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随着众人陆续进入朝堂。 这天的早朝开始了。 首先,宋徽宗在朝堂上一大堆夸赞武植的话,朝臣们也都比较附和。 武植也会说几句,但是说着说着,忽然武植便是道:“陛下,微臣这次外出小岛,却有人在汴京城散播谣言,意图毁灭我大宋经济,将新法国策功亏一篑,如此一来损失巨大,这是破坏我大宋根基啊!” 武植的话,众人都明白,他这是开始攻击了。 李格非:“武相所言甚是,制造这场混乱的人用心险恶,不顾大宋经济,简直就是大宋的毒瘤,一定要铲除!” 宋徽宗:“武爱卿,李爱卿说的有理,到底是何人如此大胆,朕查出来一定严惩。你放心,朕会给你一个交代!” 武植:“陛下,微臣昨日已经让人查出了是何人所为!” 满朝文武议论起来,很多朝臣虽然知道是赵枢等人一起想要弄掉武植,但这场混乱到底是谁挑起来的,还真不知道。 而且武植这么快就查出来? 这可不是小事,搞不好牵扯一大批官员。如果赵枢也参与其中。 陛下也不好处理啊! “武爱卿可知道是何人?”宋徽宗脸色严肃。 武植一指不远处的周迹:“陛下,挑起这次纸币危机的就是户部侍郎,周迹!” 武植声音传递朝堂,当场将周迹吓的脸色一白,想到这件事情又不是他一个人,再者武相没有证据,他镇定神色,看向武植:“武相,何出此言呐?下官为了这次纸币的危机也是殚精竭虑,为大宋担忧,怎么就成了下官所为了?” 噗通! 周迹赶紧跪在地上:“陛下,微臣冤枉啊!微臣为了这次纸币的事,夜不能寐,毕竟我也是户部的人,纸币出现危机户部难辞其咎,作为户部侍郎,微臣怎么会做出这种伤害大宋,危害户部的事情啊!” “陛下,微臣冤枉!” “陛下,此事尚未查明,武相所言,未必属实。”王黼也道。 宋徽宗:“武爱卿,你说是周迹所为,可有证据?” 如果这件事情没有证据,只是嘴上说说,那肯定是不行的。 “武相,凡事可得讲究证据啊!”周迹不相信有人会出卖他,毕竟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蚂蚱,伤害他就是伤害自己,而且当日他们商议是在很隐秘的包房,谁知道包间的谈话内容呢? 即便知道,可有证据? 总不能空口白牙诬陷吧? 第547章 “我自然有证据!”武植说。 这时早已经准备在殿外的小二,被人带了进来。 噗通! 小二跪在地上,道:“参见陛下!” “将你知道的一五一十告诉陛下!” 武植声音传来。 小二神情有些紧张,虽然他明面上是小二,暗里是武植情报机构中的一员,说到底他就是一个普通隐藏在汴京城打探消息的。 很多目光扫视在他身上,他哪见过这么多大官,更不说看到当今官家了。 他头也不敢抬,然后说道:“陛下,微臣当日在来福酒楼,听到周大人在包间和几位官员在谈论如何散播黄金稀缺,要将纸币贬值的问题!” “还说要将武相的纸币国策彻底作废,当时小的以为只是他们喝酒的玩笑话,可谁想没几天汴京城的纸币真的开始贬值了。” “百姓们议论着纸币不值钱的谣言,还说小岛黄金不再提供给大宋,黄金才是将来的货币,在不兑换就迟了之类。 小的这才知道,原来周大人说的是真的,是他和几位大人密谋一起商议制造的这起事件。” “荒唐!”听到这话的周迹浑身开始颤抖,他的眼神杀人一般的盯着小二,当时他可没注意到居然有人偷听他们谈话。 “陛下,他在诬陷微臣!” 宋徽宗:“你继续说!” 小二又道:“他们还说,这次纸币搅乱就是为了破坏武相的国策,说武相在朝堂影响了他们的利益,以后还要施展什么新法,他们坚决要将武植弄出朝堂。” “陛下,小的句句属实,不敢欺瞒,说的都是当日听到的话,至于后面他们还说了什么就不知道了!” “周迹!”宋徽宗看向周迹:“人证在此,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周迹噗通跪在宋徽宗面前,神色严肃:“陛下,他这是在诬陷,武相不知道从哪找来的人,空口白牙,他的话难以信服,不能相信他啊!” 赵枢道:“父皇,儿臣觉得此人说话未必是真,一定是收受了好处,再此胡言乱语,污蔑周大人,不如将他关押起来严格审问!查个水落石出!” “慢着!” 