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反攻略的正确姿势[快穿] > 第77章

第77章

武植商量冰块的事情了。 不过将第一批冰块发放出去后,武植对外说冰块变少了。 总之,怎么说都是他一句话的事情。 一些朝臣提出想要冰块,也愿意出钱。 见状,武植便是将价格说了出来。 一些朝臣也是有些心惊价格。 毕竟这可真不少啊,在冬季河面上冰块是非常不值钱的,说到底不就是水吗? 只是到了夏季不可能有冰块,这样的季节出现这种需求东西,价格自然高一些了。 有朝臣道:“燕王,这冰块能不能便宜点!其实咱们大宋皇宫还有民间也是有冰窖的!” 嗯? 听到这话,武植也是点点头,这个他是了解的。 宋朝是有冰窖的,只是武植的东西依然吃香,为何? 因为他这个量大。 是夏天产的,而宋朝的是冬季存储的,这个一般人用不起。 宋朝有地下的冰窖和冰井。 不但有,宋朝的冰窖还特别多,宫廷有大型冰窖,到了夏天官家会把冰分赐给后妃和大臣。 但终究有限嘛! 而民间有小型冰窖,冰窖主人大冬天雇人去河里砸冰,背到冰窖里放好,等天热了再运出来卖钱。 冰块出了冰窖,很快会化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宋朝冷饮店还备有一种双层大木桶,底下有基座,上面有圆盖,接口处包白铜,把冰块往夹层里一放,两三天都不会化。 冷饮做好,就用这种大木桶冷藏。不冷藏的时候,木桶还能当空调使。 屋里四个角各放一个,打开盖儿冷气冒出来可以降温。需要说明的是,这种双层大冰桶并不是宋朝人的首创,早在春秋战国时就有,时称冰鉴。 存冰,也的确是因为宋朝夏季实在是太热了。 宋朝人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一书中写道:“今岁热甚,闻道路城市间多昏仆而死者。”这句话意思是说:今年夏天特别热,有些人走着走着就中暑了,“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再也醒不过来了。 叶梦得没有夸张,查《中国气象史》,宋朝气温比现在高,两宋三百年平均气温比今天高两摄氏度,夏天气温最高可达45摄氏度。 一个人如果抵抗力太差,同时又没有防护措施,完全有可能活活热死。 说到宋朝气温高,还有一个佐证。 南宋初年,金兵频繁进犯江南,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不过从时间上看,这帮金兵有一个规律。 很少在夏天进犯,为啥?怕热啊!其实金国的夏天也很热,但那是干热,容易抵挡,而南宋位于淮河以南,水汽大,那是湿热,浓浓的高温水蒸气弥漫在天地之间,笼罩在前后左右,让人燥热难忍,呼吸不畅,就像浑身上下紧紧裹着几层湿透的毛衣毛裤。 宋高宗建炎三年,据说一支没有经验的金国部队在农历六月渡过长江,准备攻打南京,结果在路上就热死了两千人。 剩下的金兵吓坏了,赶紧打道回府,回去的路上又热死了七百人。 可想而知,天气是多么热啊! 皇宫虽然有冰窖,但说实话真有点不够用。 而且现在还不是最热的时候,所以宋徽宗都没调动,直到武植的冰块送出来,他才知道武植居然可以制造冰块。 这下大臣们就都够用了,只要可以买。 要知道,冰窖的那些冰块根本不足以让这么多人用完一个夏季。 要想要全民用冰,还只能用武植夏天制造的量产,冬季存储的哪够啊。 所以很多朝臣还是找武植买。 毕竟家里有冰块,夫人,亲属,自己也都能享受一个凉快的夏天。 虽然这些官员条件好,即便没有冰块也会比普通老百姓好的多,但过的更好才是人们追求的享受。 大臣们纷纷找武植,于是乎武植又提出了一个预定计划,那就是接下来五年的夏天冰块,都给他们包了。 当然,之前坑了他们一笔,有些朝臣还真未必能拿出这么多现金,而这些武植早就想好了。 只能拿出少部分钱的,可以赊账,分期付款,这个账是算在朝廷账目上的,也就是说他们欠的是朝廷的钱,不怕他们不还,要是谁想要赖着不还,这简单,直接从俸禄里面扣,再者,谁真敢欠朝廷的钱? 