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睛充满了期待:“这个人会是我吗?如果能嫁给哥哥就好了!哥哥家里那么多姐姐,挺好玩的!” 赵福金其实还是很单纯的,想到能嫁给自己心仪的人,赵福金有些脸红。 她不知道这个人是不是她。 所以,为了防止这件事情出现意外,赵福金坐不住了。 她赶紧走了出去。 “公主,你要去哪里呀?”身后的丫鬟看到赵福金跑出去,还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赵福金回头:“你们就在这里,我去找父皇!” 赵福金一路小跑,很快就到了延福宫。 “哦?”宋徽宗正在犯愁,看到赵福金过来,招招手:“金儿来了,快过来!” “父皇!” 赵福金刚刚跑过来,气踹着。 “什么事这么着急?”宋徽宗看到福金脸色通红,也是有些意外。 赵福金:“父皇,听说你要许配一位公主给燕王?” “嗯!”宋徽宗笑道:“这件事情你也知道了?不错,燕王为大宋开疆扩土,朕要将一位公主嫁给她,也好拉拢燕王,两家联姻是很好的一件事情!” “怎么了?”宋徽宗知道金儿肯定是有事找他。 不过他没多想。 赵福金笑道:“父皇,可不可以让我嫁给燕王啊!” 赵福金搂着宋徽宗的胳膊,宋徽宗刚才还在笑嘻嘻的喝茶呢,此刻听到这话整个人一震,不可思议的看向赵福金:“金儿,你刚才说什么?” 赵福金:“我想嫁给燕王!反正你也要嫁一个女儿,还不如就我呢!” 宋徽宗一双眼睛充满了呆滞:“金儿,你在说什么?你要嫁给燕王?” “对啊,我想嫁给燕王!”赵福金笑道:“既然要联姻,肯定要是父皇最疼爱的女儿啦,不然多没诚意,这样也能稳固燕王的心啊!燕王知道您将最疼爱的女儿嫁他,肯定会知道陛下的心意的。” “……”宋徽宗一开始可就没考虑过赵福金啊! 但是赵福金这么一说,还的确是有道理,只是,毕竟是他最疼爱的女儿:“金儿,嫁给燕王做平妻,你愿意?” “当然!”赵福金道:“就算不是平妻,是妾,女儿也愿意!” “这不是胡闹吗!”宋徽宗道:“若是你嫁给燕王为妾,咱们皇家还要不要脸面了? 就算是平妻,也不应该是你!这件事情你就别想了,朕会从其他人中挑选,你就安心待在宫里吧!” “可是!父皇!”赵福金:“女儿大了,总是要嫁人的嘛,燕王有情有义,又有能力,女儿在他家和他夫人一起交流过,觉得都很不错呢,如果能嫁给去,相信女儿会过的很幸福的!” 宋徽宗自然是不会同意的,然而赵福金拉着宋徽宗的胳膊,又开始撒娇了:“好不好嘛!燕王是自古少见的才子,又有能力,我嫁给她反倒是女儿的福气!” 宋徽宗:“你说燕王的能力,这点朕倒是不反驳你,他的确是朕见过最有手段的人,无论是金国还是辽国,都不是我们大宋随便能对付的,燕王却可以短时间将其消灭,朕也没见过谁有这么大本事!” 宋徽宗被女儿不断的撒娇弄的没法,加上燕王的确优秀,宋徽宗最后想了想,还是不同意。 赵福金又道:“父皇,我是不是你最疼爱的女儿?” “嗯,金儿永远是朕最喜欢的!”宋徽宗也毫不避讳,他的确是最疼爱这个女儿。 赵福金嘿嘿笑道:“既然父皇最喜欢金儿,肯定是希望金儿过的幸福是不是?” “嗯,当然!” “那女儿嫁给燕王就很幸福,父皇为什么不同意呢?” “如果父皇将其他姐妹许配给燕王,而非金儿,金儿一辈子都不会开心的。好不好嘛!”赵福金拉着宋徽宗的胳膊,靠在怀中撒娇起来,宋徽宗也是有些无奈啊! 他看着自己这个宝贝女儿,还真是有些舍不得呢。 但金儿说的也很有道理! 嫁的是燕王武植,的确不会辱没了皇家,他想了想,无奈点点头:“好吧,既然你愿意,朕可以成全你!” “真的?” “嗯!” “太好了,谢谢父皇!”赵福金高兴的跳了起来,拿起旁边的点心,亲手给宋徽宗送上了一个。 宋徽宗看着赵福金这么开心,也是无奈的笑了。 这也就是燕王,若是说嫁给其他人,宋徽宗还是要多多考虑的。 但燕王的确没话说。 这也未必是坏事。 得到同意的赵福金,开心坏了。她要准备嫁给武植的一切事宜。 而与此同时。 皇后的宫殿中。 显肃皇后,正在接见一个人。 