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反攻略的正确姿势[快穿] > 第14章

第14章

是自己兄弟花子虚的人。 即便不是,这绿帽王武植要了也很危险。 要知道花子虚可是被这个女人弄的钱财两空。 在自家说不定就给他戴几顶绿帽子还惹一些麻烦。 他家有金莲这个上等美人,对于女人武植不缺。他也担心李瓶儿对自家娘子不利,破坏了他的家庭。 而那庞春梅之前是吴月娘的贴身丫鬟,目前还没有被西门庆得逞。 倒是比李瓶儿干净。 武植立刻带着人去了花府。 告知了这事情。 其实,花子虚因为这件事情心里还是有点疙瘩。 虽然他在县令面前表示同意,多少有那么一点点别扭。 如今武兄亲自过来告知他这件事情。 看到武兄如此仗义,顾忌他花子虚的感受,顿时让花子虚感觉武兄还是很看重他的,不由有些感动。 内心也万分感谢。 古代非常看中这些事情,若是解元公真的这样,他花子虚能说什么。 然而,解元公居然对他如此。花子虚顿时有一种想哭的冲动。 花子虚感动道:“武兄能过来,也算极为看中我花子虚了。多谢武兄!对了……我看今年九月就要省试,武兄得早做准备啊。” “嗯!”武植点点头:“时间也的确不早了,在过几天我便去汴京,晚了以免误了考试!” 花子虚:“以武兄的才能考上进士倒是不难,就是最后要过殿试面见皇上,才是最难的一关。” 说话间,花子虚邀请武植进去喝酒,吃了点菜,两个人交谈甚欢。 花子虚知道,眼前之人是能决定他人生走向的。 虽然花子虚后面有花太监,但花太监已经老了。 其实花子虚非常想要去汴京,花太监退休后,他也待不住只好回来。 相比阳谷县,汴京才是真正的繁荣花花世界。 说来北宋有四京制,比如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北惊大名府,南惊应天府。其中,东府是首都,位于汴梁,西京即洛阳。 其中开封府汴京,乃是八朝古都,经历了八个朝代,还有后面的金朝也是以此为都城。 尤其现在汴京已经达到了历史的顶峰。 这里的经济非常发达,不过从兵事上来讲,这里并非一个合意之地。 汴京的优势在于漕运,对于北宋非常重要。 好比漕运水路发达,处于枢纽中心可以屯兵,调集粮草非常方便。这样加固了中心集权。 以免他方出现割据为王的现象。 没有天险可守,就以兵为阻,不过这样的措施还是有劣势,因为地势平原,以兵为阻导致后来国库严重消耗,加上北宋末年兵马素质低下,根本抵抗不了金国的进攻,从而直接瓦解。 汴京很大,岂是小小阳谷县一碗之地能比。 但想要回到那里去,没个身份也待不住。所以还得看武兄。 喝酒之后,两人聊的很痛快,随后武植便回去了。 府中。 武植将庞春梅留下了。 如此一来,武府又多了一名丫鬟。 潘金莲是夫人,小蝶,小舞,还有庞春梅三个丫鬟照顾,除此之外还有赵三和李五两个家仆。 还有武松也住在这里。倒是非常和气。 这几天,武植让庞春梅伺候潘金莲,然而潘金莲却是让她过来伺候武植。 比如武植在书房看书,庞春梅则会在旁边,只要他有什么需要她也很听话。 “春梅!” “老爷有什么吩咐?” “你去拿点墨过来!” “好的老爷!”庞春梅立刻去柜中拿出墨来,小心翼翼端过来。 庞春梅身上有一股清香,而且身材很丰,有些玩意非常之大。 “老爷我帮你磨墨!” “老爷,我给你按按摩吧!看书这么久也累了。” 庞春梅伸手过来,顿时感觉肩膀一阵轻柔。 庞春梅知道以后要靠武植才有好日子过,除此之外,她还会讨好潘金莲夫人。 如果潘夫人不喜她,她也没好日子过。 忙完之后,潘金莲还召见了她:“你若是想要在武府待着,以后好好伺候老爷,老爷马上就要科考,累了疲了你伺候老爷饮食起居,如果老爷想要对你做什么,你得照做。” 潘金莲现在作为主母,拿出了主母的态度。现在潘金莲不再是之前守着大郎的小娘子,要管理很多事情,自然要有一个态度。 庞春梅乖巧点头:“夫人,我明白!一定会伺候好老爷的!” 老爷长的一表人才,还是解元公,以后的进士,家大业大还有官在身,若是真能攀上老爷,她也挺高兴的。 