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反攻略的正确姿势[快穿] > 第15章

第15章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这首诗在王韬的意思中,就是为了展现才能,还有今日见到李师师之后的爱慕之情,仿佛今日一见,魂都丢了,但想要得到李师师那是万难,所以还真不如不要见到。 虽然不是太应景,也勉强符合,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 此诗一出,全场震动。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这这这,好诗,真是好诗啊!不愧是举人!” “王韬果然厉害,能考中举人的,没一个简单的!” “王韬兄腹有诗词,精妙文章,在下佩服!” “果真是好诗啊!” 现场众人念叨诗词,也颇觉意境极好,即便是李树念叨之后,颇觉美妙。 而李师师听了之后,内心有些古怪,为何? 李师师广读诗词文章,这首诗词是古人所做,她以前看过。 就在这时,赵佶笑道:“这位兄台,这首诗词感觉很熟悉,如果我没猜错,这是上朝李白所作的诗词秋风词吧!” 赵佶可是艺术皇帝,对于诗词很是了解,这王韬分明就是搬的李白诗词。 在古代很多诗词传播并非想象的那么广,多半都是靠书籍,而很多人未必看过,即便看到也不一定记住。 在场很多书生有几个也感觉熟悉,一时间也没想起来。 赵佶一说,众人才恍然。 搞了半天,这王韬是搬李白的? 这……王韬被人点破,脸色有些难看,本来想找个诗词装个文才,虽然他自己也可以作诗,但哪里有李白的诗词来的精妙。 这还是他一次无意间翻阅李白的诗集找到,本以为众人不知道,谁知闹了个笑话。 “你应该是弄错了吧,这首诗词……”王韬尴尬,也自知理亏说不下去了…… “行了王韬,就不要狡辩了,这首诗我也见过,你好歹也是一个举人,居然用这种方法博得姑娘芳心。 你莫非以为在汴京,都是偏远区域的百姓,没读过几篇文章么,就不要在这里丢人了!” 立刻就有人站出来笑道。 王韬面子上挂不住,便道:“好诗就应该献给像李师师这样的才女,难道这首诗不能代表众人的心思? 只要是好诗就行,话说回来,在场谁能做出比李白诗更好的,或者相当的? 我将好诗献给李姑娘也没错吧!” 王韬有些着急了。 想要挽回点自己的面子,随后看向赵佶:“这位公子,你能作出与此相比的诗?如果不能,又何必如此呢。大家都是乐呵而已。” 李白的诗词文章那肯定是非常好的,他赵佶虽然有才,在多方面有所研究,也能作诗词。 但想要堪比李白的诗,太难了。 王韬分明就是为难他,想要让赵佶当场出丑。 旁边童贯眉头一皱。 这王韬,怕是找死啊! “对对对,大家都是乐呵,就当玩玩,不过王公子所言也有道理,在场诸位都可以吟诗作对,也不失一种乐事!” 又一人笑道。 “我看就从这位公子开始吧,我观公子器宇轩昂,想必也是腹有诗词的才子,献上一首,在由其他人献诗,大家共同交流嘛。” 现场众人议论了起来,将焦点转移到赵佶身上。 这帮人起哄,让赵佶有些尴尬。 赵佶若是作诗无法超越李白,会遭到众人鄙夷,若是作不出,那更是丢人。 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见状,武植站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 本来,他是不想出风头的,因为在这种地方出风头,未必是好事。 尤其是李师师在此,受到众人爱慕,你献诗讨好李师师,若是诗词不好倒也罢了,若是好,就显得其他人没面子。 这不是遭人恨吗。 但武植和赵佶也算是有所交流,眼看这位兄台窘迫,便出来道:“赵公子之才在我之上,这小聚诗词何劳赵公子,我作诗一首提供大家乐呵乐呵,诸位看如何?” “你?你谁啊!”旁边有人问道。 李树赶紧道:“这位是咱们清河县的解元公!武植!” “武植?解元公?” 此言一出,不知道的人立刻投过来惊讶目光。上下打量武植。 解元公可了不得。 能考上的那都是才能上等之辈。 