第351章 此人和显肃皇后交流了一番。 年级看起来稍大的男子是显肃皇后的老爹。 他们两人无非议论的是现在大宋的局面,还有关于官家最近宠爱谁多一点之类。 作为显肃皇后的父亲郑绅,自然是希望官家喜欢他家女儿,这样他家的地位才能越来越高。 随后,在听说了陛下要封赏太师的时候,郑绅有些激动。 显肃皇后:“爹,你怎么了?” 郑绅道:“你怎么能让官家封赏燕王太师呢?这个位置为父一直想要,若是给了燕王,我岂不是坐不成了?” 显肃皇后笑道:“其实太师只是一个虚职,并没有什么实权,既然父亲看中,以后有的是机会。” 郑绅叹息,觉得挺可惜。 太师虚职虽然没权,俸禄待遇可是一点没少啊! 想到官职没希望,郑绅内心还是有些不悦。 郑绅想要得到这个官职也是有原因的,除了俸禄之外,名头就不同凡响。 毕竟挂上太师之衔,绝非一般人啊! 太师这一官职从商朝就已经设立了。 商纣王时,箕子便被任命为太师。到了周朝,居功至伟的姜太公也被封为太师。 这个时期,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其中太师是三公之首,地位最为尊崇。 谁不想当? 汉哀帝刘欣和汉平帝刘衎时代,更是把太师作为上公,位列三公之上。 到了宋代,太师已经完全成为了一种荣誉称号,多被用来赠予地位显赫,劳苦功高的重臣,如北宋开国功臣赵普,贤相文彦博等等。 太师品级为正一品,虽没有实际权力,地位依然很高。 在郑绅看来,燕王已经封王了,还要拿走太师的位置,他心里怎么能高兴呢。 和太师,丞相不同,王是一种爵位。宋朝的王爷有三个等级,即王,嗣王,郡王。其中王指的是皇帝的兄弟,皇子,他们被直接分封,又称亲王。 一般来说,亲王同时担任着封地的都督,总管等职位。按品级来说,王等同于正一品。 王爷去世后,他的继承人继位,便被称作嗣王,皇帝特别降下谕旨册封的,则被称为郡王。 嗣王,郡王的管辖面积相对比较小,所他们享受的待遇也相对偏低,一般为从一品。 武植虽然是外姓王,地盘却极广,超过一般的亲王!这已经非常有地位。何况在加上一个太师? 太师即便没实权,也极为受人尊敬,在礼遇方面比一些实权的都要优待。 对于燕王来说,这是锦上添花,而对于郑绅来说这是他所需要的啊! 哎! 不过官家已经册封一个,肯定也不好在册封。 郑绅也是有些恼火:“这忽然冒出来一个燕王,跟老夫抢夺太师职位!气死我了!” 他知道对方是燕王,身份尊贵,但那又如何? 他女儿可是当今皇后。 不比燕王尊贵? 跟他抢夺太师之位?郑绅对于燕王有些意见了。 虽然这事和燕王没关系,但毕竟是他拿走的。 可惜他也无可奈何,郑绅道:“你说的对!如今你在大宋已经贵为皇后,以后爹还有机会。而你和官家的关系还是要处理好!毕竟咱们郑家还是靠大宋官家才有今日!” 郑绅不说,显肃皇后也知道。 她能成为皇后,自然也是有一些手段的,在伺候官家方面那是没话说。 不过,显肃皇后想到这里,便是道:“最近刘贵妃最为得宠,陛下天天和她在一起。” “刘贵妃?” 郑绅眉头一皱,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官家越是宠爱他女儿,他们家地位才会越来越高,刘贵妃是个阻碍。 郑绅道:“可是那赵福金的母妃?” “是的!”显肃皇后点点头:“陛下不但极为宠爱刘贵妃,同时也很喜欢他的女儿赵福金,所以我的地位也并非稳固!” 显肃皇后现在只能保证自己不犯错,稳定皇后的位置,想必那刘贵妃也翻不出什么花样。 “只要你不乱来,不犯下大错,官家是不会动你的!不过……我担心的是!”郑绅面色思索。 显肃皇后:“爹在担心什么?” 郑绅:“有没有这种可能?……若是刘贵妃的女儿赵福金嫁给了燕王? 如果是这样的话,可不得了。 燕王此人势大,若是娶了赵福金,刘贵妃得到燕王这层关系,地位也会水涨船高,到时候有可能威胁到你!” 显肃皇后摇摇头:“不可能!正是因为陛下疼爱赵福金,所以不可能让赵福金嫁给燕王!嫁过去毕竟是平妻,公主嫁给尚未婚配的大臣公子才算是正常的。” “嗯!”