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此事的肯定,一个个不由的与有荣焉,全都心潮澎湃了起来。 关于杨老爷何二等人的嘉奖,前两日已经公示过了。 虽然论功行赏还没轮到他们,但现在听到圣旨,他们就知道奖赏是少不了的。 圣旨上说,孟允峥和舒予协助御前侍卫夏怡捣毁了反贼的老窝,救出了被困其中的人质,并且说服承谷县当地富户百姓,帮助黄将军抓住试图逃跑的反贼丘县令。 他们的义举,解了承谷县困境,彻底打碎了反贼的谋逆计划。 因此,皇上要奖赏他们。 孟家镖局获御赐牌匾——‘忠肝义胆’。可悬挂在正堂,作为孟家镖局的招牌。 这可是了不得的赏赐,对于县城里的一家镖局而言,得到县令知府这样的官员赐字就已经十分厉害了。 可孟家镖局直接一飞冲天,得到了皇上的肯定。 忠肝义胆啊,这样的招牌放眼整个大宿朝的镖局,也就仅有孟家一家有而已。 孟小叔激动的双手颤抖,紧紧的握住身边孟裴的手臂,眼眶都湿了。 他们孟家几代经营的镖局,到他和兄长的手里,竟然得到了顶峰的荣誉。 有了这块招牌,孟家镖局至少再延续三代辉煌没问题。 镖局里的其他镖师更是面面相觑,脸上不可抑制的透露着兴奋之色。 今后孟家镖局里的镖师身份就不一样了,那可是走路带风,面上有光的姿态了。 不等孟家其他人高兴,唐文骞就继续读下去了。 赏完了孟家镖局,紧跟着就是孟允峥。 相对于镖局的荣光,孟允峥的赏赐就…… 黄金百两? 连舒予都忍不住歪了歪头看他,皇上对他这么小气? 孟允峥可不止闯了黑市,拿下了承谷县,他还跟着祁烈一块将长金府府城也给搞定了。 不过下一刻,舒予就听到唐文骞说,孟允峥如今已是秀才功名,等待今年参加乡试,明年参加会试殿试后,若是取得好名次,到时候再一块重赏。 众人一听,就觉得皇上这是在等孟允峥高中后,给他一个大官做啊。 这么一想,孟允峥的前途是不需要担心的,将来必然前程似锦了。 第1815章 舒予成文安县主了 可只有孟裴和舒予知道,孟允峥将来是不打算做官的。 总觉得皇上在憋着什么大招似的。 不等他们细想,唐文骞突然抬起头看了舒予一眼。 然后,又从身后的盒子里拿出一份圣旨来。 “……路乡君聪慧果敢,先皇时期便对路乡君之能力十分欣赏……今册封路乡君为文安县主……” 舒予,“……”她刚才听到了什么? 在场其他人也愣愣的,县主?路乡君现在变成了路县主了? 唐文骞终于读完圣旨了,他抬起头,“诸位谢恩吧。” “谢主隆恩。” 孟裴和舒予上前接过圣旨,面上还有些怔愣。 唐文骞今日过来主要就是宣读圣旨的,读完了,他也该走了,实在是事情太多,他走不开。 尤其是如今还住在废弃大宅里的那些从黑市里被救上来的人,他们的身份都要重新核实,还要了解他们的意愿,是重回家乡还是在此地落户。 唐文骞一想到这些,在孟家就呆不住了。 县令大人走了,尚在孟家的众人终于回过神来,下一刻,整个孟家便都炸开了锅。 孟涵直接蹦到舒予面前,眼睛灼热的盯着她手里的圣旨,“县主?舒予姐姐,你都当县主了。我的天,我摸摸。” 舒予失笑,以为她要摸圣旨,便往前递了递。 谁知道孟涵抓着舒予的手臂摸来摸去,“我还是第一次认识这般身份贵重的人,还是我未来的堂嫂,是对我特别特别好的人。我得多摸摸,沾沾喜气。” 舒予被逗乐了,相比较孟涵的激动,她的反应就平淡多了。 孟涵觉得她有大将之风,稳得住,只有舒予知道自己内心的激荡。 县主,这身份即使是放在京城那也是有排面的。成了县主,将来她的生意做到京城,纵然没有借用戚太傅等人的身份作为靠山,她也足够立足了。 舒予忍不住笑了起来,回头看向孟允峥,后者给她使了个眼色。 两人独自走到一旁说话,孟允峥拿过她手里的圣旨又看了一遍,“文安县主,嗯,实至名归。” “看来我这一趟来得挺值的。”舒予挺满意文安两字,“对了,你是不是早就知道了?昨儿个回来后你就去了县衙一趟,唐文骞跟你说过了是吧?” “提过一嘴,但具体的册封内容没说。” “那皇上的对你的赏赐……” “皇上知道我未来的计划,不过他想让我入朝为官的想法一直没有变。这次我的功劳他给我积攒着,确实是想将来我高中后直接让我谋个五六品的官。” 