她不喜欢西门庆,但如果是解元公,还不大的庞春梅是可以接受的。 有一次武植在书房,庞春梅偷瞄他,过来倒水的时候故意弯腰靠近武植,吐气如兰。 呼吸打在武植脸上,让武植有些发麻。 他转头看去,怎么感觉庞春梅是故意的。 “老爷在看什么?可是小梅脸上有东西?”庞春梅的脸出现两朵红晕,蔓延到她白皙而长的耳根处,她低下头来不再说话。 武植笑道:“没什么。” 武植摇摇头,继续看书。 而到了晚上。 “大郎,好大的虫啊!” 潘金莲传来笑声。 武植;“快,打他。” “好……” “老爷身体壮实,奴家,咳……” “夫人怎么了?”武植问道。 潘金莲:“奴家这几天有点感冒了,可能身体有些虚!明天让庞春梅陪老爷吧。” 听到这话,武植笑道:“夫人难道不会吃醋吗?” 第71章 潘金莲噗嗤一笑:“吃醋肯定是有点呢,只是老爷身为解元公,以后的进士,这样的人物自古以来都是三妻四妾的,我可不能失了规矩,再说了老爷身体强,奴家一个人也有些遭不住!让庞春梅照顾老爷,这样老爷也好专心看书。” 武植倒是有些意外。 不过他也知道,这是古代不是现代。 古代很讲究这些东西。武植如今是解元公,的确有这个资格。 武植在古代生活久了,见多了倒也感觉没什么。 武植:“嗯,以后在说吧!” 武植有金莲倒不怎么饿。毕竟她家金莲也是人间少有。 这天,武植已经收拾好了东西。 准备去汴京。 这次他只带了家仆赵三。 而家里则交给潘金莲打理,有武松在,家里他倒是不担心。 武植想着等以后有势力了,在将一家人全部搬到汴京去。 不过在出门之前,武植去了城外田地。田地很宽广,是之前花子虚送给他的田。 花子虚对武植还是不错的。如今他在田里,旁边站着一群佃农。 武植将他们召集起来,自己私人花费点钱,给自己的田种点新鲜东西。 武植旁边有几堆红薯种子和辣椒种子,堆积的小山一样,刚从商城购买得来。 红薯有很多种类,比如红心红薯,黄心红薯,紫心红薯。 其中红心红薯水分比较足,吃起来比较香甜。所以武植购买的是属于红心红薯宁紫4号。 种出来很大个,又香又甜。 而辣椒也分为很多种,比如生椒,七星椒,长椒,圆锥椒,甜柿椒。 这些种子武植都有,他选定的是一种红辣椒,很长很细的那种,非常开胃。这种辣椒可以作为美食作料用。 如果开一家酒店用这种辣椒,对于大宋百姓的味蕾是一种很大的刺激。绝对受欢迎。 在宋朝没有红薯,也没有辣椒。 为了购买种子,武植花费了将近一半属性。现在还剩下200点属性。好在这些种子买一次很大一堆,武植才能购买这么多,加上辣椒种子,将他的两百亩田种上也差不多了。 这点并不多,武植主要是想要弄出更多种子。 第一是为了赚钱,第二,以后可以算他的一大功绩。对他的前程有很大作用。 当然,如果大肆购买田地种植,每年随便都能赚个大几千两。 一群佃农有些惊讶,看着武植旁边的种子,有佃农问道:“武大人,这是什么种子?” 武植拿起一颗颗种子道:“这是红薯种!” 佃农:“红薯?什么东西?” 在场一群佃农不是很明白,也从未见过这种种子,感觉非常稀奇。 不少人观看了一番,也拿在手中研究看不出什么。 就是一颗颗黑黑的种子。 其实种植红薯有很多方法,用种子,或者是扦插种植都可以。 由于没有植苗,起初只能用种子。 等以后种出来大量红薯,便可以培育幼苗,不需要种子了。 众人又研究了一下辣椒种,不明白解元公从哪弄来这么多稀奇东西。 接下来,武植教这些人怎么种植。 对于这些佃农来说只要播种,后续就简单了。实际上就算不管这些种子,还是能种出来。 只是精心照顾会更好。 这些都可以作为武植赚钱和抓功绩的手段。尤其是红薯。 当然武植还有土豆种子,暂时没弄。土豆也是非常不错的。 武植说的头头是道,讲解种植这些东西的诀窍,是因为武植还购买了一本《农作物杂术》书籍领悟,武植只要想学习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商城购书学。 经过武植一番讲解之后,众人也是颇为意外。 “解元公居然还精通弄农事,实在是让人佩服!” “是啊,解元公乃是文科第一,如今又找来这些种子教我们,很多东西比我们还了解!” 