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古桐村一样能免税,只求能让大家吃饱。 今年肯定是不行了,不过文修易承诺,明年,明年只要是他们云雾镇的村子,都能领到新粮种。 哪怕到时候他们收上来的这些不够分,还有邱蓉蓉那庄子上的呢,她可是在这次麦收之后种了一庄子。 实在实在不够分了,还能让他闺女给做个弊嘛,这空间虽然说不能依赖,却也该用的时候就用嘛。 就这么过了半个月,有一天文俊回来突然将文瑶和文修易单独叫到了房里,告诉他们,金大夫的儿子给金大夫送来了信,说孟德告了假,说是要陪夫人回乡祭祖,按照送信的速度和他们路上走的速度,差不多这几天人就该到云雾镇了。 金大夫自从知道文家的事之后,就一直让远在京城的儿子盯着孟德的一举一动,这不,孟德前脚刚告假,后脚金大夫的儿子就给他送信了。 虽然不如李逸的信鸽快,却也已经用了加急,肯定是比人走得快的。 三人默默地坐在房里,这该来的一天终究是要来了,只是比起原书里记载的关于孟德和柳氏回来带走大头的日子,已经晚了不少时日,他们还以为是文修易受到陛下的器重,让那姓孟的和柳氏打消了这个念头了,没想到只是推迟了。 文瑶撑着脑袋分析:“按理说新粮这么大的事情,他们这些当官的不可能一点消息都没有,就连金修宜他爹都知道这新粮的事,那姓孟的咋可能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们还要来这一趟,是真的回来祭祖还是另有所图了。” 文修易冷哼了一声:“反正想把大头带走是不可能的。” 文瑶看了文修易一眼,虽然不想打击自家老爹,但还是决定让他有个心理准备。 “爹,我们是知道这俩人什么德行,所以不想让他们带走大头,可大头自己不知道啊,那柳氏怎么说也是他亲娘,而且大头从前跟我们这娘的感情可是很好的,您别忘了,万一大头见到她,就不想跟她分开,自己跟她走咋办?” 文修易:“……”心里突然堵得慌是怎么回事。 文俊蹙了蹙眉,道:“爹,瑶瑶说的不无道理,关键还得看大头。” 文修易看了儿子和闺女一眼,小心翼翼的说道:“那要不,让大头去他干爹那住段时间,那孟缺德和柳氏回来要人,我们就说大头不在家?” 文瑶翻了个白眼:“那以后呢?万一大头以后回来听村里人说他娘回来过了,我们却不让他见,这小子脑袋瓜那么聪明,他会咋想?” 文修易急了,挠挠头:“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们说咋办嘛,总不能看着你们弟弟往火坑里跳啊,那俩人什么样别人不知道,你们还不知道吗?” 文瑶和文俊当然知道,就是因为知道,才必须要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才行。 以前他们不管,现在他们来了,大头的人生路是绝对不能歪的,这要是再让大头的人生路歪了,就枉费他们三人来这走一遭了。 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文俊看着愁眉不展的两人,忽然道:“我觉得,咱们得问问大头的意思。” “嗯?”俩人一起看向文俊。 文俊接着道:“咱们现在是一家人,之前不管遇到什么事,大头都是有参与权和决定权的那个,与其我们在这苦思冥想,不如直接告诉大头,让他自己做决定。” 文修易一脸茫然:“这,能行吗?” 文俊:“大头很聪明,我们一说他就能懂,有些事,我们替他做不了选择。” 文瑶二话不说,直接起身去后院把人给拎来了,大头还满头大汗,练功练的。 他小大人一般爬上凳子,给自己倒了杯水喝下去,才问道:“爹,大哥,姐姐,你们这是怎么了?” 文修易张了张嘴,犹豫了半天:“大头啊……” 文俊:“……” 最后还是文瑶直来直往的开口:“大头,爹收到消息,娘和她改嫁的那个人要回云雾镇,说是回来祭祖,但是我们觉得他们可能是冲着你来的,我问你,娘如果要带你走,你跟不跟她走。” 