一般通过科举考试的考生在高中时,要么入了翰林院,要么外放,要么只能谋个八品的小官。 若是按部就班一品一品的晋级可不容易,皇上心真大,直接想让孟允峥一跳就好几级啊。 “不过不用担心,我的计划不会变。皇上最多,嗯,就是骂我两句鼠目寸光,脑子有病,不会勉强我的。” 舒予‘噗嗤’笑出声来,“你脑子好得很,当个教书先生,那才是目光长远,给大宿朝培养国之栋梁对吧?” 第1816章 颜控的方婆婆 孟家镖局得到御赐匾额,舒予成为文安县主的事情,很快就在承谷县富户之间传开了。 到了大年初二,众人便纷纷带上礼物上门恭贺。 谁知道舒予和孟允峥却是一早就出门离开了县城,他们一块去了禾登村,去方婆婆家拜年。 这是孟允峥第一次见到方婆婆,尽管当初方婆婆跟孟小叔一样都住在米家的医馆里。可孟允峥一直在外面忙碌,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就更别提去医馆看往孟小叔了。 好不容易睡个两三个时辰养精蓄锐,结果一醒来便被祁烈拉着去府城帮忙,那之后就回来一两次,哪有机会跟方婆婆碰面。 第一次正式见面,方婆婆还有些紧张。 禾登村的村民更是在见到马车进村的那一刻,就跟在后面跑了。 路乡君他们已经见过了,孟允峥的名号却只是听说,今日却是第一回见着。 相较于舒予,孟允峥在村里的名声更大。 这个去年连中小三元的秀才公,他的名字可不仅仅在县城府城里流传,在各个村里的存在感更加强。 尤其他们村里也有个去年考上的秀才,回来后大肆宣传孟允峥的才华本事,那话里的敬佩之情,一度让孟允峥仿若站在了神坛上,好像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大才子一般。 村子里读书人少,考上个童生秀才就已经是了不得的事情了,更别说还是个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就连中小三元的人。 不过那时候孟允峥虽然出名,可距离他们是很遥远的人物,感慨两句说过一阵子就也就罢了。 谁能想到原本以为触不可及的人,竟然就出现在他们村子里,就在他们面前? 孟允峥跟舒予进入方家时,都还能感受到村民们那灼热的视线。 方婆婆笑着给他们倒茶,“你们别介意,禾登村读书人少,秀才更是十几年就出了那么一个,名次也不高。所以见到允峥啊,难免好奇的想多看两眼。” 说话间,她也多看了两眼。 阿予的这个未婚夫,长得是真俊,个儿也高,还有礼貌,又谦虚。 听阿贵说,允峥不仅是秀才,身手也十分厉害。 他跟阿予站在一起,真的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啊。 方婆婆看着看着就忍不住笑了起来,孟允峥这样一个稳重的人,都被她看得不好意思起来。当即轻咳了一声,叫元贵出来单独说说话。 舒予闷笑,她姨奶奶感情还是个颜控啊。 等两人走了,方婆婆就走到舒予的身边,小声的问她,“你和允峥什么时候成亲啊?” “明年下半年吧,具体的日子还没算。” 方婆婆愣住,“明年?” 今年才大年初二,到明年下半年不还得将近两年? 阿予今年都十七了,会不会太晚了。 “为什么要等到明年?” 舒予扶着她的手走过去坐下,解释道,“阿允今年参加秋闱,顺利的话明年会参加春闱,到时候身上有了功名,彼此时间空余,再商谈成婚也不迟。” 第1817章 恭喜方姐姐了 然而,方婆婆听了这话却有些忧心忡忡的。 “等男人功成名就了,多的是女人往上扑,回头要是有哪家达官显贵的看上了允峥,非要将家里的姑娘嫁给他。这,这咱们胳膊拧不过大腿,到时候可咋办?” 舒予失笑,这种事也不是没有。 不说将来孟允峥考上功名,就说他早年间假装愚笨一事无成,都有姑娘看上他这副皮囊想要嫁给他的。 更别说早前手刃宫丘之后,京城也有不少人觉得他可堪大用,将来前途不容小觑。那会儿打他主意的人就有不少,将来他高中,前仆后继的就更多了。 可这些人要是知道孟允峥将来只是想回去乡野之地当个教书先生,估摸着得吐血,避之不及了。 但这些方婆婆不知道,她也不了解。 舒予只能说道,“姨奶奶,您放心吧,我和阿允的婚事,是得了天子的金口的,没人敢破坏。” 