武植:“肃王,这是本相请来的人证,不过说了几句事实,你怎么如此急着要将他带走审问?这件事情,如果与肃王无关的话,肃王不要横加干涉。” 小二立刻道:“陛下,当日周迹谈论中,隐约提到过这件事情与肃王有关。他们还说陛下昏庸,过于看中武植,才让他们日子不好过。” 整个朝堂震动。 如果情况属实,周迹此话简直是大逆不道,居然敢背后怒骂君王昏庸。 这是非常严重的。 而且,还透露出了这件事情肃王也知情。 周迹脸上充满了不可思议:“放屁!本官什么时候说过此事和肃王有关,什么时候说过陛下昏庸? 这全部都是诬陷! 陛下,您要为微臣做主啊,微臣没说过这些话。绝对没有!” 之前周迹还觉得没什么,小二居然开始诬陷他了。 他着急了! 这后面的话,他可没说。 宋徽宗听到昏君二字,脸色就变了,他最讨厌的就是有人说他昏君,虽然目前而言他还没听谁说过他昏。 做皇帝的最不喜欢听的就是这两个字。 不管是真是假,总之宋徽宗很不悦。 武植也是暗中惊诧,这后面的话他可没让小二说。 这是他自己想的。暗道这小子是个人才啊,被肃王威胁,立刻反咬一口…… 武植:“周大人,你口口声声说他是诬陷,本相问你,当日下午申时,你在何处!” 周迹:“我,我在……” 这个问题很危险,几乎是在调查他的踪迹,若是他说在酒楼,这不等于默认了吗? 若是他说在其他地方,也有一定暴露的风险,但此刻情况紧急,他道:“当日申时,我在府中没出去过!” 听到这话,武植笑了。 周迹不敢承认那天在酒楼,既然如此,周迹就完了,从他撒谎的时候就被武植抓到了把柄。 武植拍拍手。 门外又走进来三个人。 是酒楼的老板和另外两个工人。 武植请人证的时候,这些也想好了,在上朝之前让人去做了工作,带着他的手令,可以进入皇宫。 面对武相,酒楼的老板和工人不敢慢待,自己看到什么,说什么就是了。 武植:“陛下,这三人都是来福酒楼的人,可以证明当日申时,周迹出现在来福酒楼,而且我这里有一张收据。” 武植从怀中拿出一张纸出来:“这上面清楚的写着他们当然消费一共一千两百块零三十元,一大帮人吃喝了不少!坐的是十三号包间。当日看到他们的人不少,这几位便是人证。” “启禀陛下,当日下午我的确在酒楼看到了周大人。” 酒楼老板是一个比较胖的人,此刻瑟瑟发抖:“周大人经常去我们酒楼,所以我认识,其余人好像不是这边的,小人并不熟悉。” “但能确定,下午申时周大人的确来和一帮人喝酒,定下了包间。” 旁边两个小工也开始指认周迹。 面对忽然多出的指认,周迹神色一怔。 这武植也太狠了! 武植立刻道:“周迹,你之前说你下午在府邸,可有人亲眼见你出现在酒楼,你如果没做这些事情为何要撒谎?为何要欺瞒陛下?到现在你还不承认吗?” 实际上此刻他承不承认已经不重要。 武植有收据,有人证,加上李格非,王玮等人此刻也站出来严厉指责,众人将目光纷纷盯着周迹,他本来就做了亏心事,此刻哪里崩的住。 宋徽宗终于开口:“周迹,你敢欺骗朕!……还不从实招来!” 此刻肃王有些坐不住了,因为刚才那小二说过此事与他有关。 如今不管人证是真是假,这么一闹,加上父皇相信武植,武植铁定要惩治周迹,怕是逃不过这一关。 肃王赵枢给了周迹一个眼神:“周迹,你若是真有冤屈,本王会替你彻查此事,如果真做了就老老实实承认,兴许父皇还能网开一面,从轻发落,毕竟你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人,此刻不要犯糊涂啊!” 周迹听到这话,在看向赵枢的眼神,他哪里听不明白赵枢的话。 此事彻查,他肯定还是会露出马脚,根本经不起严格审问。 主要是他被武植盯上了。 如果没人管,这事根本不算什么大事。是他主动出击对付武植,现在也怪不得别人。 如果自己死不承认,到时真要将肃王牵扯进来,赵枢是皇子,他不会有大事,但以后赵枢绝对不会放过他。 赵枢是在威胁。 周迹脑海一片空白,这种事情发生的太快,就如同纸币一下崩溃贬值一样,他面色绝望,终于招供了。 且将所有事情都揽在他身上,更不敢扯上赵枢。 “陛下,微臣认罪,纸币事情是微臣一手制造,与其他人无关,肃王也不曾参与,都是微臣一个人犯下的罪,其余那些官员们也只是听微臣商议,却并未理会,一切都是微臣所为,还请陛下治罪!” 