许多佃农在一起议论纷纷,感觉解元公对农事比他们还专业,着实震惊。暗说难道科考还要研究农事? 而武植则是道:“这些就交给你们了,如果种植的好,我不会亏待你们。” “解元公放心,绝对保证出产量!” 一群佃农专业种田,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做完这些后,武植才放心离去。 而赵三见识到老爷的其他手段,着实无法想象老爷怎么什么都懂…… 武植离开的时候,范严,曹恒,武松,小蝶,潘金莲,庞春梅,包括花子虚等人都过来亲自护送。 大家说了一些场面话,也祝贺武植高中,便注视着武植离去了。 潘金莲眼中含泪,有些不舍,而庞春梅刚刚进入老爷家,还准备巴结老爷,结果老爷去汴京了,也是有些郁闷。 他们在现场议论不停,直到武植坐船远处。 武植走的是水路,这样比较方便。 一路上武植都在看书,在水路上也没遇到什么劫匪之类,不过即便是遇到,凭借武植如今的武力,怕是倒霉的是那些劫匪。 武植的武力值真不是盖的,来几十个人不够他打。 因为速度和力量,还有他最近学了武松一些功夫,所以一路上武植倒是不担心什么。 不过他经过的路中,看到了梁山水泊。 一眼望去,一望无际的梁山水泊,水面上漂浮着一些杂草,湖面荡漾,看不到什么人。 对于梁山中的所谓好汉,其中只有几个倒是不错,但大多数都是打家劫舍,杀人之辈。所以武植对其没什么感觉。 以后他若是成了朝中官员,可能还会与梁山发生冲突。 不过很快靖康之耻就要降临,这些梁山中人倒是打仗的好手,若能为其所用对抗金国,不失是一门良策。 可惜水浒的人都被奸臣害死了,失去了一些冲锋陷阵的好手。 时间缓缓而过,武植和赵三便到了汴京开封府。 这里果真繁荣至极,高大的城墙,两边都是密密麻麻来往的人群,官道上也有许多马车,更不谈四面八方交通发达的水路了。 城中两排商铺基本高达三层,非常广阔高大。 “曾布就在汴京城!既然来了,还是得拜访一下才行!” 武植思维一番,对于这位钦点他的曾布,武植还是知道一些礼数。 只是,这里毕竟是皇城之地,曾布依然是这次的考官,恐怕是要避嫌不好见他。 武植的礼还是要做到,所以他准备了一些礼物去了趟曾府。 礼物已经被曾府收下,曾布并未见武植。 又担心武植想的太多,于是派人送了一封信。 第72章 大致意思是让他一切安好,少言,少欲,多学习,多做学问。 武植看完后便将信毁掉了。 一路走来,武植发现这汴京的青楼之地非常多。 很多人,甚至考生早就已经来到了这里,聚集一处吟诗作对,文化交流,研究考题之类。 很关心这次他们能否考中。 而这次考试曾布能帮武植的,顶多就是让他中进士,能否是会元,那得看宋徽宗的意思。 殿试才会分出谁是状元。 得看宋徽宗的意思。 对于宋徽宗,武植看过历史,知道他是典型的艺术皇帝,在艺术上颇有造诣,在治理天下上完全一窍不通。 宋徽宗同志亲手将大宋亡国,他灭国的本事还是挺大的。如果去采访宋徽宗如何将一个国给灭掉,他一定说的头头是道,有很多心得体会。 对于这个皇帝,武植还是比较了解,所以能否考上状元,得从这个皇帝下手。 从皇帝身上下手,最重要的就是艺术。 之前说了,宋徽宗同志是一个非常看中艺术,也很欣赏艺术才能的人,那高俅因为球踢得好,便踢成了高太尉。 想一想,宋徽宗登基之后,面对满朝文武陌生的面孔,他能相信谁? 自然是身边亲近的人,加上喜欢搞艺术,所以这些身边的朋友都一个个身居高位,最终导致朝廷混乱。 而想要引起皇帝的注意,武植现在就有一个好方法,那就是字体。 虽然考场规范了字体,但用瘦金体稍微引用,并不妨碍,到时候宋徽宗一看考卷,立刻就有亲切相似之感,铁定对武植的考卷上心。 当然,不能写的太过,稍微带一点点瘦金体的意思即可。 之前第一场考试没敢用,现在要从皇帝身上下功夫,不得不如此了。 好在宋朝是没有誉抄制度的,就是考场有人先抄一遍考卷在呈上去,没有这个制度武植就可以拿字体做文章。 至于曾布。 只要顺着他的思想写,基本不会有问题。武植想要的不是进士,而是第一状元。 想要越众而出,得下点心思了。 由于科考还有一段日子。 