方婆婆愣住,不敢置信,“真,真的?连皇上都,都认定你们的婚事了?” 那可是皇上啊,皇上还管秀才和乡君的亲事?? “是啊,我不会骗您的。再说了,要真的有人非要违抗圣令嫁给阿允,难不成我们成亲就能避免了吗?” 方婆婆一想也对啊,成亲还能和离,还能休妻呢。 就跟当年的陈兵一样,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成亲都不管用。 方婆婆叹了一口气,点点头,“你说得对,是你的就是你的,谁都抢不走。” 她安心了,这才说起舒予身上穿的衣服。 这衣服是方婆婆做的,当初知道舒予是自己姐姐的孙女后,方婆婆就觉得作为长辈,理应给小辈见面礼。 只是舒予是乡君,她一个没什么家底的老婆子,实在拿不出像样的东西来。 她唯一还不错的就是手工,这些年练就的绣活能拿得出手,于是就琢磨着给舒予做身衣服,可惜没有合适的布料。 就在她头疼的时候,舒予在她和元贵认亲宴上送了两匹布来,颜色不厚重不老气,还都是上等的布料。 方婆婆便用这布料给舒予做了一身,赶在年前送到了孟家镖局。 没想到,舒予过年的时候就穿上了。 看着自己的心意被人重视,方婆婆内心极为喜悦。 舒予倒是很喜欢这套衣服,若是将来回到东安府,姨奶奶愿意的话,还能请到伊人阁帮帮忙。 舒予和孟允峥在禾登村吃完晌午饭后没多久就准备回去了。 下午孟允峥还要跟着孟裴去拜访孟家的几位长辈,明日他便要重新回府城给祁烈帮忙,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因此刚到未时,两人就告辞了。 方婆婆和元贵送他们到村口,正要返回的时候,就看到禾登村的两个妇人从牛车上下来,这牛车像是刚从县城的方向回来。 这两人跑到方婆婆身边,指着远去的马车问道,“方才那辆车上坐着的是不是你家姨孙女?” 方婆婆有些茫然的点点头,“是啊,怎么了?” “哎呦,那可要恭喜方姐姐了。” 第1818章 陈兵还没回来 方婆婆越发的茫然了,“恭喜我什么?” 两个妇人面面相觑,“方姐姐你不知道?你家姨孙女没说她被皇上册封为文安县主了?” 方婆婆整个人呆住,就连元贵也愣在当场。 “你们说什么?阿予成县主了?” “哎呦,这么大的喜事,路县主咋没跟你们说啊?那她在你家呆了这么久都说了什么?”两个妇人惊讶不已。 方婆婆摇摇头,“就聊聊家常啊,我问他们最近怎么样,她说一切都好。说我给她做的衣服很喜欢,今儿个还穿着过来了呢。” 说着说着,才反应过来县主到底是什么意思。 她一下子激动起来,拉住两人问道,“这文安县主到底怎么回事,你们快跟我说说,怎么就成县主了,不是乡君吗?” “方姐姐你别急,其实具体的我们也不太清楚。就是今儿个我们去县城走亲戚,结果听到有人议论路县主,听说半个县城都传遍了。就在昨日上午,县令大人亲自带着圣旨去的孟家镖局。不仅孟家镖局得了个御赐牌匾,连路乡君也被册封为文安县主了,可厉害了。” “说起来,这路县主可真是低调。我听说孟家镖局一大早就去了好些贵人富户想见路县主,没想到路县主一早就出门拜访亲戚了。我们一琢磨,路县主的亲人,不就是方姐姐你吗?所以在亲戚家一用完饭就赶紧回来了,路县主过来是看你来了。” 方婆婆听得一愣一愣的,不仅她,这会儿好些听到动静的村里人都出来了。 听着两个妇人说着县城里越发神乎其神的传闻,个个惊叹不已。 老村长对自家老伴感慨道,“方婆子以后啊,尽可以享福了。” “享福自不必说,我在意的是,路县主现在身份尊贵,你说,她会不会帮方家妹子将她当年受到的委屈讨回来?” 老村长摇摇头,“不知道,可惜我们连当年欺负方婆子的人是谁都不知道。” 被他们惦记的舒予确实一直没忘记陈兵,她以为陈兵过年的时候总会回来的,可现在都大年初二了,人还在府城呆着。 回城的时候,马车再度经过陈家的拿出杂货铺。 铺子是开着的,那个伙计连大年初一都没关门,年前的生意稍微好一点。这两日也不错,毕竟走亲戚的多,需求也多。 孟允峥坐在她对面,见她皱起眉来,便问道,“要不,我去府城之后给你打听打听?” “不用,我眼看着那杂货铺该进货了,陈兵总不会把这种事交给一个才来两个月的伙计的,多半就这几天,陈家至少要回来个能做主的人。” 