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反攻略的正确姿势[快穿] > 第91章

第91章

? 蔡京等人都不太乐意吃百姓的饭。 虽然这里的饭菜其实还是比百姓们往常吃的要好。但对于他们这些吃惯了好东西的大臣而言,这就是上不得台面的了。 “大家尝一下,这里的农家饭别有一番滋味,很好吃的!” 周泉笑道。 还给在场的人介绍了这些菜肴。 都是农田种植的蔬菜之类。 宋徽宗第一个吃了起来,还别说,他觉得不错:“大家都吃,这农家饭味道挺不错。” 蔡京以为官家说的客气话,要不是肚子实在饿得的不行,他才不愿意吃。 尝试了几口之后,嗯?……蔡京发现还可以,又扒拉了几口,也是有些意外。 虽然还真比不了他府邸中的厨子做的好美食,却也不至于不能下口,且有一股比较爽口的味道。 由于吃饭的人还是挺多的,所以场面还是比较热闹。 那些原本不乐意吃农家饭的大臣们,此刻因为饿肚子,加上味道着实不错,所以很快一个个吃的打饱嗝,一脸满足。 在吃饭的时候,宋徽宗笑道: “如今朕看到燕云百姓富足,粮食丰裕,其乐融融,也甚感欣慰。 朕还从未见过,大宋国土中有如此淳朴的百姓,如此积极的劳作,今日朕算是开了眼界。 而这新法居然可以向百姓借贷,支持他们办厂,鼓动百姓们创造自己的厂房,共同富裕发展,这也是朕没想到的。 一切发展的很顺利!来,……为了燕云的繁荣,诸位!” 宋徽宗举杯,众人赶紧迎合,大家开始喝酒。 “是啊陛下,燕云发展的这么好,微臣也从未想过啊!这新法,实在是好啊!” 这时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出来帮武植说话。 第452章 说到这个,宋徽宗笑着点点头:“李爱卿说的有理,朕倒是想起来了,燕云如此景象,武爱卿功不可没,也与新法和政务司息息相关。 燕云得到如此改变,证明新法的确可以让大宋更加繁荣昌盛,这是确定的事实。 诸位爱卿也都看到了燕云的情况,新法改革势在必行,所以朕决定,回去之后便将新法在大宋实施,一切交给武植管理!” 宋徽宗此话一出,全场朝臣哗然。 新法如果在大宋实施,大宋所有士大夫,王公贵族的田地就会被全部收为国有。 他们的利益,会分散到天下百姓身上。 尽管很多人心中是一万个不愿意。 但新法效果在燕云是有目共睹的。 虽然这和他们没半点关系,百姓过的不好,并不会影响到他们过的很好。 如果让百姓过的好,剥夺他们的利益,他们是不愿意的。 就说一些良田,每年可以赚多少银子? 一旦良田交出来,他们收益可就大幅度减少,甚至基本上等于没了。 但新法的确有利于天下百姓,让大宋繁荣,发展的更强。 这时候,郭飞明:“陛下,此事事关重大,燕云毕竟不是整个大宋,此地新法的确有效果,但贸然在整个大宋实行,还是有些过于冒险了,不如我们在观察一两年如果燕云还能保持,则可以在大宋实行!” 王辅也站出来,面色凝重:“陛下,郭大人所言有理,贸然在大宋实行,一旦有什么变故,就不可更改了! 可能会造成各方面动荡,所以还是得持续观察燕云几年,如果确定没什么问题,在将新法普及大宋也来得及。” “微臣附议!” “臣也附议!” 一群大臣刚刚吃饱,听到这消息,都坐不住了。 这新法,损害的是他们的利益。 即便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新法对于大宋的好处,他们内心还是排斥,他们这番话,其实也没什么毛病。 新法的确是好,他们也不反对,但多观察一两年也没什么坏处嘛。 闻言,宋徽宗严肃道:“燕云如此成绩,还有什么需要观察的?这是实打实的效果! 百姓们已经富裕起来,国泰民安,如此景象,还需要等什么?” 宋徽宗对于武植的新法现在是绝对支持的。 “新法做出了效果,燕云就是表率,以后如果大宋也是如此,那才是真正的举国繁荣,而且朕觉得政务司的体系很不错!” 宋徽宗:“他们是通过能力和功绩提拔人才,而非是读四书五经,四书五经自然有他的用处,但有些地方正如刚才的农官而言,的确需要专业的人才!” “如此才能物尽其用,全国努力,发展好大宋的经济!” “一个地方的经济,农业,商业想要发展的好,必须需要懂得这方面的专业人员,才利于管理和提升收益效率!” “武相的方法,朕看就很好!