周迹面色苍白,摘掉了头上的官帽,一脸绝望。 耳边传来的窃窃私语,听在他脑海中就如同梦幻般的世界,他知道自己完了。 尤其是武植看向他的那种眼神,就如同老虎盯上了猫,他根本逃不了。 听到他认罪,对方的眼神才有所缓和。 武植拱拱手:“陛下,如今周迹已经招供,还请陛下严惩!否则以后还会有更多的人想要扰乱大宋经济,给大宋制造不必要的麻烦!至于是否牵扯其他人,已经不重要!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此人是主犯!” 武植并不指望这次能将赵枢拉下来,他是皇子,不可能因为这件事情而怎么样,而且查起来宋徽宗有所忌惮,搞不好连周迹也不好处理。 所以武植点名要处罚周迹,其余人不予追究,这样一来,宋徽宗便会顺势,将此事了结。 即便如此,赵枢在宋徽宗的印象中就不太好了。对于他将来争太子之位有很大影响。 毕竟他是皇子,所作事情却有害大宋经济,会落人话柄,不管他参合没参合都是一身搔。 武植的人也好在朝堂上以此做文章反驳他做太子。 第548章 武植在指责周迹的恶劣行为。 李格非,王玮,宋江等人亦是如此。 面对指责以及武植要严惩他的态度,周迹瘫软在地上,背后额头泌出大量冷汗,他知道这件事情是武植盯着他搞,一向信任武植的官家会如何处置他,后果自然不言而喻了。 官位肯定是保不住了。 他是户部侍郎,不说多么高的官,在外面也是人中龙凤,不是一般人。 为了自己的贪婪想要当户部尚书而仇恨武植,采取了一些不法手段。 正是他的这种手段露出了马脚,让武植逮住。 他不做武植也不会动他,有些事情一旦做了,就会有把柄。 弄掉一个人只要抓住他的把柄,不死也要拔层皮。 宋徽宗得知这样的情况,自然没什么可说的,当着满朝文武将周迹革职,当场发配到了沧州。 陛下…… 这个圣旨下达之后,周迹跟丢了魂一样,他跪在地上祈求官家能放过他,不要发配,但如此重罪只发配就是轻的了。 周迹最后求武植,武植更没有理会他,即便他像狗一样趴在身边祈求。 然而为时已晚,武植既然做出决定,就不可能心软,否则他这个宰相就白当了。 周迹只能绝望的被拖走,发配到远方,从此庙堂之远,对于他而言不可能在回来。 这就是他和武植作对的下场。 武植不主动干掉任何人,但如果有人想要对他不利,也不会心慈手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周迹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周迹的下台,让赵枢和黄川等人更加的气愤,却又无可奈何。 这意味着武植再次重新震慑了朝堂,新法推行,依然胜券在握,只要今年的税收上来还是比去年高,有很明显进步,超越以前的国策,那新法就要在大宋中原推行了。 文武百官最怕的就是这个,几乎剥夺了他们所有田产和收入来源。 但武植喜欢这群朝臣憎恨他,却又干不掉他的样子。 武植来大宋,自然要改变大宋,让百姓和大宋经济都像好的方向发展。 这些朝臣又不是什么好东西,武植有必要顾虑他们吗? 武植解决了周迹,还得到了宋徽宗一顿表扬夸赞。 宋徽宗也很讨厌这种人。 动不动就损害大宋利益。 哪里如武爱卿这般,处处都为大宋发展做事。 经过这件事情后宋徽宗更加信任武植。 “这个狗东西……” 赵枢等人退朝后,赵枢在自己宫殿发了一顿脾气,将桌椅都掀翻了,脚乱踢,一次踢在桌脚疼的他想死。 “这次和武植的仇结上了,就更容不得他了!”赵枢知道,尽管周迹没有将他抖出来,但武相肯定知道有他参与。 想要阻止武植施展新法,不让他越做越大,就要破坏他的一切,反正他是皇子,既然已经得罪就要为自己打算。 所以赵枢想要动税收的问题。 今年税收要开始了,他希望中原这边能超越武植。 另一边。 武植在回去之后,就想着要提升大宋经济,那么必须要提高大宋更多的农产品还有工业的一些东西。 其实宋朝的食物种类非常多,但也有一些东西见不到的,比如花生,土豆,玉米,西红柿,胡萝卜,南瓜,洋葱,瓜子,苹果,香蕉。 像番茄,西瓜之类,武植早就已经在大宋普遍流通了。给大宋增加了很多税收。 