她不着急。 孟允峥就没多说了。 回到孟家镖局后,早上那会儿来拜年的人都走了。 舒予回房休息,孟允峥则陪着孟裴去看望孟家的长辈。 他们一走,镖局越发的冷清,舒予无事可做,正打算归置一下别人送给她的贺礼,就听到孟涵咋咋呼呼的声音。 “舒予姐姐,舒予姐姐。”听声音就知道是急切的跑进来的。 第1819章 陶琴要嫁人了 舒予放下手头的事,从屋子里走了出来。 “怎么了,这是?” 大冷的天,孟涵脑门上都冒出了汗,看来是跑得很急了。 她跑到舒予跟前瞬间刹住脚,脸上闪着八卦的神色,“舒予姐姐,出大事了。” 舒予拉着她回屋坐下,“什么大事,你慢慢说。” 孟涵喝了一口热茶,喘了两口气,就迫不及待的开口,“我们今天不是去陶家那边拜年吗?” 她说的陶家,不是陶飞立的家。 孟小叔说的断绝关系,那就真的断绝了。陶氏再没管过她弟弟的事情,年前张氏还有些不死心,带着几个孩子上门来哭穷,说自己日子过不下去了,家里要断粮了,还想让孟家帮衬一把。 只是张氏没想到陶氏已经彻底心寒了,她还以为当初闹一场,过段时间就好了。陶氏那么心疼陶飞立,肯定不会丢下他的孩子不管的。 但她不管哭得多凄惨,陶氏都没出来看一下。 孟家的人将张氏几人赶了出去,第二次张氏再来的时候,那是直接动了武的。 张氏算是知道孟家靠不上了,自那之后,当真没有再来往了。 可孟小叔只要求陶氏不跟陶飞立一家有所牵扯,倒也没想过让她彻底跟其他陶家人老死不相往来。陶氏还有姑姑叔叔其他长辈,这些人都住在陶家村,在陶氏小时候也是疼爱过她的。 年前陶氏带着孟奇孟涵曾经回过一趟陶家村,把事情起因都说明白了。.CoM 陶家村村民大多都是本家人,村长算是陶氏的堂伯。听说陶飞立竟然将孟小叔出卖给反贼,这心里就将陶飞立骂的个半死。 这陶飞立的所作所为,若是稍微严重一点,都可以直接说他跟反贼勾结了。到时候他连累的就不会自家人,而是整个陶家村了。 也亏得孟家没计较,否则他们都得倒霉。 因此陶家村那些亲人没怪陶氏,反而还有心跟她继续维持亲属关系。 既然如此,那过年了,自然要去陶家村看看的。 哪里想到,孟涵去陶家村后,却听到了一件不得了的事情。 “舒予姐姐,你知道陶琴马上就要嫁人了吗?” 舒予的手一顿,“陶琴嫁人?她爹不是刚去世吗?” “就是因为刚去世,所以要赶在三个月内出嫁,不然就得等到三年后了。” 舒予了然。 孟涵却摆了摆手,“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陶琴要嫁的人,是隔壁县城的一位员外。那员外都快要五十岁了,都能当她祖父了。据陶家村的一个婶娘说,那人长得肥头大耳的,正头娘子死了刚半年,他现在就要再娶一个。不过他家里的小妾就有七八个。” 舒予,“……” “以陶琴的性子,应该不会同意的吧?她就没闹?” 孟涵对着舒予竖了竖大拇指,“舒予姐姐,果然还是你会看人。她闹啊,当然闹。可这回没人帮她,因为这是她自己做的孽。她想害人,结果人没害成,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第1820章 陶家二姑娘是个狼人 想害人但是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舒予一下子来了兴趣,竖着耳朵问道,“到底怎么回事,她想害谁?” 孟涵抿抿唇,“陶铃。” 舒予一时没想起陶铃是谁,就听到孟涵压低了声音,“就是我那二表姐,陶琴的妹妹。” 张氏生了三个孩子,陶铃是老二,一直以来排行中间的孩子总是被忽略的多。 更何况不管是张氏还是陶飞立,都是重男轻女的典型代表。 第一个是女孩,他们虽然失望,可毕竟是自己的第一个孩子,总归有初为人父人母的喜悦,花在她身上的心思便多了些。 因此陶琴在家里是比较得宠的,然而才过一年,老二陶铃就出生了。 看到又是个女儿,陶飞立和张氏失望的不行,对她的态度自然不好,几乎就是放养着的。平日里忙活的时候,基本上就是拿条绳子把人拴在柱子上,要是孩子不哭不闹,有时候甚至会忘记给她喂吃的。 