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反攻略的正确姿势[快穿] > 第104章

第104章

” “哦?这么说来,真是山贼截走的?” 武植眉头一皱,暗道不应该啊! 第512章 武植不会相信。 首先,贼匪不敢劫朝廷的军粮,其次他们实力不够,也劫不动。 “他们人有多少?” “回禀大人,那伙山贼好像就一百多人!” “嗯!”武植点点头:“附近还有其他势力吗?” “没有,只有这一伙人!” 手下将自己探查到的情况都告知。 武植笑道:“那么这次断粮和这些山贼没什么关系。等陛下知道不是山贼所为,这个太子赵恒怕是位置不保了,他做出这种忤逆之举,这次说什么也要将他弄下来!” 武植从未想过动太子,但那太子因为张令铎的事情和自己作对。 武植为了更好的活下去,必须得动他。 太子不行,换一个就行了。 武植在想恐怕不用自己说出来,宋徽宗自己都很气愤,太子位置已经存在问题。 第二天上朝的时候。 武植在前列。 蔡京看到武植,礼貌的点点头,蔡京很久没有看到武植了,他估计这次太子的事情武植不会就这么算了。 蔡京也乐意看好戏,虽然这好戏不是他愿意看到的。 他更愿意看到的是武植被弄掉,宋徽宗依然是官家,这样才对。 可惜事与愿违,那太子不行,没这个本事弄掉武植。 他身边的那些老臣出的主意也真是天方夜谭,此事风险太大。 现在武植和官家回来,如何收场总得有一个交代。 蔡京悄悄看了一眼官家,发现官家脸色非常难看,几乎就是冷着一张脸色。 不过也是,任谁被自己的儿子做出这种事情,说好听的是断粮,说难听的这是要他老子的性命。 弑父夺权! 这就很严重了。 由于官家脸色难看,众人恭请之后,便是没几个人敢说话。 此刻太子在人群中,也是脸色苍白。 郭飞明他们同样如此,毕竟现在是清算的时候。 蔡京这时候拱拱手:“恭喜陛下,贺喜陛下,这次出征消灭西夏,为大宋扩张了版图,陛下可是完成了历代官家都不曾做到的千秋大业啊!” “陛下不愧是一代千古明君!” 蔡京拍马屁的习惯此刻滔滔不绝。反正太子的事情和他无关,他知道官家喜欢听什么。 蔡京带头,其余朝臣也跟着恭贺。 脸色凝重的宋徽宗此刻才稍微有些缓和,但这并不代表他就不生气了。 这是两码事。 宋徽宗终于开口:“朕这次和武爱卿领军出征,危险重重,且在西夏峡谷差点被敌人用火烧死,多亏武爱卿急中生智才避免了我军伤亡!” “但相比这次生死,朕更寒心的是我军在前方拼死奋战,后方居然有人故意断了我们的粮草,若非我军勇猛,攻占了皇城,霸占资源。否则这仗要是再打下去此刻断粮非得全军覆没不可!” “朕,心寒啊!” 宋徽宗:“这次到底是谁挑唆太子,断我军粮食?如此大逆不道,视同谋反!” 这话一出,文武百官脸色震动,不少朝臣纷纷跪下。 蔡京赶紧道:“陛下,还有这种事?谁这么大胆敢挑唆太子断送陛下粮食?微臣不知道此事,若是微臣知道,必定拼死阻拦!” “前方将士们在打仗,后方却有人故意断粮,好在陛下洪福齐天,平安回来!” 宋徽宗:“朕听说是粮食运送途中,被山贼拦截,但护送粮食的至少有三千多人,朕已经调查过了,运送粮食之路,根本就没有谁有这个实力劫走朝廷军粮,既是故意,何人下发的停止军粮输送?” “蔡京,你是朝廷左相,这个你不知情吗?” 蔡京一哆嗦,赶紧推卸:“陛下,微臣并没有收到这样的文书,能绕开微臣下发军令的,应该是太子殿下了,只是,太子不可能做出这种事情吧!” 听到这话,李格非马上站出来:“陛下,这文书应该是郭大人和太子共同发的!” 此刻的郭飞明脸色苍白:“陛下,微臣可没有断粮啊,此事我也只是听说,根据探子查的,是被一帮劫匪给扣走了!” 宋徽宗:“放肆!郭飞明,这个时候你还要狡辩吗?朕刚才说了,运送粮道附近只有一帮小贼寇,总共也才一百多人,怎么,朝廷粮食军队三千多人,连一百多人都对付不了? 还是这帮山贼吃了熊心豹子胆敢找死,以卵击石?郭飞明,你还不说实话?朕先治你一个欺君之罪!” 宋徽宗虽然是艺术皇帝,但这点事都看不出,还不至于。 “这……”郭飞明此刻居然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随后宋徽宗看向太子赵恒。 “太子,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宋徽宗的语气很不客气。 赵恒和郭飞明来之前商量好了,这次绝对不能承认是故意断粮。 被山贼劫走粮食这个容易露出破绽,无论怎么掩饰都无济于事,但只要他不承认,这事还有的说。 来之前,郭飞明给赵恒上了一课,以仁义礼智信的名义给他洗脑。 赵恒是一个很讲究这些的人。 只要郭飞明给他洗脑,让他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那么太子就会很理直气壮。 太子赵恒站出来:“父皇,这件事情是儿臣让他们去做的,但儿臣这么做也是有充分理由的!” 郭飞明双眼一愣,太子居然……他居然承认了? 他怎么能承认是故意断粮的? 满朝文武哗然。 听到这话,宋徽宗脸色已经在颤抖了。他的手已经压制不住的想要过去扇赵恒几巴掌。 简直混账东西! 宋徽宗冷着脸:“理由?你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你不顾朕在前线的安危?” 赵恒道:“父皇,儿臣以为天下应该以和平为主,大宋如今兵强马壮,不应该在造杀孽,而且浪费这么多军饷和资源就为了打一个西夏,这不符合仁义!也很浪费!” “而且,西夏并没有发兵大宋,只是行刺了大宋宰相,不至于要闹到灭国的地步!” “大宋动不动就出兵,徒增杀孽,有伤天和,再者,西夏不过是一个小国,即便拿回来也是浪费大宋资源,还需要派大量人力物力去治理,得不偿失。” 第513章 “儿臣只是不希望,父皇听信某些奸臣的谗言,做出误国误民的错误决定!儿臣这是为父皇考虑啊!” 赵恒的一番话,郭飞明目瞪口呆! 之前不是说好了不承认的吗。怎么全部说了? 满朝文武议论纷纷,顿时哗然。 太子说的再好,也改变不了一个事实,他断了陛下的粮食。 让官家陷入危机中。 很可能导致十几万大军全军覆灭。 到底是谁在误国? 太子是傻了吗? 这种事情怎么做的出来! 宋徽宗气的浑身哆嗦,这就是他儿子? 他的太子啊! “简直放肆!”宋徽宗黑着脸,压着语气道:“你懂什么?误国误民,你是说朕消灭西夏,扩张大宋版图,这是在误国误民? 西夏行刺大宋宰相,大宋理应以礼相待,还要给他们恭贺,说他们行刺的甚好么?” “昔日大宋为了防止异国的侵犯,割地赔偿,是为了和平?那是咱们大宋打不过,迫不得已如此! 如今大宋打赢了,居然有人说杀戮过重!这是何等的荒谬!” “好一个太子,朕将大宋交给你监国,你就是这么监国的?” “你知不知道,若非武爱卿,大宋恐怕不是今日的局面,说不定已经战火连连,被金国所侵害!” “朕,重用武植,才有大宋如今之繁荣,你却口口声声说大宋的宰相是奸臣,你这是在说朕昏庸无能,看错了人?” “今日之大宋千秋霸业,是以前历代官家的心愿,直到武爱卿的出现才能完成,这不世功勋难道是你口中的奸臣所为?” 宋徽宗气的双眼遍布血丝:“没有武爱卿,大宋现在是否存在还是个问题,你这个太子位能坐稳,与大宋强弱有关。 武爱卿建造神威兵器,空军,发展海军,以及驿站贸易,纸币经济,这桩桩件件,哪一个不是为了增强大宋,增强王室,自古以来,你见过如此奸臣吗?” “这是历代官家都做不到到的丰功伟业,唯武植一人,你从哪一点看出,武植是奸臣?嗯?” 宋徽宗一连发问:“朕且问你,何是奸臣?” 赵恒脸色苍白,事已至此,他不这么说,如何摆脱他故意陷害的罪名?太子也是犯了糊涂,事到如今也只能硬着头皮了。 赵恒:“父皇,……所谓奸臣,是指对君主逢迎献媚,结党营私,排除异己,且不忠于君主,欺下瞒上,对下百姓为己利益打击报复,横征暴敛,滥杀无辜,弄权误国营私,残害忠良等。此为奸臣!” “好!” 宋徽宗双眼瞪着赵恒:“武植收服燕云十六州,完成大宋历代官家的夙愿,消灭金国,辽国,扩张版图。 