这小子的脑瓜子聪明着呢,原书里十几岁就开始算计别人的人,能是个傻子? 文瑶这一句话,直接给大头问得愣住了。 文修易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 第249章 她要回来了吗? 大头一下就被文瑶给问懵了。 其实这一年过去了,大头对柳氏的印象已经变得很模糊了,他的记忆里充斥着文修易的身影,他背着他走路,他教他写字,他给他做饭,给他洗衣服,牵着他的手走在路上。 一桩桩一件件,都印刻在了大头的脑海之中,而柳氏留在大头脑中的记忆,却只停留在了她每日坐在床前郁郁寡欢,看他的眼神也透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直到现在大头才明白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 那里面有愧疚,又有嫌弃,又有无奈。 所以,他娘,要回来了吗? 呆愣过后,大头很快就平静了下来,问道:“她要回来了吗?” 文瑶嗯了一声:“不过不是回咱们家,是和她现在的丈夫一起回来,唔,回来给外祖扫墓吧。”其实是为了带走你。 大头陷入了沉默,文修易的心也跟着提了起来,但他还是不希望勉强这个孩子,只能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且就像他们平时的交流一般,说道:“头啊,爹不逼你哈,那毕竟是你娘,你如果有什么想法,你一定要告诉我们,咱们一家人好好商量,行不?” 大头看向文修易,过了一会才问道:“爹,你想让我跟我娘走吗?” 文修易再也绷不住,一个大老爷们眼圈红红的,哽咽道:“我当然不想啊,可那毕竟是你娘。” 谁知他在这伤感的要死,大头却直接从凳子上蹦了下来:“既然你不想那不就行了吗?我还以为什么事把我叫来呢,我得赶紧回去跟师父练武了,不能让金修宜和谢安翊超过我,我走了啊爹,大哥,姐姐。” 说完大头就往外跑。 文修易看着他一溜烟不见了的身影,喃喃问闺女和大儿子:“他,他这是啥意思啊?” 文瑶甚至有些想笑,他们在这担心的要死,谁知道当事人大头却根本就没把这事给当回事。 “他说他不跟我们那娘走,爹,你这下可以放心了吧。” 文修易还有些不信:“真的啊?” “真的真的,您就放一百个心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她还能硬抢不成?那也得看她抢不抢的走啊,这段时间大哥,就辛苦你每日接送大头了,再加上巡风大哥,应该没事的。”文瑶说道。 这柳氏和孟德就算真的想弄个儿子回去,也不至于直接明抢吧。 不过以防万一,还是多做准备的好,文瑶决定了,一定要给巡风大哥多做几顿好吃的。 哎,可惜他们家就巡风一个会武功的,要是多几个该有多好啊。 想到这里,文瑶看向文修易突然问道:“爹,你当官了,那咱们家是不是也能找护卫啥的了?”总不能老麻烦人家巡风,人家毕竟是客人,将来还是要回京城回李逸身边的。 文修易现在可是有官身的人,只是没有个固定的办公场所,也不用去上班打卡,舒服惬意的他们都快忘了这人现在是个官了。 文修易对这古代官员的制度也不了解:“我也不知道啊,要不你问问石嬷嬷和巡风。” 文瑶:“行,我问问去。” 原本苦恼三人的大头的问题已经解决了,他们就没必要再杞人忧天,反正大头这小子机灵着呢,心里肯定有自己的成算。 谁知文瑶问了巡风,还被巡风好一阵笑。 “瑶瑶小姐,这护卫就算文大人不当官也能用啊,只不过文大人有官身,就可以找就像我这样的,能光明正大佩武器。”巡风还得意的拍了拍自己腰间的长剑。 “那上哪找?”文瑶追问。 巡风朝廊下的鸽子笼抬了抬下巴:“找我家世子啊,让他帮你搞定。” 文瑶摸了摸下巴:“这,不太好吧。”