后来老三出生了,是个儿子,陶家夫妻喜欢的不得了。 小儿子一出生就是全家的宠儿,谁都要让着哄着。陶琴那会儿已经有些心机了,知道自己面对弟弟要靠边站,偏偏弟弟又是个混世魔王,于是她干净利落的跑到孟家镖局里来了。 藉着喜欢姑姑,要跟姑姑在一起,基本上大半年的时间都会住在镖局里。 这就导致了孟涵非常讨厌她的原因。 陶琴这一走,家里就剩下比她小上一岁的陶铃,照顾弟弟,成为弟弟出气筒的人变成了她。不仅如此,陶铃还要干活,父母那个懒惰的样子,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都要做。 所以长大后,别人看到陶琴和陶铃站在一起,都不会觉得她们是亲姐妹。 甚至许多人会觉得陶铃是陶琴的丫鬟,偏偏陶琴也不解释,还很享受这样的状态。 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陶铃养成了沉默寡言的性子,平日里十分低调,说话也细声细语的,给外人的印象,就是这姑娘很怕生,性子怯弱,有些呆板。 孟涵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她不喜欢舅舅一家,跟这位二表姐接触的就更少了,只知道她的存在感非常低。 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姑娘,竟然是个狼人呢? 孟涵说,“陶家和我们家关系破裂后,日子就过得逐渐艰难了起来。”M 他们家里原本是有些存款的,可那日反贼闯进来时,不仅带走了陶飞立,还借此搜刮了一通,将他们藏着的大部分银钱都给拿走了。 当时张氏并不怎么担心,没钱了,回头可以找孟家要。只要去陶氏面前多哭几次穷,总不至于饿死的。 谁知道孟小叔这次会这般坚定的跟陶家划清界限,张氏的如意算盘扑了个空。 饶是这样也就罢了,偏偏一家之主的陶飞立死了,其他受到山贼抢掠的百姓能得到朝廷的补偿,偏偏她家不行。官府不追求陶飞立的罪行就不错了,哪里还可能给她们发抚恤金? 第1821章 陶琴的算计 张氏一时之间头疼不已,家里眼看着就要山穷水尽了,可不管是大女儿还是小儿子,都是过惯了好日子的人,让他们去吃糠咽菜,能把屋顶给掀了。.CoM 张氏思来想去,就想到了把现有的房子给卖了的主意。 陶琴一听,情绪激烈立刻反对。 县城的房子卖了她们是能得到一笔钱,可以后住在哪里?只能回乡下陶家村去住。 那个地方又破又穷,路上都是鸡鸭的粪便,都没地方下脚,村里的姑娘又脏又土。陶琴非常排斥以后住在那里,她从出生后没几年就搬到县城来住了,每回也就逢年过节走亲戚的时候回去,但就那么一点点的时间,对她而言都是煎熬。 想到以后都要住在那,陶琴根本就接受不了。 当然,这样的理由陶琴肯定不能跟张氏说,于是她劝张氏,这房子要留着,以后给小弟娶妻用。 不然他们家连县城的房子都没有,将来哪有姑娘肯嫁过来?为了小弟,这房子也得守着。 张氏一想也对啊,现在卖了房子,以后她可没能力再买回来。 可不卖房子怎么办?她们一家子守着房子饿死吗? 陶琴就给她出了个主意——可以嫁女儿啊。 这个女儿不是她,是老二陶铃。 陶铃过完年也十五岁了,这个年纪出嫁正好合适。她可以给她物色一个家产丰厚的人家嫁进去,他们家没了姑姑的帮衬,可以找个有钱的女婿啊。 张氏有些犹豫,话是这么说,可陶铃长得瘦巴巴的,人家家产丰厚的人凭什么看上她?除非…… 是啊,除非这户人家有问题。 要么打人,要么病入膏肓,要么年纪大,总归是有毛病的,否则为什么要娶一个没家底又不好看的姑娘? 张氏还想再考虑考虑,而且要说嫁人,先出嫁的也该是姐姐才对。 陶琴怕她把主意打到自己头上,拚命劝说,自己比妹妹陶铃长得漂亮,选择夫婿不能马虎,最好将来选个有钱又听话的丈夫,回头能帮衬娘家。但是妹妹不同,她性子不好模样也一般,要是选个年纪相当的丈夫,那对方指定是又穷又没出息。 如此一来,说不定她将来还要娘家接济。 到底是两个女儿都找个有钱人呢,还是把宝压在一个人身上,张氏心里立刻就有了选择。 更何况,她对陶琴这个女儿也算是了解。