且施展新法导致天下百姓家有余粮,安居乐业,这桩桩件件,哪一个不是利国利民,太子,朕问你,这奸在何处?” “这……” “武植可有伤害黎民百姓?” “可有损国利己,不忠大宋?” 宋徽宗愤怒的发问,让此刻的赵恒是一句话也说不上来。 武植的确是为大宋做了不少事情,这样的人如果是奸臣的话,那天下人岂不是都是奸臣了? 满朝文武议论,而此刻的康王赵构,将这一切看在眼里,他此刻的手剧烈抖动,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父皇这么愤怒,这太子怕是位置不保了吧? 而他的机会就来了。 赵构内心狂喜,但他表面上不动声色。 这个赵恒真是够蠢的,人家武相都没找他麻烦,他居然找死。 现在这幅局面,看他怎么收场。 在赵构看来,父皇看中的武相被赵恒说是奸臣,这就是在否定父皇的眼光。 也是在戳父皇的脊梁骨。 赵恒还想要辩解,他道:“父皇,儿臣不否认这些,但儿臣觉得武相功高镇主,他现在掌握大量兵权,又立下赫赫战功,在这样下去,一旦他造反,大宋何人能挡?” “所以,他奸在能力太强了!” “威胁到了咱们王室,所以儿臣才有此一举啊!” “从这次西夏之行就能看出来!”赵恒:“父皇这些年一直都在皇宫中待着,肯定是听信了武相的话才以身犯险,前往边境战争。 他是何居心? 万一父皇在前线有个什么闪失,大宋危矣!” “父皇说过国不可一日无主,为何武相要让父皇出去前线?这难道不是居心叵测,有谋反之心吗?” “他就是想要陷害父皇,儿臣也是担心,才出此下策!” 满朝文武脸色非常紧张。 太子说的这些话太直白了,几乎将武植给得罪死了! 这口口声声都是容不下,针对武植的话。 赵恒:“如今武相已经有了封地燕云,他却在朝堂中继续参政,处理国事,还建立了什么政务司,这政务司一旦建立起来,在大宋也扩张,那以后大宋的官员都出自他政务司,都听武植一个人的,那这大宋的天下还是父皇的吗?” “儿臣只是不希望历代祖先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被人窃走了去!” “他日,武相若是造反,谁顶得住?” “你个逆子!” 听到这话,宋徽宗差点气的喷血,他站了起来,手死死的指着赵恒。 “父皇,我没说错!”赵恒一脸倔强。 “逆子!” 宋徽宗上去就给了赵恒一个耳光,整个朝堂都能听到这一巴掌的声音。 这是下狠手啊! 宋徽宗:“朕告诉你,若是武爱卿要造反,大宋早就没了,昔日在消灭燕云反叛之时,武相手中掌握军队数十万,凭借他的能力,大宋谁能守住?” “你身为太子,居然听信身边人的谗言,是非不分,简直混账!” 赵恒:“儿臣没错,虽然武相为大宋做了很多,但最近频发战争,死了多少百姓,多少大宋儿郎都死在战场上,他若是真为大宋着想,为何要发动战争?” “而且,他推行纸币的事导致晋王身死,这可是您亲兄弟啊!” “他若是不发行纸币,晋王就不会死,我看武植就是大宋的灾星,让父皇和亲兄弟生死相隔,以前没有武植,大宋虽然赋税过重,但依然可以过日子。” “现在频发战争,这都是武植挑起的,父皇看中他,儿臣觉得不妥,儿臣看来,他是大宋战乱的祸源!” 宋徽宗看着眼前倔强的赵恒,他本来不是最喜欢嫡长子赵恒作为太子,如果他听话安分守己倒也罢了。 他还没退位,赵恒就开始各种忤逆。 这还了得? 宋徽宗努力平息自己内心的怒火: “历年来大宋都被周边金国,西夏欺辱,他们杀了我多少大宋儿郎?只有将其彻底镇压收服,才能免除边境之乱,永保太平,这样大宋百姓便可以一劳永逸,一直生活在太平盛世。 你身为太子,未来的官家,不想着王图霸业,却想着所谓短暂的和平,和平是打出来的,你以为一味的忍让,他国就会和你谈和吗?” “大宋不强,金国,辽国,还有西夏早就打过来了,你还能做上太子之位?” 宋徽宗摇摇头,感觉自己和赵恒争论简直是对牛弹琴。 他最不缺的就是儿子。 这个不听话,换一个就是了。 宋徽宗:“你羽翼未丰,就开始指责朕看中的人是奸臣,如此祸乱朝堂,你到底还想不想坐稳太子之位?” “是谁挑唆你做出此等忤逆之举?” 武植为大宋做了这么多,居然被太子说的一文不值。 