即便是其余比如瓜子,胡萝卜,他也已经在果园早就种植了一堆,只是没有扩散开来,他在看效果,如果好就开始普及。 这些都是提高大宋经济的东西。 武植要建立一大批的农场,将产品输送大宋以及周边国家的市场。 这样一来,每年赚来的钱是惊人的。 想要大规模的做,武植还是要和宋徽宗商量一下。 武植立刻去皇宫,找宋徽宗谈论。宋徽宗其实没什么意见,当即表示同意。 这些农产品不但能促进大宋经济,也能给宋徽宗带来不菲的财富,当然武植自己要从中赚一点,肯定是富的流油。 只是武植不缺钱,他更多的兴趣是改造大宋的环境,提高经济,让系统经济指数飙升,从而获得新的加点属性。 提倡这些,也可以让宋徽宗更愿意施展新法。 武植拿出很多种子,在一处城墙上看着远处的田地,说道:“陛下,如果新法施展,陛下可以圈一块地,作为您的皇庄!” “皇庄?这是何意?”宋徽宗问道。 武植知道明朝以前并没有皇庄,所以宋徽宗不太理解也正常。 一直到明朝的时候皇帝才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土地,这就是皇庄的出现。 武植就是要提前告诉宋徽宗。 用一批土地作为皇庄,就是皇帝的私人财产。 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拒绝。 武植给宋徽宗解释了一下什么意思,宋徽宗明白后也心动了。 武植指着外面的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然而士大夫,王公贵族霸占的中原田地数不甚数,百姓们反而没多少,如果将他们的田地全部收上来,不但可以多分给百姓,增加百姓的产量,让他们过的好,咱们大宋税收也高,最重要的是,还能多出大量田地作为陛下皇庄所用。” “一旦收缴天下的田地,肯定有很多漏网之鱼,不知道多少官员私藏了大量良田,这些都可以作为陛下的私人皇家良田。 想一想,这成百上千,上万的良田,再种植各种各样的种子,每年的产量足以卖到市场上给国库增加一笔巨大财富!且,是皇家私有的。” 宋徽宗:“既然是皇家私人所有,虽然在国库却可以分开使用,也是一笔额外收入,你这个想法好,朕同意!” “不过,中原施展新法,那些大臣肯定都站出来反对,如果人数太多,朕也不好做决定啊!” “除非你能保证今年的税收还能超过他们,他们也就无话可说了!” 宋徽宗做事,多多少少也要找个正当的理由,如果武植做的的确好,他完全可以力压群臣,但如果今年税收不行,不如他们,那就有点难搞了。 虽然他宋徽宗可以强行施展新法,只是这样会引起动荡,不利于以后的管理。 所以才有此一说。 武植笑道:“陛下不用担心,今年的税收,微臣有把握!” “那好,如果你有把握,一旦结果出来群臣无话可说,朕立刻就让你在中原施展新法,收回天下农田!” 宋徽宗也想要有自己的皇庄。 种植一些植物,蔬菜,让这些本来属于天下贪官们的财富进入他的囊中,他当然乐意了。 傻子才不乐意呢。 看看,看看,这就是朕的武爱卿。 什么事情都是在帮他,而不像那些朝臣屁本事没有,就知道整个在朝堂上叽叽歪歪,婆婆妈妈。 实事一点用都没有。 武植就不一样了。 宋徽宗非常满意,只要有武植,他的利益就从未间断过。 虽然武植想的是改造大宋,满足他自己的那种改革精神,但的确是让宋徽宗得到了不少好处。 所以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 看到宋徽宗的态度,武植非常满意,只要宋徽宗同意,他做什么也顺畅。 “陛下您看,这是木瓜种子,这是榴莲种子,这是胡萝卜种子,要是新法顺利,很快就能种植一大批,不但自己可以收益,天下百姓得到这些种子也可以大量生产卖给国外,甚至是欧洲,大宋经济想不发达都难啊!” “嗯,武爱卿说的有理!朕都听你的!不过这些东西,真能卖的很好吗?” 武植:“陛下放心,微臣弄来的这些种子,都是在其他地方搞来的,绝对受市场欢迎!尤其是这榴莲可是水果之王啊,大量种植定然可以大卖。” “榴莲?” “这东西好吃吗?”宋徽宗问道。 “陛下,微臣早在汴京城外就有一些试水种植,虽然不多,却可以摘两个尝尝。 