这女儿不太安分,将来嫁了人不一定向着娘家,可陶铃不一样,她跟个提线木偶似的,让她给家里拿钱,她一定不会拒绝。 于是张氏和陶琴合计完后,就这么定下了。 张氏开始打听哪户人家合适,没多久就听到消息,说是隔壁县有个员外想找个乖巧听话又年轻的媳妇,给自己传宗接代。 年轻乖巧听话,那不就是陶铃吗? 母女两个一合计,就是这位金员外了。 她们以马上就要过年了为借口,带着陶铃去买铺子里新衣服。当然,为了不显得太过突兀,她们三个人也买了。 第1822章 搭上了自己 然而,陶铃却立刻就意识到了不对劲,她常年都是穿陶琴的旧衣服的。偶尔可能会有一两次过年有新衣服,可绝对不会是今年。 父亲刚去世,过年期间不穿一身白就已经不错了,哪里还有那个心思去买什么新衣服。 而且作为家里干活最多的人,她十分清楚的知道家里的伙食一直都在减少中。家里已经没钱了,居然还在这个节骨眼上去买洗衣服? 陶铃总觉得张氏和陶琴都怪怪的,她表面上没说什么,张氏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可暗地里却已经在想办法从自家弟弟那边套出了话。 陶铃一直都知道母亲和姐姐人品不堪,却没料到她们不堪到为了银钱将她给卖了。 多年的隐忍算什么,本来以为马上就要及笄,嫁人后就能脱离这个家。 谁知临到头还要被这样算计。 陶铃生气愤怒,不过很快平静下来。 她乖乖的跟着去买衣服,乖乖的收拾自己,擦上母亲给买的香膏,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点。 随后,跟着母亲前往隔壁县,去见了那位金员外。 她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安静的坐在一旁,由着母亲和金员外说话,仿佛愚笨到并没意识到张氏的打算似的。 金员外对收拾好的陶铃还算满意,虽然没有多惊艳多漂亮,人还有些瘦弱。不过不打紧,整体看还不错,不是什么歪瓜裂枣。回头养养,稍加打扮也数得上小家碧玉。 张氏和金员外相谈甚欢,两家很快敲定了婚事。 陶铃至始至终没说什么话,张氏对她的表现很满意,这二女儿总算乖巧,没出什么幺蛾子。 不过想想陶铃的性子,她也不担心,婚姻之事本就是父母做主,她不嫁也不行。 那之后过了两天,金员外约陶铃去城外的庄子上看梅花。 陶铃内心恶心的要命,却还是应下了。可转头就在张氏的饭菜里加了巴豆,如此一来,原本要陪着她一起去的张氏只能往茅房里跑。 张氏就想让陶铃一个人去,后者却假装自己很害怕,不敢单独出门,最后没办法,张氏就让陶琴陪着她去了。 谁都没发现,陶铃还是穿着上回见面的那身衣裙,裙摆上因为干活还沾了不少脏污。反倒是陶琴,衣服本来就多,又长得好看,即使穿着素净,都比陶铃要好看几分。 两人一同来到庄子上,果不其然,金员外第一眼就落在了陶琴身上。 陶铃就跟个小丫鬟似的,跟在陶琴身后,怯弱非常,连大声说话都不敢,稍微着急一点,还会磕磕巴巴的。 这番表现,跟第一回见面可完全不一样。毕竟上次见面,大多数都是张氏在说话,只是在问到陶铃的时候,她应两声。 那会儿金员外以为她只是太过羞涩,不好意思才会如此。 现在看来,分明就是有问题的。 金员外不太满意,尤其有习惯性故作乖巧的陶琴相比,陶铃实在让人不忍直视。 他对自己没了兴致,陶铃就满意了,随后说肚子不舒服,要去茅房。 第1823章 我给了她二两银子 这一去,就迷了路回不来了。 半个时辰后陶铃再回来,那金员外已然和陶琴滚在了一起。 陶铃将两人当场捉奸在床,尖叫声引来了庄子上的下人,场面一度混乱到无法收拾的地步。 陶琴昏睡在床上,陶铃则跑回了家告知张氏。 等到张氏惊慌失措跑到庄子上时,金员外就老神在在的告诉她,反正两个女儿都是她的,如今换一个就是,她要娶陶琴。 张氏想拒绝,可一想到自己得罪不起金员外,再加上陶琴没了清白之身,将来也嫁不了什么好人家了。 事已至此,她只能点头应下。 随后,就跟陶铃一块将还昏睡着的陶琴送回了家。 等陶琴醒来后,得知自己要嫁给五十开外的金员外时,整个人就跟被雷劈了似的,当即崩溃大闹。 她说自己是被人算计了,肯定是陶铃给自己下了药,不然怎么会浑身难受,人事不知的跟金员外做了那样的事。 