满朝文武虽然有的嫉妒武植,也不得不承认,武植的功劳的确大。 是有利于大宋江山的。 今日太子这番言论,简直颠覆了他们心中所想。 不由感觉太子这是听信了何人所言,居然如此放肆。 郭飞明此刻感觉到不太妙,若是太子真的惹怒了陛下,太子可能位置不保,他赶紧站出来:“陛下,太子所言也不无道理,但这件事情的确是太子有所疏忽,微臣一定好好开导,以后不会在犯这种错误。” 事到如今,只能顺着官家说话了。 而宋徽宗虽然很气,但废太子是大事,他又是嫡长子,自古太子都是嫡长子继位,这是规矩。 太子也做了这么长时间,宋徽宗听到这话,虽然已经看不惯,但这么大事情终究没有立刻下决定。 谁知道,太子此刻犯浑了,想到自己是父皇的亲儿子,居然还比不过一个外人,他倔道:“虽然武相有功,儿臣还是认为他功高盖主,以后会出现问题的! 父皇,他带着您出去征战,居心叵测,不得不防啊! 不如现在就将他打入大牢,问问他是何居心,为何鼓动父皇您出去西夏前线!” 哐当! 这下,宋徽宗终于忍不住了。 直接一脚揣在了赵恒的肚子上,赵恒在地上滚了几圈,脸色愣住了。 这一脚是真狠! 父皇动真格了! 肚子上的剧痛,让赵恒恢复了一些清醒,他赶紧道: “父皇!儿臣知道错了,儿臣以后不敢再犯!” 仗着自己是父皇的儿子,加上他觉得自己没错,赵恒倔强上来,还真是没辙。 但被宋徽宗如此重脚,赵恒也清醒了不少,此刻终于意识到什么。 但已经迟了。 宋徽宗深吸口气,缓缓道:“逆子!朕告诉你,这次出征是朕执意要去,与武相无关! 太子,我看是你听信了身边的谗言,所以犯下如此错误,他们倒像是奸臣!” 宋徽宗扫视朝臣一圈,语气清晰,一字一句道:“太子犯下如此大错,且冥顽不宁,今日朕思之再三,决定,……废掉太子之位!” “武爱卿,你以为如何?”宋徽宗目光掠向旁边一言不发的武植身上。 而满朝文武彻底炸锅。 就如同菜市场一样,现场沸腾了。 太子在地上更是脸色煞白,废,废掉自己? 所有人目光看向武植,看武相怎么说。 第514章 对于这个问题,武植还真不好随意回答。 这是宋徽宗的家事,参合进来不太妥。 至少不能让别人认为是他要将太子弄下来。 不过武植相信,他无论怎么说,现在的宋徽宗是真的愤怒了。 武植作为大宋功绩卓越的功臣,可以说大宋有今天,他付出了很多。 太子针对自己也就罢了,连同宋徽宗一起牵扯其中。 就算不是为了他,宋徽宗也已经对太子心生不满,历年来君王对太子不满,撤换掉是迟早的事情。 若是他只是一时气愤,此刻武植贸然接话,支持废掉太子,难免会让宋徽宗有所警惕,甚至心中反而犹豫。 太子针对的是自己,他此刻说话不太合适。 所武植便是道:“陛下,太子针对微臣之事,臣以为,太子年幼,肯定是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微臣可以不予计较,但陷害陛下,此事就有点严重了。 只是废立太子此乃皇家事,微臣此刻开口,难免有公报私仇的嫌疑,微臣以为,可以让太子冷静一段时间!诸位大人以为如何?” 武植说完,便是看向身后,扫视了一圈,尤其是在李格非还有王玮等人身上暗示。 李格非和户部尚书王玮秒懂。 此话一出,宋徽宗有些惊讶,随后又看向太子:“你看看!这就是你要陷害的武相,你处心积虑想要害武相,但武相却不支持废掉你的太子之位,之前武相说的一句话很对,太子太小家子气了,既如此,朕就更不能让你当太子了!不能让武相受了委屈!” 李格非此刻站出:“陛下所言甚是啊!太子陷害武相,而武相却似有维护之意,微臣也替武相感到委屈啊!” “武相处处为了大宋着相,为了陛下着相,到头来换来的却是奸臣的侮辱!” 王玮:“微臣和李大人想法一致,陷害武相不说,还要陷害陛下,若是陛下在西夏有个什么闪失,这谁担当的起?” “陛下外出,让太子监国,他却想要害死陛下,此事不能轻易了之,微臣赞成废掉太子,重新找一位能堪当此任的皇子作为新太子!” “臣,附议!” “微臣附议!” 武植还是有一帮人的,此刻他们站出来全部将矛头指向太子陷害陛下一事,要废掉。 