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小说

700小说> 把竹马写进纯爱文后 > 第208章

第208章

说什么,毕竟该说的话已经都说过一遍了,余下的只能让李稚自己来想明白。 大理寺换人一事他默许了,三省那边的议论是他暗中压了下去,朝中指责李稚的声音较之开始已经少了许多,他清楚李稚并非是传言中忘恩负义的那类人,这孩子或许心中确实有野心,但这个年纪,有些虚荣心与好胜心也是人之常情,这孩子本质绝非刻薄寡义之人,他并不想将李稚逼到对立面去,故而几次出手调停。可这两日发生的事情却让他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他能感觉到,李稚是真的在变。 他仍然习惯性地将李稚视为孩子,可不得不承认,那已经不是孩子的眼神了。 桓礼离开后,谢珩坐在原地仍是思索,脑海中不断地回想昨晚李稚找上门来的场景,暴雨倾盆,少年穿着红色衣裳立在屋檐下,脸色苍白,眼睛像是浸在深冷的潭水中,袖口连带着手肘处晕开大片的暗红血迹,他冷静地和自己商量想要借药,能看出来他原想用雍州为筹码提出利益置换,却被打断而没了声音,最终道了一声“多谢”。那全然不是孩子慌张地请求他帮忙的样子,而像个心思已深的政客,浑身上下都有种权力浸染出来的成熟老练,来和他做一笔真正的交易。 谢珩的思绪愈发纷杂,雨停了之后,他把徐立春叫了过来。 “贺陵近日如何?” “听说身体好些了。” “收拾下,我去一趟贺府。” 徐立春略一停,点头道:“我这就去安排。” 晋王府。 外面的天色已经大亮了,赵慎躺在铺着绿锦的床榻上,虽说还未能醒过来,但也不再吐血或是高热。李稚取了药回来后,在床前守了一夜,几乎没合过眼,此时他正低着头等赵慎醒过来,一旁的孙澔用湿布擦着手,“暂时没什么大碍了,让他睡一觉,这两日先好好养着。” 孙澔并没有提及这伤的古怪,凭他的本事,自然能看出来赵慎这伤是被耽误到这种恶劣程度的,权力场勾心斗角的事情太多了,他不会多嘴,倒是李稚低声问了他一句,“还没问过先生的名讳?” “孙澔,字思潸。” “此番多谢孙先生出手相救,我心中感激不尽,只是世子殿下的伤势实在严重,我心中无法安心,恐怕还需留先生在王府多住两日了。” 孙澔闻声看向李稚,李稚也抬起头看他,表情十分的真诚,眼神当中也满是感激,孙澔点了下头,继续擦着手不再说话。对方有意留下他,恐怕不只是为赵慎的伤情考虑,更是防止他对外泄露了秘密,这也能够理解,在他没有亲自查验过赵慎的伤势前,他也没想到这位广阳王世子的伤势竟然如此复杂严重,这消息一旦被传出去,朝野恐怕要引起剧烈动荡。 孙澔在心中暗想,其实若只是旧伤还好处理,只可惜这些年赵慎身上滥用了不少药,身体说是千疮百孔也不为过,一旦有了颓势便已无力回天,换作寻常大夫,赵慎最多不过一两年的寿数,即便是他,也只能尽力延缓这伤势,而无法根治。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孙澔写了张暂时调理用的方子交给李稚,跟着侍卫出门去了,他也是一夜未眠,此时只想要歇息会儿。 李稚将那张方子交给萧皓,让他拿去抓药,又让其他人都退了下去,房间中只剩下兄弟两人。他慢慢地伸出手去,握住了赵慎的手,似乎想要让他在昏迷中感受到一些有分量的依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八个字就是赵慎这一生的写照,即使是在醒不过来时,李稚依旧感觉这个人是在做些孤独的、长途跋涉的梦。 