这东西营养丰富,又好吃,当然,初次尝的人可能不太喜欢。但喜欢上的人,这辈子都离不开榴莲了!” “真有这么神奇?……这样,朕带着贵妃一起去尝尝新鲜果子。” 宋徽宗来了兴趣。 宋徽宗是比较宠信刘贵妃的,最近刘贵妃一直喊热,宠爱她的宋徽宗有好东西也会想着刘贵妃。 刘贵妃是赵福金的母亲。自然也是武植的丈母娘。 看到丈母娘来了,武植该有的礼数还是不能少。 刘贵妃看到武植,也是非常满意,一直夸赞这是个好女婿,也是朝廷的栋梁之类。 跟着刘贵妃一起的,旁边还有一名身穿橙色长裙的苗条女子,赵金奴。 她月牙一般的笑容,一双瞳孔非常干净,眉毛弯弯,脸上似乎也没怎么妆容,皮肤却光滑如玉,她拉着刘贵妃的手,显然两人关系还不错。 赵金奴八岁的时候,亲生母妃就走了,所以和刘贵妃比较熟络,两人形同母子。 刚好有太监过来请刘贵妃,她们两个便是一起来了。 寒暄一番。 众人便开始启程。 武植带路。 他们怀着好奇的心情,去了城外的果园想要尝尝榴莲的味道,是否真如武植说的那么好。 城外三公里,就是武植果园所在之地,有他的人在这里管理。 这一大批果园茂盛无比,都是绿植葱葱,各种奇形怪状的树木长着。 果园是武植私有的,全部都是试行的农产品。 有些农产品被大片白色布匹搭成了大棚。是因为有些东西是反季节的,必须要采取农业技术种植。 不过榴莲不用,因为现在正是盛夏季节,榴莲已经成熟了。 很快,他们来到了一处高大的树木面前,这树木下面略粗,笔直向上,树叶如伞张开,并不是多么庞大,但上面密密麻麻都是黄色长满了尖刺的榴莲果,一坨一坨的挂着。 看上去倒是有些稀奇,因为大宋没有多少人见过这种东西。 第一批见到这些东西的,是果园中的农业工作人员。 当初他们看到果子长出来的时候,也是震惊了好一会儿,毕竟带着刺的大果子极为罕见。 宋徽宗以及旁边的刘贵妃,太监李彦,还有公主赵金奴等人一脸不可思议的看向这些果子。 第549章 果子不说金灿灿的吧,那也是非常吸引人的目光。 毕竟他们谁见过这么大果子,当然,西瓜除外。 但西瓜也没长刺,这东西可是有刺的。 “这果子真好吃吗?”赵金奴目光一闪一闪,非常有兴趣,鼻子闻了闻,忽然又一脸嫌弃:“怎么闻到一股臭味啊!” 宋徽宗:“我也闻到臭味,好像就是树上传出来的!” 刘贵妃仔细辨认一番:“是果子的味道。” 这下众人不理解了。 “武爱卿,你说的水果之王就是这会发臭的东西吗?这样难闻的水果会有人吃吗?” 宋徽宗不由得怀疑起来,至少他好像不太喜欢。 武植笑道:“陛下,这果子名为榴莲,就是一个散发臭气的东西,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这种水果有一个特点。” 赵金奴嘴巴一撅:“我知道,就是味道难闻。” 武植笑道:“公主,臭是这果子的特点之一,不过它还有一个特殊之处,就是闻起来臭吃起来很香,我就吃过。 当然,不喜欢的人可能不习惯,但爱上了这种水果,再贵也想买两个。所以它的市场还是很好的。” 宋徽宗:“榴莲没去市场上卖过,怎么确定大家都喜欢呢?” 武植当然是根据前世的情况分析出来,不过他不好说,自己知道就好。 武植手一招,旁边有个果园的人过来便摘取一个下来,用刀切开,显现出来了其中的果肉。 “看起来似乎不错哟。”赵金奴捂着鼻子凑过来看了一眼,暗道这家伙又丑又臭,里面的果肉看起来却很充实。 赵金奴第一个拿起一块尝试了一下,在口中咀嚼。 榴莲这东西,有的人天生就喜欢吃,有的是尝了之后喜欢,还有的是刚开始讨厌,吃过几次后就爱上了这种味道。 赵金奴显然属于吃过之后就会喜欢的这种人。 她一张小脸沉浸在榴莲的味道中,刚开始脸色有些扭曲,咀嚼了几下,吞了几口,诶,发现味道还不错耶。 又尝试了一个后,感觉越来越好吃了。 “榴莲,真有意思,挺不错的!”赵金奴忽然道:“武相你说这东西很有营养,那岂不是吃了会长胖呀?” “额,这水果可以补身体,如果吃太多是有一点影响的。” 武植笑着道:“不过话说回来,任何食物吃多了肯定会长胖,榴莲是糖分很高的水果,也不宜吃多。” “嗯!”赵金奴还想要吃,不过想到会长胖破坏自己的身材,还是停止了。 但想了想,又拿起一块还是忍不住多吃了一块。