何况还是陛下自己说出的。 武植牵扯其中不好说什么,但他们可以说啊! 他们都是背靠武相的,太子走在武植的对立面,他日太子一旦登基,他们能有好下场? 所以抓住机会就不断的打压。 甚至有的朝臣跪在地上痛哭,说什么若非陛下在前线勇猛,神速消灭了西夏,否则还真可能回不来之类的。 而太子那边的郭飞明,王黼等人也在反对废掉太子。 只是他们那边的人说话,宋徽宗听着越来越不顺耳,本来他就觉得都是一群老臣教唆的太子,他们叽叽歪歪,让宋徽宗更是烦躁。 御史大夫沈卫道:“陛下,万万不可啊!废太子事关重大,千万不可轻易废黜,培养一个太子不容易!” “太子从小就学习帝王之术,他是皇室嫡长子,顺理成章成为太子,也是大宋江山的继承人,太子从小到大的教导都与一般人不同,如果要废掉重新立一个新太子,这太难了!” 王黼:“陛下,现在太子年纪还小,做事情有所欠缺在所难免,相信假以时日,太子会知道轻重,也知道怎么做好太子。” 郭飞明:“太子从小无犯大错,经过这次教训,以后定知错能改!” “且,太子废掉,整个大宋百姓都会议论,人心动荡,造成的影响过大!” 这些人左一句又一句,反正就是不同意。 他们是太子的人,太子没了,他们这帮人靠谁呢? 此刻在前列的康王赵构,内心忐忑不安,废掉太子他就有了机会,如果没废,恐怕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他才有做太子的时机。 他此刻真想跳出来指责太子陷害父皇,简直罪该万死,此人不废,天理不容啊! 但他敢说吗? 他不敢。 此刻他一句话也不敢参合,否则难免有夺嫡的影响。 但他耳朵竖起来,不放过任何朝臣的每一句话,因为这些话都可能影响到此刻愤怒的父皇做决定。 他担心父皇心一软,此事作罢,就完了。 过了一会儿,眼看这些人争吵,赵构实在是坐不住,他要说了有夺嫡的嫌疑,他要不说,总感觉差了点什么,不能让宋徽宗做出坚定决心。 忽然,赵构目光一凝,他左思右想,若是此刻太子不废,他永远没有机会。 而自己的话但凡有点作用,太子废掉,哪怕以后自己有夺嫡的不好影响,也总比赵恒当太子好。 就算以后不是他当太子,那自己至少也尝试过。 噗通! 就在众人争吵的时候,康王赵构直接跪在大殿上。 将众人看的一愣。 宋徽宗目光扫视:“康王,这是何故啊?” 此刻,赵构哭了起来。 刚开始还只是一点点,随后浑身颤抖,泣不成声,然后道:“父皇,儿臣得知军中断粮,恨不得立刻奔赴西夏,奈何儿臣没有兵马,于事无补,而后看到父皇回来,儿臣悬着的心才放下啊!” “儿臣想不通,实在是想不通!” 宋徽宗:“哦?你想不通什么?” 赵构发挥出了自己影帝的实力:“父皇,儿臣虽然不是太子,但父皇外出,儿臣心心念念都担心父皇的安危,儿臣想不通,作为太子为何他这么着急!” “他只要好好做太子,以后就是官家,但父皇出去他却断粮,这是何居心? 儿臣想到这里不寒而栗啊!” “若是父皇真的因为断粮的事而回不来,儿臣发誓,定要为父皇报仇!绝对不能让父皇受此委屈!” “儿臣也想不通他赵恒都已经是太子了,为何急于登基,对了父皇,儿臣听说了一些消息,说赵恒想要早点当官家,好除掉大宋宰相!儿臣却不曾想,他为了这一步,连父皇都敢陷害啊!” “大哥,你好狠的心啊!你怎么能做出如此大逆不道的事情,你怎么能弑父?这毕竟是我们的父皇啊!” 康王赵构在现场一顿表演,声泪俱下,鼻涕都跑出来了。 演技那叫一个逼真。 第515章 这么一渲染,各种太子想要弄死父皇,好除掉武植的言语传入宋徽宗耳朵,让他浑身冰凉。 就算看出赵构在演戏,心里也难免会不寒而栗。 何况宋徽宗并不认为赵构在演戏。 是啊! 自己的儿子为了除掉大宋宰相,从而迅速登基,不惜害自己! 只有登基他才有这个能力对武植动手。 但官家现在才不过四十几岁,还可以活很久,那要如何才能快速登基呢? 那就只有让宋徽宗回不来。 想到这里,宋徽宗脸色再次凝重。 因为赵构说的在理。 赵构的表演让旁边的大哥赵恒惊呆了。 这平日的赵构,他什么时候看过今日这般模样,哭哭啼啼的? 