她要找陶铃拚命。 到了这个地步,陶铃也没再装下去,她很痛快的承认了自己下的手。 可是承认了又怎么样,陶琴已经是金员外的人,她敢反悔不嫁吗?到时候整个陶家,包括陶琴,张氏,甚至陶家的宝贝儿子,都会被金员外给弄死。 那一刻,张氏看着陶铃的眼神充满了恐惧。 她没想到自己一向乖巧听话任人欺负的二女儿,居然心思这么深,对他们的怨恨这么重。 陶家一团乱麻,陶琴恨极了陶铃,要将她赶出去。 正好,这个家陶铃也不想呆下去了,她收拾好自己的东西,直接回了陶家村。 孟涵对舒予说,“我们今儿个去陶家村走亲戚,无意间看到了陶铃,我当时觉得奇怪,就多嘴问了一句,结果就听到了这样的惊天大消息。陶铃回陶家村后,跟村长老实交代了,村长虽然觉得她的做法很龌龊,可她到底是一个没有及笄的小姑娘,就没把人赶出去。” 如今的陶铃,就住在陶家以前的老房子里。 她很能干,自己将院子收拾出来,爬上房顶把屋子给补好了。又在院子里开了一块地,等天气暖和一点了就种些小菜。 她每天都会上山去捡柴火找东西吃,村里人都知道她的所作所为,有些人觉得她很可怕,个个避着她,孤立她,生怕她算计了自家。 可也有同情她,觉得她是逼不得已的,偷偷的给她送点吃食。 舒予若有所思的开口,“或许,这就是她想要的。她故意告诉村长自己的所做作为,一来是想将来堵住张氏和陶琴的嘴,二来也给人一种自己不好欺负的态度。” 日久见人心嘛,将来大伙儿知道她的为人,慢慢的还是会走动起来的。 孟涵点点头,左右看了看,小声的对舒予说道,“那个,其实,我去找过她,给了她……二两银子。” 舒予讶异的看向她,孟涵脸色涨得通红,“我就是觉得她挺厉害的,我很讨厌陶琴和舅母。她收拾陶琴,我高兴,她跟我是站在一边的。她现在过得不容易嘛,我帮一把她。” 第1824章 跟你天下第一好 舒予好笑的弹了一下她的额头,“是不是在你心里,但凡收拾陶琴的人,都是跟你站在一边的?我记得第一次见面我打了陶琴一巴掌,你就立刻跟我交心交肺了。” 孟涵有些不好意思,“倒也不是,我还是会因人而异的。” 说着,她又去看舒予的脸色,“舒予姐姐,你别吃醋,我还是跟你天下第一好。” 舒予,“……”啊呸,谁吃醋了。 “你这位二表姐,其实不算恶人。若不是张氏和陶琴先算计她,她也不会反击。你结这个善缘挺好的,将来她若是有出息了,多半会记下你这个恩。” 得到舒予的肯定,孟涵立刻高兴起来,“是吧,我也这么想的,二表姐以前被欺负的这么惨都一直忍着。要不是忍无可忍了,谁愿意去用这样的手段是吧?村里那些人还觉得她心思阴暗,将来会祸害村民,真是不可理喻。” “所以你们今天去陶家村,听了这么大一个八卦就立刻回来了?” 这个时间,可还早着呢。 孟涵叹气,“才不是,我们早上还去了堂爷爷家坐了坐,下午打算去姑婆家的。结果也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说我们孟家得了皇上的御赐牌匾,一个个全都围了过来,半个村子的人都在拍马屁,我们实在受不了,就找了个借口逃回家来了。” 陶家村跟禾登村一样,陶家村甚至距离县城更近,大年初二有人进城走亲戚,当然也会听到这些传闻。 孟涵是真的有些怕了,就连以前虚荣的陶氏都招架不住。 好在他们平日里不用回去,就逢年过节的去一趟而已,孟涵孟奇就回的更少了。 对孟涵来说,今日收获最大的就是知道陶家的事情。 与此同时,她又有些担心。 “舒予姐,你说陶琴会不会跑到我们家来,求我娘帮她退了跟金员外的婚事啊?如今我们得了御赐牌匾,那金员外也会忌惮的。” 舒予扬眉,“这事你得问你爹娘,他们不愿意帮,问题就不大。况且,这门亲事陶琴想退,估摸着张氏也不愿意退。” 张氏攀上金员外就是为了钱,现在陶铃跑了,陶琴没了清白之身,要是还不嫁给金员外,那想要借两个女儿过上好日子的想法就成了泡影,她和儿子还怎么活? 孟涵恍然大悟,“你说得对。” 回来的路上她其实问过爹娘,她爹不发表任何意见,她娘嘛,倒是恶狠狠的说了两句,说陶琴是自作自受,是她自己先算计别人的,怪不得陶铃。 可话是这么说,临到头她娘会不会心软还不知道。 