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什与那三千兵马也没有回来。 不止是那三千人,没有一人回来,就连天空中也没看到一只报信的鸽子。 伊什这趟出去足足带走了三只信鸽,若是真有什么变故,他也该让鸽子飞回六磐城报信才是。 在城墙上呆立了一晚的大都尉既疲惫,又觉得不安,心中有种不祥的预感,一种恐惧的战栗感爬满了脊背。 兰山城那边发生了什么,怎么可能一个人都没有回来?! 总不至于全军覆没了吧? 不……绝不可能。 大都尉这般告诉自己,可光头上早就冷汗涔涔。 他摸了摸腰间的佩刀,咬牙下令道:“传令,派一千人马驰援伊什。” “是,大都尉。” 陪他站了一夜的随从同样憔悴不堪,连忙应了声,踩着石阶匆匆下去。 然而,这一千增援出去后,一直到正午,也没回来。 到了这一步,大都尉也感觉到了情况很是不妙,再次下令,命一队百人的斥候前往兰山城再探。 又补充了一句道:“让他们不要太过接近兰山城,再多带上几只信鸽,一旦遇到任何危险,直接回来禀报。” 军令火速传了下去,六磐城的城门再次开启,一支百人的骑军急速地鱼贯而出,不一会儿,就消失在了滚滚黄尘之中。 大都尉依然挎着佩刀一动不动地站在高高的城墙上,神情间再不见昨天的轻慢,取而代之的是谨慎和凝重。 六磐城距离兰山城不过二十几里路,一队斥候悄悄前去侦查,为了隐藏行踪,势必会耽误一些时间,但快则一个时辰、慢则半天,也该有消息了。 可是,他等啊等,一直等到傍晚夕阳西垂,一个斥候都没有回来。 前往兰山城那几波人马就这么消失了,像是被什么吞噬了般。 无论地上,还是空中,都是静悄悄的。 别说鸽子了,空中甚至连一只飞鸟也没有。 简直就是见鬼了! 大都尉两眼通红,死死地盯着兰山城的方向。 傍晚的天边,天空半明半晦,远处的一切都变成了一片片黑色的重影。 夜幕渐渐降临,天色愈来愈昏暗,连带大都尉心口也蒙上了一层灰色的阴影。 这兰山城就像传说中的恶鬼夜叉可以把一切都吞噬了。 大都尉还望着前方,眼眶发涩,隐约间,似乎看到了那面染血的帅旗在前方飞扬着。 曾经,金鳞军那面写着“谢”字的帅旗曾经所有长狄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噩梦。 大都尉再定睛一看,前方还是空荡荡的,什么也没有。 周围黑漆漆的一片,寂静如常。 “会不会是谢无端……”耳边突然传来一个凝重的男音。 “谢无端……”这个名字让大都尉悚然一惊,下意识地转头看向了身后头戴宽檐尖帽,留着短须的中年谋士。 中年谋士深深地蹙起了眉头,沉声重复道:“大都尉,会不会是谢无端?” 迎上大都尉惊疑不定的眼神,中年谋士神情郑重地说道:“谢无端用兵向来诡谲多变,尤其擅长以少敌众,个个击破,形同鬼魅。” 大都尉紧紧地握住了刀鞘,眼神惊疑不定。 他想到的是,谢无端曾率五百轻骑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他长狄大营,不仅烧了粮草,还取走了右大将呼赫阑的人头,而他们甚至不知道他是何时离开。 不会吧! 是谢无端回来了? 大都尉不由满头大汗,转头看向了不远处挂在旗杆上的那个头颅。 