哪次在自己面前不是唯唯诺诺,小心翼翼不敢得罪? 在他印象中赵构虽然老实,但也绝对不会为父皇担心到这般份上。 赵恒手指着赵构:“你!赵构,你什么意思?平日也没见你这般哭哭啼啼!” 赵构闻言,抽泣道:“大哥,平日父皇在皇宫没遇到什么危险,我也没机会! 谁想你这么狠心,父皇远在西夏你却故意断粮,怎么?难道父皇遇到危险,做儿臣的还不能担心? 现在父皇回来,我才有机会哭诉,这不行吗? 大哥,平日你管着我就算了,现在父皇在上,我要说真话,你也不让吗?” “虽然你是太子,但不能阻拦我对父皇倾诉的权利啊?” 说完,赵构马上匍匐在地,继续哭泣。总之他就是孝子,在老爹面前哭哭啼啼,非常担心的样子。 宋徽宗一看,顿时也是有些感动。没想到赵构如此担心朕。相比之下,赵恒就显得薄情了。 甭管这是真假,想到赵恒对他做的事情,又想到此刻赵构的表现,宋徽宗更加坚定废掉太子的决心。 本来,宋徽宗知道废掉太子是大事,他心里虽然不满,可以废掉,实际上若是不废,也并非不可以。 等他这阵子气消了,说不定这事情就搁置了。 赵构这么一闹,张口闭口就是弑父,让宋徽宗感觉到眼前这个赵恒恐怕没这么简单,很有可能是真想着急当官家。 太子着急当官家,这是官家的大忌,即便他是自己的儿子却也不能这么早觊觎皇位,说不定以后闹出什么事来。 这还了得? 宋徽宗本来就有些胆小。 看到这一幕后,宋徽宗凝重道: “朕意已决,赵恒,朕即刻就废黜你!还有刚才几位大臣,你们说太子年幼?他年幼就可以不顾朕的安危,胡作非为? 那下次朕要是回不来了该如何?太子年幼,朕替他承担风险?简直荒唐!” “御史大夫,你在反驳朕的旨意吗?” 随后宋徽宗看向沈卫。 沈卫被宋徽宗眼神吓了一跳:“不敢,微臣不敢!” 其实大宋的朝代,不存在废掉太子,因为废掉太子就等于废掉了一个脉细。 事情是非常重大的。 现在,赵恒完全傻眼了,他跪在地上也哭了起来:“父皇,儿臣知道错了,儿臣是受到人蒙蔽,这才做出了错事啊!” 赵恒:“儿臣知道,父皇还是相信儿臣的,只是我让父皇寒了心,但父皇您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好好效仿您,做一个好的太子,好好读书,学习仁义礼智信,以后在也不敢陷父皇于危难中了!” 宋徽宗看到这里,摇了摇头:“你让朕在给你一次机会?朕若是死在外面,谁给朕一次机会?” “太子,不要高看自己,朕的儿子有几十个,你只是其中之一,朕要立你为太子,你便是太子,朕要废掉你,你就是庶人,现在你赶紧收拾东西和你母妃一起滚回老家去!” 宋徽宗此举,是彻底定下了结果。 让他们哪来的滚哪去。 太子被废,整个朝堂中的太子党都瑟瑟发抖。 而且,宋徽宗还真不是开玩笑,即刻便下了圣旨。 太子整个人蹲在地上,从高高在上的太子,未来的帝王,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虽然有着皇室血脉,但没有帝王的看中,他算什么? 一旦太子被贬出宫,以后恐怕很难在回来了。 太子失魂落魄的躺在朝堂大殿上,整个人就如同打霜的茄子,无精打采,脸色苍白,甚至口中喃喃自语。 因为他再也不是太子了。 从此以后大宋江山和他没关系。 这个落差太大,从以后可以成为君临天下的位置一下成为了没有任何权利的人,人在上面一旦下来,是很难接受的。 何况前几天他还在处理政务,是监国的太子,权利无人能比。 权利这东西就如同长在人身上的血肉,一旦有了,在想要拿去就如同拿刀子在身上割肉。 现在太子脑袋一片空白。 而太子的一帮人更是傻眼。 尤其是郭飞明,他还想着利用太子对付武相,所以才急于出此下策,他也有想过这些后果,但他想着机会难得。 再不济太子位置不可能就这么废掉,但今日局势发生的太快,他根本无法把控。 加上赵构的一番表演,官家若是执意如此,谁能说服啊? 扫视了一圈,郭飞明忽然看向不远处的武相,对,武相!!! 