郑绅点点头:“但爹还是担心,万一如此呢?燕王这种人可是万年难得出一个啊!官家说不定真会这么做。” 显肃皇后笑道:“没有这个可能,陛下我还是了解的!陛下一定不会将赵福金嫁给燕王。所以父亲不必担心!” 说来,刘贵妃和她属于互相竞争的对象。 她是皇后,一国之母,刘贵妃则是陛下最喜欢的妃子,天下很少有妃子不想当皇后的,她是皇后也不想有妃子威胁到她的地位,所以两个人属于竞争状态,关系非常微妙。 郑绅:“希望真是如此吧!” 就在二人交流的时候。 这时。 忽然有丫鬟进来:“启禀皇后,有关于嫁公主的消息。” 显肃皇后问道:“什么事?” “宫里传来的,听说官家要将福金公主许配给燕王!” “你说什么?陛下要将福金公主许配给燕王?” 听到这消息,显肃皇后有些难以置信! 刚才她还说这根本不可能,而现在她脸色很难看。 赵福金是陛下最疼爱的女儿啊,陛下到底怎么想的? 而且,福金公主也甘心嫁给武植成为平妻吗? 显肃皇后万万没想到。 关键是刘贵妃和她是对头,如今她女儿嫁给实力强大的燕王,这还了得? 相当于她的对手更强了! 对她来说是一种威胁。 郑绅也是神色变换:“我之前就说过有这个可能……还真说中了!这对我们不是好事。” 郑绅摇摇头。 其实刚才他也只是这么说说,猜测有可能。 当知道事情真如此的时候,还是不免有些纠结。 第352章 他女儿是皇后,刘贵妃和赵福金在加上燕王,这要是扯上关系,对他女儿的威胁不可谓不大。 因为刘贵妃若是想要做皇后,可以通过武植的关系,单凭刘贵妃一个,即便有这个想法也不可能实现。 就算赵福金是皇上最疼爱的,但皇后位置极为重要,不是说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 但,若是燕王要帮助刘贵妃,此事就有点可怕了。 显肃皇后脸色阴沉,她又问道:“你还知道什么?为什么陛下会将赵福金嫁给武植,她不是最疼爱赵福金吗,没道理啊!” 丫鬟道:“皇后,我听说是赵福金自己去找陛下,促成了这件事情!” 显肃皇后:“你是说赵福金自己请求的?” “是!” “这个赵福金,她不是成了燕王妹妹吗?哪有妹妹嫁给哥哥的?这传出去肯定不好听吧?陛下怎么会同意呢!” 显肃皇后很是想不通。 郑绅摇摇头:“义妹始终没有血缘关系,婚配并非不可以,所以这个问题倒也不大!” “只怪燕王能力太强,恐怕是陛下为了拉拢燕王,也不在乎这些了!何况是赵福金公主自己提出的要求!” 显肃皇后:“咱们得想想办法,若是他们联合一起对皇后的位置极为不利!” 郑绅:“行不通的,燕王势大,赵福金主动愿意嫁过去,不可能阻拦,若是此刻我们做什么得罪了燕王怕也不好收场!” 郑绅不希望看到这种结果,而且官家的意思谁敢反驳呢。 郑绅叹了口气,又逗留了一会儿,也不得不回去了。 他目前是直省官,自己想的太师没了,女儿地位也受到威胁,这次来都没什么好消息。 不仅仅是皇后的宫殿。 此刻得到消息的宋徽宗其他女儿,也觉得很意外。 一座大殿中,十几个宋徽宗女儿聚集在一起商议。 她们知道消息后,也很震惊。 赵玉盘摇摇头:“居然是赵福金?” 赵金奴叹息道:“没错,就是赵福金!” 赵金罗:“赵福金本来就深得父皇宠爱,嫁给燕王这么好的事情,也归在她身上了!哼!” 赵富金公主也是无语:“哎,要是我该多好啊!” “可惜了!嫁给燕王的只有一个。” “是啊!我们也总不能都嫁给燕王吧!” 众人议论纷纷。 在这里聚集的公主,最低的有十五岁,大的有二十几岁,其余有的出嫁了,剩下在这里的都是没出嫁的。 她们都是皇室家族的帝姬,也可以说是公主。 她们想要给自己一个好归宿。 也对燕王仰慕已久。主要燕王很年轻,是她们喜欢的那种有能力有才华的人。 这些公主以后都是要出嫁的,既然总是要出嫁,若是嫁给燕王,至少留在大宋,地位也显赫。 她们知道自古以来,一些公主很多都成为了国与国之间的联姻工具,有的嫁到了其他国,无论待遇多好,毕竟是异地他乡,难免会有些伤感。 若是能早日嫁到大宋的贵族,有地位的人家,也是非常不错的。 这些姐妹在一起之前还互相争吵个不停,不时散发呵呵的笑声。 