武植将众人的风头拉在他身上,旁边赵佶这才松了一口气,坐下来。 刚才差点出丑了。 有武植出面,也算是替他解围,想不到武植兄如此仗义,没有让他当众出丑。 若是平日玩乐献诗倒也罢了。 主要是王韬提出要与李白的诗词相提并论,时间仓促,这要是献出自己的诗词,很容易被人笑话。 李树道:“解元公之才,做诗肯定没问题,如果解元公能显露一手,也算是我们的幸运了!” 一男子笑道:“那是,不过能超过李白或者是相当的,怕是很难吧!” 其余众人点点头,而这时,赵三道:“之前咱家老爷就吟诗一首,我看虽然不能超过李白,也是能相当的诗词了。” “哦?是什么诗词,写出来让大家看看?” “之前所作,就算了吧。”武植道。 “诶,武植兄乃是解元公,之前所作诗词如果好,拿到现在来,也可以让大家欣赏欣赏啊。” “对对对,武植兄尽可写出!” 立刻就有人笔墨伺候,武植无语。 只好想了想。 随后弯腰提笔。 写了两首诗。 第一首自然是之前赵佶听闻的。 众人看了之后全场震惊。 因为这首诗词的确是好,绝对能和刚才王韬的诗词相提并论。 甚至更应景。 以至于现场传来阵阵叫好,就是王韬和李树也是内心一震。 而第二首,武植笑道:“我这第二首,也是描绘方圆之景!” 武植笔走龙蛇,在纸上纵横挥洒笔墨,很快第二首写了出来。 立刻就有人念出: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衣冠繁会文昌府,旌戟森罗部曲侯。 美酒名讴陈广座,凝笳咽鼓送华辀。 秦川王粲何为者,憔悴嚣尘坐白头。 第76章 前面说的是汴京繁荣之景,后面则是感叹可惜自己逐渐老去。 此诗一出。 王韬喃喃自语:“这诗…..” 他本想此举挽回面子,结果武植无论是第一首还是第二首都惊艳了众人。 全场传来阵阵惊声! 赵佶惊叹:“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衣冠繁会文昌府,旌戟森罗部曲侯…..好!好诗!” 不错!童贯也点点头。 李师师听到之后,也是目光一震,这两首诗她都未曾听过,真是那武植所作? 这…… 全场众人沸腾了。 仔细研究诗词,无论是对仗还有意境以及描绘的东西,都符合当下汴京樊楼之景。 “不愧是解元公!所作诗词太好了!” “是啊,比之李白也是各有特色,不遑多让啊!” “诗确实好….” 众人沸腾的议论,武植知道这些人不认识这两首诗。 第一首是无名作者,第二首么,其实是金代李汾所作。 王涛想要说什么,也的确找不出毛病,诗词的确是好。 如果是赵佶难堪之前,武植这样做诗词出风头,肯定会让赵佶心有不愉。 然而,武植此举,乃是为了给赵佶解围,所以赵佶不但很高兴,甚至尤为欣赏武植的才华。 他想来第一首诗词可能是武植侥幸所得,然而这第二首出来,恐怕无人能及了。 就在这时,又有人道:“还得是解元公啊!……既然已写诗两首,且众人都颇觉妙极,但这都是描绘樊楼之景。 今日李师师在此给大家演奏,解元公可否给李师师也献上一首,如此佳人,如果能赋诗一首,以解元公的才能一定能在汴京掀起不小的动静!” 王韬也赶紧道:“对对对,解元公若是再作一首,岂不妙哉?” 王韬想看武植出丑,他就不信找不到毛病。 当然,他不会说解元公,毕竟不想得罪,但众人眼睛雪亮,若是武植作错了大家自然有说他的。 “这……”武植看了看众人。 又看到远处李师师期待的眼神,着实是有些不好拒绝。 赵佶道:“解元公大才,如果有幸多闻几首妙诗,也是在坐的荣幸。” 好的诗词的确是让人想要欣赏。 尤其是见识过武植文采的人。 武植点点头:“行,在下就献丑了! “静待解元公好诗!”众人拱拱手,武植这才拿起笔墨,再次写了起来。 武植挥洒了好一会儿功夫,现场落针可闻,就盯着武植一个人在上面写着。 当写完的时候,好大一长篇落入众人眼中。 字迹挥洒不羁,苍劲有力。 立刻,李树便念了出来: 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 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 裁云剪雾制衫穿,束素纤腰恰一搦。 桃花为脸玉为肌,费尽丹青描不得。