让真正懂行的人做适合的位置,这叫做知人善用! 一两个也许不明显,若是天下每一个城池,乡村用的都是这样的人才,普及开来,对于大宋的生产力简直无法想象啊!” 武植内心一喜,他的新法在燕云这边好久,终于有了成绩让大宋朝看到,才能继续顺利展开。 若是这里的成绩不好,怕是政务司就搁置了。 只要在大宋建立政务司,那么武植将来则是这天下官员的老师。 是他们的领袖。 以后大宋朝全国各地将都是他的门生。 只是在场的朝臣们心里叹息。 武植在这里的方法得到好成果,的确是没有反驳的理由。 耽搁几年在看效果?这都是笑话,都已经出了成绩,在看难道就变了? 此刻! 郭飞明和太子赵恒对视一眼。 众人也面面相觑! 他们是不可能轻易促成此事的! 不可否认的是,新法对于百姓有好处,但对于他们士大夫绝对没好处。 为什么? 因为武植一旦施展新法,就不仅仅是回收良田,包括王公贵族的各种福利待遇,还有引荐官员的权利都要被武植给剥夺掉。 武植损害的是天下士大夫的利益,这一般人根本就不敢这么做,但武植权势强大,手底下也有不少人。 再加上他掌握兵权,得到官家的信任,还有蔡京现在也不知道怎么回事,似乎也不那么和武植唱反调了。 更可怕的是,若是政务司建立起来,将他们原本的官职,还有手下给撤换掉了,那这天下官员岂不是都是出自政务司了? 那还要他们这些科考出来的官员做什么? 这是很可怕的。 就在这时,赵恒又想到了什么,赶紧站出来:“父皇,微臣觉得可以这样!” 宋徽宗:“有什么想法,竟可以说出来!” 赵恒道:“是这样的父皇,武相新法的确很好,让燕云百姓收益,的确值得推广,但贸然全面普及还是有些太冒险了,儿臣觉得可以先在辽国地盘进行推广,辽国地盘广阔,如果辽国试法的好,就可以普及大宋,如果其中有什么纰漏,这样损失的也是辽国区域,而非我大宋根基!” 郭飞明:“太子说的不错,这也是老臣的想法,这样既可以施展新法又可以规避风险,可谓是一举两得啊!” “而且咱们现在大宋也不迫切提升经济,这样缓着来反而更利于大宋!” “微臣也觉得如此!” 一帮老臣赶紧站出来说话。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就是宋徽宗一想,也对。 辽国区域很大,足够给新法提供一个比较广阔的发挥空间。 郭飞明又道:“如果辽国区域发展的好,咱们大宋的收益恐怕是要继续翻倍了,即便大宋这边没有试行,咱们有这片区域的发展,也足够增强大宋! 若是发展的不好,也不波及中原! 陛下,这样的折中方法,才是最适合目前局面的!” “不错,在北方施展新法,如果行,在去中原!” “而且政务司的建立,需要大量人才,不是一两年能弄好的,这样缓缓建立才更利益大宋,如果太着急,反而适得其反!” “如果招收的官员不行,根本就没有燕云这样的效果,微臣觉得还是要稳打稳扎!” 众人群起发言,疯了一般! 宋徽宗点点头,的确也是。 政务司建立需要的人才太多了,若是为了将政务司新法施展全国范围,就必须要招收大量的人,如果人乱收,会让官员有水分,滥竽充数,反而过于着急坏了事情。 宋徽宗喝了点酒,在众人说话的时候,又看向武植:“武相,你的意思呢?” 嗯?武植想了想,如果自己急切想要施展,未必是好事,看在场这么多人说事,武植知道自己动了这些人的利益。 最重要的是,真要一下全面普及,现在武植还真找不到这么多人才。 燕云他也是物色很长时间,让手底下的人层层考核才招收不少官员。 所以燕云这边有不少人才,至于大宋,那就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了。 武植自己也认为,可以先这么做。 关键是辽国区域远离大宋,这里如果建立的好,呵呵。 比在大宋官家眼皮下,更能随意发挥吧? 真要辽国给他管理好了,那么,这里明面上是大宋的,暗里可就是武植的地盘了! 武植心里暗暗想道,这样貌似也不错啊? 