如今听到消息,一个个就如同蔫了的花朵一样,都在叹息呢。 其实,说来这些公主各个长的都不差,无论是身材还是长相,是很秀丽的美女。 毕竟宋徽宗长的也算是一表人才,而皇帝纳妃,那些美女没有一个长的差的,所以这些后代子女大多都长相端正,有的还甚为出特。 即便有些年纪不大,也是亭亭玉立,该有地方一点也不缺少,非常的圆。 要模样有模样要身材有身材,关键一个个还是皇室家族的人。 这若是随便嫁给一个大宋地位比较低的人家,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和皇家攀上关系,可不得了。 几乎可以横着走。 可是现在她们都向往武植。 只是嫁给燕王的不是她们而是赵福金。 一些姐妹还有些不服气的,本来官家就喜爱赵福金,现在燕王也是她的了。 “哼,想来真是有些不服呢!我嫁给燕王多好……”赵玉盘红润的嘴唇撇了撇,轻哼一声,倒是显得有些可爱。 赵金奴也是道:“是我才好呢!我现在年纪也不小了,早该嫁人,好不容易有个好事,却也归了福金妹妹,父皇太偏心了!” 赵金罗嘿嘿笑道:“谁让赵福金会撒娇呢,长的也出众,加上刘贵妃深得父皇宠爱,有什么好事自然都在她身上喽!” 赵富金一愣:“可是我听说,是福金妹妹自己找的父皇求来的呢?” “什么?”赵玉盘一听:“福金妹妹真是好手段啊,早知道我们也去求了,晚了一步啊!” “你求也没用,只要福金妹妹也去,到时候父皇还不是听福金的?叫我说,父皇就是偏心!”赵金奴瞪着一双圆溜溜的黑眼睛,气呼呼的。 其实这些公主都没多大。 她们争论的厉害。 不过说来,这些大宋的公主还是挺有意思的,为什么呢? 因为她们的名字。 你看她们的名字,不是赵富金,就是赵金奴。 想一想,富金? 什么意思? 让金国富裕起来? 而这金奴意味着什么……金国的奴隶? 仿佛她们的名字都意喻着某种未来一样。 而根据历史,她们的名字还真符合了历史轨迹。 这些公主很多都是被掳走到金国的。 比如赵玉盘,被金国太子爷完颜宗磐强占,宗磐死后,充入金熙宗后宫。 这太子,后来好像是被岳飞的人给杀了。 还有荣德帝姬赵金奴 时年25岁,被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堂弟完颜挞懒完颜昌强占,挞懒死后,充入金熙宗后宫。 安德帝姬赵金罗,被金太宗的异母弟弟完颜阇母衍庆强占,他在金国功臣排第十二,公主最后因为折磨而死。 洵德帝姬赵富金,时年18岁,被国相爷完颜宗翰的儿子完颜设马也强占,后不详。 顺德帝姬赵缨络,时年17岁,被完颜宗翰衍庆功臣排第四强占,宗翰死,归习古国王按打曷,被折磨而死。 可以说,她们的结果都不好。 其中赵金奴这个名字最符合她们的经历。 而赵金奴实际上的这个奴,在古代并不是贬义,当时很多叫奴的。 但皇家的公主都这么叫,似乎也暗喻了某种结局。 好在现在金国已亡,连同辽国也没了,所以这些都不存在。 不过她们很多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被充入了后宫。 现在金国没了,也自然谈不上充入金国后宫了。 此刻。 这些公主知道消息都不太乐意。 她们也没办法。 总不能全部嫁给燕王吧? 这是不现实的! 燕王只有一个。 有的公主也是热闹热闹,并非真要嫁给武植,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愿意的。 另一边。 武植在家中陪着潘金莲。 他也听说了消息,这事武植知道也不难。他还是有些关系门道的。 曾布也有一些风声可以传递。 “赵福金要嫁给我了吗?”武植有些愕然。 官家最喜欢的女儿,嫁给他? 武植还真没想到。 潘金莲小脸有些意外:“若真是福金妹妹,倒也挺好呢!” 潘金莲反而松了一口气。 其实武植有点不相信。 毕竟不发圣旨,任何传言都有可能是假的。所以武植要确定一下。 这天。 武植去上朝。 也不知道宋徽宗今天会不会说封赏的事情呢? 第353章 反正,满朝文武对于这件事情还是非常关注的。 