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何如有幸李师师,比翼连枝当日愿。 武植所作,上半部乃是施耐庵在水浒之后为李师师所作,此刻拿出无人认识。 后面则是拿木兰花随意改的。 这一整首前半部分描绘了李师师,后半部描绘了对李师师的初见之情。 当然,武植是没什么情的,只是拿出来乐呵。 这首诗,当众人念叨,全场一时寂静无声,对思想造成了强大冲击,随后现场炸锅了! 王韬本想要找些毛病,结果一看傻眼了:“嚲眉鸾髻垂云碧,眼入明眸秋水溢,凤鞋半折小弓弓,莺语一声娇滴滴……这可不是在描绘李师师姑娘吗?简直形象至极啊!” 王韬都忍不住惊叹。 李树也是嘴巴张大。 赵佶:“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说到赵佶心坎上去了。 他当初第一次见到李师师便是如此。 即便赵佶也写不出这样的诗词来。 妙,实在是妙啊! 这让赵佶不由得看向武植,目光欣赏,甚至有了一丝崇拜之意。 之前咱们说了,赵佶是一个艺术皇帝,他对于艺术有非常执着的要求,也很喜欢有才能的人。 而武植这些诗词都是上佳之作,尤其是这一首,完全写出了赵佶对李师师的印象和感情。 好像是为他内心所作一样。 只是他无法表达出来,武植却通过笔墨描绘而出。 童贯笑道:“解元公文才,堪称在世李白啊!如果我没看错这可以分成两首诗,被解元公合并为一,既描绘了李师师,又表达了其中的印象感情,好啊!” 之前提议武植在作诗的那人,也是目光圆瞪,喃喃自语其中的诗词….. “武兄之才,在下佩服!” 提议的这人拱拱手,表达自己对武植的敬佩之意。 “诗词好,解元公能中解元,真才实学,在下不如!” 王韬也是道:“解元公,我服气了,难怪你能第一名,而我只能第二!” 李树也是拱拱手:“咱们清河县的老乡居然有如此诗才,说来这次主考官果然慧眼识珠,慧眼识珠啊!” 赵佶闻言心中一动,这次主考官清河县的,不是那曾布吗? 曾布能将这次解元公定为武植,的确是有眼光! 而李师师也在原地楞住了,一双乌黑的双眼充满了对武植的敬佩! 她自觉完全配不上这首诗词,但武植之才,却让她内心如滔天霹雳。 自古才子爱佳人,佳人又何尝不爱才子? 这一番,李师师对武植的印象可谓是深入灵魂。 全场沸腾,多是对武植的赞扬和敬佩。 要知道,大宋对于诗词的热爱是疯狂的,武植的诗词,越是琢磨便越是感觉有一股难言的味道,即便他们想要找毛病,也着实找不出。 加上武植的字迹,显得这一首诗词更是有一种跃然纸上的精美之感。 武植想来这些诗词都是打磨了很久,被武植短短时间写出,众人如此强烈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李师师震惊过后,笑道:“今日有幸让诸位公子提诗,多谢,小女不才,也有一首萧曲献给在场诸位公子。” 说是献给在场的人,李师师的眼睛却是不由多看武植一眼。 而此刻的赵佶,还在观看纸上的字迹。 甚至现场有人开始抄录了。 不出意外,武植所作之诗要广为流传了。 不知要是被以后的作诗人知道,会不会吐血啊。 此刻,听到李师师要献上萧曲,现场又是一阵火爆。 随后,李师师拿出一杆长箫,动听婉转的萧声在现场响彻了起来。 众人逐渐安静。 武植也坐下来静静享受着李师师的炊箫。 一首萧曲缭绕,动听悦耳,出自李师师之口,更是让人流连忘返,甚觉好受。 演奏完毕,李师师再次行礼。 众人又热闹起来。 “这首曲子颇为登仙之感,不错啊!” “好听,李师师的箫曲,当真是好啊!” “李师师吹的一首好箫啊!” 武植笑道:“李姑娘不但琴弹的好,这箫吹的也是甚妙啊!” 只有李师师知道,她是在给武植而吹。 第77章 因为武植献上的几首诗词,她都很喜欢,也算是一种回应。 一场聚会在欢声笑语之中很快结束。 大家见到了李师师,同时也见识到了武植惊艳之才。 更知道这位武植乃是解元公,在场不少人在结束之时,过来拱手道:“解元公之才,今日得见,实乃荣幸,不知是否能交个朋友?” 又一人道:“虽然第一次见,不过我对武兄有一种相见恨晚之情,明日我们可否喝一杯……” “解元公他日必定是进士,人也是器宇轩昂啊,对了,解元公如今是否婚娶?” “是啊,解元公,如果没有娶妻的话,我家有一小女今年十六岁,若是解元公有意……” 四周众人都开始想要认识解元公,毕竟马上科考在即,武植一个进士是少不了,不免想要攀上这层关系。 