还没有人这么大胆。 而且这些还有利息,付不出钱的人每年要给四个点的利息,这已经很低了。 武植也足够考虑他们的情况,有些人不想多付利息,就会一次性弄。 当然,这次没有官家的供天名义,所以他们不会得罪官家,这个才真正是自由的。 上次卖西瓜,那是官家合作,是记账的,这次武植是自由买卖。 他们要是不愿意,就算了。 只是其他官员都定下了,你家没有,丢不丢人? 同样都是在朝为官,甚至一个等级,人家在用,你用不起?这传出去难免会低人一等,要知道官员之间也是很讲究的。 你上级有,下级没有也就算了,咱们都是一个级别,不能输了这种无形的攀比。 就好比你有车,老子也要有,你有房,老子也要有,你特么有冰块?我也不能差了,对不? 武植不怕他们不卖,再说这宋朝的天气还真特么热。大热天站在皇宫广场上,看着天空那火辣辣的刺眼烈日,你要是站的久了都能被晒死。 这不由让武植有些同情那些站在四周的侍卫,汗流浃背,还身穿厚厚的甲胄,手持兵刃守护皇宫的安全。 敬业啊! 武植身为燕王,自然是不用受这种苦难的。 这种天气,他们若是不买,武植也不卖,看谁熬的住谁,反正武植不缺钱,他做这些就是抱着钱多多益善的想法,毕竟有这样的季节机会,多赚钱是没错的。 当然,武植也不会真的任由他们,所以他找到了蔡京,蔡京这个被武植抓住尾巴的人,哪里敢不听他的。 只好又预定了五年,蔡京真是欲哭无泪。 一帮人见蔡京都预定了,有钱的官不差这点钱,也预定了,这就形成了一种预定风气。 “燕王,我预定五年冰块!” “燕王,我也要五年的!” “额……燕王,下官手里拮据,怕是拿不出五年的钱,您看能不能给少点?” “拿不出也简单,可以贷款,分期支付……” “贷款?分期支付?”武植说的都是现代化的词汇,这些人也大致能听懂,却不知道怎么个贷法。 最后武植会告诉他们如何如何,不少人还是乐意接受的。 毕竟,他们可是宋朝的高官啊! 即便现在没有,长期来看他们是不缺钱的。 所以他们大部分都交钱了。 在一个,有些官员不敢得罪燕王,是抱着别人买,他们也不能落下得罪燕王的想法。 这就导致,武植又营收了至少两千万以上。排除一切成本。 宋徽宗听到这消息,高兴坏了。 而且武植在推销这些时候,是连蚊香也是一起卖的,不过蚊香这东西,赚的稍微少点。 但也是预定模式,所以同样带来了几百万两的收入。 别看武植赚钱简单,那是因为他自身的地位在这里,有这样的渠道。 普通人你即便有好东西,你也没这样的销售渠道。 再者,武植的冰块,蚊香,那都是超时代的东西,抓住一个都是暴力,关键别人也没有啊。 所以对武植来说,赚钱还是蛮简单的。 武植想来也是有些搞笑,他是堂堂的大宋燕王,却在朝堂里面卖西瓜,卖冰块,蚊香,弄的跟一个销售员一样。 而且,这业绩妥妥的销冠呐! 总之,接下来武植也要大规模的生产冰块,蚊香,然后以他的名义在汴京召集了一批汴京的富商。 一些富商听说燕王召集,屁颠屁颠的过来,想要一睹燕王的容貌。毕竟想要近距离接触燕王,机会是不多的。 第385章 对于武植的提议,这些商人自然是没什么意见的。 他们也表示愿意预定。 首先他们不缺钱,其次,讨好燕王那是必须的。 在一个,武植还会将这些冰块全部让他们代理销售,帮助他赚钱,所以武植相当于总的批发商。 因为想要销售到全国,靠自己是不可能的,夏天就这么几个月,所以武植要和他们合作。 只有预定了的,才能和武植合作。 他们也不得不这样做,加上这是一个赚钱的项目,夏天有源源不断的冰块,市场还是非常不错的。 很多商人都同意了。 于是乎,他们给了武植大笔的钱,然后从商务司冰工厂开始拿货,进行全国销售。 当然,太远的地方,可能冰块保存没那么长时间,所以先出售近一点的。 而通过武植研究,最近他做了一种特殊箱子,可以长时间封闭温度的那种,所以销售区域远的可以购买武植的保温箱。 这样武植卖箱子又赚到了一大笔钱。 除此之外,还有蚊香。 很多商人也争抢了蚊香的代理销售,纷纷从武植这里拿货。 蚊香这东西也是可以量产的,只要找对材料和制造方法,多花费些人力物力,根本不是问题。 