武植功劳如此大,如何封赏,众人都看着,不少朝臣已经知道了一些事情,但消息是真是假,具体如何还是得看官家的旨意。 武植还未来的时候,不少大臣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 说着关于官家和武植联姻的事情,议论的那叫一个火热。 看到武植后,一个个全部停止了议论。 对着武植拱拱手,打个招呼,热脸相迎,也不敢在随便议论燕王的事情。 其实武植听的清楚的很,这些朝臣背后都是怎么说他的,是好还是坏,他老远就能听到。 一些朝臣背后说的不算什么好话,但是到了他武植面前,却老实客气的很,很是会伪装。 而有些不善奉承的大臣,反而没怎么说武植的坏话。 曾布一身官服站在前面,看道燕王走上来笑道:“恭喜燕王了,听说官家要将公主许配给燕王,以后燕王便是皇亲国戚,多少人都想不到的好事,给燕王碰上了!” “呵呵!”武植笑了。 其实娶公主这事,得看是谁。 若是普通的书生娶了公主出人头地,飞黄腾达那的确是不错的。 如果是一些达官贵人家的子弟娶了公主,若是公主性格好,有帮衬,也是好事。 但若是一个贵族子弟娶了一个比较刁蛮的公主,天天有人骑在头上闹,你又不敢管,从此府邸不得安宁,三天两头回去告状,这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整个家族都会因为娶了公主反而过上不太平的日子。 当然,这些在武植这里不存在。 首先,即便有这样任性的,武植是燕王,能镇的住。 宋徽宗都要给他几分薄面,他的女儿自然是翻不起什么的。 如果娶的公主性格还挺好的话,武植自然也就问题了。 “恭喜燕王啊!”旁边也有不少收到风声的大臣们非常客气说道。 武植也会和他们客套一番。 也就在这时,有人道:“官家来了!” 顿时一身朴素官家服,带着长长宽阔官帽的宋徽宗中年男子,从深处走了出来。 早朝开始了。 一开朝,宋徽宗也没绕弯子,直接就对武植建立巨大功劳进行了封赏。 由于武植本来就已经位高权重,所以封赏的第一个是头衔太师之位! 还有一个就是联姻,当朝宣布了将赵福金公主许配给武植。 圣旨宣布的时候,满朝文武都在议论。 太师之位嘛,对于武植而言就是锦上添花的东西,地位自然也会更耀眼。 而联姻将赵福金嫁给武植,这可是实实在在的皇亲国戚了。 以后武植就会成为皇家的亲戚。 宋徽宗就是他老丈人。 更亲了一点。 当然,除此之外,宋徽宗还赏赐了黄金万两,绸缎八千缎。 不错,黄金万两,相当于十万两银子。 这笔封赏让在场的朝臣都是羡慕不已。 官职和钱对于他们都是好东西,武植本身就是王,还有武太尉职位,他们早就已经没什么了。 但是这钱,可是实实在在的。 朝中虽然有不少贪官,这笔钱对他们还是眼热的很。而绸缎八千,也是极为奢侈的。 宋徽宗还对于岳飞,以及跟着武植的一群将领,还有手底下的士兵都进行一笔丰厚的赏赐。 尤其是神威队伍和空军队伍,都得到了几十两,几百两不等的赏赐。 岳飞也再次提拔,官升一品,成了云麾将军。其余将士都有所提升。 然后宋徽宗说了一大堆话,还将武植和赵福金成亲的日子给定下来了。 就在十天之后。 此刻的武植也领旨了,他有些震惊,没想到消息是真的,赵金福真要嫁给自己了? 武植做梦都没想过,赵福金会嫁给他啊! 武植有些懵逼。 又想到了那个古灵精怪的赵福金,赵福金身份尊贵,有大宋第一美人的称呼,还真没的挑啊! 却没想因为自己功劳大而有了这桩亲事,这好像还是赵福金主动向陛下要求的?…… 此刻。 对于这些封赏,满朝文武也没什么意见,他们只是议论,并未有什么反驳的念头,也着实没什么好反驳的。 “赵福金公主嫁给燕王当平妻,这足以证明陛下对燕王的看中!” “那是,燕王的能力如果能成为皇亲国戚,江山只会更稳固,这点倒是没什么错!” “燕王好福气啊!陛下最疼爱的女儿都嫁给他了,而且赵福金公主可是有大宋第一公主的美称,论长相也是少有人能比的。” “燕王以前就是一介草民,据说还是一个卖饼子的商人,谁能想到他现在不但是燕王,还娶了公主!啧啧!” 