武植自然不会说什么,都打马虎眼推辞了,然后迅速到了外面。 赵佶和童贯在旁,赵佶笑道:“多谢武兄刚才替我解围!” 武植拱拱手:“客气,也不算是解围,说来还是我抢了赵公子的风头,真是惭愧啊!” 听到这话,赵佶更是感慨,武兄明明是替他解围,却说自己是为了出风头。 可谓是给足了赵佶面子。 赵佶笑道:“依我看,以武兄之才,以后一定能为朝廷所重用!” 武植笑道:“这个以后谁说的准,这次我若是能考上进士就不错了,至于是否得到重用,还得看自身的造化。” 童贯道:“我看武兄以后一定能仕途大展。” 武植:“多谢二位吉言!” 赵佶和童贯对视一眼。 这时,赵佶又问道:“对了,武兄刚才诗词之言,莫非是对那李师师有什么念想?” 闻言,武植笑道:“这倒不是,诗虽有情,作诗词的人未必真心,我也不过是取乐而已,倒是对李师师没其他想法,我家有妻子,这次过来一心只为了考上功名。” 听到武植这么说,赵佶双眼一亮,随即点点头。寒暄一番这才告辞离去。 临走前,赵佶道:“以后我们还会在见面的。” 看着两人的背影,武植也没多想。 说来这次显摆,武植得到了一些情绪值。 不过也不是很多。 虽然在聚会上诗词让人产生了不小的情绪,但毕竟人太少,相比武植现在的兑换比例,也不过才得到二十几点而已。 武植和赵三也要离去了。 而他不知道的是,在三楼窗户边,一名曼妙的身影望着武植远去。 旁边丫鬟道:“小姐,莫非是看上了那武植解元公吗?” 李师师轻声道:“休要胡说!” 丫鬟:“我看小姐就是看中了那解元公,不过可惜啊,那解元公是来科考的,本身有功名在身,他日便是进士,此刻一别,不知道还有没有这个机会啊!” 李师师摇摇头:“他是我遇见无论是样貌还是才能都属罕有之人,这样的人必定中进士,我与他,呵呵,我一介歌女,哪里能攀上这样的人,可惜不能与公子单独聊上几句!” 李师师放下窗户,武植已经走远了。 丫鬟道:“小姐可是汴京的名人,多少达官贵人都想要一睹芳颜,他虽然是解元公,但如果小姐有意,并非不可。” 李师师笑道:“他这样的人,多的是佳人爱慕,算了,以后的事情再说吧!” 李师师也是嘴角带着些许苦笑。 在这样的地方流浪,又何尝是她所愿。 只是没有家世,流浪在外,虽有众人抬爱,却也只是流浪歌女。人家对他未必上心。 由于天色已经渐暗,武植找了一家酒楼便住下了。 而此刻的曾布府。 曾布坐在椅子上正在翻看书籍。 一名手下来报。 曾布道:“如何?” “大人,那武植刚从樊楼出来!” 曾布:“樊楼?他在樊楼?” “是的!大人,属下亲眼所见,他去见李师师了!” 听到这里,曾布眉头一皱,李师师的大名他自然听过,是汴京一代才女,虽然卖艺不卖身,却也是风尘女子。 武植去见李师师做什么? 曾布摇摇头:“现在科考在即,他居然逛青楼……” 曾布对武植的行为是不喜的。这种事情也不看个时间,科考在即,他应该多读文章才是啊。 如果武植是这样的态度,让曾布有些担心他写出的文章不能得官家中意,这样一来,扶持起来难度变大了。 “他在里面还做了些什么?”曾布问道。 手下便将其中发生的事情告知了,大致意思是众人见李师师,吟诗作对,包括武植诗词惊艳众人的情况。 他调查的很清楚,曾布问道:“所作何诗?” “属下已经打听了一份,抄在本上,大人请过目!” 此人调查的武植不可谓不仔细,毕竟是曾布吩咐。 曾布拿书纸一看,这上面有很多诗词,看到这些诗词,曾布顿时一愣,他发现自己还是小看了武植的诗词才能。 这每一首诗词都非常不错,真是那武植所作? 曾布倒是有些意外,这武植似乎对于诗词有很大的才能,不过也是,自己钦点的解元公,能做出这样的诗倒也符合,但还是让曾布感慨了许久。 虽然如此,曾布还是觉得武植在科考期间去逛樊楼,不合时宜。 曾布这样想,其实也不是说他有多好,实际上曾布家里也是纳了很多妾,也经常去这种地方。 但武植是他的学生,他去,在曾布心里难免会有不好的印象。 不过想来也无伤大雅,曾布也没有太多的念头。 在大宋,这种情况也很普遍,也就没在多计较。 武植根本不知道这一切。 