头颅已经风干,但双目依然怒而圆睁,那对漆黑空洞的窟窿透着一种仿佛能击穿人灵魂的雷霆力量。 这一瞬,大都尉似乎听到了来自鬼魂的呓语声—— 北境有金鳞军一日,蛮夷铁骑别想踏入中原。 明明是夏夜,可大都尉却觉得今晚的夜风在骤然间变得如刀子般刺骨。 难道说,谢无端真的从地狱回来了吗?! 第116章 一阵强劲的夜风猛地吹来,刮得城墙上那一支支火把的火焰剧烈地摇晃着。 火花四溅,滋滋作响。 那摇曳的火光在大都尉与那中年谋士的脸上投下了诡异的光影,衬得两人的表情十分阴郁,光怪陆离。 城墙上一时沉寂得可怕。 “大都尉,”中年谋士朝大都尉走近了一步,谨慎地请示道,“要不要禀元帅?” “不妥。”大都尉摇了摇头,蒲扇般的大掌重重地拍在了城墙的角墩上,“元帅如今正在大景的京城,这一来一去太费时间了。” 中年谋士又想了想,又问:“那是不是求援?!” “求援?为什么要求援!”大都尉的脸色沉了下去,语声如冰道,“若真是谢无端,简直就是天赐良机。” 他一度惊慌的心绪又平复了下来,目光陡然转为锐利,又慢慢地添上了几分戾色。 城墙上的空气也跟着一变,平添了一股森然的寒意,中年谋士心中微微一颤,看着大都尉的眼神愈发沉凝。 大都尉的唇角抿出冷硬的线条,眸色凛凛。 去岁冬的那一役,谢家完了,但是他们长狄也是损失不小,副帅乞伏逻死在了谢无端的长枪下。 那之后,副帅的位置就空了出来。 元帅留吁鹰曾当众言,麾下诸将,功高者得。 当初,就是大都尉带兵第一个攻破了兰山城。 兰山城可是一座宝库,明家人这两年把城池守得似铁桶般,素有北境小江南之称,城内的百姓颇为富庶,这一战,让他和麾下的将士得了不少金银财宝。 他也是因此立了大功,从万骑长升到了现在大都尉的这个位置。 大都尉置于角墩的那只大掌猛然收紧,似是把什么东西握在了他的手中,浓浓的野心昭然地写在了他粗犷的脸上。 他低低地对着中年谋士道:“要是我能够拿下谢无端的话……” 这副帅的位置谁还有谁能与他争呢?! 又还有谁有资格来与他争?! 摇摇晃晃的火光下,他的眼睛如刀锋般锐利,眉角棱骨愈发凌厉森然,表情无比的坚定。 这一刻,他内心对名利的渴求,似烈火般熊熊燃烧,压过了心底深处对谢无端那种深深的恐惧。 大都尉再次抬头看向了那颗挂在旗杆上的头颅。 这一次,他直直地望着头颅上空洞的双眼。 “谢以默的头颅在这里,要真是谢无端,肯定是为此来的。”大都尉语气笃定地说道。 中年谋士摸了摸人中的短须,双下巴一颠一颠的,思忖道:“谢无端没有强攻,而是在兰山城以逸待劳,那足以证明,他手上的兵力不够。” “伊什应当没有探查错,谢无端的手上最多也就千余人。” 大都尉眸色森森,慢慢道:“不错。不然以谢无端的骄傲,不会像那阴沟里的老鼠一样,不敢露头。” 而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谢无端出现在兰山城的消息肯定瞒不住,快则今夜,慢则再过两日,必会传到兰峪关,那么整个南征军就都知道了。 留吁元帅熟读大景兵书,常言:用兵之害,犹豫最大。 机会往往只有一次,畏头畏尾之人是成不了大事的。 “传昙达和蒙巽。” 大都尉一声令下,不一会儿,两个身形高大魁梧的长狄武将一前一后地过来了。 