许多朝臣们也是唏嘘不已,他们爬了半辈子,这把年纪了有的才刚成为三品官员,四品官员,基本上就到头了。 而武植如此年轻,早就已经位列巅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人和人果然是不能相比啊! 接下来,宋徽宗还专门设置了一场家宴,请的就是武植。 这次除了是叙旧之外,武植也说了一下辽国那边的情况,以及接受辽国具体的部署。 实际上现在大宋就有官员带着士兵去了辽国,开始盘点他们的所有地盘,包括女真部落,以及他们的金矿地盘。 在辽国的所见所闻,以及之前燕云的所有情况,武植都做了一个汇报。 听了武植的话之后,宋徽宗也觉得武植虽然很快就占领了辽国,但这一路的过程也是不容易啊。 武植:“陛下,现在辽国地盘归于大宋,如此广袤的地盘,需要更好的治理方法和军队实力,以免辽国的百姓造反!” “你有什么想法?”宋徽宗问道,的确,辽国虽然崩塌了,不代表他们那里没有老百姓,实际上很多百姓能去哪里呢? 若是他们想要造反,起义,大宋接管过来也是非常麻烦的事情。 之前燕云十六州就是前车之鉴,何况是整个偌大的辽国,一旦闹起来不得了啊! 所以这善后的问题不处理好,依然会造成很多动乱。 武植道:“想要治理好辽国的区域,除了是军队实力外,还要有足够好的治理方法,微臣就先说说军队,毕竟这个才是硬道理!” “嗯!” “现在朝堂要养的军队越来越多,地盘越大,兵马也会随着增加,镇压各个地方,所以微臣觉得第一步就是要提高军队士兵后勤的问题,保证军队的质量和士气!” “要让他们足够为大宋效命,否则养那么多军队过于散乱没战斗力,只会浪费国库!” “除此之外,微臣还准备将神威队伍改成炮火营,扩大集体规模,还有火枪营,空军营,后勤护理营。” 宋徽宗听的一头雾水,武植的神威队伍和空军,他倒是听说过,但是武植说的其他东西他不知道什么意思。 “护理?这是做什么的!” 第354章 武植笑道:“陛下,大宋军队只要打仗,就会产生伤亡,而一旦伤亡就需要及时拯救,否则就会死很多人,一些士兵本来可以活,却因为没人救护白白丢了命!” “当然,军队中也有大夫,但太少了没什么用,所以微臣的意思是专门给军队建立护理营,做伤口护理,处理伤口恶化等情况,增加士兵存活机会,大面积减少伤亡。” “你要扩大炮火营和火枪营,空军,护理营,这些朕都支持你!” 宋徽宗:“不过扩充得花不少银子吧?辽国和金国已经灭掉了,这些是不是可以缓着一点?” 武植笑道:“陛下,辽国土地广袤,百姓众多,管理起来也需要更多的士兵。 每个地方都要有一定的军队实力,微臣扩充军营可以分散调配,不仅仅是集中在汴京,辽国很多地方都可以有空军和火枪营!一来可以震慑,二来可以增强国力!” “虽然现在辽国和金国没了,不代表大宋就不需要增强,相反想要保住这些地盘,这些都不能懈怠,大宋要更强大才行!” 宋徽宗点点头:“也有道理!只是如此大消耗,得多少银子?” “陛下,其实这钱,如果从国库里面出还不如从外面征收!” “哦?你的意思是,收税?” 武植点点头:“是的,国库的钱不动,该采取新的税收模式,让大宋更加充盈了!” “那要什么样的方法呢?”宋徽宗问道。 宋徽宗倒是很有兴趣听武植说这些。 武植笑道:“之前咱们不是从商人那里尝试过小区域的收税吗?现在可以大规模全国普及了!到时候税收上来一定是天文数字!” “至于辽国地界,大宋可以先不管那边,将这边收税,等时机成熟在开始收税那边的区域!收的钱都可以用来增强大宋实力!还有微臣的封地燕云,也会采取这种方法。” 宋徽宗闻言,犹豫了一下:“大宋全国收税,这是一件大事,但既然燕王你提议,朕觉得可行! 至于燕王你的封地……那是你的地盘,朕就不操心了,你想怎么折腾按照你的想法就行!不过,可不能又出现反叛的局面啊!” 宋徽宗刚说完,却是笑了:“不过以燕王你的手段,怕是不会有这种情况,即便有,也不算什么大事!” 宋徽宗觉得自己似乎想多了。 辽国都能打下来,燕王自己的封地管理自然不会有问题的。 