武植倒也没着急,对于考试内容,他脑海中的文库已经没什么问题,倒是等着又有点过于无聊。 现在肚子也饿了,他和赵三便去了一家酒楼。 他们一路走来,眼前酒楼最为高大。就这家了。 赵三:“老爷,这家酒楼很大,肯定非常贵啊,要不我们换一家吧?” 武植摇摇头:“走吧,咱不缺钱。” “……”赵三。 两人走了进去,里面果然奢华至极。 武植选中的是汴京城有名的樊楼。 汴京的繁华地段。 樊楼又名矾楼,是有名的风雅之地。 樊楼装饰华美,既有美酒又有佳肴,还有数不清的佳人。城内的达官贵人总喜欢去樊楼玩乐。 这其中,就包括君临天下的宋徽宗。 徽宗的后宫妃嫔如云,却也经常暗中潜入樊楼与花魁李师师见面。 当然,现在的宋徽宗可能还没得手,李师师是有名的卖艺不卖身,宋徽宗也不会强行。 而关于此楼,还有一个故事。 朝中奸臣高俅的儿子高衙内,一直对林冲的夫人垂涎三尺,他的手下为了能够帮他将林冲夫人夺来,特意将林冲骗到樊楼吃酒。 对于这些武植倒是不关注,他进入里面后,感叹这里之繁华。 里面随便一点茶水和饭菜都是几百文钱,甚至是数两的层次。 恐怕也只有那些大财主和官员才消费的起。 樊楼也是汴京七十二家酒楼之首,据当时记载,樊楼的生意十分火爆,每天上缴给官府的酒税就有两千钱。至于每年卖出的酒水,甚至达到了五万斤。 樊楼独家酿造两种美酒,一种名叫眉寿,一种名叫旨。 两种酒各有各的味道,口感醇厚,令人魂牵梦绕。 总之,此楼很繁荣。 有一首诗词,就是描绘此地。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羞味,四面栏杆彩画檐。 汴京城中的酒楼一般都只有三层,唯独樊楼是一个例外。 由于来此消遣的客人太多,樊楼在徽宗时期直接改建成五座三层的主楼,可谓是富丽堂皇,气派无比。 为了方便让几座主楼里的客人进行交流,樊楼内部特意建造了很多的飞桥栏杆。这些栏杆之间相互连通,灯火如昼。 走入酒楼,武植惊叹连连。 “两位客官用膳啊?” 有小二过来笑道。 武植点点头,扔去一点碎银,小二脸色欢喜,态度更为周到。将武植引入靠近河边的位置。 通过窗户可以一眼看到旁边的汴京河,贯穿整个城池,交汇一起四通八达。 这里就是历史有名的清明上河图中的两岸之景。 微风吹拂,看着窗外的美景,的确是让人心旷神怡。 武植又点了眉寿,旨两种酒品尝了一番,入口极为香醇,还是非常不错的。 这时,武植看到三个人走来,在不远处坐下。 都是三十几岁的男子,其中一个身材健壮,面容俊朗,神态看起来应该会功夫。来这里的人都是锦衣华服,此人身穿的倒是比较朴素。 俊朗男子道:“今天我们小饮即可,喝多了我担心我家娘子不喜。” 听到这话,旁边陆谦笑道:“林冲兄弟怕什么?你功夫高强,难道还怕你家娘子打你不成?哈哈哈!” 陆谦乃是林冲的损友。而另外一个便是高俅身边的人福安了。 福安道:“林兄是何等人物,怎还会怕娘子?来,先喝三杯在说!” 陆谦点点头:“对对对,先喝三杯,林兄酒量好,这点酒算什么!” 两人想要灌醉林冲。 林冲摇头道:“今天真的要少喝点了,上次我家娘子被高衙内惊吓了!若是在晚回去铁定要挨骂,我马上得回去了!” 福安和陆谦对视一眼,福安道:“林兄莫急,少喝两杯也行,吐露一下心中的不快,咱两兄弟陪你喝!” 此刻武植在旁边听到三人交流,顿时一愣。 那俊朗之人是林冲? 如果真是这样,他可是碰到水浒有名的场面了。 那高衙内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高衙内,高俅的义子,原为高俅的叔伯弟兄,为了达到自己能享富贵不择手段,不惜给高俅当儿子,足以证明衙内这个人是个无赖。 而陆谦此人也是够坏的,为了巴结高衙内,在这里拖延林冲。 估计马上林冲的媳妇就要被人骗去陆谦家,好给高衙内提供方便。 只是按照正常剧情,林冲会识破他们的诡计,赶回去刚好撞见高衙内想要对他娘子图谋不轨。 不过万一出了差错,那林冲的娘子就要被玷污了。 武植目光微微眯起,思维着自己要不要做点什么,只是帮了林冲,自己岂不是要得罪高衙内。 