一个三十来岁,一个十七八岁,两人大步流星地走上城墙,齐齐地给大都尉行礼。 大都尉目光坚定,冷声下令道:“昙达,传我军令,点一千骑兵即刻前往兰山城,务必确认兰山城如今的主将到底是谁……” “蒙巽,你听从昙达调遣。” 三十余岁留着大胡子的昙达将拳头放在左胸口,率先道:“是,大都尉。” 蒙巽也跟着应命,半垂下头,年轻方正的脸庞上,神情晦暗不明。 大都尉看着二人欣慰地点点头,用力地拍了拍昙达的肩膀,又交代了一番。 昙达是他的亲信,跟在他身边十几年了,从一个小兵被他一路提拔到了如今千骑长的位置。 他在一年前曾和谢无端有过短暂的一次交锋,亲眼见过谢无端,这桩差事交给他去办再合适不过。 不过短短一刻钟时间,昙达与蒙巽两人就火速点了千余的骑兵,趁夜从六磐城出发。 此刻浓浓的夜色是他们最好的掩护,一行人马如幽灵般穿梭在荒芜的平原上。 夜行十里后,昙达就下令兵分两路,让蒙巽带领大部队一千人继续朝兰山城逼近。 而他自己带着不足百人从另一条路绕到了兰山城的后方,他们在五里外就弃了马,在昙达的带领下,步行地穿过崎岖的小路,来到兰山城西南方的一处城墙下。 城墙下有一大片横生的灌木。 昙达令两个士兵拨开那丛灌木,逐渐露出了城墙根的一个破洞,正好够一个成年人潜入。 这个洞果然还在这里。 去岁他们在攻破兰山城后,曾屠城十日,这兰山城的角角落落他都很熟悉,这处城墙根的破洞还是被一名长狄勇士用流星锤破坏的。 当时他生怕有景人从这里逃走,这才用荆棘丛遮掩了起来。 “千骑长?”一个精瘦的长狄士兵压低声音喊了一声,询问昙达是否即刻潜入城中。 “不急。”昙达抬了抬手,示意下属们稍安勿躁,抬眼望着上方的夜空。 夏夜的夜空繁星密布,似是坠满了无数璀璨的宝石。 夜凉如水,方圆一里分外寂静,只有这百余人的呼吸声回响在夜风中,偶尔夹着一两声轻微的“咕咕”声。 昙达摸了摸绑在腰上的两个鸽笼,小巧的竹笼中分别关着一只信鸽,一只绑着红色的布条,一只绑着黑色的布条。 若城内真是谢无端,他就会放飞那只绑着黑布条的鸽子。 而现在,还不能着急。 他得耐心,耐心等着蒙巽那边发出的信号。 按照他们的计划,蒙巽以及那一千骑兵会从正面接近兰山城的北城门,吸引城内守兵的注意力,转移他们的视线,为他制造潜入城中的机会。 也就是说,蒙巽只是一枚弃子,或者说,死士。 大都尉要用他们这一千人的命去探路。 夜风隐隐地送来了隆隆的马蹄声,夹着断断续续的喊杀声。 听在昙达的耳中,这就是信号。 他再一次摸了摸腰侧的鸽笼,对着后方的一百人打了个响指,下令道:“进城。” 说着,他躬身从城墙根的那个破洞悄悄地潜入了城内,洞口的蛛网与尘土弄得他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迎面而来的夜风中夹着一股子令人不适的古怪气味。 一眼可见银色的月光下,一具具白森森的尸骨歪七竖八地躺在前方地上,周遭空荡荡的一片,乍一眼望去,这就是个无人的空城。 昙达掸了掸身上的尘土,唇角勾出了一个不屑的弧度。 时隔近八月,他又回到了这个破地方。 上一次来,还是去年腊月破城的那天。 他随大都尉在城破后,直驱而入,杀了个尽兴。 