宋徽宗笑道:“现在辽国已成为大宋地界,接下来如何治理天下显得尤为重要,燕王有什么好的治理方法,都可以说出来!” 武植点点头,既然如此,他便将自己很多想法说出。 除了这些之外,武植还和宋徽宗商议准备在大宋开银行。 这银行也是一个大趋势。 如果开出来,自然是非常赚钱的,还可以解决很多百姓的问题。 “银行?”宋徽宗倒是有些好奇武植准备如何运作。 对于武植搞出来的东西,宋徽宗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武植接着道:“以前有王公变法,每年上半年给予百姓借粮,借钱,半年收取他们二分利息,在到下半年收获时还上,也是一种帮助天下百姓的法子,只是这件事情下面处理的时候出现了偏差。 有官员逼迫百姓借他们钱,采取利滚利的方式逼迫的他们还高额的利息,甚至不少官员增加了很多名目采取勒索的手段,导致这个方法反而让百姓痛苦不堪,王公的变法反倒是成了官员放贷赚息的手段和名义。” 宋徽宗:“燕王说的没错,但你提出的建立银行,这些事情恐怕还是无法避免啊!” 武植:“这也是微臣想的,所以在建立银行的同时,还要对天下的土地进行一定的改革!” “哦?怎么改?” “天下的士族占据了不少百姓的田地,导致税收始终上不来,税还是由百姓承担,这也是大宋为什么那么多反贼的原因,这些都要经过改良!” “我们可以采取收回田地的方式,建立农司,在通过银行发放贷款给这些官吏,让他们来做,每年定下一个数量指标,而生产出来的粮食,便是让农司的官员来上缴偿还贷的钱财!” “而每年,可以按照所生产的粮食来算政绩,用这个指标决定是否升官,赏罚,当然,这个方法暂时不能在大宋实行,微臣可以先在燕云十六州运作,如果试验的好可以推行到整个大宋!银行却是可以先建立起来!” 宋徽宗:“这收回田地,怕是不好收吧?毕竟这要得罪天下的士绅啊!” 宋徽宗感觉有些头大,他还真没这个胆子! 这相当于动了天下士绅的蛋糕,万一他们不干,要将他这个官家弄下来呢? 压力还是很大的。 不过又想到是武植,宋徽宗也安心不少。 武植笑道:“大宋的不可轻动,陛下也不用担心。咱们可以先收燕云十六州的,如果燕云十六州实行的好,可以退一步,先在辽国地界实行,如果大面积都没问题便可推广整个大宋!” “这样可以带动天下的官员积极性,让他们来效命,带动农业产量!当然,若是那些土地主和动了利益的官员想要反抗,微臣自有办法!” “至于此举实行后,大宋的百姓则是可以按照所做的劳动成分高低来分配钱财!家里子嗣单薄的,可以略微照顾,总之不能在出现饿死,灾荒的情况。如此大宋的反贼数量才会从根上杜绝。” 武植:“这种方法的坏处就是,可能出现分工不均,有人和官府勾结,亲属获得优待之类的空子,但每一条法都有利弊,如今大宋版图扩张。 目前最严重的就是各地士绅土地过多,豪强地主欺压百姓的事情频繁,导致很多普通百姓没有生路被各种欺压,才有了许多造反的反贼!” “如果采取这种方式,虽然也不可避免出现这种情况,但将那些士族手中的土地收回国有,发放他们一次钱财,将土地租给百姓,一切公开化,合理化,这样每个百姓都能分得田地进行务农,将贫富差距缩短,让士绅利益减少,百姓利益有增!” “而征收田地的钱也不用价格太高,咱们打击的就是这些各地官商勾结的土霸王!” 比如士绅霸占田地过多,剥削百姓为其卖命,又偷税的情况,导致他们越来越富有!而那些赚不到什么钱粮,被欺压的百姓心里怎么能不恨呢? 他们吃不饱,被人欺,就只能落草为寇。 就是因为这些地方的霸主太多了,他们倒是过的逍遥自在,却是苦了天下百姓。 这也是大宋为什么这么多人造反的原因。 各地的土霸王,最显而易见的就是一些士绅和员外,就如同当地的资本家,剥削百姓。 而士绅和员外各自指的什么人呢?这个大家都知道,也很好理解。 第355章 咱们先来说说员外—— 简单讲,员外,指的就是在外的员。外,套用今天概念,可以理解成体制外员,也可以理解成领导部。 合起来员外,大意就是身处体制外的潜在的领导,通俗讲话,也可以叫候补官员。 照这意思,员外应该是不在编却有官身的人,是否富裕,是不是大地主,倒不一定。 