这帮人是怕我控制了大宋,所以退其次,将辽国让出来了? “微臣以为,可以先在辽国区域实行!” 武植点点头,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现场的形势,回答道。 听到武植这么说,宋徽宗点点头:“那好,就按照武相所言,先在辽国区域施展!这边政务司新法稳固,在发展到中原吧!”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 武植倒是很满意! 这时,宋徽宗问道:“对了,武相你政务司的主要机构在什么地方?” 武植笑道:“陛下,东边有几间房子,是他们处理公务的地方!” “好,朕要去看看,诸位爱卿也随朕一起!” “是!” 众人对于这点都没什么意见。 吃饱喝足之后,众人便开始上路。 随着时间过去,他们来到了一个地方。 辽国皇城! 政务司的地方。 刚刚进来,一群密密麻麻政务司的官员都站在门口,拜见陛下,拜见武相等人。 心里也是很激动。 宋徽宗走了几圈,看到此地四周是辽国皇宫,他忽然眉头一皱:“武相,你政务司的人在这里办事吗?” 第453章 宋徽宗如此一问,倒是让旁边的太子找到了机会。 赵恒微微思维,便是道:“父皇,此地乃是昔日辽国皇城,象征权利和地位,也是皇权发号施令的中心,如此重要之地,虽然武相是燕王,但在这里办公,难免有一些……” 赵恒并未多说。 郭飞明立刻道:“陛下,太子说的有理!这种地方怎么能让政务司的人在这里呢,他们都在皇宫办事了,大宋朝廷算什么。” 其实郭飞明和赵恒都是在找理由,希望能影响宋徽宗对于武植的印象,若是让他有了戒备之心,武植以后就不会这么风光了。 在他们看来,宋徽宗一旦不信任武植,也就是他摔落的开始。 实际上呢? 其实现在的武植,即便没有宋徽宗,也不容小觑,因为燕云这块地方,武植就有不少军队。 凭借武植的领兵能力和自身武力,相当有实力了。 这事可大可小,小了说,无非就是占用了一些地方办公而已,往大了说那就是在这种皇宫重地办公,难免不会有觊觎上位之心。 所以他们才有此一说。 蔡京和旁边的朝堂,李格非,王黼等人都是神色一怔。 尤其是王黼等人。那真是内心一紧,既然陛下说了这番话,莫非陛下有这样的戒备心吗? 如果陛下有这样的心,太子他们此刻说这番话,那就是火上浇油。 虽然这是武植的封地,但在皇城办事,官家忌惮起来也是要不得的。 当然,这是他们所想,宋徽宗怎么想,武植却是最清楚。 因为他知道宋徽宗绝对不会因为这个事情而对他不信任。 要不然,何必将燕云封赏给他呢,那不是让武植培养自己的势力吗? 要知道,燕云十六州可不是一个小地方,整整十六个州的地盘,如果在这里屯兵是非常可怕的。 凭借武植的作战能力,足以威胁到大宋,如果宋徽宗不信任,根本就不可能册封他燕王。 更何况现在武植是朝堂宰相。 此刻,武植回答道:“陛下,这里的确是政务司办事的地方,此地位于中心,好利于四周的官员管理和发号施令,至于皇城,虽然是在皇城,但只是占了两三间屋子,若是陛下不满意,政务司可以换地方!” 武植如此说道。 说的都是客气话。 宋徽宗又朝着四周看了一下:“辽国皇城如此之大,若非汴京的万岁山快要修成,朕在皇宫也待习惯了,不然还真想搬过来!” “不过现在这里既然是武爱卿的封地,这事就算了,倒是你武爱卿,将燕云管理的这么好,每年给大宋税收丰厚,而办事的政务司居然蜗居在这么一个小地方,占两三间屋子,这和大宋的枢密院相差甚远,这怎么能行?” 宋徽宗微微停顿,并未理会郭飞明他们的话,而是继续道:“以后这皇宫就属于武爱卿你了,你想将政务司多少人聚在这里办公,那是你的事情。 作为燕云的王,即便是皇宫你也有权处置,怎么放着不用呢?太浪费了!” 听到这话,郭飞明和太子赵恒差点跪在地上。 这什么情况? 不是说觊觎武植吗? 怎么还将皇宫就这么送给武植了? 他们理解错了? 要知道,他太子赵恒虽然是大宋太子,位高权重,也是以后未来的官家,但他所居住的宫殿却也远远不及这里的百分之一啊! 这可是辽国皇城。 方圆百里啊! 这待遇比大宋皇宫都不差了。 之前武植一直没动皇宫,因为此地是皇权之地,他虽是燕王,却也不能轻易动。 