这就造成了这段时间,整个大宋百姓都炸锅了。 “冰块?听说是燕王卖出的冰块,咱们普通老百姓都能用呢!” “是啊,一箱冰块一两银子,咱们买不起,但买十几块二十块冰放在家里还是挺便宜的!” “哎,有了燕王的冰块咱们也能好好过夏天了!” “太好了!” “燕王造福了我们百姓啊!” “呵呵,你是不知道,这冰块听说燕王卖给大臣们那是几十两银子呢,卖给我们不但可以分着买,一整箱也才一两银子。这便宜多了!” “燕王还是为咱们普通老百姓着想啊!” “嗯,你说的对,还有这蚊香,用了蚊香后每天晚上没那么难受了!” “是啊!” “这一切都是拖燕王的福啊!” “燕王乃是咱们大宋的好官啊!” 大宋每一个地方的街道,茶馆,酒楼中都有许多的百姓聚集在一起商议关于最近燕王一系列操作的事情。 这些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让百姓们对燕王更是尊敬。 解决了他们夏天的很多问题。 这不是造福百姓是什么。 武植对于天下人的议论拿捏的死死的,他在府邸中也收到了外面的消息。 赵三:“燕王,现在天下百姓都在说燕王的好呢!” “说大宋有燕王,是他们大宋百姓之福!” 赵三笑道。 赵三自从跟着燕王之后,现在也是混的风生水起,汴京的一些官员看到他也不敢怠慢,毕竟是燕王府中的人。 还是武植的心腹。 赵三是看着老爷一路过来的,所以知道老爷的厉害和为人,内心充满了无限的崇拜。 武植笑道:“我做的这些都可以利益到百姓,这些自然不在话下,对外我可以利益百姓,对上,这次卖的东西给陛下赚了六千万两银子!” “对了,现在燕云那边怎么样了?” 武植问道。 赵三:“燕云那边一切正常,新法正在实施,目前很稳定!” 武植点点头:“继续关注,那边也不是一时半会能有结果,但也不能疏忽大意了!” 赵三:“是!” 武植对于燕云那边还是抓的很紧。有什么消息都会密切关注。 燕云建立的政务司人下发之后,都在各地进行管理,重新分了田地,都是按照武植的新法来执行。 燕云能不能行至关重要,这关乎以后能不能在大宋也实施。 一旦大宋也有了政务司,以后武植的门生就多了。 而随着时间缓缓而过。 燕云那边几个月过去后,武植去了燕云一趟。 召集了一场会议。 将燕云的许多官员聚集起来。 首先就是新法的继续洗脑。 然后听他们最近的报告。 而听到最近燕云的粮食产量是之前燕云三倍之后,武植笑了。 这也在他意料之中,因为他种的粮食是超优千号,可不是一般的粮食。 有些甚至可以错开季节也能顽强的生长。 除此之外,武植让人种的红薯,土豆,当然还有一系列农作物比如辣椒,西瓜等等都有了不少收获。 当然,现在已经到冬季,所以西瓜是反季节的,搭棚建立。 不但是燕云有,汴京田地也是有的。 其中最好的消息就是,燕云的百姓收入比往常多了两倍有余。 各地的官员政绩不错,没有太差的。 如此产量就是一份很好的证明新法的妙处。 所以,武植回到了汴京,将消息告诉了宋徽宗。 朝堂之上,宋徽宗听闻新法在燕云测试颇有成效,也是极为惊喜:“太好了!粮食产量提升三倍,各地政绩平均,当地百姓也能丰衣足食,收入翻倍!朕万万没想到啊!看来这新法实施,还是很有必要的!” 武植笑道:“正是,新法实施之后,燕云百姓的收入便上来了,当地还有很多百姓在冬季有钱添置过冬的衣服。除此之外,各地官员播种贷的钱都还上了,如今燕云粮食已经堆积了三十个大仓库,百姓们家里粮食也多了,收入也是往年的数倍。” “如今,燕云的百姓也不在叫苦!之前新法实施,他们多有不愿,现在却都愿意支持新法!” 对于武植的话,宋徽宗丝毫不怀疑,这也的确是非常好的消息。 意味着新法是可行的。 当然,也有人提出,这只是暂时的需要在观察。 朝堂中不可能都是武植的一言堂,所以这些意见还是可以采取的,毕竟新法之事非同小可。 对于这点,武植也并未着急,因为他的出发点还真是希望大宋越来越好,贸然在大宋推行,也有风险。 要稳定政绩,再来看是否可行。 众人一商议,武植也没否认,所以宋徽宗便让武植继续推行,明年如果情况稳定,就可以在大宋尝试了。 