再说士绅—— 相比员外,士绅的概念比较细琐。 词义来讲,士绅最初是士和绅的组合。 士,本是周朝开始贯行的宗法制当中一个概念,指最低一等的贵族。最高级的贵族是天子,天子制下,为诸侯,诸侯之下,为大夫,大夫制下,为士;再往下,就不是贵族了。 隋唐以来推行的科举制,使得没有贵族身份的民间人士,有了入仕也就是做官的机会。 有科举之后的大多数朝代里,科举考试有四个第次,乡试,会试,院试,殿试。 乡试入围,便是秀才。当然,北宋没有秀才之说。 古代秀才有资格参加会试,会试入围,举人,有资格参加院试。 院试入围,贡士,理论上有资格参加殿试。 殿试,则是皇帝亲自主持钦定。 殿试中的即为进士。 因为是皇帝主持殿试,所以进士也称天子门生。 举人,贡士,进士,原则上都会被赋予士的身份,俗话讲叫做有功名。 有的朝代有功名的人,会得到标志身份的物件。就算举人和贡士没有,进士也一定会有。 传统来讲,这个物件,是一条带特殊标记和装饰的腰带,就是绅。 也有说是,绅指的是官员上朝时候必须佩戴的装饰性,标志性的腰带,用来别住用来奏报的笏板。 笏板,就是官员向皇帝奏报事情时候双手擎在胸前的类长方形的板板,依制定制的,不能随随便便拿块板子冒充。 是依制定制的。 也可以说是手板,通常是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 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而别住笏板的腰带,便是绅了! 就比如现在戏曲中,当官的人物腰间挂个圆圆的,镶嵌装饰物,活似加宽版呼啦圈的东东,就象征性地代表绅。 实际上,绅虽不是用来系腰身的,可也是应该围系在腰际,而且肯定是软性的织物,不可能是戏曲中呼啦圈式的硬质地。 笏板与绅,是套装。但如果某位有这个套装的大爷,因为不属于过失处罚的其他原因离开了官职,笏板就不能再持有了,但别笏板的腰带就是绅,可以留下作为身份标志。 只有绅而没有了笏板的人,大多数会暂且还乡,就成了乡绅。 也可称为士绅! 因为他们有关系,有地位。所以即便是回老家也会有一定的影响力。普通百姓是惹不起的。 而每年退下来的官员可不在少数。 他们中相当一部分可能再被启用为官,并相应再度有权持有笏板。 至少,他们自己多半是这样希望的。 这些人剥夺了很多百姓的利益,霸占田地让百姓为他们劳作,却给可怜的钱财,刚刚维持生活,甚至不足以维持过的很辛苦。 其实北宋以前也有新政推行,只是遇到了太多的阻碍,还有朝中官员有很多不支持的,所以导致推行的都被弄下去了。 而宋徽宗当初其实也想要用新法,但他担心弄出什么乱子来,没有这个魄力,最后还是重用了蔡京这种守旧派。 导致将江山给弄丢了。 可以说,现在大宋的很多制度有大问题,虽然很多地方依然很富裕,但穷苦的百姓也太多了。 宋徽宗闻言点点头,如果刚开始是在燕云十六州实行,试验一番倒也不是不可以。 “你准备怎么具体去实施呢?”宋徽宗还是想要问清楚。 听到这话,武植笑道:“大的方向是这样的,第一条,将所有土地全部收为大宋所有,让官吏去负责产量,让本地官员去银行贷钱,到期之后还上粮食。 第二,以往大宋的官员都是按照资历来升任,忽略了自身的功绩,这就导致很多官员都熬资历,不想为大宋效力,所以要有新的考核标准,可以破格提升那些有政绩的官员,资历只是其次。” “最后一条,大宋的恩荫制也有严重的弊端,很多官员只要通过恩
相关推荐:
篮坛大亨
红豆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婚里婚外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一个车标引发的惨剧(H)
女帝:夫君,你竟是魔教教主?
深宵(1V1 H)
蝴蝶解碼-校園H
娇软美人重生后被四个哥哥团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