如今,宋徽宗居然准允了武植,将皇宫送给他了。 郭飞明焦急道:“陛下,辽国皇宫乃是朝廷权利的象征,武相虽然是这里的燕王,皇宫也不能送,若是将皇宫送给武相,难免会有权利换主的趋势啊!” 宋徽宗一听,看了一眼郭飞明:“郭爱卿,你脑子里面怎么总想着造反?你难道没看到武相为燕云,为大宋的付出吗?他建立了多少丰功伟业?就算武爱卿要造反,那也是有道理的!” 轰! 全场脑瓜子嗡嗡响,虽然宋徽宗说的是调侃话,还是吓了众人一跳。 武植有些惊愕。 武植:“陛下,微臣从来没有这方面的想法,陛下这话我承受不起啊!” 这话题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 谁知道宋徽宗不愧是昏君,这时候更离谱,他灿烂的笑着,目光看向眼前的武爱卿:“爱卿啊,你不用解释,在咱们大宋,若是谁要造反,朕一定将他全家处斩,但若是你造反的话,对于咱们大宋百姓,还真未必是坏事啊!” 全场众人炸了! “……” 武植瞬间无语。 这…… 越说越乱套了。 武植恨不得找个地洞进去。 这不是给他盖上造反的帽子吗。 武植哭笑不得:“陛下,您可千万别在说了,在说我武植可真就成反贼了!” 其实面对宋徽宗如此信任和宠信,武植有时候也是亚历山大啊。 信任到这种话都可以随便说,都不忌讳了,这宋徽宗的心是有多大啊? 虽然是几句玩笑话,也是轻易说不得的啊! 宋徽宗执意如此,武植只好道: “陛下,不如这样,皇宫之地非同寻常,陛下赏赐给我定会遭受到非议,不如折中处理,以后辽国不是要这边管理吗? 由于辽国区域大,管理的官员肯定会很多,所以正好需要一个地方作为办公点,若是让政务司在这里办公也是很好的,不过皇宫与微臣本人无关,是代大宋管理辽国区域的地点。” 其实给了政务司,就是给他本人。 内核是一样的。 代为管理辽国这边,明面上说的好听一点。 实际掌控人还是武植,只是这么一说,明面上也没什么毛病。 新法要施展,整治辽国,那么政务司在辽国皇宫代替陛下做事,这有什么毛病? 而武植作为燕王,作为大宋丞相管理政务司事宜,这也没什么毛病吧! 此刻,宋徽宗笑道:“嗯,武爱卿所言有理,既然如此,从现在开始皇宫就作为政务司办公地,若是让政务司规模扩大,一定可以让这片区域更快的发展。” 听到这话,郭飞明等人着急了。 “陛下,这使不得啊!” “是啊陛下,辽国皇宫不能动,即便是政务司也不能占据皇宫!” “陛下,这是皇权象征之地,绝不能给政务司的人用!” 第454章 “现在政务司毕竟不是大宋的正规体系!” “好了诸位爱卿,不要在争吵了! 如今的燕云在武爱卿管理下如此之好,现在辽国区域也要施展新法,若是没个像样的地方办公,那叫什么话?” “武爱卿说了不要皇宫,只将政务司放在这里,这有利于管理辽国,政务司做出了功绩就应该有这样的待遇,你们哪天若是也能如此造福百姓,朕也不会吝啬。” “好了!此事到此为止!朕喝多了,有些困乏……” 宋徽宗吃饭的时候,的确喝了很多酒,因为他高兴啊。 高兴就喝酒,到现在脑袋也有点发晕,迷迷糊糊的。 众人无奈散去,只留下李彦,武相少数几个人在。 宋徽宗还在喃喃自语:“武爱卿啊,朕将这皇宫给你,你居然不要,给政务司办公,哎,让朕怎么说你好呢。你真是朕见过最好的爱卿了。” 宋徽宗迷迷糊糊还在念叨,旁边有李彦服侍,武植听到这话,也是不禁莞尔一笑:“陛下,您这是将微臣往火坑里坑啊,皇宫留给政务司就已经很好了,若是给我,天下人会非议的。 再说微臣在大宋当职,有家有室,这里的皇宫对我也没什么实际意义啊!” “你呀……”宋徽宗迷迷糊糊的,武植则是汗颜。 宋徽宗这是在说梦话呢。 不过宋徽宗和武植之间,却是显得关系融洽,让武植也是感慨,现在宋徽宗是他的兄弟,也是他的老丈人。 在过段时间他家赵福金也快生了,到时候不但是他的子女,也是宋徽宗的孙辈。 这关系,还真是越来越近了呢。 第二天。 宋徽宗酒醒之后,便是和众人继续在四周看了一下。 时间缓缓而过…… 一连好几天都是在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宋徽宗此刻开始游山玩水了。 