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到两年后才会放开。 秦天南个人想要重开秦安堂,跟现在的规定是不符合的, 那就只有一个办法, 跟丰省医学院合作,作为丰省医学院的中医实践基地。 这也是之前校长宋秋白跟秦天南承诺过的,她想要重开秦安堂, 眼下只有这一种办法。 秦天南把手里的钱拿来重新修缮改造秦安堂, 最先修缮的就是原本秦安堂的大堂。 大堂的功能就是分诊、挂号、拿药。诊室在二楼。 目前也只有5个诊室, 不分科室, 但在诊室门口会挂上坐诊大夫的名字,以及大夫擅长治疗的方向。 一楼大堂里也有对各个坐诊大夫的介绍,介绍对方擅长治疗什么。 比如有的大夫擅长治疗跌打损伤, 外伤骨伤这些,还有的大夫擅长治疗妇女疾病,也有专注儿科的等等。 每个大夫过来坐诊的时间不一样。 病人在挂号前可以先看看自己想要看哪个大夫, 如果不懂可以问大堂的实习学生,问过再挂号。 由于这里也承担着教学实习的任务,故挂号费也低,只要5毛钱。 药费进货价多少,卖价只加百分之一, 因为是中药材, 肯定会有损耗,加的百分之一也只能抵消掉药材损耗, 根本不是为了盈利。 而且秦安堂可以保证药材的质量。 当然了, 要享受到这些,也是有条件的, 比如在大夫给你看病的时候,会有实习的同学也跟着上手。 可能会让学生给你触诊、扎针、开方等等,但一定会有老师把关,在处方上签字。 如果不同意被当做教学案例,那就请移步去市医院省医院治疗。 愿意来秦安堂坐诊的老师并不多,5个诊室足够用了。 原因是,今年丰省医学院被定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医学类院校,学校把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都给分开了。 目前中医学院教的老师有二十多人,但这里面一多半都是之前的老师,同时也是市医院、省医院的大夫。 学校之前没有自己的附属医院,这些老师们就会把学生带到自己工作的医院进行实习学习。 这一部分老师当然不可能来秦安堂坐诊,人家也不需要。 当然,真来了也盛不下那么多老师和学生。 答应过来的5个老师,基本上都是今年新来的,比如曾经是苏市的知名中医冯锡,被下放8年,直到今年才刚平反。他不愿意回苏市,更不愿意回来当老师,宋秋白磨了他很久,才把人给弄回来。 还有另外3位老师的情况也都差不多,都是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的老师,没在其他医院任职。 只有一位是曾经在市医院中医科任职,但又甩手不干,只在学校教中医理论基础的。这位老师脾气又臭又硬,风评也不大好。 不过宋秋白敢举荐担保,秦天南就敢要。 目前就这5位老师,会按照各自上课情况进行安排,工作日每天至少会有一位老师带着学生过来坐诊。 开业当天,5位老师带着新一届的75位新生一同到场,按照之前已经演练过的,一部分新生负责接待病人,向病人说明秦安堂的规矩,指导病人挂号,带病人去科室找大夫。 一部分新生负责药房的工作。 一味味的药材已经被放进古朴的药材柜中,每个抽屉上都写着药材的名字。 负责抓药的,要仔细核对方子上的每一味药材种类和数量,确保不出差错。 开业之前,各项工作都已经准备完毕。 “我好紧张啊,不知道有没有病人来。” “有点悬吧,这又不是供销社来了新奇商品,大家都争着过来抢购,这是医馆,看病的,得正巧人家生病了才会找医院看病吧,还得人家正巧能找到这儿来。” 大家心里都没底。 但是很快,提前过来的学生们就发现,门口不断有人徘徊,这里看看那里看看。 看到学生们,人家还问是不是今天开业。 学生们赶紧说是。 “腰疼能看不?” “能!” “那怎么看,是不是小秦大夫给看?” “可以找小秦大夫看,也可以找我们其他大夫看。大娘,我们到9点钟才正式开业,我先给您介绍一下咱们今天坐诊的大夫。” 会来事的同学立马笑着说道,“我们是丰州医学院中医学院的学生,秦安堂是我们学校合作的实习医馆,非盈利性质的。” “啥叫非盈利性质?” “就是不靠给人看病挣钱。我们只收取基本的挂号费,用以维持秦安堂的运转,除了挂号费,不另外收取诊疗费,药材我们按照进货价加百分之一收费,咱们中药有损耗嘛,如果完全按照进货价卖,后面肯定亏本,这医馆也就开不下去了。当然了,您也可以拿到方子后自己去外面抓药。不过,我们医馆能够保证没有假药。” 大娘有些不敢置信:“那,那你们这是图啥?” “为了给国家培养更多中医人才呀。来坐诊的大夫都是我们学校的教授、老师,来给大家看病,也是让我们这些学生跟着学习。那什么,纸上得来终觉浅嘛,好大夫也没有说是看书看出来的,非得上手实践,看得病人越多,经验才越丰富嘛。” 大娘恍然:“就跟以前医馆里的学徒一样嘛,跟着老中医学给人看病。明白明白。” 是的,跟师,师承,这是中医最经典也是最有效的培养方式。 只不过以前是一个中医大夫,就带几个学生,现在学校里,一个班级就有几十个学生,明年还会继续扩招,如此就能尽快培养出大批量的人才。 “大娘您咋知道我们今天开业的?” “看报纸上采访小秦大夫说的嘛。” 原来如此! 正说着话呢,门外又有人来。 “能看白内障吗?听说小秦大夫看眼睛可厉害了,今儿秦安堂开业,我就来找小秦大夫了。” 学生们还不明所以呢,吕三伯就拉着吕康宁在门口跟人说:“我儿子的眼睛已经全好了!” 吕三伯已经翻来覆去地把吕康宁眼睛的情况讲了很多遍,其实周围的邻居都知道。 吕康宁的眼睛忽然失明,让他错过了77/78两年的高考,工作也丢了,所有人都为他可惜。 可小秦大夫这才回来多久啊,就把吕康宁的眼睛给完全治好了! 要知道,吕康宁的眼睛,在丰省已经看遍了中西医,后来卖了工作跑去海市中R友好医院看,那可是技术最顶尖的医院了,还是没有看好! 而小秦大夫就给开了几服药,就治好了! “我儿子不是白内障,不过小秦大夫说过,白内障她也能治!” 临近九点时,人已经越来越多,大堂里已经站着坐着好些人。 九点,秦天南点了一挂鞭炮,揭下悬挂正中牌匾上的红布。 苍劲有力的秦安堂三个字,映入所有人眼帘。 这块牌匾是大爷爷曾老让人刻好给送过来的,上好的木料,非同寻常的字迹,但右下角却没有署名落款,只有一个小小的私章。 秦天南在想着,可能是大爷爷不想抢风头吧,就没有落款,只留了一个小小的私章。 但祝震川却说不是,他没见过师父用过这个私章,或许不是师父提的字。 不过也都没有深究,秦安堂要开业了! 就在学生们认真给慕名而来的病患们做讲解做引导的时候,有人过来送礼,开业贺礼。 打开的木盒子里,是一株看起来特别漂亮的野山参,还有一张卡片上写着:秦安堂开业大吉——京市中医院成勉贺。 紧接着,又有源源不断的礼物送来。 京市医学院校长王文昌送的是一朵品相非常好的灵芝。 丰省医学院校长宋秋白送的是一包藏红花。 《京市教育报》送的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 《中医杂志》送的是名医验方集。 《中医报》送的是名医经典古方集。 还有好几家全国不同地区的医学类报刊杂志,也都送来祝贺。 他们除了送礼物祝贺,还一同寄来刊登有“南星”投稿医案的杂志样刊,寄了挺多本来,这会儿都摆在大堂的图书角,供所有人随意翻阅。 还有一些署名看起来比较寻常的人送礼。 比如鲁群书送的冬虫夏草,周佩玉送的铁皮石斛。 数量都不多,就是开业贺礼,送一味珍贵的药材,代表祝贺之意。 别人不知道这是谁,秦天南清楚的很,鲁群书是钟领导的母亲,这礼物也是代表钟领导,只是不方便署名。 同样的,周佩玉也是代表梁满山。 还有大师伯,也叫大伯伯顾勘送的一整套金针,二姑姑文瑾送了一块沉香,远在R国的四伯伯曲元良送的是一套书,全R文的,围观的人看不懂是什么,也有懂的说是R国字,还引得大家频频侧目。 在之前特别敏感的时候,但凡是带有外国字的都会被认为是跟间谍有关,现在这R文书就光明正大送过来了! 大家都有些惊疑不定呢,不过书籍上都盖有外交部和海关的章,说明书肯定是合法进来的。 在港岛的五叔梁茂实,送的最俗气,是一个一帆风顺的玉雕。 六叔祝震川也是不知道有什么好送的,思来想去把自己前些年收藏的一块品质特别好的鸡血石,请人给雕成一枚印章,作为秦天南的私章。 这会儿祝震川也把这枚私章给展示出来,还在白纸上拓印出来,让大家辨认,这个就是小秦大夫的私章。 而最惹人注目的,是一份只署名为“曾”的,送的犀角,一个完整的犀角! 这是大爷爷送的! 这么完整,品相这么好的犀角可真是太难得了! 周围的人知道那是什么,也都不由得感慨不已。 不过这年代,人们对犀角的珍贵程度感触还没有那么深,毕竟如今还没有颁布禁令,犀角就是一味珍贵的中药材和文玩收藏家门爱好的玩意儿。 眼看有这么多单位、个人,都送来贺礼,不管是来看病的还是来凑热闹的,都激动不已,这场面可真气派! 正在热闹之时,又有人登门了。 来人是沙承康,这人一点都不低调,他姓氏特殊,再加上平时的高调做派,很多人都知道他的背景。 这会儿沙承康的到来,更是惹得人群议论纷纷。 “康少你都不知道?姓沙。” “姓沙?跟省里那位一个姓氏?” “亲爹亲儿子的关系。” “乖乖啊,一直只听说康少康少,原来是这来头。” “这位也来捧场,这秦安堂真是红火啊!” “有沙领导的关系,那地痞流氓恐怕都不敢来找麻烦吧。” 沙承康把自己的礼物也给带来了。 “从南边收的,祝贺秦安堂重新开业。”沙承康笑着让人把两个麻袋抗进来放地上。 啥礼物用麻袋装啊,看着就不上档次,不符合康少的身份。 但是麻袋打开一看,好家伙,里面全是穿山甲的鳞片。这两麻袋鳞片,搁在几十年后,能卖出一个天价。 不,不对,几十年后这玩意儿是违禁品,不准卖。 秦天南也不客气,送上门的好东西干嘛不收啊。 沙承康敢送她就敢收。 但沙承康显然是不怀好意,见秦天南收下药材之后,他就笑着说:“今天秦安堂开
相关推荐:
那年夏天(破镜重圆1v1)
珊璐短篇CP文
爸与(H)
福尔摩斯在霍格沃茨
痛之花(H)
我在末世养男宠
学长,我们牵手吧 (BL)《不校园攻宠受系列》
挚爱
薄情怀(1v1)
五个校花女神堵门叫我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