高衙内高坎,乃是高俅的义子,得罪他和得罪高俅没什么区别。 武植先等了一会儿,如果林冲自己回去,他倒不用做什么。 只是那林冲口里说着不能喝多,喝起酒来却是一口一闷,有点喝的云里雾里。 本来刚开始还是聊着娘子的事情,结果聊着变成了当今大宋的局面,各方面措施等等,越扯越远。 喝到兴奋处,林冲一拍桌子,还说要一个人前去,一枪将敌国首领脑袋给捅了。 第73章 好家伙,这林冲喝多了酒,满口牛皮啊! 武植暗道你家娘子马上就要被人污了,还满嘴牛批话…… 要不要告诉他呢? 对于武植而言这只是举手之劳。 但他又不想出面得罪高衙内,不过办法嘛还是有的。 第一,他可以跑过去扯皮,弄散了这桌酒宴,以免林冲喝多了耽搁时机。 但是有风险,自己会得罪高衙内,不划算。 第二嘛,就简单了,武植让小二拿点笔纸来,写了一个字条,让小二给赛了过去。 这一幕也没人注意。 至于武植,喝了点小酒也差不多可以散了,便在暗处观察了一番。 那纸条上大致意思是你家娘子在陆谦府,他们要骗你家娘子去陆谦家给高衙内提供方便之类。 林冲何等人,只看内容便知是好心人在帮他。 他看了纸条有些恼怒,也对书信人很是感激,虽然他没见过此人。不管真与假,他立刻告辞回去了。 留下陆谦两人一脸无法理解。他们对视一眼,知道计划落空。不知道是如何被林冲识破的,只能叹息行动失败。 看到这一幕,武植才离去,反正酒楼很大,他到处观看了一下。 楼里许多姑娘来回走动。 大多都是酒楼内的风尘女子。 姿色嘛倒是还可以,不过武植家有金莲,侧有丫鬟庞春梅,对于这些胭脂俗粉倒是没怎么多留意。 武植和赵三走在楼里,走廊非常宽阔,上面很高大,虽然这里只有三层,却堪比五层楼的高度,整座酒楼乃是五座高楼互通连接在一起,有飞桥从河道之上呈拱形连接。 此地聚集了汴京的文人,贵人,富商,包括来赶考的许多举人。 包括清河县中和武植同考的。 此刻的赵三跟着武植就如同乡巴佬进城,东看看西看看,也感叹这里之奢华。 络绎不绝的人来来往往,武植停留在窗边目光掠向外面的景色。 就在这时。 旁边台阶走上来了两名男子。 看神态不是常人。 为首之人身穿华服,看起来三十几岁,旁边跟着一名身材健壮的年轻人。 只是稍微靠后,神态时刻注意前方男子,显得小心翼翼。 此二人,大有来头。 为首的便是宋徽宗赵佶。 旁边则是有名的权宦童贯。 此人体貌魁梧,腮下生有胡须,倒很难认出他是宦官。 童贯是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善逢迎,是历史上掌控兵权最大的宦官,获得爵位最高也是第一位代国出使,被册封为王的宦官。 每次出来玩,宋徽宗不是带蔡京,高俅等人,就是童贯。 童贯道:“公子,李师师就在韵燕阁楼中,这次偷偷出来时间不多,还得快点才是。” 赵佶点点头。 二人不由脚步加快了一些。 宋徽宗的长相,也许是他的艺术气质,让他看起来似翩翩公子,气度风华,如今他年纪也不大,面相也颇为儒雅。 不过看起来儒雅,实际上宋徽宗是出了名的喜欢逛这种地方。还有一副好身体,尤其是腰子。 入金之前,宋徽宗至少有38个儿子,33个女儿,加上入金国之后生的14名子女,全部子女至少80余人。 说他是公几中的打桩机也不为过。 二人从远处走来,武植和赵三在窗户边,过路的人很多,所以也没在意。 赵三看着外面的景色,不由笑道:“老爷,这里的美景我赵三还是第一次见,要不是跟随老爷过来,这辈子恐怕还来不了汴京观看到这般景色啊!” 所有高楼之间都有红色灯笼,天空绽放烟花,即便此刻天色渐晚,也是日夜如白昼。 武植点点头:“这汴京乃是皇城之地,自然是最繁荣的,那些赶考的人以后都想留在汴京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四周来来往往的人,有一些年轻人还会在窗边吟诗作对,嬉笑谈乐。 不过赵三听了觉得不咋地。 赵三道:“哎,我也想吟诗一首了,可惜肚中没墨水啊!对了老爷,您诗词造诣很深,这样的美景,老爷……” “你小子。” 武植笑道:“诗词嘛不难,如此美景的确需要一首诗……” “就知道老爷大才!”