他不知道曾布派人观察他,也不知道他遇到的两人,一个是当今官家,一个是历史上有名的童贯。 其实,武植只要打开面板,就能通过情绪获得列表,知道赵佶和童贯的信息。 为何? 因为他的情绪获得,系统是有提示是谁的,有名字,武植若是看到赵佶和童贯的名字,自然会认出来。 只是信息过于繁杂,武植并没有任由其提示,加上信息很多,人很杂,密密麻麻的信息也着实看不过来。 好在武植在聚会期间非常谨慎,并未说什么不好的话,也不会得罪谁。 第二天清晨。 此刻汴京皇宫朝堂上。 许多大臣站立,商议了一会儿早朝的事情,随后曾布离去。 走到一半,却被童贯叫住了:“曾大人留步!官家召见。” 曾布倒也没多想,他身为大臣,皇帝有事找他商议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一般事朝堂上就可以说了,官家亲自召见不知所谓何事? 第78章 他来到大殿。 宋徽宗正在批阅奏折,看到曾布进来,笑道:“曾布你来的正好。我有件事情想要问你!” “官家请说!”曾布行礼,静候一旁。 赵佶:“武植你可知道?” “武植?”曾布内心一震,莫非是自己有意想要提拔武植,被官家发现了?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如果曾布有意提拔下面的人,借助科考之名徇私舞弊提拔自己人,那自己这个考官是不合格的。 虽然武植是凭借真才实学,也不能完全算他在提拔。 但毕竟他们两人有所交流。 曾布有些着急,虽然他在朝中势力如日中天,被抓住小辫子,也是要不得的。 “认识!” 曾布也没有否认,此人是他亲点的,自然知道。 此刻曾布有些忐忑,打量赵佶的表情。 赵佶笑道:“这武植朕很欣赏,这次派你去主考倒是对了,此人被定为解元公,你也确实慧眼识珠!” 曾布内心先是一震,随后有些无法理解,官家并不认识武植,怎么知道他亲点的是个人才,而不是他故意提拔? 曾布准备说什么,赵佶扔过来一张纸,上面正是武植的诗词。 曾布看了后,才知道原来官家见过武植的诗,不过,他怎么见过,莫非…… 想到这里,曾布哪里还不明白,官家分明是去了樊楼,见过那武植。 若不然这些诗词怎么可能被皇帝看到。 曾布并未多言,而是颇为喜悦,不曾想那武植去那种地方还能得到官家赏识。 这小子,好造化啊! 这可是大好消息。 曾布内心欢喜:“官家,臣乃是这次主考官,为朝廷选拔人才是臣的职责所在。我观他的文章便知武植颇有才能,所以定他为解元公!” “这件事情你办的不错,很好!”赵佶夸赞了曾布,曾布内心更为喜悦了。 暗道那武植居然还有这般造化,哎,此乃天意,天意啊!!! 赵佶:“对了,那武植的考卷,你可还记得?念给朕听听!” 曾布点头:“武植之文我观了几遍所以印象深刻,其中有一段词臣觉得很好,臣这就念给官家听……” 曾布将少年国说,当下背诵了出来,曾布记性很好,何况他看过几遍,一字不漏将其背出,可谓是滔滔不绝…… 而坐在椅子上的赵佶听了之后,立刻站起来,越听越是震惊:“少年强则国强!……好好好,这文章妙啊,不愧是武兄所写……” 武兄?……听到这话,曾布目光一凝,随后手指颤抖,内心更是狂喜,好家伙,这都和官家称兄道弟了? 赵佶内心也是颇为激动,他发现了一个人才! 一个胸怀大才的人,他也亲眼见识过武植的诗才,尤其是听到这文章之后,更是满意。 交流一番,曾布怀着激动的心情离去了。 且对武植去樊楼也没有任何的想法,看来此人自有造化,即便不是他提拔,恐怕也是青云直上。说来真是巧啊!他居然能碰到官家,还得到官家赏识? 看来朝廷要增一名高官了。 宋徽宗在书房还在念叨文章,曾布走后,一名妙龄少女走了进来,她身穿华丽的衣装,一张可爱的脸蛋,五官也是颇为秀丽,带着少许天真。 少女笑道:“父皇,你在看什么呢。” “哦?福金啊,来,你看看,这诗怎么样!” 来人是宋徽宗的四女,赵福金。 这赵福金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悲剧女子。 赵福金在经历靖康之变后,被俘金国。 根据记载,赵福金是因为被众人侵犯,最后导致谷道破裂而死。 由此可见,赵福金生前遭受了多少屈辱和折磨。