他到处绘画吟诗,和大臣们讨论文艺。 国事此刻一概不论。 所以这几天都是游玩的事情,倒是比较轻松愉快。不过那是宋徽宗,一些老臣,老胳膊老腿的,跟着一起累的慌。 上气不接下气。 这一玩就是半个月啊! 终于,这天宋徽宗要回去了。 跟着他们的一帮朝臣才松了一口气。 终于可以回汴京了! 众人上船之前,武植在燕云还交代了一些事情,便是跟随众人上船,随后一路前往汴京。 回到汴京的时候,朝臣们都松了一口气。 不过郭飞明和太子,王黼等人内心很是烦躁。 因为这次去燕云,的确见证了燕云的繁荣,和新法的好处。 现在官家已经答应在辽国区域施展新法,这是个对他们很不利的消息。 这还是他们争取的结果,若是他们什么都不说,怕是直接要开始在大宋执行了。 在府邸中。 郭飞明脸色严肃:“殿下,现在如何是好?” “官家已经让武植在辽国区域建立政务司,他的权势会越来越大,此人将来定然会威胁到大宋江山,威胁到皇室家族,甚至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啊,官家被他迷惑了,我们可清醒的很!” 赵恒双眼微微眯起:“好在新法没有在大宋这边施展,否则政务司建立,哪里还有我们的事,老师说的对,这个武相权利太大了,若是在让他发展,以后大宋谁做主还不一定! 此人必须除掉,只是怎么弄还需要找机会,现在我们没有任何办法!哎!” 王黼:“这武相以前不过是一个卖饼的,居然走到今天这个地位,真是可笑啊!但他终究会摔落下去,即便现在没有,等殿下登基,就是他的死期!” 哼!赵恒冷道:“倘若我登基,第一个剥夺的就是他的爵位和官职!没有了这些,他就是个普通人……” 郭飞明和王黼对视一眼,若真是如此,他们还真是期待呢! 尤其是王黼,他的儿子被武植弄死了一个,他至今耿耿于怀,若是武植没有了官职,没有了庇护,以他的地位,对付一个平民百姓机会大把的…… 此刻。 武植不知道他们商议这些事情。 回到汴京的时候,武植就要开始策划管理辽国的事情了,关于政务司招人,扩大组织的事情。 若是需要他亲自过去,他便会过去,一般而言都是手底下的人做就好了。 只要有几个亲信遵从武植命令,并且不会有二心的人办他的事情,这不难。 武植可以在汴京遥控燕云和辽国区域的管理。 让他们去做。 这几天武植都在计划,有什么命令会让人传信过去,尤其是招收人才这方面,武植下了严格的命令,人才必须经过审核,如果审核不合格,就不能委以重任。 一个月过去。 武植遥控燕云那边也开始逐步运转。 招收了不少人才,遍布辽国区域按照政务司的体系结构和新法进行改造。 那边在忙着各种事情,武植这边忙完之后,也是伸了伸懒腰。 这几天也够辛苦的。 在浴桶中享受着庞春梅的服侍,武植双手放在桶边缘,脑袋看着房顶,却是想到了一件事情。 那就是自己在商务司制造的纸币。 武植想到这里,第二天,便是慢悠悠的去了商务司。 现在纸币已经大量制造,只是需要等待各方面都完善之后在发行,除此之外,纸币的质量等等,现在经过了很多测试,武植准备去看看。 来到商务司之后。 门口的人恭恭敬敬:“拜见武相!” “嗯!”武植点点头,算是回应了。 他进去之后,门口两个守卫也是神色紧张激动,武植在他们心中就如同神一般的人物。 武植走到商务司的时候,里面是很广阔的场地,四周有房屋,许多空旷的地方,还有工厂,在深入就能看到许多工人在忙活了。 这里有制造船的内厂,在里面还有水域可以试验船的可靠性。 场地正在进行各种木制加工。 这里还有纸币厂,也就是制造钱币的地方,而东边区域是制造神威大炮的地方,隔老远能听到一些敲打声,那些神威大炮有金属材料需要打造加工。 除此之外,还有空军厂。 气球的制造随着每天都在生产,已经达到了相当大的规模。 武植去看的时候,有手下禀报:“大人,现在气球已经制造了三千两百个。” 武植点点头:“很好,辛苦了,这次我们的目标是四千,做完这些就暂时停止!” “是!” 空军这些也足够。 在多就有点溢了。 武植来到船厂的时候,密密麻麻的工人在制造各种细节,对于船只武植并没有限制,他们能制造多少就制造多少,反正这玩意制造起来非常的缓慢。 