曾布听到这些好消息,感慨不已,暗道还得是燕王,新法他们推不动,看燕王这种情况,政务司建立是迟早的事情。 只要建立了政务司,以后一系列的改革都可以实施。 他们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和燕王商量推行。 此刻。 李格非上报了最近关于顺风驿站的情况。 李格非:“启禀陛下,目前为止,顺风驿站已经盈利一千四百万!这是排除支出之后的纯收入。而且现在还在全面扩展,到时大宋每一个角落都会有驿站点。 我们也准备在辽国区域也建立驿站,争取全面搭建。” 听到这消息,宋徽宗站了起来,连说三个好字:“燕王建立的驿站,居然可以盈利如此之多,如果扩展到整个大宋,那将会为国库增添一笔不菲的收入啊!” “燕王辛苦了!”宋徽宗嘴角含着喜悦。 朝中大臣也不得不佩服,武植还真会搞一些新东西,这什么驿站当初蔡京站出来反对过,此刻听到收益,也是脸色一红。 这是功绩,看的到的功绩。 人家就是做的好。 宋徽宗可谓是龙颜大悦。 武植也站出来说了李格非关于驿站的事情也是兢兢业业,是有巨大功劳的。 宋徽宗表扬了李格非,大有以后将其重用的趋势,不过李格非现在已经是高官,能做出这样的功绩,证明武植选人没错,他现在可以坐稳这个位置了。 随着时间过去。 时间转眼已经进入了冬季。 天气就要变冷了。 武植正准备回去在被窝里面暖和暖和。 按照他的计划,以后大宋将会有他的政务司主宰,大宋未来也是大有可为。 他心情不错。 就在这时,武植走在汴京的街道上,忽然天空雪花飘零。 下雪了吗? 似乎雪下的有些早了,这让武植眉头一皱。 他以为这只是一时的。 当第二天武植不舍的从李师师被窝出来看到窗外的时候,他脸色一变。 一夜之间,外面银装素裹,大雪纷飞,景色全变了。 武植有些惊讶:“这雪也太大了吧!” 武植出去看了一下,发现院落地面的雪居然有一尺之厚了。 要知道,这才一天不到啊! 武植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第386章 “今年的雪比以往来的更早了一点!” 武植第一反应就是,如果雪持续这么下,对于大宋绝对是一场灾难。 在下几天怕是整个汴京城都要遭遇雪灾了! 武植又走到自己府邸一座高达四层的顶上,眺望远处整个汴京城的场景。 远处一片白茫茫,街道很多百姓清扫门前的雪,也聚集在一起对这次天气议论纷纷。 看天上雪花不断飘落。 李师师也走来:“老爷,好大的雪啊,今年才到冬季雪如此大,有些反常啊!” 武植点点头,目光有些凝重:“看现在雪花飘落的架势,怕是还要下几天!” 李师师惊讶道:“若在下几天,汴京城岂不是都要被雪覆盖了?” 武植点点头:“目前来说,有这种可能!” 武植知道,这可不是现代,现代下点雪就算在大,顶多人们待在被窝里不出来了。 还能开着空调,不知道多舒服。 但古代天气太冷,是要冻死人的。 很多富贵人家倒是可以烤火炉过日子,而穷苦百姓就那几个破棉被,哪里承受的了。 还有偏远区域的房子都是破的,这些人就不好过了。 更何况是那些乞丐。 恐怕要死不少人。 其实,根据历史,大宋的天灾并不是非常严重,而在明朝的时候进入过小段的冰河阶段。 什么水灾,旱涝,蝗虫,这样的劫难太多了。甚至严重的时候百姓没有吃的,出现人吃人的状况,还有整个城池陷入瘫痪到处都是人吃人。 这种情况才是惨不忍睹。 宋朝相对来说比较好,但大雪下的太久,绝对不是好事。 如果仅仅是大宋还好说,关键辽国那么大的区域也成了大宋的。 之前辽国和金国战火蔓延,很多地方本来就水深火热。 现在还没复原过来。 到时候天灾后面就是人祸。 过早的下雪会导致很多后果。如果一直下,人们坐吃山空,粮食价格肯定是会暴涨的。 武植身为燕王,朝廷的太师,肯定要操心很多事情。 早晨,武植便是到了皇宫。 地面的雪很厚,走路比较艰难。 武植虽然坐的是轿子,几个下人走路很吃力。 不过他们还在议论这雪景有多美之类的。 当武植来到皇宫的时候,许多大臣也是议论纷纷。 关键是,他们等了半天,官家也没来,最后李彦过来通报:“诸位大人,今日陛下身体不适,不上朝。