堂堂一国公主,最终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一生,令人唏嘘不已。 赵福金是宋徽宗最漂亮的一个女儿,也号称宋朝第一美女。 她长得实在太漂亮,宋徽宗觉得公主称号配不上她,将公主称呼改为帝姬,所以赵福金称茂德帝姬,又名富康公主。 当然,现在一切还没发生。 她也没嫁给蔡京的五儿子蔡鞗。 靖康之耻,也还没有到来。 赵福金看到诗词之后,有些惊讶:“父皇,这诗词很好啊!” “嗯,朕也觉得,此乃清河县解元公武植所作。”赵佶点头。 “武植?”赵福金仔细看了诗词之后,这一篇篇诗词每一个都非常有意境。 “父皇,这诗词当真好啊,我想抄录一份。” “拿去吧!”…… 时间缓缓而过。 武植和赵三在逛街,却也没能将整个汴京走完。 太大了。 而这几天武植又进行了一次加点。 花费了12点加在了体质上,体质78+12,体质提升到了90。 武力值从835提升到了847斤! 武植现在的力量,可以随手打死一头牛。 他的体魄惊人,非常人能比,可惜目前没有用武之地啊! 还是准备科考吧! 武植想了想,现在其他的属性他也没着急,还剩下260属性他存着。 本来他应该只有210点,不过最近他的店铺正常营业,每天还会产生一些属性,所以才有这么多…… 很快,科考时间到了。 武植等这一天很久了。 这天他早早起来,去了省试考场。 考试的题目虽然在不断变化,但最终离不开策,论,诗词,经文等,而到了殿试一般都是试策。 这次的主考官,依然是曾布。 武植和众多考生排列,他还能看到那王韬和李树。 之前王韬和李树都在武植之下,所以这一次他们也希望有个好成绩。 李树上次的第三名,他希望这次能考中进士,至于王韬,他心倒是很大,想要夺取状元,亦或者是榜眼和探花,总要得到一个名次才行。 而科考分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宋朝没有秀才,所以是从举人开始,而想要得到状元,必须得在整个大宋朝所有文人考生之中夺得第一名。 竞争之激烈,是极为残酷的。 很多人读书多年,就是为了有功名,状元很多人倒是不敢想。 在场的人很紧张,这一关更重要。 是只能做一个举人,还是可以考上进士更上一层就看这次了。 很快,考题下来。 武植看向考题。 这考题是属于大学里的内容,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个题目其实很简单,但凡读过书的都知道怎么回事,只是越是这种简单到容易的题目,想要写出新意就难了。 一个人或好或坏,明德本性却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明明德就是始终保持警惕,让自己处于清醒的认知状态,让本性一如既往保持清明状态。 王阳明这样认为: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体也。 亲民是让君子像父母对待子女一样对待他人,做到真情实意。 至善也就是永远不能舍弃至善。是从我们出生时已经具备的善,通过修养而致力于达到无一毫人欲之私。 这考题想要写出让人眼前一亮,倒是有些难度。 在稳中写出关于变革的思想,写的不对,立刻就变成了陷阱,只有以奇制胜才能越众而出。 武植想了想,便开始提笔了。 如何亲民,就需要从如何管理天下做文章了,不然何以亲民? 就要写出变革,以施天下,还不能是硬扯的那种。 管理天下,作为君王希望自己独权,作为臣子希望权在手。 而宋人是比较反对君王专权的,让曾布看的文章,自然是写宰相是天下读书人科举而出,代表公道,君王虽然无上尊贵,去也不能兼宰相权。 宋人认为,君王当垂拱,以权赋宰相,以监测之,就是要放权给宰相,共同治理天下。不可独立专行! 但对于宋徽宗而言,你写这样的文章,他看了之后肯定不喜。 这家伙喜好面子,身为君王自然是一力独断,宋徽宗不悦,虽不会杀了你,但进士怕是得不到了。 所以如何写的让曾布觉得好,又让皇帝不敏感。 就要看功底了,不能写的太直白。 对于曾布,武植依然是变革之意打动,引起共鸣,和上次立意一样,但不能一成不变。 