反正她也是第一次,应该没问题。 赵金奴变成了小馋猫,吃的嘴巴上都糊满了榴莲的肉。 还是很享受的。 接下来宋徽宗和刘贵妃,李彦也都尝试了一番。 宋徽宗点点头:“味道不错。” 要知道,在古代,可没有那么多好东西,榴莲这种充实的果子咬在口中,其他不说口感还是相当不错。 所以宋徽宗倒是不排斥,甚至越吃越爱吃。里面的果肉很多。 刘贵妃倒是不太爱吃。 吃了一口就不吃了。 李彦赞口不绝:“想不到武相不但能文能武,如此稀罕的东西都能种植出来,这是从哪弄来的啊?” 武植不会告诉他们这是系统种子种出来的,随便找个理由,说是在什么什么旮沓地方找的种子。 反正他们也不会细查。也很难查出来。 除了这些之后,武植带着他们去果园到处逛,就如同现代人去了农场摘水果一样。 看到什么就吃,尤其是当一群古代人出现在充满现代的果园里面,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欢的水果。 吃的津津有味,刘贵妃对榴莲没什么感觉,倒是对这里的瓜子很有兴趣。一颗颗嗑的很有味。 还有这里的苹果,一颗颗树上都是红色的苹果,如同星星一样挂满了硕果。 让众人眼睛看花了,赵金奴摘了苹果随便洗了一下就吃。 感觉甜甜的。 “好吃,武相你真厉害啊,种这么多品种的水果。” 赵金奴看到整个果园花花绿绿,内心很是叹服。 “如果大面积种植出售,绝对可以带动大宋经济,让天下的老百姓都种植,然后卖到海外去就更好了!” “嗯,看来新法要加快进程!”宋徽宗想到施展新法,便可以收回一部分官员手中的田作为他私人的皇庄他就很兴奋。 毕竟是利益他的事情。 宋徽宗比较上心。 武植带着大家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果园非常之大,要是走走停停一天一夜都不可能走到尽头。 里面种植了密密麻麻的物种。 这还是宋徽宗实在是走不动了,他肚子吃的圆滚滚的,吃了许多木瓜,西瓜,甜瓜,瓜子。 西瓜他之前就吃过,还是在这炎热季节吃了很多。 宋徽宗一个中年男人,一屁股坐在泥土地上,拍了拍肚皮,一张算是英俊圆润的脸庞笑道:“武相,朕今天可是尝遍了果园的水果,实在是吃不下了……” 宋徽宗看起来不像是一个皇帝,若非他身上穿的衣服和头上的冠冕让他看起来很有威严,你绝对想不到这形象是皇帝。 宋徽宗头上不知道是天气太热,还是他太虚,满脸的汗珠一滴滴,衣服都湿透了。 李彦在旁边拿着扇子不断的扇,殷勤道:“陛下,您累了,咱们回去休息吧!” “朕走不动了,找个轿子来!” “对对对,您等着,我这就去办。”李彦让人去安排。 最后好几个大轿子,将宋徽宗,刘贵妃,赵金奴送走了。 赵金奴临走前,还扔给了武植一个小番茄,笑出月牙的嘴旁边还带着两个小漩涡,甜甜的,很可爱:“武相,番茄真好吃,这是小的呢,送你了,以后我要常来!” “公主要来,随时欢迎!” 武植笑道。 他自己也吃了不少。一下午在这里倒是挺愉快。 看着他们的背影,武植也算是松了一口气。 武植此举,是让宋徽宗知道果园农植物的价值,只要他想赚钱,绝对会支持新法在中原施展。 中原还是很大的,想要改革大宋,这地方非常重要。 武植希望将大宋建立成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国。 现在武植目的达到了。 将一个小番茄扔在嘴里,便是一路回去。 刚回去,就有暗影的人来报告消息。 “武相,最近南方那边传来消息!” 武植:“是什么事?” “南方一群勋贵开始收税了,他们对于这方面非常紧迫。” “嗯,看来他们想要清理这次的税收数目,我们这边的也差不多开始了!你下去吧。” 手下走后,武植在房间中双眼微微眯起:“这次税收非常重要,只要有优秀的成绩,那么中原政务司的建立势在必行!” 此时此刻。 南方的勋贵官员们也很着急。 如果两年都不能和武植治理下的税收相比,他们就太失败了。 一大群人,还不能和武植一个人相比,新法马上就会实行。 这是他们最恐惧的。 这就如同你每年有很多田地,霸占了不少房屋,铺子,每年坐着不动都有几十万进账,心情一定非常好。但新的国策下来,这些将荡然无存。 