你还真是一点也不替你家主子省心啊。 巡风却无所谓的继续道:“这有什么不好的,文大人是我家王爷举荐上去的,让王爷再给要两个人来保护文大人也不是什么难事啊,你只管提,我家世子肯定能帮你解决。” 文瑶:“……”我真是替你家世子谢谢你。 不过,文瑶到底还是给李逸写了封信,再三检查过自己语气非常的客气,非常的懂礼貌,非常的有求人办事的那种态度之后,才把信鸽放了出去。 就是不知道李逸收到这封信之后会不会觉得他们太蹬鼻子上脸了。 哎,管他呢,实在不行,就多做点好吃的让巡风送去。 想开了的文瑶美滋滋的休息去了。 而想开了的文修易也重新投入了工作当中,现在都不用陈县令派人来喊了,自己就把工作给安排好了,今天去这个村子晃晃,明天去那个村子晃晃的,有时候一整天都不带回来的。 柳氏的马车停在古桐村村口的时候,正好是村里人起早去地里除草松土回来的时间。 对于停在村口的马车,大家都已经见怪不怪了,只是奇怪的瞥了两眼就自顾自的走了,他们连王爷都见过了,这马车看起来也就一般般,谁知道是哪家的,哪家的能大过王爷去? 马车上的人也没料到这些村民会是这样的反应,按理说他们从京城来的,这样小地方的人看到他们这马车不是应该好奇,崇拜,羡慕吗? 跟着柳氏来的有一个嬷嬷和一个丫鬟,那嬷嬷瞧见这,这些村民也没像夫人说的那般没见过世面的样子啊。 柳氏也没想到,三十多岁的妇人正是年华正茂的时候,原本在文家罗氏也从未苛待过她,家里的粗活重活都是另外两个儿媳妇干,她整日的待在房里读书绣花的,自然养得好。 加上跟着孟德去了京城这么些日子,人也养的更年轻了,颇有些韵味。 只见她眉眼微微蹙了蹙,道:“直接去文家吧。” 那嬷嬷应了声是,让车夫按照柳氏说的路往文家去。 可当他们到了老宅门口,却只看见大门敞开,门上挂了个牌子,文家大酱坊。 嬷嬷愣了一下:“夫人,这?”这真是夫人原来的夫家?怎么是个作坊,夫人不是说是一家农户吗? 第250章 只管这般端着态度就行了 “夫人,我们真的没走错路?”嬷嬷问。 柳氏掀开帘子看了一下,这里确实是文家老宅,只是怎么变成了作坊了? “让车夫去问问。”柳氏吩咐道。 嬷嬷吩咐车夫去作坊打听,那车夫到了门口也没进去,只站在门口喊了一声:“请问这里是文秀才家吗?” 作坊里现在请了十来个人,都是村子里老实本分的妇人,这会大家都在干活,听见喊声就朝门口看了过去。 “你找谁啊?”杜嬷嬷上前打量了一番车夫,也看到了外面的马车。 车夫再问道:“请问这里是文秀才家吗?” 杜嬷嬷点头:“是,你找谁?”作坊是老太太的,也是文家的,这里也算是大爷的家了吧,她也没说错。 车夫得到了答复,也没再理杜嬷嬷,赶紧跑回马车旁给柳氏汇报,这里是文家。 杜嬷嬷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这人好没有礼数,再看那马车里的人,连帘子都没掀一下,摆这么大的谱,怕是来者不善。 很快那车夫又回来了,问道:“那文秀才在家吗?” 这次杜嬷嬷可没了好脸,直接沉声道:“不在。”说完,直接让旁边的人把大门就是一关,他们这作坊里多的是秘方,让人偷瞧了去咋办。 那车夫吃了个闭门羹,气得不行,一个乡下老婆子也敢跟他甩脸色。 柳氏没想到如今的文家变化这般大,还有那边的两座新宅,是什么时候搬来的?这村里难道搬来了什么富户不成? 可今天她是回来看孩子的,这文家的门必须得进去,不然见不到三个孩子。 犹豫了一会,柳氏让嬷嬷和丫鬟扶她下去。 “夫人,这万一他们冲撞了夫人,老奴没办法跟老爷交代啊。”嬷嬷道。 “没事,他问起来我自己跟他说,下车吧。”说着,柳氏就在丫鬟和老嬷嬷的搀扶下下了马车。 好在大酱作坊这边一般不会有人来,还没人瞧见柳氏。 柳氏让车夫再去敲门,自己就在门口等着。 连敲了许久,里面传来杜嬷嬷不耐烦的声音:“都跟你说了不在,我们这是作坊,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进来的。” 