诸位大人可以退朝了。” “什么?” 在场的朝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官家今天不上朝? “官家今日不上朝了?” “今天雪大,可能因为这个原因。” “呵呵,官家不上朝又不是第一回了。正常!” 不少朝臣还有事启奏呢,既然官家不上朝,那只好之后在处理了。 对于官家不上朝,他们倒是没什么说的,以前这是常有的事情。 官家留恋后宫不上朝,这种事情也不是没发生过。 武植没有去找宋徽宗。 而是回去等了几天。 果然如他所料,这天气怕是短时间好不了了,连续几天依然下雪,他院落中的雪已经堆积的有些吓人。 武植让下人去清理,否则走路比较麻烦。 这天。 武植再次去上朝。 然而,和往常一样宋徽宗还是没有上朝。 李彦道:“陛下身体有恙,今日不上朝!诸位大人回去吧!” “官家怎么还不上朝?” “这都三天了官家难道真病了?” “谁知道啊,我昨天找陛下,也没召见啊!” 不少朝臣摇摇头,倒是笑了笑,回去了。 对于有些朝臣而言,反正也没什么事,每天早朝若是商议事情搞不好就是一上午,所以有的朝臣还是蛮高兴的,回去就是了。 该干嘛干嘛。 武植觉得天气不对,还是要告诉宋徽宗。 而且宋徽宗说自己病了,武植也要去聊表关心。 当武植到达延福宫的时候,却发现门口有好几个朝臣,被里面的人打发了出来。 即便是蔡京,也被太监打发了。 一名小太监笑道:“蔡大人,陛下身体不适,不见任何人,大人还是请回吧!” 身为宰相,蔡京的事情还是很多的,几天不上朝来看看陛下,却不让见,蔡京眉头一皱,那就只好回去。 恰好看到武植也走了过来,蔡京拱拱手:“燕王,陛下身体不适,拒不接见,咱们还是回吧!” 由于有把柄被武植抓着,蔡京还是要客气客气的,虽然武植弄了他的儿子,但在朝为官有些事情身不由己。 武植笑了笑,没说话。 里面那个太监看到燕王,顿时道:“燕王可是要见陛下?” “嗯!”武植点点头:“如果陛下不方便,我可以回去!” 小太监恭敬道:“燕王说笑了!陛下说如果燕王来,可见!” 小太监立刻做出一个请的手势,邀请武植进去。 武植点点头,随后背着双手走进去。 “……”蔡京,王黼等人在后面傻眼了。 王黼:“蔡大人,陛下见燕王,不见我等,这这这……” 蔡京摇摇头:“燕王毕竟是燕王!哎,行了,走吧!” 蔡京无奈,带着他的人走了。 武植来到延福宫深处的时候。 好家伙,他本来就对宋徽宗病的事情有些怀疑。 此刻一看。 宋徽宗在一处大殿桌面前,正盯着窗外的雪景绘画。 画的一丝不苟,非常的认真,而且武植还看到那画上的一副窗外雪景栩栩如生,有高大的雪树,皑皑的雪地,包括外面被大雪覆盖的白色宫殿也是惟妙惟肖。 别说,宋徽宗的艺术造诣真不是一般的高。 画的确实好! 宋徽宗不上朝,说自己身体不适,原来是在这里画美景? 这种对艺术的执着,已经超过了对江山的治理。 让武植有些感慨,宋徽宗根本就不应该当官家,而是一名艺术家。 “陛下,燕王来了!”旁边李彦提醒道。 宋徽宗抬起头笑道:“燕王来了!” 武植:“陛下……” 宋徽宗笑着:“朕知道你要说什么,其实朕没病,只是这难得的雪景,朕要将景色画下来!早朝太无聊了,哪有绘画这般难得美景来的自在!” “……”武植无语。 宋徽宗知不知道这种大雪持续下去,那还真是难得的灾难了! 他居然优哉游哉的在这里绘画? “燕王,来,你看一下,朕画的如何?”宋徽宗说完,一双期待的眼神。 武植笑道:“陛下的画,栩栩如生,太真了!在绘画这一块,陛下堪称一流!” 听到这话,宋徽宗一张脸色顿时笑开了花:“能得燕王如此夸赞,朕很欣慰啊!” 他知道燕王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而且他也不怀疑武植说的话是假的,为何? 因为他的画的确不是一般人能比。 这点没的说。他还是很有自信的。 尤其是燕王夸赞,宋徽宗很是高兴。 武植首先和宋徽宗交流了一会儿,随后武植笑道:“陛下,这雪景虽好,但如果在这么下,恐怕大宋要遭雪灾了,陛下不得不防啊!” 