首先良田会没收,霸占的房屋和铺子也会一并清查。 等待他们的是武植执掌新法的雷霆之刃,对他们所有地区进行严格盘查,说的是新法执行,实际上也可以借助这件事情查清楚他们的罪行,从而对他们进行审判。 到时候他们的钱丢了不说,位置也不保,荣华富贵全部都没了。 这也是各地士大夫拼命想要弄掉武植的原因。 这次南方税收,经过粗布的计算,以王大人为首的官员们并不满意,因为按照他们的税收肯定比不上燕云,辽国那边。 所以,为了确保成绩好,他们疯狂了。 一个个为了自己的利益团结起来,加大了对当地的税务。 在南方他们就是土皇帝,天高皇帝远,一切他们说了算,什么事情他们只要抱成一团,就是天王老子他们都可以糊弄过去。 千万不要小看大宋地方官员的能力,他们可以瞒天过海,无法无天。 南方区域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对百姓极为残酷! 一个个衙门的士兵挨个敲门去盘查百姓的粮食。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百姓们不敢欺瞒,自己家中有多少粮食都会被查出来,就连去年的粮食也要一并计算征收税务。 有老农小声赔笑告诉这些官兵,有的粮食是去年的,已经征收了。 但等来的是官兵的怒目:“这分明就是今年的粮食,全部都要上税!” 老农一脸慌张:“大人,您要是全部拿走了,我们一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可怎么活啊,去年的我们已经交了啊!给我们留点吧!” “这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有事找上面说去,咱们是奉命行事!管不了那么多。来人,全部带走!” 官兵们强行将老农家里的粮食一袋袋搬到马车上,也不管这一家人哭天喊地,要是弄烦了还会一脚踢开! 他们直接将这家人粮食搬空了。 不说仓库里面存放的,就是缸中的半缸米也一滴不剩全部倒走。 这些都是小老百姓无权无势,他们根本没放在眼里,再者他们是奉命行事,关他们屁事。 要是事情没办好,他们会被踢出县衙,差事丢了不说,还要和百姓一样的遭遇,他们找谁说理去? 这些粮食就是钱,也是税,他们只管完成任务,早点完成早回家。 至于这些百姓的冤屈谁管得着呢?在这块地方他们要告也没地去。 要是去其他大地方,也不是那么容易,因为上面都是通的。除非你告玉状,但官家是什么人都能碰到的吗? 这样的事情,开始在南方区域城池不断上演,一时间百姓们怨声载道,却又无可奈何,不少人在官府面前跪在地上,嘶声竭力,请求给他们一个公道,但衙门紧闭,无人受理。 如果实在是人太多,周围就会出现一群士兵,以他们聚众闹事为由,全部打回去。 第550章 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 由于南方大肆搜刮,欺压百姓,所以这些勋贵们聚集在一起看着上报而来的账目,一个个都笑开了花。 王大人:“看来这次效果甚好,比往年要高出三成。” “多亏王大人想出这么好的主意,我们才有这个好成果啊!”一官员笑道。 王大人眉头一皱:“这不是大家一起决定的吗,怎么成本官的主意了?” 现场气氛一凝,随后这人反应过来自己说错话了,赶紧陪笑道:“对对对,是大家一起共同想的主意,反正现在税收上来,咱们南方这次要大放光彩了,肯定能压制武植,再不济也不会让他出风头嘛!” 王大人这才脸色缓和。 众人你一言我一眼,喝酒聊天,心情畅快。 实际上他们之前聚会经常商议税收的事情,其中还有人提出如果要提高税收,干脆每个城池的官员全部上税,如此南方官员上税之后的数额也是巨大的。 不少官员家里都有大量良田,房产,生意门道,若是让他们也上税,的确是提高税额的好办法。 只是谁也不同意,不赞同这种作法,他们不愿意拿出自己的钱。 最后大家只好将主意打到了老百姓身上,也付出了行动,结果还成功了。 一脸肥头大耳,身穿锦衣华服的胖子王大人又道:“虽然这次税收效果甚好,但想要超过武植,为了稳妥,这些还不够!” “大人的意思是……”有官员明白了什么。 