对于宋徽宗,武植自然是要用瘦金体来将其打动了。 其实,对于拿到第一名状元,武植也不敢说自己绝对就行,但该怎么答题,还是要思虑再三的。 现在瘦金体武植已经掌握的很好,宋徽宗喜欢字体,绝对能让他耳目一新。 这家伙是昏君,但是艺术造诣高,喜好艺术才人。 他的字画和书法是一流的。 武植下笔写了很多,很快考卷密密麻麻写了一大堆,不过时间还有很长,武植要多读,进行审阅达到最完美的效果。 天下之治,有因有革,期于趋时适治而已。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事异则备变,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治理天下的办法,有继承有变革,但都是为了能符合时代需要,达到治理的目的。治理国家不要拘泥于一种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事不一样,原来的举措也要随之变化。 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变化了就能通达,通达之后才会长久。指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从发展到衰落的过程,只有寻求变化才能继续发展。 下面内容还有很多,武植检查的很仔细…… 由于考场统一书法,正好让武植的瘦金体显出少许,却又不和宋徽宗完全一样。 这样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字体也算是投其所好了,而其中的文章内容,武植也不全是变革,有些许中和之用。 顺着变法可以,不能写的太过,否则宋徽宗看了未必爽。 不过宋徽宗对书法很是喜爱,他若是看到这瘦金体,不知道会是什么表情。 绝对亮眼。 只要最后殿试没什么问题,前三甲就妥妥了。 即便没有前三甲,好歹也是一个进士。 但也要得过曾布这一关,不然你怕是见不到官家了。 不过他和曾布有些交流,问题应该不大。 时间缓缓流逝,武植已经确定了考卷内容,又从上到下看了几遍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了。 才松了一口气。 等到考试结束,武植才离开考场。 现在只要回家等消息即可。 而武植成为进士可谓指日可待! 考卷已经上交,等下面的考官阅读完了之后曾布便会查看。 曾布这次有些期待。 虽然官家和武植有些接触,但你写出来的东西要是那么回事才好提拔,所以武植考卷内容还是很重要的。 不知道以这位解元公之才,在会试上能写出什么精妙文章?是否能在殿试中得到状元呢? 第79章 曾布在审阅考卷。 因为这是前面的程序,所以考卷上已经被糊名,只有最后才能得知考生姓名。 这也是为了公平。 不过上次武植的字迹他倒是能看出来一二。 所以,他在等武植的考卷。 只是审阅了很多考卷,他都没有发现武植的,武植的字迹也没看到。 上次虽然也是统一书法,但有少许不同,此次在看他绝对能认出。 看半天,还未见到武植的考卷。 曾布有些着急了,这怎么回事?武植的考卷呢? 他发现自己找不到。 莫非是被其他考官给刷下去了? 如果是其他考生被刷下去,曾布也就不管了,但由于关乎武植前途。 所以曾布开始从刷下去的考卷重新查看,但依然没有结果。 曾布无奈,倒是手中有几份写的非常不错,但各种文才聚集,有几篇都是非常好的,有一篇甚至让他很是赞同,觉得很妙。 写的字体偏瘦,在统一书法上居然能别出心裁,其中内容也是让曾布叫好,只是看不到名字,若不是要提拔武植,这文章他肯定要排第一。 不能确定是谁。 曾布很是着急,但想来他也只能决定武植是否是进士,却无法给出最终排名。 他定出的排名只能作为参考。 决定的还是宋徽宗。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武植这次下功夫,在于宋徽宗。 他的文章,曾布看了中进士是没问题的,但武植既然科考,就要拿下第一名。 所以他要的是宋徽宗认为第一。 曾布此刻看着一张考卷,上面无论是文章还是字迹,都让曾布觉得很是满意。 