这兰山城的人都是蠢的,明知不敌他们长狄,还非要跟着明赫父子力战,坚决不肯降,直战到了最后一个人。 哎,虽然他们就算是降了,等待他们的也是一个“死”字,但杀起来过瘾啊。 可以让他们排排地跪在地上,一刀杀一个,轻轻松松,也不用在城里掘地三尺地白白浪费了那么多时间与精力。 昙达发泄地踢了一脚,把脚边的一个骷颅头踢了出去,在地上滚了出去…… “骨碌碌……” 后方,他带来的一百人马一个接着一个地从这个墙根的破洞钻入了城内,每个人的身上都沾染了不少灰尘。 昙达转过身,打算先清点人数,却见身后的几人突地倒吸一口冷气,一双双眼睛猛然瞪大,那样子似是见了鬼般。 昙达微微蹙了蹙眉,下一刻,眼角的余光注意到地上有道长长的影子,从他身后缓缓地朝他靠近。 那道影子在那一地皎洁的月光中拉得长长。 昙达心里咯噔一下,慢慢地转过了身,却见一丈开外,一张熟悉又有点陌生的俊雅脸庞映入他的眼帘。 “熟悉”是因为他见过。 “陌生”是因为对方周身透着一种似月下雪霜般的病弱感。 和他印象中那个如骄阳般灼灼,意气风发的青年判若两人。 但是—— 此人是谢无端! 长身玉立的年轻公子身穿一袭月白道袍,披着白色披风,眉目如画,那被夜风吹起的袍角翻飞如蝶,周身有种如浮云明月般的淡雅气质。 几步外的谢无端仿佛一道银白的闪电直刺入昙达的眸中,让他的身体瞬间冻结般动弹不得,目光完全看不到谢无端后方的百余名将士。 “好久不见。”谢无端眉眼含笑地看着昙达,一派云淡风轻。 温润的眸子在月光的映衬下透着一种渊停岳峙的气势。 看着眼前的青年,昙达感觉似乎浑身的血液都流向了心脏,四肢发凉发麻。 这一刻,昙达也不知道,是该惊讶谢无端竟然记得他,还是该“荣幸”,谢无端还记得他这个人。 昙达毫不犹豫地解开了那个别在左腰头上的鸽子笼,轻轻一拍,一只灰色的鸽子飞了出来。 鸽子的一只腿上绑着黑色的布条,意味着,兰山城内的人是谢无端。 灰扑扑的鸽子扑棱着翅膀,急速地越过了他们的头顶,往高高的城墙上方飞去。 与此同时,谢无端身后的近百名天府军将士们训练有素地将昙达一行人围了起来,他们手中那一把把寒光闪闪的长刀高高举起。 刀锋全都指向了这些长狄人。 昙达却是一动不动,只定定地目送着那只信鸽飞高,他这次带出来的两只信鸽是经过训练的,能躲箭,受训的数千鸽子,也就这两只脱颖而出地幸存了下来。 上方的夜空中,突然响起了一阵嘹亮的鹰唳声,在寂静的夜晚显得尤为犀利。 一头洁白无瑕的白鹰展翅滑过夜空的那弯新月,闪着寒光的鹰爪精准地朝半空中的那只鸽子抓去。 鸽子受惊地发出咕咕声,吓得扑扇着翅膀乱飞,它是学过躲箭,但鹰可不像羽箭那般有轨迹可循,更是天空中绝对的王者,鹰爪轻轻一捞,便轻而易举地将那只鸽子抓在了爪中。 只有几片零星的灰羽自空中飘飘荡荡地往下落…… 昙达的瞳孔急速地收缩了一下,豆大的冷汗极速地沁出鬓角。 直到此刻,他这才明白了,为什么前头不仅人没回来,连鸽子也没飞回来。 原来是这样! 还能这样!? 在昙达惊骇的目光中,白鹰傲慢地发出一声啸声,抓着那只灰鸽子下落,飞到了谢无端身边,直接把它送到了他手里。 接着,白鹰悠闲不失轻巧地落在了谢无端的肩头,邀功地蹭了蹭他的鬓角。 谢无端看着鸽子腿上绑的的黑色布条,了然微笑。 