王大人笑道:“你们传令下去,让手下的人在去征收一次,争取多收两成,肯定还有许多百姓家中藏有粮食!” “这些百姓,你们无论怎么收,他们家中一定还藏有粮食,顶多给他们留点口粮,其余的都要上缴,百姓们去年的收成很好,那些余粮放在他们那里也是浪费,不如上缴给我们充当税务成绩!” “嗯,王大人所言有理,这些百姓有吃的就够了,让他们富裕起来,咱们当官的可就没油水了。我这就吩咐手下去办。” “王大人说的是,我回去之后就去办。” 这些官员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因为这次搜刮,他们自己也可以占一部分。 搜的越多,他们越富有。 一时间,官兵再次出动,那些平民百姓们则苦不堪言了。 “苍天啊,在这样下去可如何是好啊,我家已经没粮食了他们都不放过,这是什么世道啊!” “还有没有王法?这么大的事情,居然没个人来管管。” “我家昨天就被搜的一滴不剩了,他们今天还来,这让我们怎么活啊,粮食都没了,就剩下一些馒头了。” “咱们老百姓没有权势,弄不住他们,又能怎么样呢。老天爷,快睁开眼睛看看吧……” 许多百姓跪在地上痛哭。 南方勋贵们虽然知道百姓的现状,却无人理会他们。 他们的任务就是团结起来,不让武植搞新法,就要在税收上做文章。 其实他们也知道,很多税收的大头其实是在当地的大地主,富商身上,但他们不敢得罪一大批富商和地主,因为这些人背后或多或少有些背景,如果收缴他们,一个不好事情就能桶到汴京城。 勋贵们不管这些人的,只管征收百姓,而富商们和地主为了和官服保持好关系,也会意思意思一下,但这已经是极限了,至于百姓的事情他们也懒得管,也管不了,自己没事就行。 反正他们和官员都是一条船上的。 南方的百姓在哭爹喊娘,官府们却着急将征收上来的粮食放在马车上,运送仓库中。 看着仓库堆积的高高粮仓,官员们高兴坏了。 一个个肥头大耳,指着粮食议论纷纷。满面红光的喜悦。 “这次税收比去年要增加一两个亿,他北方肯定不如我们。” “这次官家就会知道到底是新法好,还是咱们以前的制度好,从税收就能看出来,我们比他更强,这样新法有什么理由施展?” 南方的官员们在做了这些之后,还会派人送信前往汴京城高官那里进行交流,沟通。 黄川,赵枢他们听到这些消息松了一口气。 赵枢对于这些事情都是知道的,因为赵枢以后很有可能是太子,巴结他的人不少,大家都是一个阵营,自然要携手同心一起对付武植。 “太好了!”赵枢内心兴奋,若是如此,新法就被阻拦,这是大好消息啊。 其中,工部尚书,王判。 礼部尚书,李田。 吏部尚书,冯巩。 还有御史大夫沈卫,王黼,蔡京等人都非常激动。 沈卫道:“原来南方那边还有这样的实力,这次我们赢了!” “可能是南方那边气候稳定,今年收成不错吧!有了这些成绩,我们也好说上话了!” 蔡京在府邸中,看着一些信封,一股喜悦充满了他的内心:“好啊!南方如此优越表现,这次我看武相还如何提及中原新法的事,怕是搞不成了!” 蔡攸笑道:“父亲,只要这次我们税收稳妥,武植的新法就没有理由施展,到时士大夫的利益不会受损,也可以打压武植的威望,若是成功了,之后武植还能玩出什么花样呢!” 听到这话,蔡京摇摇头:“一切等上朝在说,虽然这次我们有足够的成绩,但也不可自满,南方勋贵们这次也是攒住了劲,朝堂上自会见高下。若是武植不如,陛下也不好在坚持。” 蔡京内心还是站在南方那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桃源俏美妇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秘密关系_御书屋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交流_御书屋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将军在上
婚里婚外
神秘复苏: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