闻言,宋徽宗一挥手,笑道:“燕王为大宋劳心劳力,朕很欣慰,不过燕王也不用过于担心,这雪过几天就停了,不会有事的!” 在宋徽宗看来,往年虽然没有这么大的雪,但一般几天后也就停了,不可能一直这么下。 反正在大殿中旁边有火炉,浑身热乎,一点也不冷,他反而觉得这样的美景如果在多维持一段时间更好。 第387章 武植笑道:“这大雪看势态,怕是暂时停不了,咱们大宋这边还好,就怕之前辽国的地盘会出现问题。” 其实辽国现在归于大宋,已经不应该称之为辽国,有了一系列路区的划分。 但说辽国地盘一目了然。 反正辽国已经不存在,顶多就是跑了一个耶律大石,翻不起什么浪花。 武植:“陛下,咱们应该去救灾了,大宋以及辽国以前地盘的粮食运输都要及时,否则有些地方粮食储备不足,大雪冰封了道路,时间长了会出现灾荒。到时候一定会有人饿死!” 宋徽宗听到这话,问道:“燕王需要朕如何做?” 武植:“朝廷可以就近区域派发粮食,即便运输比较缓慢,但也要确保粮食储备不足的区域获得足够的供应,以免出现缺粮暴乱的现象,还得派更多的士兵去清理道路,疏通渠道,方便百姓们维持一定的运转生活!最主要是物资的运送。” “燕云十六州就交给微臣自己处理,辽国之前的地盘和大宋,这都要当地的士兵进行协调,还要派出更多的兵马援助。” “微臣担心的是之前燕云的暴乱会在辽国地盘出现,而辽国地盘广大,若是出现这种问题,就比较严重了!” 武植一系列的话,让宋徽宗也想到了之前燕云暴乱差点攻打了他们汴京,出现大宋危机的情况。 那还只是一个燕云出现的叛乱,若是整个辽国都出现这种暴乱,那可不得了啊! 宋徽宗吓出一身冷汗。 他道:“燕王说的有理,朕要派钦差去办理这件事情。” “陛下,这件事情还不能让枢密院的人去做,因为他们行动迟缓,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微臣建议先将粮食运送燕云,由政务司的人掌管运筹!随时观察区域局势!” 武植说的很认真。 宋徽宗点点头:“好,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了!” “燕王不愧是朕的肱股之臣,一场大雪却让你如此思虑,此乃大宋百姓之福!” 武植笑道:“陛下,微臣只是不想辛苦打下来的辽国出现后续问题,更不能出现之前燕云的叛乱,所以比较担心。 微臣这次要防止奸商屯粮,也要防止一些地方出现叛乱,如果发现一些官商勾结的商贩,恶意抬高物资价格,微臣定然将其镇压,甚至斩杀。” “嗯!”宋徽宗点点头。 武植:“对了陛下,整治这些官吏,正好也于治理大宋的新法息息相关,虽然政务司还没有在大宋建立,但是一些贪官污吏,正好可以在治理雪灾导致的一系列隐患契机,震慑一些下面的贪官,以便于以后推行新法进行铺垫!” 宋徽宗:“哦?燕王有什么想法?” 宋徽宗知道武植治理手段多,想要听听武植到底是如何想的。 武植笑道:“陛下,昔日咱们大宋仁宗官家治理江山的时候,有名臣包青天治理案件,官家亲自赏赐了包青天三道圣旨,那圣旨空无一字,都是空白的,不管是何人阻拦包拯断案,都可以由包拯直接处理。” 武植说的这件事情,实际上宋徽宗也是知道的。 宋仁宗时,陈州遇到了旱灾,而当地官员却私吞赈灾银两,官家大怒,命包拯前去调查整治,并给了他御札三道的特权。 那时包拯一时困顿,这御札三道史无前例,就是三道空白圣旨。 这让他难以参透,便愁上眉头,只好与公孙策商讨。 公孙策见状,计上心来,便想到了一妙计。 公孙策想这既然是特权,便必然可以上斩无道皇室下斩恶劣平民。 御札三道可不就是御铡三刀吗? 于是公孙策赶紧画好这龙虎狗三道铡刀的图纸。呈给包拯后,包拯欣喜不已便做好这铡刀。 宋仁宗一看本意,也是一脸懵逼。三封信成了三道铡刀,无奈之下也是批准了。 这三道铡刀堪比尚方宝剑,可先斩后奏,权利大着呢。 龙头铡可斩皇亲国戚,虎头铡可斩贪官污吏,佞臣奸臣。 最后一道狗头铡可斩恶霸无赖,违法平民。 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开封府特制刑具的称呼。 