他对着昙达腰头的另一个鸽笼指了指,无声地做了个手势。 风吟立即意会,快步上前,如闪电般从昙达的腰头夺下了另一个鸽笼,将那竹编的鸽笼随意地晃了晃,里头那只绑着红布条的白色信鸽不安地发出了“咕咕”声。 白鹰饶有兴致地扇起了羽翅,愉快地用右翅拍了拍鸽笼,那鸽笼里的白鸽瞬间缩成了一团,吓得瑟瑟发抖,瞧着可怜兮兮的。 这时,一阵“得得”的马蹄声自北城门方向朝这边而来,越来越近,也越来越响亮。 昙达脸色又是一变,鼻翼翕动不已,下意识地闻声望了过去。 没一会儿,一匹高大矫健的黑马停在了前方三四丈外,两条前蹄微微扬起,马背上响起一个中气十足的年轻男音: “谢公子,活口一人,其余人等已全数歼灭。” 边昀半点没有压制音量的意思,洪亮的声音在沉寂的夜晚极具穿透力,不远处的昙达听得一清二楚。 全歼!昙达悚然一惊,额角的冷汗更加密集。 这两个字意味着,蒙巽率领的那支千人骑兵此刻已全军覆没。 这才多久?! 从他听到“信号”,自城墙根的破洞潜入这里,到现在为止,也才多久! 有那么一瞬,昙达几乎怀疑对方是不是在诈自己,毕竟他们汉人有句话,就叫“兵不厌诈”。 边昀似看出了昙达的心思,慢条斯理地又补充了一句:“谢公子,末将把那个‘活口’押送过来了。” 昙达惊疑不定地顺着边昀的目光望向了马后,这才注意到黑马后方还拖着一个双手被麻绳缚在身前的长狄小将。 火把的光芒照亮了对方轮廓分明的脸—— 蒙巽。 身穿铜甲的蒙巽方才这一路随马而奔,跑得气喘吁吁,头发散了一半,凌乱地散在颊边,盔甲上沾了不少鲜血,不知道这血是他的,亦或者是旁人的。 两人之间相距不过五六丈远,蒙巽自然也看到了被大景将士团团围住的昙达,如铁般紧抿的唇角不可自抑地抖动了一下。 两个人面对面地对视着。 “咕咕……” 鸽子发出的鸣叫声吸引了蒙巽的注意力。 当他寻声看去,发现两只信鸽分别在谢无端与他的随从手里,瞳孔瞬间缩成了一个点,一种彻骨的寒意自脚底升腾而起。 军令不可违,这一趟,他就是那块被饲鹰的肉,本是抱着必死之心来的。 本以为最差的结果,不过就是一死,好歹昙达可以把消息递回去,他就是身死,也是立了军功,大都尉也不会亏待他的家人。 可现在,不仅是他被擒,连从后方潜入的昙达也被谢无端拿下了,他们的所有谋划似乎都在对方的预料之中。 蒙巽心底弥漫着一股深深的绝望,更有一种难言的恐惧,就仿佛他们是鼠,对方是猫,猫只是把鼠当成了一种嬉戏的小玩意。 谢无端抚了抚衣袖,来回看了看昙达和蒙巽,低低一笑:“你们俩,谁要与我谈谈?” 出口的是一口流利至极的狄语,没有一点口音。 温文儒雅的青年在这满是盔甲的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 昙达和蒙巽飞快地对视了一眼。 两人的眼底写着同样的决心,齐声道:“长狄人宁死不屈。” 昙达傲然而立,下巴微抬,勾出一个桀骜的弧度:“谢无端,你敢再来北境,必让你……”有去无回! 然而,他后面的四个字没机会出口,说到一半,就看到谢无端轻轻地挥了下手。 电光火石间,一道银色的刀芒自昙达脖颈间一闪而过。 昙达的声音嘎然而止,瞪大着双眼往后倒了下去,斜卧在地,鲜血汩汩地自他脖颈的血口子流出。 