛下,听说您提拔了武植为左相,代替了蔡京的位置!” “嗯,蔡京此人被流放,位置空缺,没有人比武植更适合,怎么,你反对?” “臣妾不敢,只是臣妾在想,武植被提拔,他的位置空缺,是否可以找个合适的人选,朝廷右相的位置也非常重要,必须找一个极为信任的人才行!” “哦?皇后可有什么人选?” 宋徽宗正为这事犯愁呢。 显肃皇后:“现在朝廷空缺,急需要一批人来巩固陛下的权利,重要的位置都需要陛下的人把手才是。臣妾以为,枢密院使,有这个资格。” “呵呵,这是你娘家人吧?”宋徽宗闻言,倒也没生气。 现在朝廷需要一些身边信得过的人,所以枢密院使升任右相也是可以的。 而且没有人比枢密院使更有这个资格。 “这个名额,就定下了。” 宋徽宗倒是爽快。 显肃皇后大喜:“多谢陛下!” 其实显肃皇后是想要举荐他老爹郑绅,就是之前被武植抢夺了太师位置的一名年纪大的男子。 为了这事她还耿耿于怀呢。 只是她父亲毕竟官位没那么高,能力不足,也升任不了,所以她想来想去,只有让枢密院使当宰相更容易。 显肃皇后比较有心机。 对于宋徽宗她却非常忠心,不过也无可厚非,她的皇后位置依靠的就是宋徽宗。 宋徽宗若是没了权利,她也就完了。 所以她努力运筹,也是在巩固她自己的地位。 第561章 毕竟她能走到今天,也是经过了一番千辛万苦的。 显肃皇后年轻入宫,性格聪明伶俐,很会来事。 因此,她在服侍向太后时成了押班侍女,也就是侍女领班。 那时赵佶每天都会到慈德宫向向太后问安,给太后留下了一个孝顺的印象,才让他当了皇帝。 总之,这一来二去的就认识了郑氏。 郑氏也不甘于老死在宫中,再加上她长得漂亮,性格外向,十分活泼,于是在郑氏的曲意奉承与无微不至的关怀下,风流倜傥的赵佶也对她心生爱慕,二人很快就郎有情妾有意。 向太后自然也看出了一些眉目,就在赵佶即位之前,将郑氏赐给了他。 从此,郑氏大受宠爱。 郑氏在没有做皇后之前,因为出身卑微,就想为自己在朝臣中找个依靠借此来抬高自己的地位。 正好这时有个叫郑居中的开封人考中进士,当了都官礼部员外郎。 郑居中实际上与郑氏的娘家没有血缘关系,只是一个姓氏而已。 二人基于相同的目的,就默认彼此是亲戚。 郑居中在外宣称自己是郑氏的叔伯兄弟,郑氏也向赵佶竭力引荐对方,很快,郑居中就升为了枢密院事。 后来因为郑氏做了皇后,不再需要郑居中当靠山了,她也害怕在朝廷激烈的党斗争中受到连累,于是找了个民间由头,说百姓认为郑居中是靠着关系升任,影响不好,便主动向赵佶说道: “外戚不应参政,陛下一定要用郑居中,那就降低妾的封号吧。” 郑氏都这样说了,赵佶只会感叹郑氏是个明白人,又怎么会降低郑氏的封号呢?于是降低了郑居中的官职…… 显肃皇后原本准备将郑居中给撤掉,想到武植势力日益壮大,才一直没动。 现在看朝廷局势动荡,便决定继续举荐。 宋徽宗同意将他提拔为右相了…… 接下来,显肃皇后还提议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将他的老爹放在御史大夫的位置。 将她娘家那边一个弟弟郑龚,提拔成枢密院使的位置。 郑龚实际上就是郑居中手底下的人,他升任了右相,枢密院使的位置也不能让其他人抢夺了去。 显肃皇后有些飘了。 一连举荐的都是好位置。 口口声声都是为了宋徽宗好,要培养自己人,说什么这些人怎么样也比朝堂无人可用强。 她说尽了好话,发嗲似的祈求。 “好吧!就依你了!” 宋徽宗想了想,也并非没有道理,本来外戚是不可干政的,宋徽宗哪管这些,加上显肃皇后有身孕在身,而他宋徽宗经常出去浪,找野花。 显肃皇后不但没有抱怨他,有时候还会给她提供方便。 所以显肃皇后的话,宋徽宗有时候还是很听的。 这件事情他也同意了。 “陛下,武相来了!” 一名太监忽然过来禀报。 “让他进来吧!” 宋徽宗一笑:“你先回去,朕有事和武相商议!” “臣妾告退。” 一抹惊喜在显肃皇后的目光中显现,官家这次全部同意了,她这个皇后的作用还是非常大的。 现在武植来终究是晚了一步,她的事已经成了,这几个重要的位置都是他的人,心里多少放心很多。 自己在陛下心中,还是有些份量的。 不过也是,她郑氏好歹也是一国皇后。 现在朝廷缺人,举荐几个人又算的了什么呢? 显肃皇后不免有些嘴角上扬。 难怪天下人那么喜欢权利,这种主宰别人命运的感觉,着实让人享受。 官家虽然嘴上说让她不要干涉朝政,但也并非那么强硬。她还是能说上话的。 显肃皇后离去。 在走的时候和武植碰面。 “皇后!” 武植礼貌的微笑,显肃皇后风韵犹存的白皙面孔,绽放灿烂的笑容,绝对不会让人看出她对武相的忌惮。 不过武植心知肚明。 能当皇后的哪有简单的?自己身为大宋风云无二的人物,定然会受到别人忌惮。 武植也不在意。 接下来武植和宋徽宗喝酒聊天,宋徽宗找他是为了商议提拔名单的事。 对于朝廷右相和御史大夫,以及枢密院使的位置被皇后举荐,武植没有意外。 这个皇后一直在背后鼓捣,武植是知道的。 也就是说,现在大宋朝廷右相成了郑居中,而御史大夫成了皇后的老爹郑绅,枢密院使成了郑龚。 右相自不用说了,有参与国策的资格,给官家提出各种建议,某些时候可以调遣各个部门。 乃是朝廷中非常重要的角色。 而枢密院有发出文书命令的权利,可以决定将军如何行动。但没有统兵的权利。 最高长官叫枢密使或枢密院事,枢密院的二把手叫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 枢密院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主要负责宣召旨意,传递院务信息。 一般来讲,枢密院的官员要懂军事,最好由武官担任。 由于枢密院的最高长官可以掌握虎符,调动军队,皇帝忌讳武将权力太大,有的时候会派遣文官来此任职。 当然了,如果枢密使要调遣军队的时候,除了要有虎符,还要有皇帝的圣旨。 总之都被限制了。 但将军们打仗,是绕不开这个部门的。 不过一个人除外,那就是武植。 因为武植很多都是宋徽宗全权交给他处理,有宋徽宗授权,他打仗的时候是自己随性而为。 一般朝廷左相会兼任枢密院使,不过现在是分开的。 蔡京在朝的时候
相关推荐:
红豆
深宵(1V1 H)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乡村透视仙医
交流_御书屋
万古神尊
将军在上
开局成了二姐夫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蝴蝶解碼-校園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