此刻能说服官家的唯有武相,官家很多事情都听武相的,只要他开口,此事未必就没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郭飞明赶紧道:“武相,武大人,如今太子被废,对于大宋江山是天大的事情,武相你给说说,太子毕竟年幼啊,武相不是一向都为了大宋江山着想吗,老臣恳请武相能在陛下面前说说情,此刻废掉太子对大宋江山不利啊!” 郭飞明打道德牌,本以为一心为大宋的武植多少会有点动容,毕竟废掉太子真不是小事。 这是开了大宋之先河。 但这郭飞明怎么想的。 武植看起来像是二百五吗? 他们这一个个处心积虑的想要陷害他,后果降临了,跟我这玩啥呢? 武植摇摇头:“郭大人,圣旨已下,陛下的任何决定,微臣都无异议,况且这是陛下的家事,太子也有错在先,如何说请?” 听到这话,郭飞明半天说不出话来。 其实现在武植可以追究郭飞明的责任,将矛头引向郭飞明,只是武植担心仇恨转移,宋徽宗会对废掉太子动恻隐之心。 只要太子被废,此人也基本废掉了,这时候武植懒得追究。 郭飞明这帮老臣都依附太子,没了太子拿什么作威作福? 根本没有任何资本。 不过武植转念一想,太子既已经下旨废掉,在追究一个郭飞明,似乎也没什么问题。 毕竟圣旨刚下,不可能这么快就改。 就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想到这个老东西整天跟他作对,叫嚣,到这个时候不知道夹着尾巴做人,陷害自己不说,事到临头还让他出来求情? 这就如同有人要杀你,杀你不成,被人抓住了把柄,反过来求你? 武植不当这个冤大头,他立刻道:“陛下,太子犯下如此大错,恐怕离不开郭大人的挑唆,定然是他在背后帮着鼓动所以才造成如此罪孽,太子既然已被废,郭大人难逃其身,可一并处罚!” 听到这话,宋徽宗点点头:“此事已定,谁也不用在说情,太子,你立刻回去收拾东西,明日朕不希望你留在皇宫!” “还有,郭飞明,你身为太子的老师,太子犯下如此大错,定有你的谗言挑唆,来人呐,将他关押大牢,严格审问!” “是!” 立刻有侍卫上来将郭飞明给拖走。 被关押起来,郭飞明基本等于废掉了。 随便几个严刑拷打他这条老命估计也去了半条。 “陛下,陛下……”郭飞明被两名侍卫拖着走,他求饶的声音回荡朝堂。 但宋徽宗根本不理会。 宋徽宗说完之后,拂袖而去。 满朝文武沸腾,在现场议论纷纷。 有人觉得废掉太子太轻率了,太快了。 有人觉得废的好,谁让太子作死。 也有人觉得这样做是正确的。 很快,众人散了。 留下了被废掉的太子在朝堂上躺着一脸绝望。 旁边剩余的老臣更是叹息不已,又无可奈何,恨太子不争气,今日之局面,如果太子一口咬定不承认,说不定还有一点点转机,随便先糊弄几天,说不定官家气消了在承认,到时可能不是这番局面。 “太子啊!”一名老臣黄川摇摇头:“为何如此快就承认断粮之事?陛下被断粮盛怒而来,此刻应该告病躲避风头,再不济也不能一口承认,可以推脱在其他人身上。 你倒好,身为太子一口承认是自己做的,陛下想不废你都难啊!哎!可惜了!” 黄川老臣说的并无道理,宋徽宗正气之时,废掉的事情自然做的出来,但如果气缓和了些,自己在一口推脱是其他一帮老臣的问题,说不定关个禁闭之类,位置也不会丢掉啊! 当然,黄川这么想,之前在朝堂他也不敢顶这个锅。 这个锅只能被动被别人盖上,而且得是一群人一起顶。 他一个人站出来,万一其他人不干,罪名落在他头上,可能性命不保。 从某种情况而言,太子自己一个人出来,他们倒是松了一口气。 但终究是可惜了。 老臣走后,殿堂上就剩下老三赵楷,还有赵构,赵恒。 赵楷看着地上的两人,摇摇头,他无意争夺太子位置,所以此刻他心里只是觉得闹成这样,有些感慨罢了,大家都是兄弟,他反倒是有点微微的悲伤,绝对不会因为太子位置空悬而高兴。 他想说什么,却什么也说不出来,摇摇头便是走了。 反正这事和他没关系。 赵楷,跟他的父亲宋徽宗一样,自小聪明伶俐,文彩非凡,又精通琴棋书画,并且擅长画花鸟,因此深得宋徽宗的宠爱。 也是宋徽宗最喜欢的儿子。只是因为立长不立幼的原则,所以太子位置留给了赵恒。 