但孟涵的担忧没错,过了一日,陶琴果真偷瞒着张氏跑到孟家来求救。 可惜的是,她刚闯入孟家前院,就被孟奇拎回了陶家,并让张氏好好看着,别再打扰他们生活了。 张氏气得要命,她还以为陶琴死心了,没想到还要闹出幺蛾子。 她二话不说将陶琴绑起来关在了房间里,就等着成亲那一日到来。 第1825章 姑娘们的安置问题 自此,陶琴和张氏等人再没上过孟家的门。 后来孟涵还是关注了一下,听说陶琴最后还是如期嫁给了金员外。 只是没多久就被金员外给厌弃了,金员外家里有小妾,个个都长得妖妖娆娆的。陶琴既然成了正妻,就算不喜欢金员外,那也不能容许这些小妾跑到自己头上去撒野。 双方针尖对麦芒,很快就斗了起来,把金员外的后院弄得乌烟瘴气鸡飞狗跳的。 金员外还是喜欢乖巧懂事的姑娘,陶琴这样的,不过就是新鲜个几日而已。 反倒是陶铃,在陶家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这些事,舒予不关心,年后她就被唐文骞请到县衙去帮忙了。 唐文骞太忙了,连过年都没得休息,他要熟悉衙门的公务。还没完全熟悉呢,第一件事就是安排从黑市里面出来的那位劳役和姑娘们。 年前,夏怡就已经把众人的个人信息都登记好了。 后来黄将军的副将配合着找人去核实他们的身份,他们中间不是被买来的,拐来的,就是被骗来的,大部分姑娘都不是本地人,离得远。 因此核实的人有些还没回来。 不过劳役们有一大半家离得不远,因此他们的身份最好核实。 如今确认好后,就要安排他们的去处。 唐文骞询问过他们的意思,劳役们倒是无所谓,他们是男子,回家了还有容身之处。除非家里没人了,或者跟家里人交恶不愿意回去的,其他都选择回老家。 唐文骞确认他们的身份后,就给他们开了身份证明。 他们在这次的叛乱当中也立了功,朝廷给每人都赏了银子,让他们回去能有个盘缠。 不仅如此,黄将军的兵还留在这里,等所有人身份都确认后,就会护送他们回去,到时候跟当地的官府说明情况就可以了。 现在唐文骞为难的是那群姑娘,这些姑娘有一半是被拐来的,还有一半是被家里给卖掉的。 卖掉的不说,她们肯定是不能回去的。 被拐来的姑娘其实心里也清楚,她们是回不去的。别说她们这些伺候过人的,就算只是在黑市当丫鬟还是清白之身的,失踪了这么长一段时间再回去,别人也不会认为她还是黄花大闺女。 被人指指点点还算好的,只怕回去不是被送去当姑子,就是死路一条。 她们不想死,千辛万苦从黑市那个地狱里出来,谁都盼望活着。 不过还是有几个在家中得宠的姑娘不死心,想回去看一看。若是爹娘还接受她们,她们想留在家里,不接受的话,她们再回来。 唐文骞对这些姑娘很怜悯,这样的要求不过分,跟夏怡商量后就同意了。 现在的问题是,留下来的人要如何安排,总不能继续留在那处大宅子里住一辈子吧。 唐文骞询问舒予的意见,舒予的想法是问这些姑娘。 她们想做什么,或者想去哪里,可以自己决定。 谁知这个时候,卢武突然过来说,他想跟乔柔成亲。 第1826章 两辆马车进城 乔柔,就是跟过江宽玉的那位姑娘。 这一决定让舒予等人都诧异不已,卢武倒是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其实当初在黑市的时候,乔柔姑娘就帮过我一次。” 虽然后来没什么交集,可卢武是记在心里了的。 出了黑市后,彼此接触的多了,感情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升华。 卢武想跟乔柔成亲,以后安安稳稳的,这也挺好。 唐文骞自然没有不同意的,当场就承诺等他们成亲时送上一份大礼。 卢武如今已经是巡检了,这次事件,卢武跟在夏怡身边帮忙,不管是领导能力还是身手性子,夏怡都看得十分清楚。 承谷县现在只有一位殷巡检,其他两位巡检都犯了事,已经判了死刑。 巡检之位空缺,有能力的人手更少,卢武有能力有本事,背景清白
相关推荐:
小人物(胖受)
删除她gl
反派师尊只想死遁
穿成恶毒女配怎么办
主角周铮宫檀穿越成太子的小说无错版
仙尊的道侣是小作精
[综影视]寒江雪
回到仙尊少年时[穿书]
浪剑集(H)
以美食之名:街口的关东煮