车夫就要发火,被柳氏制止,只听柳氏道:“劳烦婶子开个门,我是回来探亲的,想见见文家的人。” 门后的杜嬷嬷一顿,看了看院子里的众人,到底还是把门给打开了,一开门就看见一个光鲜亮丽的夫人站在门口,杜嬷嬷并不认识柳氏,微微蹙眉:“夫人找谁?” 可这大门一开,里面干活的人可就能看见外面了,大家好奇的看着柳氏,毕竟这城里的富家太太们打扮可真好看,可越看越觉得不太对劲。 “这是?这像是柳家娘子吧?”不知道是谁小声的说了一句。 其他人这才惊觉难怪自己看着人面熟,居然是柳氏回来了。 她们越看越像,就是柳氏,几个人活也不干了,擦干了手到门口看热闹,有人直接扬声道:“你是?柳家娘子吗?你回来了啊。” 柳氏被人认出,神色尴尬了一瞬,但很快调整好微微朝那人笑了笑,淡淡:“嗯。” “哎哟,真是柳娘子啊。”几人笑了起来。 可她们这笑容在柳氏看来却是在嘲讽她,嘲讽她当初和离离开,但是文修易那个废物,难道她不走是要留在这里跟着他过一辈子的苦日子,甚至可能被他卖掉吗? 想到这里,柳氏又觉得自己没有错了,她正了正神,问道:“几位嫂子,文家其他人去了哪里?这里怎么变成了作坊了?” 杜嬷嬷听得一头雾水,悄悄问身边的人才知道这原来就是柳氏,和老爷和离之后就去了京城享福的柳氏。 这下杜嬷嬷脸色更不好了,老爷和小姐大少爷小少爷这么好的人,老夫人和老太爷这么好的人,这柳氏是如何忍心抛下他们的?而且小少爷还那么小。 只是,这位毕竟是大少爷和小姐小少爷的亲娘,杜嬷嬷也不能太过分,只能收敛了神色不卑不亢的回道:“这里早就改做作坊了,是我家老夫人和老太爷的大酱作坊,如今老夫人和老太爷跟老爷小姐他们搬到了那边的新宅,这位夫人是要拜见我家老夫人吗?” 拜见?这老妇竟然用了拜见这二字,文家那个老太婆也配她拜见? 柳氏被丫鬟扶着的手一下就收紧,指甲都扣进了丫鬟的肉里。 丫鬟只能生生忍着疼,不敢声张。 柳氏被杜嬷嬷一句话给气的说不出话来,她身边的嬷嬷见状立刻开始护主。 “哪里来的贱婢也敢这般跟我家夫人说话,我家老爷四品的官职,就算是你们县令来了见到我家夫人也得客客气气,一个乡下妇人,也配让我家夫人拜见。” 这一声呵斥,站在杜嬷嬷身后那些看热闹的村民们脸色都变幻莫测。 杜嬷嬷神色微微变了变,四品官员,那岂不是比老爷的官职大,她是不是给老爷惹麻烦了? 就在杜嬷嬷走神的片刻,不远处传来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 “是谁啊,摆官威摆到我家门口了。” 众人听见声音,杜嬷嬷更是连忙恭敬的跑了过去,行礼:“老夫人。” 来的正是被石嬷嬷扶着的罗氏。 柳氏看着迎面走来的罗氏,眼底满是惊诧,她自然认出了这个自己曾经的婆婆,只是如今看来,哪里还有半分之前那刁钻的老太太影子。 罗氏也看到了柳氏,她看了她几眼,淡淡道:“回来了啊。”那模样,俨然根本没将柳氏给放在眼里。 语气淡的柳氏都以为自己听错了,到底是自己的前婆婆,柳氏微微行了个礼:“文大娘。” “嗯。”罗氏淡淡的应了一声,都懒得多看她一眼,只是看向作坊里看热闹的众人,沉声道:“都不好好干活干啥呢?” 众人这才缩了缩脖子,赶紧回去干活了,罗氏让杜嬷嬷自己忙自己的,这才看向柳氏,开口:“既然来了,那就上家里坐坐吧。” 说完,也不管柳氏是不是答应,让石嬷嬷扶着她转身就走。 背对着柳氏的时候,罗氏才动了动自己脸上紧张的肌肉,小声的问石嬷嬷:“是这样不?” 石嬷嬷憋着笑,微微点头:“是,老夫人,您什么也不用管,只管这般端着态度就行了,对了,小姐让您将太后娘娘赏赐的玉如意带在身上,带了吗?” 罗氏摸了摸自己胸口,那里有个用红绳拴着的玉如意:“带了带了,石嬷嬷,这真能唬住他们吗?” 石嬷嬷小声回:“老夫人放心,这是御赐之物,更何况家里还有圣旨,他们不敢造次的。” 