让赵三现场吟诗一首,那是要他的命,但是老爷就不同了,本身是解元公,诗词还不是小意思。 这时武植道:“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术珍羞味,四面阑干彩画檐。” 赵三听的眼珠子放大,仅从诗词声音上听,赵三也感觉此诗配合现场樊楼绝对名副其实,不由震惊。 其实这首诗就是出自宋朝,不过属于无名作者,首先不说是否出自未来年月,还是当今,即便是当今,听过的人恐怕也是屈指可数。 所以武植用这首诗词,也是没问题的。 这样的诗词,他脑海中还有很多。 这时,忽然一道雄厚的声音传来: “公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好诗啊!” 旁边赵佶和童贯路过,刚刚听到这首诗词,不由得让赵佶一愣,连声称赞起来。 童贯也是点点头:“赵公子,此人所作诗词,形容的就是此刻的樊楼,的确绘声绘色,将其中的精髓描绘了出来,有些才能。怕不是进京赶考的举人吧?” 赵佶最欣赏有才能的人,他看到武植便道:“兄台作的诗甚好,不知这位兄台哪里人?” 闻言,武植回道:“我乃东平府下,清河县人,武植!阁下是……” 赵佶道:“在下赵易,清河县居然有这样大才之人,幸会幸会啊!普天之下,能作出这样诗词的人不多见。武植兄来汴京可是来科考的?” 赵佶的脑瓜子还可以,一个清河县的人跑到这汴京,看武植也就二十七八的模样,便猜出了一二。 赵三笑道:“我们家老爷就是来科考的,在清河县刚中的解元公。” “哦?武兄居然是清河县的解元公?”赵佶听后颇为意外,童贯对武植也是多看了一眼。 难怪此人能作出这样的诗词,如果是解元公,倒是能理解了。 两个人交流一番,武植也不是太清楚这二人是做什么的,看来头应该不小。 他们二人只说自己是经商之人,其他的也没透露。 武植和赵佶聊的倒是很愉快。 因为武植脑海是个文库,知诗词文化,而赵佶是一个艺术皇帝,聊的东西就多了。 到最后,两人从诗词文化,民生,又从古朝聊到大宋,在聊到当今官家宋徽宗身上。 赵佶将话题引到皇帝身上,武植内心一震。 而童贯也是注意力在武植身上。他担心武植说出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来,虽然赵佶是偷偷出来,但乱说话肯定是聊不下去的。 既然聊到宋徽宗,武植想了想。 “要说道大宋官家……”武植道:“这不是一般人呐!” “哦?武兄此话怎讲?”赵佶来了兴趣。童贯则是谨慎起来,不知道武植想说什么。 第74章 这宋徽宗自然不是一般人。 武植想说此人是战斗中的打桩机,更想说他是皇帝中的败类,乱用权臣等等。 但这能说吗?武植又不傻,什么时候都不能说一些负面的话,否则会招惹麻烦。 之前武植聊天的时候,都忌讳乱说,尤其是这种风雅文人汇聚之地。 只要说好的就没问题,武植笑道:“当今官家……据我所知,乃是一名大才子,在艺术方面颇有造诣,算是当今一流文人,一般人比不上。” 闻言,童贯脸色稍微好看许多。 宋徽宗也是点点头。 “其次!”武植接着道:“官家不但才气惊人,也颇为有义气,少有人能比!” 听到这话,赵佶疑惑道:“这诗词画术当今官家的确有些造诣,但这义气又从何说起?” 童贯也是不解。 武植笑道:“当今官家自然是很讲义气的,当初跟他一起的朋友,只要有才能的人皇帝都会提拔委以重任,此乃兄弟之义。” “而且皇帝身边的人都颇具艺术才能,可谓惺惺相惜,是众多才能之人的伯乐!有福同享,岂是一般人能做到?” 武植就差说宋徽宗是个昏君了,朝堂之上任人唯亲,是要不得的。 当然,现在大宋局面暂时稳定,不出靖康之耻,武植这么说也没毛病。 武植是故意如此,因为他观眼前之人形态举止不一般,在汴京多的是达官贵人,往好的说是没什么问题的。 既夸了皇帝之才,是伯乐,慧眼识珠,又赞美皇帝身边的也是能人。 尤其是在眼前宋徽宗和童贯面前,更是给足了面子。 当然,武植并不知道眼前的人是宋徽宗。 总之,真话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宋徽宗和童贯对视一眼,都是相视一笑。 