说来,赵楷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政和八年,赵楷偷偷参加了当年的科举考试,竟考中了头名状元,宋徽宗得知后非常高兴,但是他又怕被天下人说闲话,毕竟皇子考中状元是前所未有的事情,于是宋徽宗就点了考中第二名榜眼的王昂为状元,但实际上状元仍是赵楷。 赵楷就这样成了历史上身份最高的状元。 赵楷也是最完美继承了宋徽宗秉性的人,喜欢琴棋书画,舞文弄笔,对于权利他没什么兴趣。 此刻。 大殿无人之后,赵构原本的哭脸,忽然嘴角浮现了一抹弧度,从而让他抬起头来,之前的哭丧脸早已经不见,展现的是一副开心的灿烂笑容。 虽然嘴角和眼角挂着泪花,但这丝毫不影响他脸上灿烂得逞的笑容。 “大哥,你也有今天啊!” 赵构说这句话很小声,因为他怕被人听到。 虽然声音很小,其中依然充满了得意和激动。 第516章 他来到太子旁边:“昔日,你是太子,我只是一个康王,和你相比,你就是天上的太阳,而我只是不起眼的星辰! 因为你是太子嘛,从小就有人告诉我,你是太子,什么东西都不要和你争,就连我的玩具你拿走了我也不敢吭声!” “我做梦都没想到,今日,你居然被废掉了! 平日你虽然看似对我们和颜悦色,但遇到问题,你那一副高高在上的眼神,展现了你那所谓的太子权威!” 赵构盯着赵恒,赵恒似乎有所动容,看向了他。 赵构:“我不过比你出生晚了些,大家都是皇子,为什么你就是未来的官家? 你从小接受的是帝王之术,而我学的也不过是比普通人强罢了,我心虽然不服,却也没有任何机会,现在这是你自找的!” “不错,刚才我就是在演戏,那又如何?”赵构目光兴奋到了极点:“不妨告诉你,我已经攀上武相,你下来,将来必定是我为太子!” 赵恒此刻目光死死的盯着赵构。 他一句话不说。 从地上爬起来,踉踉跄跄的走出了朝堂。 看着赵恒的背影,赵构笑了:“等以后我做了太子,咱们的身份就反过来了。” 赵构开心的离开了朝堂,他的心情前所未有的好。 此刻。 武植回到家里不久,对于废掉太子的事情,还是觉得有些突然,但这是好事。 并不是武植要弄他,这是太子自己找死,能怨谁啊。 这太子也是个愣头青,整日读书,听信身边人的话却是将自己给祸害了。 他若是真想要除掉武植,应该是站在武植这一边,以后慢慢的经营,让武植察觉不到他的心思,等有一天他继位了,在弄自己,那武植反倒是佩服他。 毕竟,足够阴险。 也足够聪明。 但太子早早的就暴露了对自己的敌意,甚至对官家也下手,这不是找死吗。 作死也要有个限度,不能这么乱来不是? 总之,他自食其果,武植也乐意看到。 回到家他可是享受天伦之乐,看看自己的儿子武金,在和老婆妻妾聚一下。 日子还是非常快活的。 与此同时,东宫院。 曾属于太子赵恒的地方,此刻是哭声一片。 院落中所有的仆人,丫鬟,宫女太监之类的都在哭。 赵恒回来后,他们跪在地上。 他们都是东宫的奴才,现在太子位置都没了,人要滚出去,他们这些奴才还能待的住吗。 他们的结果可想而知,要么是被打入冷宫,要么就是扫地出门。 当然,运气好的换主人,还能好好活着。 一辈子待在宫里的人,尤其是一些太监,宫女,没有了依靠去外面是很惨的,如果手里没钱的话。 毕竟一辈子很长,待在皇宫还能好几十年。 皇宫是一个进来难,出去也非常艰难的地方。 尤其是太监这种伺候人的,没有了主子,一旦出宫怕是晚景凄凉了。 而宫女,外面的人不娶宫女,她们嫁不出去自己又没个生计,可不就悲剧了嘛。 太监倒也罢了,宫女为何还如此呢?那就是因为相传宫女比外面的青楼女子还要不干净,谁要啊? 现在赵恒回来失魂落魄,这还没怎么和武植斗,他就自乱阵

相关推荐: 树深时见鹿   桃源俏美妇   家有甜妻:大叔的独家专宠   秘密关系_御书屋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交流_御书屋   年代:从跟女大学生离婚开始   将军在上   婚里婚外   神秘复苏:鬼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