并不是一下就能生产很多,毕竟一艘船需要的材料和细节太多了。 而且船只体积庞大,很多材料还需要从远处运送。 总之,武植的商务司各方面都在运转。 而现在武植最关心的是纸币。 发行纸币势在必行,很快就能改变大宋百姓用钱的习惯,也能促进大宋的经济。 当他来到纸币厂的时候,在出成品的地方,武植刚刚到来,就有一群人过来行礼。 武植说出了自己的来意,让他们将制造的成品数量报上来。 工匠头领笑道:“大人,这是这段时间我们制造的纸币,您过目!” 武植跟随来到了一处仓库。 进去一看,好家伙。 武植看的内心惊呼! 第455章 只见眼前堆积的是密密麻麻的纸币,一堆一堆,五颜六色,整个巨大的仓库都是钱啊。 走到深处至少五十多米,高七米的大仓库都是崭新的一百块,五十块,二十块或者是十块,还有一块钱的。 分为不同的区域堆积,且整整齐齐,干干净净。 一块钱是绿色纸币,五块是紫色的,十块是深绿色纸币,二十块则是红色的,五十是蓝色的,而一百块则是暗红色的。 这上面有历代官家的头像,包括武植的画像也在纸币上。 还别说,这五块钱的纸币上武植头像还挺帅的。 武植拿在手中打量,摸了摸,质感很好,能感受到纸币上有一些纹路,这些都是精心制作出来,虽然和现代的纸币相比差了一些,但在古代这样的东西想要仿造出来很难。 现在这些纸币并未发行,目前来说还只是纸,一旦发行之后,这些堆积如山的纸就是真正能购买到东西的钱了。 想一想,你作为一个现代人,走进入一个仓库,里面都是红色的毛爷爷,是不是非常的激动人心呢? 眼前的这些纸币对于古代来说,很快就会成为真正的钱。取代金银的流通。 同样有很高的价值。 具备购买能力。 武植就是制造钱币的主要制造者,换句话说,就算他自己制造一个仓库的钱留着,那也是没问题的,当然,这样会影响市场,他也不会这么做。 每一个不同的纸币,武植都仔细看了。 没什么问题。 工匠头领笑道:“大人,咱们这的纸币经过各种测试,虽然不可能完全防火,也不是那么容易点着,具备一定的防火能力,至于防水能力也还不错。 我们做过实验,放进水中浸泡两三天拿出来还能用,并未分散,而您说了,纸币只要不是完全毁坏,都可以在银行兑换新的,这点对于百姓而言就没问题了。” “还有这上面的防伪标志都是您教的,目前制造很顺利!” “第一批纸币是没问题的!” “嗯!” 武植很满意:“做的不错,很快纸币就要发行了,这些要保存好,不能有任何损失。” “大人放心,这里我们日夜有人守候,而且里三层外三层,都是特殊金属门封闭,就是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纸币在这里很安全。” “嗯!” 工匠头领笑道:“大人,之前您提出要求的时候,我们还不相信,如何能打造出这样有防伪标志,还有各种细节的纸币,因为太难了,如今看到成品,属下着实是佩服啊。” 工匠头领发自内心的尊敬。 只有参与制造,才知道这小小的纸币需要多么精湛的技术。 这些技术靠一个人去研究太难了,然而这一切都是武相告诉他们怎么做的。 包括其中有些特殊的地方怎么染色,怎么调料,每一份工序都是专家级别的人才能弄懂。 但这些技术都来源于武植。 这就可怕了! 不说是他这个工匠头领,所有工匠们都对武植充满了佩服! 此刻。 武植和众人交流了一番,然后离开了这里。 一群工匠将武植送出,双眼看向武植的眼神,那真是敬若神明! 对于纸币厂的成果,武植还是相当满意的。 要知道,虽然武植掌握了技术,但若是传授下去这些工匠做不出来,那也是非常消耗精力的。 好在这些都是大宋顶级的工匠,对专业方面有所造诣,虽然武植的纸币是新的东西,但稍加培养,告诉他们技巧研究之下,这些问题也不大。 虽然制造量肯定是不如地球的各种现代化机器操作。 但也不差了。 厂房中有专门的裁刀,虽然是人工配合一些重物切割,还是相当给力的。 裁刀是武植传授技术,用的特殊金属,锋利无匹。 现在大把的钱就在商务司,武植琢磨着也该发行新的纸币了。 如今,大宋的贸易非常繁荣。 若是纸币流行,大大促进了效率。 