然而,一般人却不知,三口铡刀的名字真正出处是自上古时期的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传承而来。 古人认为,剑刀为古之圣品,至尊至贵,人神咸崇。短兵之祖,近搏之器,以道艺精深,遂入玄传奇。 夏朝末期为君主桀所有,之后暴政开始。 三刀被供奉于夏朝太庙。 据史料记载,商汤攻入夏朝太庙之时,黑云遮天,鬼哭神嚎,龙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化为三股妖风袭来,顿时商朝大军死伤无数。 汤王弃戈下马,手持轩辕剑单人闯入太庙主殿,挥剑疾斩,三大邪刀被击成碎片封印于地下。 时代迁移,北宋朝著名铁匠韩蕲在一处深山之中发现了商朝太庙的遗址,并开启封印得到了龙牙,虎翼,犬神三邪刀的碎片。 其时“碎铁中隐隐有黑气,触之即发”。后由韩蕲与宫廷铸剑师合力铸造,耗时一年零八天,铸成降龙,伏虎,斩犬三把铡刀,由大宋天子御批存放于开封府,时任开封府尹包拯成为第一个“开封三铡”的持刀人。 数千年前的三大邪器在被轩辕剑击碎之后,长年封印,日后居然成了代表天下正气的“青天三铡刀”,真可谓物极必反。 当然,这些都是传说,是真是假还未可知,但这三刀无疑是极为有名气的。 包拯有了这三刀便是可以先斩后奏,这权利之大,让人闻风丧胆。 就是高官都可以先斩了在说。 当然,谁有了这东西,天天先斩后奏,怕是官家也不会乐意,万一你将他皇家的人给斩了,自家人都不在自己掌控之中,这多不合适? 而实际上呢,狗头铡倒是用的非常之多,而斩龙的一个没用。 至于那虎头铡倒是用了几次,斩贪官的,只是包拯用了一两次之后,整个满朝文武弹劾的包拯亲爹都炸了。 第388章 实际上,这个三刀更多的是一种象征。 但面对一些地方豪强,的确有很强的震慑力。 对于其他官员也有一定作用。 毕竟,万一真被斩了,找谁说理去? 宋徽宗听到武植说的这些,忽然问道:“莫非燕王想要大开杀戒,整治地方的官员?” 宋徽宗道:“燕王,上次你在燕云杀了一批人,朕没有过问,但这种杀戮还是有些过于恐怖了。杀多了难免有伤天和啊!” 显然,宋徽宗不是一个主张杀的人。 武植笑道:“陛下,这三刀目的在于震慑,他们被震慑才敢听命老老实实做事,贪官是杀不完的,微臣目的不在杀,而在让他们忌惮,不敢胡来,官商勾结,发国难财!” 宋徽宗点点头:“既然燕王开口,这三刀目前还放着,就给你吧!” “这三刀在开封府,你可以去取!” “多谢陛下!”武植内心一喜,这是好东西啊! 武植也没废话,又和宋徽宗讨论了一下绘画的艺术之后,便是离开了这里,前往开封府。 开封府的人听说是燕王来此,非常的恭敬。 “燕王,这里就是昔日包青天的三铡刀了!您看!” 一官员盯着武植笑道。 武植顿时走进去,便看到了三把威武的铡刀。 手放在上面观摩了一下,这铡刀不知道杀了多少恶霸,看的武植有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很重的杀气啊! 武植想到这刀还和上古传说的邪刀有关系,倒是唏嘘不已,想不到上古的邪刀到了现在,却是天下的正义之刀。 就是不知道这传说是真的还是假的了。 不过想来,也就是传说而已,但不管怎么说这铡刀的意义很重大。 “以前包大人用此铡刀斩尽天下恶人,如今这刀落在我手中,怕是要更发扬光大了!” 听到这话,旁边的官员男子浑身一哆嗦。他可是听说过燕王的手段。 以前在燕云那可是一连斩杀了一千多人,都是贪官污吏。 而且他那时候手里还没有这东西,相当于先斩后奏,官家还没有追究他的责任。 如今燕王有了这东西,那更是如虎添翼,天下恶霸怕是要闻风丧胆了! 武植嘴角含着一抹笑容:“以前斩杀一个官员,都要各种程序,繁琐之极,现在有了这三铡刀,就厉害了!” 而当这刀被武植掌握后,忽然之间,武植脑海深处似乎多出了一种正义的使命。 不能让这刀白白浪费了。 大宋的贪官污吏之多,那是前所未有的,否则大宋也不会诞生这么多反贼,最后亡国。 