只是糊名之后,他看不清此人是谁。 所谓糊名,在宋代常称为弥封,就是要把试卷卷首的考生姓名,籍贯和初定等第都要封住或者裁去,以防评卷官徇私作弊。 只有排名过后,曾布才能查阅。 这一点他也不能更改。 算了……曾布也无办法,凭借武植之才,过这一关还是没问题的。 还是看当今官家怎么裁决吧。 “这武植明明知道用上次的字迹我能将其通过,却偏偏改了字迹让我找不到! 武植怕是对自己的文章很有信心,能中进士,既然他避开了我,莫非他的文章是在倾向当今官家? 如果真是如此,那此人之自信,怕是没几个人能比!” 曾布感叹一声。 也不找了。 而此刻的武植,在客栈中喝酒。 和王韬,李树小酌几杯。 看着窗下人来人往。 客栈也有一些其他的考生聚集在一起交流。 他只认识王韬和李树,今天二人过来找他。 武植也不好拒绝,几人便在一起喝酒交流,其中大部分内容就是此次考题的内容。 王韬和李树有些患得患失,而武植倒是没什么压力。 王韬:“我看武兄如此轻松,怕是对这次科考很有自信啊!” 武植笑道:“呵呵,考卷已经上交,即便我此刻在担心也是无用,还不如静等结果,倒是两位,这次考题发挥的应该都不错,中进士不是问题啊!” 听到这话,李树笑道:“武兄,承你吉言了,我若是能中进士,他日定要在和武兄喝几杯! 可惜啊,我李树多年读书,但这天下读书人太多了,有才之人也太多了,我能不能中进士,也是有些悬啊!” “而武兄之才,怕不是进士这么简单,说不定这次前三甲,定有武兄之名啊!” 王韬点点头:“确实!当日在樊楼,武兄之才众人所见,到时候武兄若是中了状元,可是青云直上,以后在朝为官,还得多多照顾我们一二!” 王韬虽然口里这么说,也佩服武兄之才,但他还是抱着一丝侥幸心理。 毕竟考试最主要的是题目,而不是诗词,万一他自己写出的文章被官家看中了呢? 这也是不一定的。 自古以来,有才华而高中者,比比皆是,才华一般却能进士及第的也不是没有。 这其中就得有一点点运气成分了。 如果王韬有自信才能超过武植,他便觉得是才能而不是运气。 现在他觉得自己的确有些不如武植,如果在考题上面他发挥的刚好被官家喜欢而夺得前三甲也未可知。 所以,他希望自己的运气好一点。 武植拱拱手:“一定,一定,若是你们二位中了前三甲,以后也得多多照顾一番啊……” 几个人在一起交流,倒也算是和气。 他们都是清河县的人,所以大家彼此之间有些老乡之情,总归是自家那边的。 不然他们也不会找武植聊天了。 何况武植是最有潜力的一个。 再过两天,他们就要进行殿试。 而武植倒是对汴京皇宫非常好奇。 作为地球人,他虽然去过现代故宫,但宋朝的皇宫他还是没见过的。 此次能否去殿试,非常重要。 只要能参加殿试,基本上就是过了。 以前宋朝还有在殿试期间被淘汰的考生,但最后那些考生心中冤屈,所以投敌西夏,导致给宋朝造成了很大动荡。 所以宋朝吸取了教训,现在只要能参加殿试,基本不淘汰,后面只是一个名次问题。 能入殿试,以后有官职在身,一朝从民众变成统治层。 这是所有科考之人期待的一天。 以后是一腔热血报效朝廷,大展宏图,还是落榜回归乡野,全部靠这次机会。 武植看王韬,李树两个家伙此刻着急的额头都是汗,坐立不安。 他们在想象自己以后平步青云,也想着回家乡光宗耀祖。 享受诸多荣誉和地位,若是落榜,虽然他们还是举人身份,但有机会上去却停滞不前,有点可惜了。 上下落差太大。 此刻。 曾布已经审阅了所有考卷,也定了排名。 他不知道武植是哪一张考卷,还是排定了名次,定名次之后,可以看考生名字了。 会试,无疑比解试更严格。 此刻关系武植名次,他曾布也紧张了。 所有程序走完,排名定出,这时终于开始要

相关推荐: 秘密关系_御书屋   我的风骚情人   山有木兮【NP】   蝴蝶解碼-校園H   弟弟宠物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   过激行为(H)   万古神尊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   婚里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