灼灼火光中,一支支羽箭似流星般自阴影中疾射而出,带起阵阵冷厉的劲风,昙达周围的百余名长狄骑兵在弹指间全都软软地倒在了地上,无声无息。 一双双眼睛死不瞑目地瞪大,堆叠的尸体下,全都是刺目的鲜血,流淌成河。 不过顷刻,一股浓浓的血腥味弥漫在夜风中。 他们都死了,只有蒙巽一人孤零零地站立在那里。 蒙巽的脸色再次一变。 他自十五岁上战场,手下亡魂无数,自认见过的死人多得很,胜过,也败过,但这样的冲击感还是第一次。 更不曾感受到此刻这种极致的孤独。 所有人都魂归西去,唯有他一人存活的孤独。 蒙巽狠狠地咬了咬后槽牙,毅然道:“长狄人绝不投降。” 谢无端轻轻打了个响指。 下一瞬,七八支羽箭齐发,离弦声此起彼伏,那闪着冷芒的箭矢朝他射来。 蒙巽昂起了头,两眼一眨不眨,带着慷慨赴死的决心。 “嗖嗖嗖!” 他清晰地感觉到那几支羽箭擦着他的面颊、脖颈划过,箭尖削下了他鬓角的几缕发丝,在皮肤上留下一种灼灼的刺痛感。 而他依然站在那里,双眸圆睁,冷汗涔涔。 他没死。 怦!怦!怦! 他的心脏在胸腔中急速地跳动着,这一刻,他心头的感觉复杂得难以言说,有震惊,有不解,还有那一丝丝的后怕。 “啪啪。” 谢无端轻轻地击掌,微微地笑了笑,淡淡浅浅的,温润如三月和风轻拂柳稍,道:“放了他。” 放了? 什么?放了他?!! 蒙巽傻眼了,完全被这不合常理的发展惊住了。 下一刻,周围原本指着他刀和箭矢,全都放了下来。 那些大景将士往两边退开,给他让出了一条道,火把的火光照出了一条宛如独木桥般的狭窄通道…… 蒙巽惊疑不定地又看向了谢无端。 他是真的让自己走? 可为什么?! 谢无端不是心慈手软之人,自昨日起,已有五千多人马死在了他手上,可为何独独放过了自己?! 蒙巽晦暗的目光死死地锁在了谢无端身上,看着对方打开了随从手里的鸽笼,将那笼中的白鸽放飞。 是那只有腿上绑着红色布条的鸽子。 意思是,谢无端不在兰山城。 谢无端肩头的白鹰骚动地扑了扑翅膀,冰冷的鹰眼死死地盯着腾飞的那只白鸽,却很乖地没有追。 蒙巽不由自主地抬起了头,直勾勾地望着那只白鸽。 白鸽飞得极快,近乎是落荒而逃地飞上了高空,越过那高高的城墙,向着六磐城的方向飞去,很快就被消失在了浓浓的夜色中。 “请。” 谢无端如夏日溪流般清冽的嗓音再次钻入蒙巽耳中,满含笑意。 可蒙巽的双脚似被钉子狠狠地钉在地上般,一步挪动不得,浑身僵直。 明明对方已经收回了武器,可是,他却觉得寸步难行,周身一股战栗般的寒意四处流窜着,脑子里混乱如麻。 他要是回去见到大都尉,该怎么说? 鸽子已经放飞,红色布条的意思是,这里没有谢无端。 他回去后,若是如实说,大都尉会信他吗?! 所有人都死了,只有他一个人活着。 而他此行从一开始就是被大都尉当作弃子,连他自己都认为他是必死的,可现在,独独他一人还活着。 地上那些同袍一双双黯淡无关的
相关推荐:
小师弟可太不是人了
甜疯!禁欲总裁日日撩我夜夜梦我
镇痛
致重峦(高干)
蔡姬传
穿进书里和病娇大佬HE
斗罗绝世:圣邪帝君
醉情计(第二、三卷)
五夫一妻的幸福生活
总统(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