看武植的眼神多了一丝欣赏。 童贯暗道这解元公挺会说话。夸官家身边的人就是夸他,童贯心中还是很愉悦的。不由觉得这个解元公很上道。 不过,他恐怕不知道眼前的人,便是官家吧? 而武植这么说其实也没错,比如童贯他一个太监,却能把持兵权二十年没被人弄下来,且不说他为人怎么样,就这份功力,也是有很大能力的。只是名声不太好。 童贯赶紧道:“这位公子说的极是,当今官家的确非常义气,也很有才能,寻常人不及万一!” “诶,不能这么说!”赵佶道:“我看武兄之才,就非一般人能比啊!” 赵佶面带笑容,他感觉武植之言,说到他心坎上去了。 赵佶他之所以用身边的人,是因为朝堂之上都是陌生面孔,谁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的,没有一点心腹怎么把持朝堂? 所以他提拔的都是身边的亲信。自己也觉得对身边人不错。 武植这么说,让赵佶颇为受用。 人都是喜欢听好话的。 赵佶甚至觉得武植还算挺懂他的人,颇有一种遇到知音的感觉。 毕竟朝堂之上还是有些闲言碎语,说他提拔身边之人有些胡来。听武植这样一说,他心里宽慰了。 可不是么,童贯,高俅之辈,那都是身边亲近的人,他上位之后都提拔起来,乃是有福同享啊。 “之前武兄之言,我也觉得很有道理!看来你我想法相同,……说来也真是相见恨晚呐。” 赵佶有些激动了:“行了,咱们也别站着了,今日我要去见汴京名女李师师,武兄可愿随我一同前去?” 童贯默不作声,他没什么意见。 若是平常,他可能会劝官家。 武植一愣,李师师? 武植自然知道李师师的大名。 李师师乃是汴京人,擅长歌舞,深谙诗词。 她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 老僧人认为她很像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王师师。 她四岁时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因此流露街头,最后被昌院李蕴收养,并随其姓为李师师,并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 后来,李师师成为汴京知名青楼女子,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睹芳容。 没想到李师师就在附近。 武植反正无聊,便答应了! 随后一行人立刻前往韵燕阁中。 他们进入韵燕阁。 里面很宽广,有很多座位,由于宋徽宗和童贯是偷着出来的,一般人也不认识,就混在其中。 此刻武植在这里发现了两个熟人。 王韬和李树。 两个年轻人坐在不远处。 他们都是清河县的举人。 武植如果没记错的话,这王韬是清河县二甲,而那个略显瘦的青年李树则是三甲举人。 当初武植在现场看到此人因为中举而高兴的喊爹喊娘,痛哭流涕。 没想到他们也在这里。 应该是听闻了一些消息聚集而来,反正现在科考还有一段时间。 王韬和李树也意外看到了武植。 二人走来,王韬拱手:“解元公,幸会幸会,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了解元公啊!” 李树也是拱手笑道:“解元公,咱们都是同乡,在这汴京碰到也算是缘分啊!” 几个人寒暄一番,旁边赵佶并未说话,童贯也静静的等待。 看来武植是解元公,是真的了。 现场众人交头接耳,都在谈论。 就在这时,忽然里面有人走来。 引起现场一阵轰动。 一名身材高挑修长,乌黑长发,一身白衣罗裙的女子缓缓从其中走了出来。 此女面容带着白色的纱布,遮蔽了鼻梁到嘴巴的轮廓,一双明亮瞳孔扫过来,带着些礼貌的笑意。 有一股才女的气息,在旁边两名丫鬟的衬托下走来。 她一出来,将现场瞬间引爆。 王韬和李树也是目光看去,包括武植,旁边的赵佶与童贯。 李师师无论是美貌还是才气,都是非常有名。 在武植眼前此人是历史上的才女。 “这就是李师师?果然是美啊!” “虽然遮蔽了脸,还是惊艳啊,我第一次见到李师师呢!” “盛名的李师师,说来今天也没白来啊!” 王韬笑道:“不愧是李师师,果然惊艳无双!” 李树:“早就听闻李姑娘大名了,今日有幸一见,难得啊!” “真是天下第一美人啊!”现场瞬间热腾了起来。 赵佶和童贯也看向李师师。 赵佶之前就看过李师师,李师师现在还不知道赵佶就是皇帝。 至于童贯,他一太监也只能干瞪眼了。 武植打量少许,李师师的确是美,不过要说天下第一美人,那只是一种赞誉,要说美貌,他家金莲还有丫鬟庞春梅也是不差的。 武植扫视一圈,阁楼中全部是男人,都是慕名而来。 可见李师师魅力之大。 武植感慨,这大宋美人还是非常之多的。不过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而美貌也属实难分谁是第一。 只能说各有特色,不过眼前的这特色,武植连整张脸都看不到,这种情况下又怎么能见到李师师真面孔? 不过想来,这是一种手段,越是这样李师师名气只会更大,更有吸引力。 连赵佶都慕名而来,可见一斑。 倘若谁都知道她长什么模样,也就没那么吸引人了。不得不说李师师的运作团队还是挺有头脑的。 李师师这时稍微行礼,端坐上台,面前就是琴桌,上面放着一把古琴。 她轻轻的抚了一下琴弦,调了下古琴,白皙如玉的手指在上面开始弹了起来。 缓缓的悠扬琴声传来回荡整个阁楼,所有人都安静下来,静静的听着大名之下李师师表演才艺。 只是一听,武植这个外行也觉得的确非同一般,怕是李师师放在地球的古乐中,也是绝对的一流大家。 旋律比较优雅,并不急躁,让人听了之后心情也安静下来。她的手法娴熟,上下挥动,优美琴声不断,波动琴弦后偶有琴调蕴含残留韵味缭绕,的确可以让人沉浸其中。 很快,一首古琴演奏完毕。 现场王韬立刻鼓掌起来:“李姑娘真是弹的一手好琴啊!” 李树:“琴声当真是好!” “李姑娘,可否在来一首,感觉不够啊!”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又有人道:“让李姑娘休息一会儿,弹的不累啊……” 李师师笑了,一些年轻人看醉,随后悠扬的琴声再次传来。 李师师每次演奏,自然是要献上几曲尽兴的。 弹奏之间,李师师轻柔的声音传来歌唱之声,她的声音充满了婉转动人的音调,有一点点的磁性,附带轻柔的穿透力,嗓音很是独特。一听便知道是佳人之音,让人魂牵梦绕。 她歌声唱完之后,顿时现场有人叫了起来。 “好,唱得好!” “曲子好,人更美啊……” “不错,曲子歌声第一次听闻,李姑娘不愧是才女……” 现场众人议论纷纷。 而此刻,李师师微微一笑,便起身行礼。 就在这时,王韬站了起来,见李师师要走,他便道:“李姑娘,我这里有诗一首想要献给姑娘,不知能否停留两步?” 此话一出,全场众人看向王韬。 武植也是看去,暗道这王韬是想要追求李师师吧? 第75章 亦或者是在此显现自己的才能? 赵佶,童贯看向王韬,两人面色有些古怪,这一幕被武植捕捉到了。 李树则摇摇头,王韬这家伙很爱显摆,他一点也不意外。 何况李师师的确是才貌双全,让人想要表现一番。 只是李树初来乍到,也不敢太表现,万一出丑可是要笑死人了。 不过自古文人给一些有名的才女作诗作词也是常有的事情。 而李师师当着这么多人的面也不好拒绝,便是行礼留在原地称谢了一番。 楼中之人拿过来了笔墨纸砚。 这也是献诗的基本操作,要留下诗词字迹。 王韬也不耽搁,拿起笔墨在纸上写了起来,很顺畅。 众人围绕过来观看。 给李师师写诗词,那自然是赞美,或者是关于爱慕之意的诗词。 很快,在众人目光中,王韬写下来了一首诗词。 有人按照上面文字念了出来:

相关推荐: 村夜   镇妖博物馆   过激行为(H)   鉴宝狂婿   娘亲贴贴,我带你在后宫躺赢!   一枕欢宠,总裁诱爱   百美仙图:女神宝鉴   神秘复苏:鬼戏   弟弟宠物   女奴的等价替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