只要货币交流频繁,纸币需求就更大。 之前大宋百姓和朝廷也没制造这种细致化的纸币,所以也没办法,银票虽然好用,但终究只是大额,武植的钱可以细化到一块钱,更轻便,这样有利于百姓们的交流。 此刻。 武植便是来到皇宫,和宋徽宗交谈了一番。 宋徽宗虽然也非常期待,不过真到了发行的时候,他难免还是有些担忧: “自古以来都是金银交流市场,我们贸然用纸币,这就推翻了老祖宗的规矩,采取的是不同的形势,朕还是有些担心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可控的情况。” 听到这话,武植笑道:“陛下,纸币如果缺少了购买力,就是一堆纸,只要大宋朝廷赋予纸币价值,那纸币就和真金白银是一样的,不存在问题。 纸币的制造是以大宋的黄金储备作为根基,不是随便乱造,从某种情况来说它就是金银,大宋朝廷说它是银子它便是银子,只要各大银行可以用纸币兑换金银,老百姓能用上更轻便的纸币,又怎么会乱呢。” “而且纸币技术严密,微臣让他们制造的时候,采取了封闭式的分室操作,一个人几乎不可能掌握全部的技术,所以很稳定!” 武植笑道:“在现实生活中,百姓们交流货物是用某种东西作为媒介,这金银说到底就是不容易毁坏,成为了这种交流的筹码,所以他变成了钱,有了购买价值。 天下人不用它作为媒介,那么这金银就一文不值,成了普通金属,可以随时弃之。 如果有一天咱们的大宋用石头作为媒介,那这石头就变成了钱,所以什么东西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赋予了这筹码的价值!” “所以,纸币是毫无问题的!” 宋徽宗点点头:“那这纸币,武爱卿你是准备如何弄呢?” 如今的大宋,实际上经济已经非常恐怖了。 贸然换纸币,其实也是有风险的。 关于纸币的事情,若是其他朝臣在他面前说,宋徽宗可能一口否决,但武植的能力在这里,所以宋徽宗还是相信武植。 武植笑道:“陛下,之前您也知道,咱们将纸币设计出了不同大小的数额,对应不同的购买力,上面还有专门的头像!” “纸币厂也在纸币上做了很多防伪标志,市场上目前纸币无人能仿造,这些辨识只有各大银行的人清楚,将来百姓们也会普及,所以假的纸币不可能流通。” “这些根本事情完善,如今只需要将纸币发行,鼓动老百姓用纸币,基本上没什么问题!” 宋徽宗道:“武爱卿说的有理,只是这么多年来,天下的百姓习惯了金银,忽然换成纸币,他们会接受吗? 大宋百姓会不会拒绝的态度呢? 若是百姓们不接受,这纸币发行就很困难了!” 第456章 宋徽宗又接着道:“咱们大宋纸币向来都是烧给过世的人用,这忽然让活人用纸币,就怕百姓们不用,觉得忌讳就不好办了。” 想一想,给死人用的东西,现在给活人用? 这要是稍微固执一点的都会觉得不好,不敢用。 现在正是要发行的时候,宋徽宗也有所考虑。 听到这话,武植一愣。 他还真没想到这里。 想来也是啊! 即便是在地球现代,也是给过世的人烧纸币。 每年清明节就不知道多少人烧给亲人。 不过现代倒是能接受,他们用的也是纸钱,然而如今是古代,老百姓一些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很难改变。 即便大宋朝堂颁发这样的圣旨,若是百姓还是要金银,就比较难搞了。 不过纸币发行,并不是说银两就不能用了,还是能用,这种情况下百姓们如何选择呢? 难免有一种让活人用天地银行冥钱的别扭吧? 这种情况一定会出现,武植几乎能肯定。 不过纸币发行势在必行,无论怎么样,这种局面也是要改变的。 武植道:“陛下,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虽然纸币有些忌讳,但人的观念并非不可以让其改变,或者说让其先适应,只要适应了以后就习以为常了!” “而且对于百姓而言,纸币更轻便,相信百姓们会逐渐接受。 即便行不通,咱们也可以采取购买力的调整,凡是用金银兑换纸币的可以减轻百姓的少量税收,兑换的越多,减去的税越多,这样百姓就得到了利益!” 