李稚丝毫没感受到困意,他低下头去,在心中不断默念着“赵元”这个名字,他逐渐感觉到了一股难以遏制的愤怒,最终又被用力压下去,他握紧了赵慎的手,用极低的声音道:“他做梦,他这辈子也不可能当上皇帝。” 第71章 菩萨:我想想办法 赵慎一直没有醒过来,期间皇帝派了人过来看望,送了许多珍贵药材,李稚帮着收下了。午后,萧皓端了些膳食进来,李稚没心思动,问他:“那名大夫安置好了吗?” “已经打点好了。” “不管他想要什么,一定为他备好,绝不要失了尊敬。” 萧皓点头,“你去歇会儿吧,这里我来守。” 李稚注视着赵慎的面庞,他掀开被子,把那只手很轻地放了回去,“大理寺那边今天我还得跑一趟,他若是醒过来,你派人告诉我,我马上就回来。” “好。”萧皓还是道:“吃点东西再过去吧,保重身体要紧。” 李稚闻声看了眼过去,萧皓并不是多善于言辞的人,只将吃食往他手边轻推了下。 李稚换了身干净整洁的衣裳,离开了王府,他本来是预备着前往大理寺,却在途中遇到了一个令他感到十分意外的人。略显狭窄的街巷中,李稚停住脚步,与对面的人隔空对视,天街下着小雨,地上水花四溅,他沉默了许久,终于低声道:“老师。” 大病初愈的贺陵穿着件靛蓝色低调常服,立在巷子中,身旁没有侍卫,只有老仆陆丰帮他打着把伞,他用灰晶似的眼睛注视着前拥后簇的李稚。年前那一场大病,他的身体确实垮了不少,从前发须还是灰白色,如今已全然变成了雪色,原本时刻坚挺的腰背也微微佝偻下去,这个年纪的老人老得很快,一场病便老了。这小半年来贺陵一直居家养病,不闻世事,今日才得知了李稚的事情,他对李稚道:“你过来。” 李稚不自觉地攥了下袖中的手,他用眼神示意侍卫留在原地,自己跟了上去。贺陵一直往前走,出了小巷,来到大道上,这里是清凉台最繁华的街道之一,一抬眼皆是公卿名流、朱衣权贵,行人都在自觉地避让,可贺陵却神色泰然,径自往前走,给人一种孤身在大潮中逆流而行的感觉。 贺陵在朱雀大街与玄武大街十字相接处停下了脚步,路旁有一方不起眼的旧碑,已经被翻修过数次,上面的字一派模糊不清,贺陵凝视着那块碑,“清凉台之所以被称为清凉台,其实这里原本确有一座高耸入云的明台。先汉时期,兰亭郡太守李贤为永怀太子所提携,时逢乱局,太子被乱臣诬告而死,其弟嘉德王登基,欲封李贤为相,李贤上书称:忠臣不事二主。嘉德王以高官厚禄相邀,李贤不为所动,旋即被赐死。时人感怀其忠贞,在其家乡修筑高台,日夜呼喊,盼望魂归,为掩人耳目,称之为清凉台,后毁于战乱。梁朝开国时,京中有百姓无意间翻掘出半块残碑,将其进献给文帝,这段尘封往事得以在千年后重见天日,文帝深为感动,将此地命名为清凉台,以纪念这位于史籍籍无名的义臣。” 贺陵回头看向李稚,“许久不曾考过你文策了,你说说这故事讲的是个什么道理?” 李稚道:“忠臣不事二主,背主求荣古来为君子所不耻。” 贺陵缓缓道:“原来你心中也是明白道理的。” 李稚眼神动了下,虽说早知道贺陵迟早会知晓,但这一刻他仍是下意识错开了视线,没有与之对视,“您都知道了?” “都听说了。” 贺陵作为当今最负盛名的大儒,或许可以称之为最后的大儒,刚烈了一辈子,眼中不揉任何沙子,他对所有学生均视如己出,却也同时也极为严格地要求

相关推荐: 痛之花(H)   双凤求凰   爸与(H)   学姊,你真的很闹事(gl)   私定男伴设计师 (NPH)   南安太妃传   假戏真做后他火葬场了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   我以神明为食   我有亿万天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