和那些官员阳奉阴违,不执行,为非作歹有很大的关系。 而当满朝文武知道这件事情后,不少官员都是瑟瑟发抖。 “燕王本身权势极重,如今有了青天三铡刀,怕是更肆无忌惮,我们还是小心点,别被燕王抓到了什么把柄!” “是啊!官家连这个东西都给了,我们是要小心了!” “听说是燕王自己要的吧?” “关键,官家还给了啊!” “也是!” 朝臣们议论纷纷,而旁边的蔡京也是冷汗直流,这铡刀意味着什么他当然知道,意味着就是他蔡京,若是武植不爽起来,都可以将他以罪名直接问斩了,根本就不需要经过官家。 在一个,枢密院中,还是有很多官员都前往了辽国治理天下。 毕竟宋朝官员虽然多,但辽国地盘广大,要接手还是需要很多人的。 之前燕云出了乱子,很多都是蔡京任命的枢密院官员。 如今枢密院中的官员依然有不少前往辽国区域任职。 蔡京比较了解这些官员,贪污受贿,那大部分都是有的。 这次武植带着三铡刀过去,蔡京觉得自己有必要好好传个信,让他们收敛一点。于是便去忙去了。 武植也没耽搁。 他得到青天铡刀之后,自己领兵三千,然后坐马车前往了燕云自己的地盘。 因为燕云和辽国距离比较近,武植除了是要回燕云看看,也准备在辽国调动粮草兵马,防止出现什么反叛和灾情。 只是这场雪太大,武植一队人马出行有些不方便。 由于大雪的影响,大宋的顺风驿站也受到了影响,很多地方都停运。 这停运停的都是钱啊! 不仅是顺风驿站,就连海路的一些贸易也停止了。 外面太冷,路也难走。 那些百姓就不用说了,出门都不容易。 人都是要吃喝的,粮食很重要,物资运送也很重要。 家中粮食不多的,碰到这种情况粮食不卖,价格高涨,很容易出现饥荒。 由于路难走,所以武植换了海路。 在船上倒是稍微快一点。 之前临走的时候,潘金莲,李师师她们还恋恋不舍,嘱咐武植在外面要小心,这大雪天的。 武植自然是不用担心的,他身强体壮,又有兵马,其实他倒是没什么。 在出去之前,武植还特意交代了商务司一些事情。 这段时间,商务司的人继续建造船只和研究新东西,反正许多材料已经准备齐全。 他们可尽的制造就行了。 现在火炮营,空军营,后勤都发展的相当有规模。 除此之外,武植正在让一批人研究怎么制造蒸汽机。 不过这玩意有些难度,现在还没什么头绪,要不是武植有图纸和理论,自己的领悟教导,那些工匠怕是连门都摸不到。 即便如此,现在研究也比较困难。 此刻。 武植还没到燕云的时候,就给自己在燕云的手下心腹下达了许多命令,告诉他们如何维持当地的情况,如何调动粮食,安稳民心。 粮食多的地方调动给少的区域,确保人人都不挨饿。 随着船在水上航行,很快锦州到了。 武植目光掠向远处岸边,这里的港口不像深处,已经出现了冰层结构。 从外面运输物资到这里,也是比较麻烦。 岸边的雪已经达到了大腿! 这种情况,恐怕粮食只能从当地调取,距离远的物资怕是来不及了。 天灾倒是好说,就怕之后出现许多人祸,比如饿死的,冻死的,而一旦雪化了之后,这些都会造成瘟疫和病毒传播。 第389章 这些问题还是非常严重的。 民以食为天,粮食无论什么时候都是人最需要的物资。 好在武植已经派人将大宋的粮食尽快朝这边运送。 大宋粮食储备不少,辽国这边经过战乱早已经不堪重负。 经过辽国和金国的打仗消耗,储备粮食实际上没多少了。 这些事,都要武植去调度。 当然,大宋的粮食过来怕是有些困难,时间会延迟,所以也不能指望那边。 武植从燕云调动了一部分粮食。这边经过武植的超优千号播种,现在有富余的。 这都需要他亲自安排。 如果让贪官调动这些粮草,搞不好会吞一部分,导致很严重的后

相关推荐: 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林枫苏慕白天赋无敌的我一心只想苟活   虎王的花奴(H)   荒野直播之独闯天涯   沉溺NPH   恶蛟的新娘(1v2)   万古神尊   我的风骚情人   镇妖博物馆   亮剑:傻子管炊事班,全成特种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