第251章 想见孩子 文家老宅做了作坊,这边新房就改叫老宅了,往后作坊就是作坊,老宅就是老宅。 石嬷嬷和鲁婶搀着罗氏进了门,那派头比后面柳氏还要足。 既然她已经下了马车,罗氏又在前面走着,她自然也不好再回马车上,只能跟在后面,车夫就牵着马车走在最后。 到了门口,罗氏停了下来回过头,指了指身后的大门和大院子,道:“我们搬家了,老房子就改了作坊,进来坐吧。” 柳氏心底是诧异的,她才走了两年,文家竟发生了这般大的变化。 原本老爷回来说起文修易的名字时她还不信,觉得那一定是巧合,毕竟与这人做了多年的夫妻,哪里不知道这人到底是个什么德行,怎么可能会种出新粮,他甚至在家里的时候连地里的活都从未干过。 嫁给孟德两年,她的肚子一直没有动静,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不能生了,这才将主意打到了年纪还小的大头身上。 大头从小呆愣,年纪又小,这个年纪带去京城养着,时间长了他就把这边的人给忘了,只要老爷对他好,将来这孩子定会孝顺他们的。 可是没等他们出发,就听说了云雾镇古桐村的文修易种出了新粮,还是福王爷亲自进献给皇上的,这可不是小事,这可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是能在皇上面前记下头等功劳的。 他们也不相信会是文修易那个痞子,这才赶紧告了假回来一探究竟。 若真是他,那她还能不能把大头带走? 柳氏一时思绪飘远。 “夫人。”柳氏身边的老嬷嬷轻轻喊了一声,柳氏回神。 见罗氏还瞪着她,便点点头:“叨扰了。” 罗氏看了她一眼,叹了口气:“不用这么客气,到底原来是一家人。” 从前是自己的儿子不干人事,罗氏也不能怪柳氏离开,只是她这心里多多少少对这个前儿媳还是有些怨气的,但是瑶瑶也说了,她回来,以礼待之就行了。 柳氏跟着罗氏进了门,崭新的院子透着一股新房的味道,花坛里种下去的花和树还有些恹恹的似乎还没适应过来。 罗氏主动解释道:“这房子刚盖好没多久。” “嗯。”柳氏嗯了一声,跟着罗氏进了偏厅,这里是文家专门招待客人的地方。 等到都坐下了,鲁婶给两人送上茶水。 柳氏这才缓缓张口:“娘……” 罗氏摆了摆手:“你和老大已经和离了,这声娘就不必叫了,就叫我大娘吧。” 柳氏也没勉强,叫了声文大娘,才问道:“大头呢?我怎么没看见他。” 见罗氏瞥了她一眼,柳氏才补充了一句:“还有瑶瑶和小俊,他们在家吗?” 罗氏回答:“瑶瑶在酒厂,没空,小俊在城里学医,大头也在书院上学,这会都不在家里。”罗氏也不能拦着人家不看孩子,毕竟血缘亲情在那,但是,人确实不在家啊。 文俊和大头是根本就不知道柳氏回来了,文瑶是知道了直接躲酒厂去了。 柳氏一愣,什么?学医和上书院上学?大头去书院上学?那孩子会说话了吗?文家竟这般舍得培养她的孩子?还有文瑶,什么酒厂?这丫头在酒厂做工? 柳氏追问道:“小俊去学医了?不知是跟着哪位大夫,还有大头,大头他,他会说话了吗?” “嗯。”罗氏淡淡的嗯了一声,答:“说的还挺利索,先生没少夸他。”都给这小子夸得尾巴都要上天了。 柳氏肉眼可见的露出喜色:“是吗?那可真是太好了。” 罗氏见她居然没问自己的宝贝孙女,心里就不平衡了,直接道:“你怎么不问瑶瑶过得如何。” 柳氏一愣才回过神来,赶紧变了一副态度,颇有些不悦的开口:“您刚才说瑶瑶在酒厂,文大娘,瑶瑶才多大,就让她去酒厂做工,这合适吗?” 罗氏抬了抬眼皮:“谁跟
相关推荐:
将军夫夫闹离婚
穿越后我被阴鸷帝王标记了
军师威武
小可怜在修罗场焦头烂额
生存文男配[快穿]
阴影帝国
寡妇门前桃花多
从全员BE走向合家欢(NP、黑帮)
偏执狂
被觊觎的她(废土 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