宋徽宗:“若是他们觉得纸币不值钱,不愿意这么做呢?” 武植笑道:“若是百姓们不愿意,也好办,咱们大宋已经开了许多银行,若是觉得纸币买不到东西,他们随时可以去银行兑换成金银,这点朝廷可以做承诺! 如此一来,百姓们没有了后顾之忧,还能得到好处,即便在别扭,只要给予好处相信百姓们会愿意这么去做的。” “有好处,谁不愿意拿呢?” “当然,这样国库虽然前期会减少一部分钱,但相比后期全天下百姓用纸币带来的便利,以及影响到大宋经济的整体提升,产量,交通成本各方面都提升带来的利益,这点钱不算什么,纸币实行后,大宋经济会再上一层楼,到时候税收会成倍的增长!” 想一想,一些商人运送货物,整箱子金银或者是铜钱来交易,这得马车吧? 需要人看管吧? 一次两次当然算不得什么,但是长期以往,得多少人力物力,太麻烦了。 若是各个都带着轻松的纸钱,至少在运送成本上节约了,节约的这些可以让他们更轻便的完成交易,全国各地所有的商人,百姓都节省了成本,提升效率,就会产生连锁反应。 大宋的经济,各方面效果提升起来,税收比以往不知道高多少倍。 所以这绝对是一个划算的买卖。 宋徽宗思维了一番,觉得是这个道理,老百姓觉得有好处,肯定会照做。 在一个,这是大宋朝廷弄的纸币,而并非私人弄出来的。 比较有信任度。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什么时候发行?” 宋徽宗道。 武植:“陛下,宜早不宜迟,不如明天早朝就开始宣读圣旨,商务司的人则将钱提前运送银行,让老百姓们拿着金银去兑换!如果刚开始反应不好,就得加上免税这一条。” 宋徽宗:“嗯,就这么办,明天将纸币带上,这件事情还是要告知朝臣,让他们都知道。也让他们做个表率。” 想到这里,武植也是觉得有意思。 人肯定是将钱看的很重,若是让他们将金银换成一堆他们眼中认为的废纸,不知道这些朝臣是什么表情。 他们最喜欢金银,然后武植将他们的金银换成纸。 虽然纸也是有同等价值,但他们不这么认为,一定会非常痛心。 时间很快就到了第二天。 宋徽宗和往常一样过来上朝。 朝廷的文武大臣站在一排排,上奏各种事情。 期间,郭飞明,赵恒等人都会有意识的将目光看向武植。 上次燕云的时候,他们心里也是百般不是滋味。 他们知道,武植总是能整出很多事情来,但武植的事情,他们多半会反驳。 即便是这次纸币,他们同样是这种态度。 说了一些简单的小事情之后,这时候宋徽宗终于开口了:“诸位,今日,武爱卿的纸币已经准备好了,朕决定马上发行纸币,让整个大宋都用新制造的纸币,这样可以促进大宋的繁荣。” 宋徽宗巴拉巴拉的一大堆,中心思向是纸币发行,有利于大宋发展,所以他支持武植的纸币。 然而,底下的朝臣,现在很多都已经感受到武植是个威胁。 动了朝臣们的利益,除了一心觉得武植强势,想要靠着他的大臣们,比如李格非,和少数一帮曾布的人。 其余的人大多数都是抱着对武植的敌意。 谁动摇他们的蛋糕,他们就仇视谁。 所以,对于武植的任何东西,他们都比较排斥。 这纸币他们也不看好。 总之,和武植唱反调就对了。 郭飞明在赵恒的眼色下,第一个站出来:“陛下,纸币发行,事关重大,武相目前还要管理辽国区域,现在就发行难免有些仓促,而且纸币未必行得通,这件事情咱们还得从长计议啊!以免有什么纰漏,影响了大宋经济!” 王黼:“郭大人说的对,微臣也是这么想,自古以来金银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桃源俏美妇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秘密关系_御书屋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交流_御书屋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将军在上   婚里婚外   神秘复苏: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